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蚴感染绵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电解质及血气的动态变化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感染绵羊并诱发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休克期间电解质、血气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工感染EG绵羊15只,用EG囊液粗制抗原攻击发敏复制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于抗原攻击前后各时点,经右颈内动脉采血,测定电解质及血气各指标.结果抗原攻击后3.5 min血K+显著增高(P<0.01),30min后降至基础值水平,其它电解质无显著变化;动脉氧分压(PaO2)在抗原攻击后即持续性降低(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8min时有显著升高(P<0.01),以后逐渐恢复,pH值明显下降;血细胞容积(Hct)及血红蛋白(Hb)在抗原攻击后3.5 min增高显著(P<0.05).结论 EG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电解质及血气变化剧烈,表现为明显的高血钾、酸中毒、PaO2的持续降低以及PaCO2的增高,且反应迅速,消退较快.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一期切除颅内外沟通型颈静脉孔(JF)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0具,镜下解剖经颈静脉孔入路,研究其扩大显露范围.结果切除枕骨颈突、从后方显露JF,然后切除乳突及迷路下岩骨,轮廓化面神经垂直段,扩大JF外侧显露.游离椎动脉C2~C1段和水平段,切除C1横突,扩大颈部显露.鼓乳切迹、二腹肌后腹与面神经关系密切.结论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可从后、外、下三个方向充分显露JF.鼓乳切迹、二腹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