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第二磨牙正锁对下颌骨发育和位置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双侧第二磨牙正锁

对下颌骨发育和位置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制定正畸方案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例双侧第二磨牙正锁

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实验组,30例无第二磨牙正锁

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对照组,最大牙尖交错位时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Jarabak分析法和模型测量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二磨牙正锁

患者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N-S-Ar和∠Ar-Go-N均减小(P<0.05),S-N/Go-Me和∠S-Ar-Go增大(P<0.05),而下颌升支高度、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基骨弓宽度、S-Ar/Ar-Go、∠N-Go-Me和∠Ar-Go-Me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双侧第二磨牙正锁

对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发育起到限制作用,髁突处于关节窝更前位,下颌角点位于矢状向更后位置。临床上对第二磨牙正锁

患者的治疗,治疗前应对髁突位移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正确诊断和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是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自1999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我国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经历了初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日渐成熟期3个阶段。虽然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的单位越来越多,报道的例数逐年增加,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循证医学研究开展较少、 3D腹腔镜和机器人胃癌手术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腹腔镜胃癌微创手术的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术(LAPPG)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LADG)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评价LAPPG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35例施行LAPPG(保功能胃切除组),25例施行LADG(远端胃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
腹腔镜技术目前在胃肠外科应用广泛,但其管状视野的局限性为手术造成了不便。计算机辅助技术通过动态导航,实现手术场景和术前重建的三维模型在术中的实时匹配,从而达到实时跟踪的效果,有望弥补腹腔镜技术视野上的局限性。本研究以腹腔镜胃癌手术中最关键的解剖器官——胰腺作为实验对象,介绍笔者团队利用仿真手术模型探索腹腔镜胃癌手术动态导航的初步经验,以供同道们参考借鉴。方法如下:(1)将胃癌患者腹部CT数据导入M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髂前上棘旁隧道式悬吊术(L-TASISS)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症状的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L-TASISS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了119例合并OOC的POP患者,经POP评价系统(POP-Q)评分均为Ⅱ~Ⅳ度。回顾性总结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
期刊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
目的乳牙反患者制作改良垫舌簧矫治器,应用微型螺旋扩弓器进行矫治器纵向加力。通过治疗前后的临床头影测量分析,探讨该改良矫治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乳牙反病例20例,戴用改良垫矫治器。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垫矫治器治疗后ANB角平均增加0.97°(P<0.01),Ptm-A(上颌长度)增加了1.65 mm(P<0.01),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