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机务维修都是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民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机务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加强风险控制,保障航空飞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鉴于此,本文探讨了机务维修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控制策略,旨在为我国机务维修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机务维修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X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民航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机务维修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民航安全形勢严峻,为此,加强风险控制,确保维修质量,保障民航飞行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摆在维修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机务维修风险分析
对于机务维修工作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总结后主要包括四大类,即人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及设计风险。
(一)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主要指的是维修工作人员心理、生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作风等问题所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1)违规操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航飞机,其维护手册中均对维修、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是机务维修工作的安全准则。但不少维修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据维修手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维修作业,仅凭经验和感觉操作,这样难免会出现差错;2)业务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航空业机务维修系统约35000人,其中,持维修执照上岗的仅18000人。再加上机队规模的迅速扩充,维修人员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航空公司只得大量招收劳务工和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业务培训,新进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很难适应机务维修工作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机务维修质量;3)思想及价值取向产生偏差。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少人员受家庭、工作压力、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维修过程很难专心进行,因而维修差错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管理风险
机务维修管理风险来自多个方面,例如,维修任务突然发生变动、组织无序、维修现场混乱等,不仅容易导致计划不周,还易引发维修人员的紧张情绪,进而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维修行为受到影响。对于维修差错而言,管理及操作等人员均能通过自我控制予以消除。因程序、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不完善,执行不佳、操作不力等所引发的均属于管理风险。
(三)环境风险
机务维修环境主要包括软、硬两种环境,其中,前者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法规等环境,后者主要包括维修现场等环境。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大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而影响程度往往取决于有关人员的期望值、个性特点、价值观、挫折容忍力等。环境对于机务维修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工作环境的变动极易对维修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同上、下级、同事、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些均会使维修人员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潜在风险。
(四)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指的是由于飞机设计缺陷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种,维修性风险及维修手段风险。维修性风险决定了维修效能,其直接关系着机务维修的差错率,若防错设计存在缺陷,则维修过程中极易出现装反、弄错等情况。由于设计缺陷很难发现,因此,极易导致维修人员识别、判断出错,若位置设计不当,则易影响维修操作姿态。维修手段风险是指工具、设备不佳,监测、调整、控制设备无法正确反馈待检信息,调修过程无法反映维修人员的意图等等,因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二、机务维修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一)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
人性化管理是指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维修工作环境,构建人性化的差错管理机制。应从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充分了解软环境可能对员工工作带来的影响,分别从分析、调查、仲裁等环节入手,防止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不安排同当事人存在利害冲突的人参与事件的处理。处罚条例应一目了然,调查过程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应保留当事人申诉的权利,切忌仲裁变为“一言堂”,努力完善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防止其超时、超负荷工作,尽量减少加班,使其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从而减少维修差错等情况。
(二)注重细节,及时掐灭风险苗头
安全生产过程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由事故发生之后被动处理转变为超前抓细节防范事故发生,将控制结果转变为控制过程,由于事故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一个渐变过程,如果每个职工都提高警惕,及时预见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隐患及时掐灭,则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从细节抓起,做好日常安管工作,有效防范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进行执行。以维修理论及思想为指导,使维修管理程序处于动态完善过程中,严抓“三到位”制度,即思想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杜绝人为差错;另一方面,对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消除,保障机务维修过程的有效控制,加强故障防范研究,了解维修差错的产生规律,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三)加强过程控制
统计显示,机务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同违章操作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规章、程序、制度执行力不足所导致的,因此,机务维修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控制,对员工正在发生或可能出现的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以更好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规范维修行为,保障机务维修的质量。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突出重点,确立管理人员等主体地位,除了注重正确引导员工以外,还应加强设备、环境、程序、器材等的整顿,及时更新维修资料,正确评估风险,找出过程控制的关键点,确保控制效果。
(四)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
一切维修工作均应严格根据维护手册来进行,从制度上杜绝维修人员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及时处理维修反馈信息,纠正操作错误。同时,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加大培训部门的投入,分别从作风、责任感、职业道德、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制度要求,将培训内容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更好地服务安全飞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务维修工作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ry A. Kinnison. 航空维修管理[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2] 吕学梅,王永刚,荆增强. 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M].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7):98-101.
[3] 张晓全,曹钧,于露等.机务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4):166-170.
[4] 王震.飞行阶段预防性维修风险识别和控制方法[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3):24-26,54.
[关键词] 机务维修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X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民航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机务维修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民航安全形勢严峻,为此,加强风险控制,确保维修质量,保障民航飞行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摆在维修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机务维修风险分析
对于机务维修工作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总结后主要包括四大类,即人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及设计风险。
(一)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主要指的是维修工作人员心理、生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作风等问题所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1)违规操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航飞机,其维护手册中均对维修、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是机务维修工作的安全准则。但不少维修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据维修手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维修作业,仅凭经验和感觉操作,这样难免会出现差错;2)业务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航空业机务维修系统约35000人,其中,持维修执照上岗的仅18000人。再加上机队规模的迅速扩充,维修人员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航空公司只得大量招收劳务工和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业务培训,新进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很难适应机务维修工作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机务维修质量;3)思想及价值取向产生偏差。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少人员受家庭、工作压力、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维修过程很难专心进行,因而维修差错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管理风险
机务维修管理风险来自多个方面,例如,维修任务突然发生变动、组织无序、维修现场混乱等,不仅容易导致计划不周,还易引发维修人员的紧张情绪,进而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维修行为受到影响。对于维修差错而言,管理及操作等人员均能通过自我控制予以消除。因程序、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不完善,执行不佳、操作不力等所引发的均属于管理风险。
(三)环境风险
机务维修环境主要包括软、硬两种环境,其中,前者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法规等环境,后者主要包括维修现场等环境。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大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而影响程度往往取决于有关人员的期望值、个性特点、价值观、挫折容忍力等。环境对于机务维修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工作环境的变动极易对维修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同上、下级、同事、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些均会使维修人员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潜在风险。
(四)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指的是由于飞机设计缺陷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种,维修性风险及维修手段风险。维修性风险决定了维修效能,其直接关系着机务维修的差错率,若防错设计存在缺陷,则维修过程中极易出现装反、弄错等情况。由于设计缺陷很难发现,因此,极易导致维修人员识别、判断出错,若位置设计不当,则易影响维修操作姿态。维修手段风险是指工具、设备不佳,监测、调整、控制设备无法正确反馈待检信息,调修过程无法反映维修人员的意图等等,因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二、机务维修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一)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
人性化管理是指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维修工作环境,构建人性化的差错管理机制。应从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充分了解软环境可能对员工工作带来的影响,分别从分析、调查、仲裁等环节入手,防止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不安排同当事人存在利害冲突的人参与事件的处理。处罚条例应一目了然,调查过程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应保留当事人申诉的权利,切忌仲裁变为“一言堂”,努力完善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防止其超时、超负荷工作,尽量减少加班,使其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从而减少维修差错等情况。
(二)注重细节,及时掐灭风险苗头
安全生产过程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由事故发生之后被动处理转变为超前抓细节防范事故发生,将控制结果转变为控制过程,由于事故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一个渐变过程,如果每个职工都提高警惕,及时预见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隐患及时掐灭,则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从细节抓起,做好日常安管工作,有效防范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进行执行。以维修理论及思想为指导,使维修管理程序处于动态完善过程中,严抓“三到位”制度,即思想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杜绝人为差错;另一方面,对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消除,保障机务维修过程的有效控制,加强故障防范研究,了解维修差错的产生规律,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三)加强过程控制
统计显示,机务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同违章操作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规章、程序、制度执行力不足所导致的,因此,机务维修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控制,对员工正在发生或可能出现的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以更好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规范维修行为,保障机务维修的质量。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突出重点,确立管理人员等主体地位,除了注重正确引导员工以外,还应加强设备、环境、程序、器材等的整顿,及时更新维修资料,正确评估风险,找出过程控制的关键点,确保控制效果。
(四)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
一切维修工作均应严格根据维护手册来进行,从制度上杜绝维修人员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及时处理维修反馈信息,纠正操作错误。同时,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加大培训部门的投入,分别从作风、责任感、职业道德、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制度要求,将培训内容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更好地服务安全飞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务维修工作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ry A. Kinnison. 航空维修管理[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2] 吕学梅,王永刚,荆增强. 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M].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7):98-101.
[3] 张晓全,曹钧,于露等.机务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4):166-170.
[4] 王震.飞行阶段预防性维修风险识别和控制方法[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3):24-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