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对策。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朋友都会在家准备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
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现象:
1 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还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不会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不能做到对症用药。同理,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这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许多症状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病因却不相同,治疗方法也更是迥然不同。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
2 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乙肝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肝病毒,就应立即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3)。其原因:①体内没有病毒复制时,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②体内免疫细胞处于麻痹状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③不考虑病情,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④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3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的快,便随便加大剂量;有的人又经常忘服、漏服药,问其原因,回答是病情有好转,就不把吃药放在心上了。 药物服用的剂量是通过长期临床试验和可靠的理论依据制定的,此类随便用药行为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药量过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是十分危险的;药量偏小,非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药物时,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4 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
疾病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的好坏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也可能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并未被清除。可见,在对待用药疗程的问题上,要相信医生,不要被主观感觉欺骗。以下几种情况,都是用药过程中需要杜绝的。①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对控制疾病发展不利。②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7-14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能成为慢性感染。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时症状虽然消失了,但如果不查血糖,可能血糖仍高,此时若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③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④随意换药。有些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伤寒病程为4周,用药总疗程不少于2周;抗结核病药需0.5-1年,随意换药可使治疗复杂化,出现问题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5 对治疗目标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盲目联合用药
得了病,大家总想通过一次治疗断根,认为长期服药就等于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这种愿望是人之常情,但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至,除了少数能获得持久免疫的疾病外,绝大多数疾病是难以通过某种“神奇的治疗”而根治的。因此我们对疾病的康复要有一个科学的心理预期,才能避免不合理用药。还有部分患者认为将数种药物联合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强疗效。实际上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联合用药时务必咨询医师和药师。
6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6.1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
6.1.1 pH值改变引起的变化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生物碱、皂甙、氨基酸等成分也可能因pH值的改变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1]现象,则药物不能使用。 6.1.2 某些中药注射剂含有抗原性物质 中药注射剂中有些成分如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物质与机体作用后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须特别注意。
6.1.3 热原量的叠加 各种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上述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发生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6.2 我院为加强中药注射剂合理配伍应用所采取的措施
6.2.1 加强药师对临床用药时的监督,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既保证了输液药物配制的无菌操作,也为药师监督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利可行的条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着重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医嘱的审核,通过药师对输液医嘱的督导,减少了我院输液中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大大加强了我院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6.2.2 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观察 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输液时尽量单品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过敏试验[3],并严格控制滴速,严密进行用药期间的观察。
6.2.3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药剂科多途径收集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经验和配伍禁忌知识,每季度出版一期《用药指南》,及时向全院人员提供最新的合理用药信息。
7 结论
中药注射液品种不断上市,一些注射剂间的不良反应和配伍问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因此,需要药学人员及时了解新动态,要求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各尽其能,相互沟通,充分发挥专业和技能优势,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使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晓炎,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J] .中国药房,2005,16(3):209.
[2] 吴金艳,邓伟生,谢敬东.药物经济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运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33.
[3] 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关键词】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朋友都会在家准备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
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现象:
1 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还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不会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不能做到对症用药。同理,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这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许多症状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病因却不相同,治疗方法也更是迥然不同。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
2 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乙肝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肝病毒,就应立即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3)。其原因:①体内没有病毒复制时,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②体内免疫细胞处于麻痹状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③不考虑病情,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④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3 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的快,便随便加大剂量;有的人又经常忘服、漏服药,问其原因,回答是病情有好转,就不把吃药放在心上了。 药物服用的剂量是通过长期临床试验和可靠的理论依据制定的,此类随便用药行为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药量过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是十分危险的;药量偏小,非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药物时,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4 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
疾病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的好坏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也可能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并未被清除。可见,在对待用药疗程的问题上,要相信医生,不要被主观感觉欺骗。以下几种情况,都是用药过程中需要杜绝的。①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对控制疾病发展不利。②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7-14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能成为慢性感染。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时症状虽然消失了,但如果不查血糖,可能血糖仍高,此时若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③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④随意换药。有些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伤寒病程为4周,用药总疗程不少于2周;抗结核病药需0.5-1年,随意换药可使治疗复杂化,出现问题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5 对治疗目标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盲目联合用药
得了病,大家总想通过一次治疗断根,认为长期服药就等于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这种愿望是人之常情,但也应该看到,到目前为至,除了少数能获得持久免疫的疾病外,绝大多数疾病是难以通过某种“神奇的治疗”而根治的。因此我们对疾病的康复要有一个科学的心理预期,才能避免不合理用药。还有部分患者认为将数种药物联合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强疗效。实际上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联合用药时务必咨询医师和药师。
6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6.1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
6.1.1 pH值改变引起的变化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生物碱、皂甙、氨基酸等成分也可能因pH值的改变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1]现象,则药物不能使用。 6.1.2 某些中药注射剂含有抗原性物质 中药注射剂中有些成分如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物质与机体作用后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须特别注意。
6.1.3 热原量的叠加 各种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上述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发生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6.2 我院为加强中药注射剂合理配伍应用所采取的措施
6.2.1 加强药师对临床用药时的监督,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既保证了输液药物配制的无菌操作,也为药师监督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利可行的条件。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着重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医嘱的审核,通过药师对输液医嘱的督导,减少了我院输液中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大大加强了我院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6.2.2 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观察 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输液时尽量单品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过敏试验[3],并严格控制滴速,严密进行用药期间的观察。
6.2.3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药剂科多途径收集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经验和配伍禁忌知识,每季度出版一期《用药指南》,及时向全院人员提供最新的合理用药信息。
7 结论
中药注射液品种不断上市,一些注射剂间的不良反应和配伍问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引起业界重视。因此,需要药学人员及时了解新动态,要求医护人员按药品说明书科学合理用药。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临床医师、护师、药师三位一体密切协作,各尽其能,相互沟通,充分发挥专业和技能优势,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使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晓炎,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J] .中国药房,2005,16(3):209.
[2] 吴金艳,邓伟生,谢敬东.药物经济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运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33.
[3] 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