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家难,当穷家更难,这是每个家庭主妇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一个45岁的中年妇女却在村里穷得叮当响的困难时刻,挑起了“村里大家庭”当家人这个沉重的担子,凭着一腔热血改变了穷村面貌,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她就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勾山街道赵家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李荷女。
受命于“危难之际”
赵家岙村过去是省里有名的贫困村。一个1400多人的村,唯一的收入来源为预制场承包费,每年7000元。偌大的村没有一条机耕路,仅有的几条水渠因年久失修东渗西漏,村主干道还不及邻村的田间路。当时的勾山镇党委曾几次下派干部到该村任职,但由于地处偏僻,地贫人穷,一直摘不去贫困帽。一些村干部眼看着无力脱贫,纷纷辞职另谋出路。
谁来当赵家岙这个穷家?街道党委和赵家岙村的干部群众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李荷女。1999年正月刚过,18岁就参加工作,曾当过村民兵连长、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李荷女,悄悄关闭了经营多年、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的卫生室,走进了破败不堪的村办公室。上任伊始,她走巷入户访民情、听民声,渐渐地弄清了赵家岙村落后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群众对党员失去信任。于是,她召开了党支部大会,向全体村干部、党员提出了在困难时刻“不要从村里索取什么,而要想着为村里干些什么”的朴实倡议。
决策于“大事小情”
村后建于六十年代的山塘,自建成后就一直没进行过维修,每遇刮大风,塘下居住的人们总是担惊受怕。李荷女的心也在颤抖,她奔区里,跑街道,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久,区里派来了技术人员帮助勘察,制定除险加固方案,街道下拨了资金,昔日病险的山塘终于上了“保险锁”。
最让李荷女揪心的是村里那条800米长的主干道,雨天溅泥浆,晴天扬尘土,群众一直都盼着能铺上水泥。一个雨天,一位阿婆穿着靴子、卷着裤管深一脚浅一脚地到街上买菜,李荷女见了忙上前搀扶。“荷女呀,要是这路浇上了水泥,我老太婆出门就方便多了。”阿婆这一句话,说得李荷女脸上火辣辣的。她连夜写了申请修路资金的报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街道,接着又跑区交通局。一次、两次……,凭着韧劲,她在两个月后从市里、区里跑齐了修路资金。在整个修路过程中,李荷女一直在现场监管着施工质量,一天也没闲过。
赵家岙村历年来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公益事业欠账多得让人无法下手。但再难的事也得解决,李荷女轻轻叹口气,逐一补起了村里的“破洞”。村口的一畈田本是良田,前几年破旧的水泥渠早已淤积得与农田一样平了,群众干脆放弃了耕作。李荷女请来了街道农办的同志一起搞预算,确定渠路位置,又跑到市、区水利部门争取资金。现在,弃耕的农田与破旧的水渠终于变成了良田,重新种上了庄稼。
里山自然村是个偏僻山岙,前几年村民大都迁往别村了,留下的多数是年老村民,且居住分散。由于农电线路损坏严重,电费高达每度1.60元,这些老年村民不得不重新点起了煤油灯。赵家岙村与里山村两村合并后,李荷女就把这件事挂在心头,想方设法使这些老年人又用上了电灯。村里两间办公室的年龄比李荷女大一大截,早已破旧不堪。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三间两层楼房。这幢楼房所用资金都是李荷女东奔西跑争取来的,泥水匠工资还是她用自己的钱垫付的。
赵家岙村的收支明目账上反映,这两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达三四十万元。村民们都知道,自从李荷女担任村支书兼村主任起,她的丈夫就包揽了家里的一切事务,还为妻子出谋划策,主动分忧。为使妻子在工作上不分心,他把自己咽喉生息肉的事一直藏在心底,迫不得已才去了医院动手术。在丈夫住院的20多天。荷女书记白天跑村里,晚上跑医院,累得喘不过气来。李荷女就这样坚持完善着村里的“大事小情”。
贫瘠山岙里挖出“金娃娃”
荷女书记是好样的——领导和群众都称李荷女是个好当家。她不但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凝聚力较强的党员队伍。面对赞许和肯定,李荷女没有沾沾自喜,认为不能仅靠外来输血脱贫致富,关键是培养造血功能。
一个“岙”字上是天、下是山,赵家岙的优势就在山里。全村6000多亩山林,若能开发利用好,实在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经过多方联系,李荷女为3000多亩山林找到了出路,将这片山林承包给人种植药材、花卉,从今年起每年都会有9万元的承包费收入。同时,村里种下了60亩果树承包给村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李荷女听说东港开发区需要泥土平整土地,立即四处奔波联系,不久,赵家岙村的账户上有了4万多元的进账。老百姓笑了,赵家岙村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收入。可李荷女认为,这只是个起点,她想,这几年勾山工业发展迅猛,工业用地增多,土地指标紧张,为何不在土地上做点文章呢?于是,她千方百计争取来了60亩土地平整指标。为了使工程顺利开工,她忙里忙外、日夜操劳,拆迁户暂没有地方住,她就让出自己的房间。村民有情绪,她就一个一个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如今这项工程已通过验收,扣除成本能获净利30多万元。这30多万元怎么用?党员和群众都认为,首先应该奖励一下为村里的事业呕心沥血的荷女书记。但李荷女却另有一番盘算:村里贫困户用水紧张,早该装自来水了;村里贫困户的救济款还应增加些;要产出,先投入,还得选准项目再求发展……
李荷女连续被评为市、区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去年,还被授予市优秀村干部荣誉称号。在她的努力下,赵家岙村的面貌变了,但她却没有一丝轻松的感觉,相反,她觉得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
中国新农村建设网
受命于“危难之际”
赵家岙村过去是省里有名的贫困村。一个1400多人的村,唯一的收入来源为预制场承包费,每年7000元。偌大的村没有一条机耕路,仅有的几条水渠因年久失修东渗西漏,村主干道还不及邻村的田间路。当时的勾山镇党委曾几次下派干部到该村任职,但由于地处偏僻,地贫人穷,一直摘不去贫困帽。一些村干部眼看着无力脱贫,纷纷辞职另谋出路。
谁来当赵家岙这个穷家?街道党委和赵家岙村的干部群众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李荷女。1999年正月刚过,18岁就参加工作,曾当过村民兵连长、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李荷女,悄悄关闭了经营多年、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的卫生室,走进了破败不堪的村办公室。上任伊始,她走巷入户访民情、听民声,渐渐地弄清了赵家岙村落后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群众对党员失去信任。于是,她召开了党支部大会,向全体村干部、党员提出了在困难时刻“不要从村里索取什么,而要想着为村里干些什么”的朴实倡议。
决策于“大事小情”
村后建于六十年代的山塘,自建成后就一直没进行过维修,每遇刮大风,塘下居住的人们总是担惊受怕。李荷女的心也在颤抖,她奔区里,跑街道,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久,区里派来了技术人员帮助勘察,制定除险加固方案,街道下拨了资金,昔日病险的山塘终于上了“保险锁”。
最让李荷女揪心的是村里那条800米长的主干道,雨天溅泥浆,晴天扬尘土,群众一直都盼着能铺上水泥。一个雨天,一位阿婆穿着靴子、卷着裤管深一脚浅一脚地到街上买菜,李荷女见了忙上前搀扶。“荷女呀,要是这路浇上了水泥,我老太婆出门就方便多了。”阿婆这一句话,说得李荷女脸上火辣辣的。她连夜写了申请修路资金的报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街道,接着又跑区交通局。一次、两次……,凭着韧劲,她在两个月后从市里、区里跑齐了修路资金。在整个修路过程中,李荷女一直在现场监管着施工质量,一天也没闲过。
赵家岙村历年来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公益事业欠账多得让人无法下手。但再难的事也得解决,李荷女轻轻叹口气,逐一补起了村里的“破洞”。村口的一畈田本是良田,前几年破旧的水泥渠早已淤积得与农田一样平了,群众干脆放弃了耕作。李荷女请来了街道农办的同志一起搞预算,确定渠路位置,又跑到市、区水利部门争取资金。现在,弃耕的农田与破旧的水渠终于变成了良田,重新种上了庄稼。
里山自然村是个偏僻山岙,前几年村民大都迁往别村了,留下的多数是年老村民,且居住分散。由于农电线路损坏严重,电费高达每度1.60元,这些老年村民不得不重新点起了煤油灯。赵家岙村与里山村两村合并后,李荷女就把这件事挂在心头,想方设法使这些老年人又用上了电灯。村里两间办公室的年龄比李荷女大一大截,早已破旧不堪。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三间两层楼房。这幢楼房所用资金都是李荷女东奔西跑争取来的,泥水匠工资还是她用自己的钱垫付的。
赵家岙村的收支明目账上反映,这两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达三四十万元。村民们都知道,自从李荷女担任村支书兼村主任起,她的丈夫就包揽了家里的一切事务,还为妻子出谋划策,主动分忧。为使妻子在工作上不分心,他把自己咽喉生息肉的事一直藏在心底,迫不得已才去了医院动手术。在丈夫住院的20多天。荷女书记白天跑村里,晚上跑医院,累得喘不过气来。李荷女就这样坚持完善着村里的“大事小情”。
贫瘠山岙里挖出“金娃娃”
荷女书记是好样的——领导和群众都称李荷女是个好当家。她不但改变了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凝聚力较强的党员队伍。面对赞许和肯定,李荷女没有沾沾自喜,认为不能仅靠外来输血脱贫致富,关键是培养造血功能。
一个“岙”字上是天、下是山,赵家岙的优势就在山里。全村6000多亩山林,若能开发利用好,实在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经过多方联系,李荷女为3000多亩山林找到了出路,将这片山林承包给人种植药材、花卉,从今年起每年都会有9万元的承包费收入。同时,村里种下了60亩果树承包给村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李荷女听说东港开发区需要泥土平整土地,立即四处奔波联系,不久,赵家岙村的账户上有了4万多元的进账。老百姓笑了,赵家岙村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收入。可李荷女认为,这只是个起点,她想,这几年勾山工业发展迅猛,工业用地增多,土地指标紧张,为何不在土地上做点文章呢?于是,她千方百计争取来了60亩土地平整指标。为了使工程顺利开工,她忙里忙外、日夜操劳,拆迁户暂没有地方住,她就让出自己的房间。村民有情绪,她就一个一个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如今这项工程已通过验收,扣除成本能获净利30多万元。这30多万元怎么用?党员和群众都认为,首先应该奖励一下为村里的事业呕心沥血的荷女书记。但李荷女却另有一番盘算:村里贫困户用水紧张,早该装自来水了;村里贫困户的救济款还应增加些;要产出,先投入,还得选准项目再求发展……
李荷女连续被评为市、区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去年,还被授予市优秀村干部荣誉称号。在她的努力下,赵家岙村的面貌变了,但她却没有一丝轻松的感觉,相反,她觉得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
中国新农村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