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因此,在“新课标”中就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我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多读、多吟、多咏,是培养和积累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指的就是通过诵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用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范读、磁带放音、学生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从感性上对所学课文进行消化吸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诵读吟咏的作品已经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因此,让学生以用饱满的感情通过各种方式来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入情悟理,并按照语言表达的顺序去感受、体会文章的内涵。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将层层深入,对感情的体会也在步步加深,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譬如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很投入地多诵读几遍,学生就会自然的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的那种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发起的主观感受,既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也是获得语感的前提。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联系最后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出这首小令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情绪要高昂激越,声音要铿锵有力,要能够表现出那种“雄浑豪爽”之美。这样的表情朗读,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
二、仔细推敲、认真研读、品味意境是加强语感积累的内在因素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和品味,从而具备一定的会意能力。叶圣陶曾说过“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点出了揣摩咀嚼的重要性。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以及蕴含的艺术魅力。
依据语境,解读语意。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应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惟有从生活方面去多体验、多观察,慢慢地积累多了,了解得就越见真切。
三、开展各种听说、读写及思维品质训练,是培养积累语感的前提和要求
语感实践就是要突出学生语感训练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从而使学生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着力进行“听说”训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发送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借助丰富的口语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这样就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有效的听和说的过程,也是培养双方思考力的过程。说者可以归纳整理自己的思维,使之条理化,并转化为有声语言,听者经过自己的归纳整理,抓住要领,使对方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内容,这样双方就同时深化和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着力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进行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促进语感的形成。
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培养语感的升华过程
语感问题,说到底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味,要真正培养语感,还必须随时留心周围丰富的生活。如果说,教师的语感教学是一个语言学习范例的话,那么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最广阔的课堂应该是生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置语境,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摄取语言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积累,才能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储备,生发联想,展开想象,深入领会和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提高自己的语感水平。
总而言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多读、多吟、多咏,是培养和积累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指的就是通过诵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用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范读、磁带放音、学生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从感性上对所学课文进行消化吸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诵读吟咏的作品已经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因此,让学生以用饱满的感情通过各种方式来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入情悟理,并按照语言表达的顺序去感受、体会文章的内涵。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将层层深入,对感情的体会也在步步加深,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譬如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很投入地多诵读几遍,学生就会自然的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的那种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发起的主观感受,既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也是获得语感的前提。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联系最后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出这首小令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情绪要高昂激越,声音要铿锵有力,要能够表现出那种“雄浑豪爽”之美。这样的表情朗读,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
二、仔细推敲、认真研读、品味意境是加强语感积累的内在因素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和品味,从而具备一定的会意能力。叶圣陶曾说过“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点出了揣摩咀嚼的重要性。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以及蕴含的艺术魅力。
依据语境,解读语意。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应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惟有从生活方面去多体验、多观察,慢慢地积累多了,了解得就越见真切。
三、开展各种听说、读写及思维品质训练,是培养积累语感的前提和要求
语感实践就是要突出学生语感训练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从而使学生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着力进行“听说”训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发送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借助丰富的口语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这样就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有效的听和说的过程,也是培养双方思考力的过程。说者可以归纳整理自己的思维,使之条理化,并转化为有声语言,听者经过自己的归纳整理,抓住要领,使对方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内容,这样双方就同时深化和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着力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进行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促进语感的形成。
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培养语感的升华过程
语感问题,说到底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味,要真正培养语感,还必须随时留心周围丰富的生活。如果说,教师的语感教学是一个语言学习范例的话,那么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最广阔的课堂应该是生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置语境,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摄取语言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积累,才能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储备,生发联想,展开想象,深入领会和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提高自己的语感水平。
总而言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