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内涵
自从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来,研究型教学开始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受到重视并得到逐步推广、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更是流行。
研究型教学也被称作探究法教学或发现法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更加注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法在西方早已得到广泛采用,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1]。我国也有许多学者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的科学内涵。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围绕问题共同展开对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实践过程。[2]也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3]。总体上说来,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研究主题,精心创设学科研究的情境和环节,而学生则要通过调查研究,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主动搜集与处理信息,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升以及情感的培育与发展。
根据以上对研究型教学内涵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这么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主线,教师选定研究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提升认识、解决思想困惑、认同教育内容,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过程。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带有明显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深刻性等特点。
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积极意义
1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教师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太过于强化知识的价值,而忽略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始终是第一位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始终是被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创造、能动性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研究型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围绕教学专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意识的设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探索、敢于质疑与勇于批判的精神。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了角色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研究者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同样,课堂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必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并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组织、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教师的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独自地传递信息,或者单向而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创造条件和情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通常程序是:确定研究选题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收集、整理资料,展开论证)→形成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了对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的体验。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研究素养
当代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出自于集体的研究,彼此尊重、支持、协作的团队精神对于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多是以团队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团队或小组成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地认识到,只有队员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求得最后的成功。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要想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就可培育学生的这种重要素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问题意识,增强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其他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论文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得以提高,使学生得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4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广泛搜集教学材料,精心设计研究专题,准确把握教学过程,科学引导学生,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凝固的教材版式,重新调理学科的知识传授逻辑和机械传授顺序,引领学生发现、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并进一步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作用不仅仅在于把已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向我们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进。这是当今的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出的现实诉求。以上这些要求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从而使自己向自由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路径
1创设信息资源获取的优越条件和环境
改善信息资源获取的条件和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条件。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时代,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条件和环境已成为一切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成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以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保障。在开展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吃透教材、洞悉学术前沿、确定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方案,还是学生的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与研究、交流与探讨,都要求教师和学生搜集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识别、分析、综合、判断,这一切环节都需要有信息资源作保障。当前,各学校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让师生很便捷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要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图书馆的数据库,要丰富图书馆及各级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图书资料的丰富;还要建立和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门性网站建设,加强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师和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创造优越条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推广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研究型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的组织、指导、示范,研究型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开展的。正如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吉尔曼所指出的:最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进行。教育界普遍认为,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卓越的研究者,卓越的研究者也应当是优秀的教师,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所说:“科学家应恰当地发挥如下作用:他不仅发现真理,并传授给同伴,而且,他要进行教学活动,要努力把这些最诚实、最富于智慧的新知识带给每一个希望学习这些知识的人。”[4]推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使研究型教学取得实际效果。要加强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建设,要让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所属团队的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研究型教学团队在开展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效果比较好的高校,都活跃着一支优秀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3整合与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使原有平面化凝固化的教材体系向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转化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指出:“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以做课题、做调查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最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5]研究型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自己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洞悉本学科的理论前沿,比较好的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再在此基础上,把教材每个章节的重要问题抽象出来,确定研究专题,然后再根据问题和专题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符合研究型教学要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4重建对学生的考核模式。
要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对原有静态的、强调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重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所以,也重视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动态性、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是在研究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静态的凝固的考核评价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研究活动的能力,包括考核他们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考核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考核他们搜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考核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即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的考核评价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另外,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出现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实际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总之,开展研究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3.
[2]罗正样.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3]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
[4]杨桂梅.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D].河北大学,2005:24.
[5]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20.
自从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来,研究型教学开始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受到重视并得到逐步推广、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更是流行。
研究型教学也被称作探究法教学或发现法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更加注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法在西方早已得到广泛采用,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1]。我国也有许多学者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的科学内涵。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围绕问题共同展开对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实践过程。[2]也有学者指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3]。总体上说来,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研究主题,精心创设学科研究的情境和环节,而学生则要通过调查研究,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主动搜集与处理信息,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升以及情感的培育与发展。
根据以上对研究型教学内涵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我们可以这么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主线,教师选定研究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提升认识、解决思想困惑、认同教育内容,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过程。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带有明显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深刻性等特点。
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积极意义
1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教师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太过于强化知识的价值,而忽略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始终是第一位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始终是被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创造、能动性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研究型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围绕教学专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意识的设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探索、敢于质疑与勇于批判的精神。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了角色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研究者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同样,课堂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必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并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组织、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教师的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独自地传递信息,或者单向而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创造条件和情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通常程序是:确定研究选题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收集、整理资料,展开论证)→形成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了对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的体验。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研究素养
当代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出自于集体的研究,彼此尊重、支持、协作的团队精神对于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多是以团队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团队或小组成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地认识到,只有队员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求得最后的成功。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要想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就可培育学生的这种重要素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问题意识,增强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其他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论文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得以提高,使学生得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4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广泛搜集教学材料,精心设计研究专题,准确把握教学过程,科学引导学生,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凝固的教材版式,重新调理学科的知识传授逻辑和机械传授顺序,引领学生发现、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并进一步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作用不仅仅在于把已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向我们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进。这是当今的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出的现实诉求。以上这些要求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从而使自己向自由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路径
1创设信息资源获取的优越条件和环境
改善信息资源获取的条件和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条件。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时代,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条件和环境已成为一切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成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以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保障。在开展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吃透教材、洞悉学术前沿、确定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方案,还是学生的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与研究、交流与探讨,都要求教师和学生搜集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识别、分析、综合、判断,这一切环节都需要有信息资源作保障。当前,各学校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让师生很便捷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要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图书馆的数据库,要丰富图书馆及各级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特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图书资料的丰富;还要建立和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门性网站建设,加强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师和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创造优越条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推广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学,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研究型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的组织、指导、示范,研究型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开展的。正如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吉尔曼所指出的:最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进行。教育界普遍认为,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卓越的研究者,卓越的研究者也应当是优秀的教师,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所说:“科学家应恰当地发挥如下作用:他不仅发现真理,并传授给同伴,而且,他要进行教学活动,要努力把这些最诚实、最富于智慧的新知识带给每一个希望学习这些知识的人。”[4]推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使研究型教学取得实际效果。要加强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建设,要让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所属团队的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研究型教学团队在开展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效果比较好的高校,都活跃着一支优秀的研究型教学团队。
3整合与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使原有平面化凝固化的教材体系向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转化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指出:“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以做课题、做调查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最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5]研究型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自己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洞悉本学科的理论前沿,比较好的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再在此基础上,把教材每个章节的重要问题抽象出来,确定研究专题,然后再根据问题和专题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符合研究型教学要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4重建对学生的考核模式。
要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必须对原有静态的、强调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重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所以,也重视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动态性、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是在研究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静态的凝固的考核评价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研究活动的能力,包括考核他们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考核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考核他们搜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及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考核他们的科学研究素养即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的考核评价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另外,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出现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实际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总之,开展研究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3.
[2]罗正样.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3]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
[4]杨桂梅.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D].河北大学,2005:24.
[5]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