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因此,在“新课标”中就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我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多读、多吟、多咏,是培养和积累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指的就是通过诵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用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范读、磁带放音、学生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从感性上对所学课文进行消化吸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诵读吟咏的作品已经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因此,让学生以用饱满的感情通过各种方式来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入情悟理,并按照语言表达的顺序去感受、体会文章的内涵。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将层层深入,对感情的体会也在步步加深,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譬如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很投入地多诵读几遍,学生就会自然的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的那种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发起的主观感受,既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也是获得语感的前提。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联系最后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出这首小令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譬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情绪要高昂激越,声音要铿锵有力,要能够表现出那种“雄浑豪爽”之美。这样的表情朗读,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
  
  二、仔细推敲、认真研读、品味意境是加强语感积累的内在因素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和品味,从而具备一定的会意能力。叶圣陶曾说过“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点出了揣摩咀嚼的重要性。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以及蕴含的艺术魅力。
  依据语境,解读语意。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因而语感应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惟有从生活方面去多体验、多观察,慢慢地积累多了,了解得就越见真切。
  
  三、开展各种听说、读写及思维品质训练,是培养积累语感的前提和要求
  
  语感实践就是要突出学生语感训练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从而使学生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着力进行“听说”训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发送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借助丰富的口语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这样就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有效的听和说的过程,也是培养双方思考力的过程。说者可以归纳整理自己的思维,使之条理化,并转化为有声语言,听者经过自己的归纳整理,抓住要领,使对方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内容,这样双方就同时深化和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着力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进行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促进语感的形成。
  
  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培养语感的升华过程
  
  语感问题,说到底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味,要真正培养语感,还必须随时留心周围丰富的生活。如果说,教师的语感教学是一个语言学习范例的话,那么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最广阔的课堂应该是生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设置语境,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摄取语言的营养,不断地充实自我。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积累,才能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储备,生发联想,展开想象,深入领会和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提高自己的语感水平。
  总而言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习,使之“乐学、持学、会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向    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有关学习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动机是核心。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端正学习态度。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而谈学习方法指导,是把学
期刊
中考比会考提前一个月举行,这给广大师生的复习迎考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本来就紧张的时间显得更为突出。就英语学科而言,要在初三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学完初三六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又要复习前四册内容,还要进行专项及综合能力训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复习到位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也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和不安。那么如何克服时间少而内容多的矛盾呢?    一、明确复习目的,理清思路    中考是以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
期刊
为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综合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创造力都得到发展。为此,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内在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
期刊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中职教育占高中段教育的的“半壁江山”,而职校学生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职教教学的最大羁绊。  中职生之所以成为中职生,主要是在初中阶段,应试教育的体制惟分数论的情况下,无望上高中,或分数不够不能上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职业学校。在初中阶段,甚至从小学开始,这部分学生就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家长、同学许多不当的对待,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感到疲倦厌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装饰行业很快成了热门的产业。同时,室内装饰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家电、灯具、家具、卫生用品、日用五金、床上用品、工艺美术等众多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因此,室内装饰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室内装饰的发展,使新型装饰材料层出不穷,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装饰队伍迅速壮大,普遍感到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少设计人员大多从工艺美术等专业转来,缺乏系统的学
期刊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普遍推广和执行,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
期刊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我用色彩鲜明的纸贴住,让学生一眼就能观察到圆柱有几个面,接着用剪刀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
期刊
语文是一门既简单又复杂,且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灌输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关系密切,有着必然联系,结合本人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十多年来的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课堂教学实效性才能得以落实。    一、调动情感因素,焕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