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秋季开始,许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更加通畅,这得益于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我国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广西某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国家对该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常占全校总人数的10%左右,但随着国家助学金名额大幅增加,2007年资助比例扩大到30%,加上一些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爱心助学,可以资助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40%。
广西某学院学工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6年国家给该校贫困生助学金金额不到100万元,2007年扩大到400万元。2007年新生入校前,该校贫困生只有1 000名,而国家给该校贫困生助学金名额却达到3 000人。随着资助款项和资助名额的增加,学校如何将好事落实好,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据了解,广西某市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的比例基本控制在学校人数的20%~30%。以前评选贫困生助学金都在贫困生数据库内考虑,2007年以来国家资助力度加大,一些院校的资助力度已经超出了贫困生的比例,因此一些原本不在贫困生数据库的学生纷纷补办材料,这无疑给把关带来了难度。
据2007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报道①:随着2007年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更多贫困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一些耳听MP3、胸挂名牌手机、手提“笔记本”的大学生居然也名列其中。一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虽然盖有乡镇政府的证明公章,但据透露,贫困证明是盖章后再填写的。如此一来,所填写的家庭超低月收入的数字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
据悉,由于学校很难真正获知学生的经济状况,所以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多是由学生自己先申报,申报的要求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有乡镇盖章证明”。
而广西某师范学院一位贫困生对记者直言,要开具这样的证明并不难。“每个地方政府都乐意给‘自己人’多争得点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出钱,填写多少根本不管。”他这次申请助学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却盖好了章。“填写表格只是‘走过场’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学校根本查不过来。内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穷就填多穷。”
一位多年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坦言,开假证明对家里“有能耐”的同学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其实村镇两级对这种事情都管得很松,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有关系开个证明“就像吃饭一样平常”。部分学生也认为,“想在自己的老家开个贫困证明并非难事”。
“虽然我们总能发现身边某些同学助学贷款申请材料中‘水分’多,但大家通常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必要为这个把同学关系弄僵。”一位姓朱的同学这样对记者说。一些“贫困生”将国家助学金拿到手后,多是请同学大吃一顿,而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身边的假冒贫困生们,都会选择“沉默”以对。由于假冒贫困生的风险小、收益大,于是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纷纷弄虚作假,争当“贫困生”。这种假冒贫困生的现象在热门的文科专业相对更严重,而这和我国高校招生的发展密不可分。扩招以来,文科生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34.5%上升到2006年的49.4%,而其中的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新闻、法学等专业的招生人数更是增长了四五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炭、地质、采矿、测绘等艰苦行业的工科专业却陷入了招生困难。在就业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恰恰相反,这些热门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而艰苦行业却往往难以招到合适人选。大幅度压缩普通高校偏大的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培养规模势在必行。大幅度压缩不能只靠行政手段,应主要靠经济手段来调节、抑制过热的文科报考,这样国家才能有效的使用稀缺教育投入来优先发展国家急需的艰苦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不加区别地提供“教育免费午餐”。
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奖助学金在发放时并没有考虑学生所学专业,而是采取名额平均分配或撒糊椒面似的分配方式,即使本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也都有不少名额的“教育免费午餐”,这一定程度助长了热门文科专业过度扩招和逃离艰苦工科专业的倾向。据2007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学院新闻系一个本科班40人,得到的国家助学金有3.3万元,国家奖学金有3.1万元,全班获国家奖学金者达17人,接近全班学生的一半。每人获奖金额高达4 000多元,最高的国家奖学金高达8 000元。
相当数量的助学金并没有用在真正的贫困生身上,而是用在假冒贫困生的身上,其中不少是富人和中产人士的孩子,这就造成了富人搭穷人便车的现象。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在2007年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搭便车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即一些人在不付出成本,或是付出很小的成本的情况下,与别人一样得到较大的利益。富人有车,穷人无车,因此,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穷人搭富人的便车。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特别是公共政策上,不乏富人以及中产人士搭穷人便车的现象。很多政策以穷人的名义制定,但是穷人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富人却搭了穷人便车。
国家助学金本是专门用来资助贫困生的,理应只由贫困生享用。结果一些热门文科专业国家助学金名额的最大得益者并非是穷孩子,而是富孩子。富人和中产人士的孩子勇跃争当“贫困生”,以搭真正贫困生的便车,这损害了教育公平,同时也提醒我们反思奖助学金的发放思路。
国家助学金只针对贫困生,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是只针对贫困生,不论是贫困生还是富孩子,只要品学兼优就有可能获得。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角度,笔者以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应更多向穷孩子倾斜。像煤碳、水力、水电、地质、测绘、铸造、核技术、桥梁遂道等艰苦工科专业,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又相对不高,因此目前的报考学生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考生为主,其中农村来的贫困生又占相当比例。农村考生特别是贫困生报考艰苦工科专业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专业都属冷门专业,竞争不激烈,录取分数低,容易考上。二是高校为鼓励学生报考这些冷门工科专业,学费比热门专业低一些,使农村考生能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这些专业都属严重供不应求的专业,就业容易。所以艰苦工科专业是农村来的穷孩子扎堆的地方,这些专业中贫困生比例最大。
要防止富人搭穷人便车,把假冒贫困生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是把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生比例最高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单位:成都益林管理咨询公司)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广西某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往年国家对该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常占全校总人数的10%左右,但随着国家助学金名额大幅增加,2007年资助比例扩大到30%,加上一些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爱心助学,可以资助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40%。
广西某学院学工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6年国家给该校贫困生助学金金额不到100万元,2007年扩大到400万元。2007年新生入校前,该校贫困生只有1 000名,而国家给该校贫困生助学金名额却达到3 000人。随着资助款项和资助名额的增加,学校如何将好事落实好,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据了解,广西某市各高校贫困生数据库的比例基本控制在学校人数的20%~30%。以前评选贫困生助学金都在贫困生数据库内考虑,2007年以来国家资助力度加大,一些院校的资助力度已经超出了贫困生的比例,因此一些原本不在贫困生数据库的学生纷纷补办材料,这无疑给把关带来了难度。
据2007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报道①:随着2007年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更多贫困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一些耳听MP3、胸挂名牌手机、手提“笔记本”的大学生居然也名列其中。一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虽然盖有乡镇政府的证明公章,但据透露,贫困证明是盖章后再填写的。如此一来,所填写的家庭超低月收入的数字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
据悉,由于学校很难真正获知学生的经济状况,所以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多是由学生自己先申报,申报的要求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有乡镇盖章证明”。
而广西某师范学院一位贫困生对记者直言,要开具这样的证明并不难。“每个地方政府都乐意给‘自己人’多争得点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出钱,填写多少根本不管。”他这次申请助学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却盖好了章。“填写表格只是‘走过场’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学校根本查不过来。内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穷就填多穷。”
一位多年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坦言,开假证明对家里“有能耐”的同学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其实村镇两级对这种事情都管得很松,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有关系开个证明“就像吃饭一样平常”。部分学生也认为,“想在自己的老家开个贫困证明并非难事”。
“虽然我们总能发现身边某些同学助学贷款申请材料中‘水分’多,但大家通常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没必要为这个把同学关系弄僵。”一位姓朱的同学这样对记者说。一些“贫困生”将国家助学金拿到手后,多是请同学大吃一顿,而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身边的假冒贫困生们,都会选择“沉默”以对。由于假冒贫困生的风险小、收益大,于是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纷纷弄虚作假,争当“贫困生”。这种假冒贫困生的现象在热门的文科专业相对更严重,而这和我国高校招生的发展密不可分。扩招以来,文科生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34.5%上升到2006年的49.4%,而其中的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新闻、法学等专业的招生人数更是增长了四五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炭、地质、采矿、测绘等艰苦行业的工科专业却陷入了招生困难。在就业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恰恰相反,这些热门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而艰苦行业却往往难以招到合适人选。大幅度压缩普通高校偏大的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培养规模势在必行。大幅度压缩不能只靠行政手段,应主要靠经济手段来调节、抑制过热的文科报考,这样国家才能有效的使用稀缺教育投入来优先发展国家急需的艰苦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不加区别地提供“教育免费午餐”。
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奖助学金在发放时并没有考虑学生所学专业,而是采取名额平均分配或撒糊椒面似的分配方式,即使本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也都有不少名额的“教育免费午餐”,这一定程度助长了热门文科专业过度扩招和逃离艰苦工科专业的倾向。据2007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学院新闻系一个本科班40人,得到的国家助学金有3.3万元,国家奖学金有3.1万元,全班获国家奖学金者达17人,接近全班学生的一半。每人获奖金额高达4 000多元,最高的国家奖学金高达8 000元。
相当数量的助学金并没有用在真正的贫困生身上,而是用在假冒贫困生的身上,其中不少是富人和中产人士的孩子,这就造成了富人搭穷人便车的现象。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在2007年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搭便车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即一些人在不付出成本,或是付出很小的成本的情况下,与别人一样得到较大的利益。富人有车,穷人无车,因此,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穷人搭富人的便车。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特别是公共政策上,不乏富人以及中产人士搭穷人便车的现象。很多政策以穷人的名义制定,但是穷人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富人却搭了穷人便车。
国家助学金本是专门用来资助贫困生的,理应只由贫困生享用。结果一些热门文科专业国家助学金名额的最大得益者并非是穷孩子,而是富孩子。富人和中产人士的孩子勇跃争当“贫困生”,以搭真正贫困生的便车,这损害了教育公平,同时也提醒我们反思奖助学金的发放思路。
国家助学金只针对贫困生,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是只针对贫困生,不论是贫困生还是富孩子,只要品学兼优就有可能获得。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角度,笔者以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应更多向穷孩子倾斜。像煤碳、水力、水电、地质、测绘、铸造、核技术、桥梁遂道等艰苦工科专业,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又相对不高,因此目前的报考学生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考生为主,其中农村来的贫困生又占相当比例。农村考生特别是贫困生报考艰苦工科专业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专业都属冷门专业,竞争不激烈,录取分数低,容易考上。二是高校为鼓励学生报考这些冷门工科专业,学费比热门专业低一些,使农村考生能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这些专业都属严重供不应求的专业,就业容易。所以艰苦工科专业是农村来的穷孩子扎堆的地方,这些专业中贫困生比例最大。
要防止富人搭穷人便车,把假冒贫困生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是把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最大限度地向贫困生比例最高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单位:成都益林管理咨询公司)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