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事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遇到了一些挑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将从师德建设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保证广大教师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师的品德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起着导向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始终站在教育的前线,是教书育人的第一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会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在踏上讲台之前,没有这样的教师素质、教育明智,恐怕一辈子都不能称自己为教师,而仅仅是一个教“书”匠罢了。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
二、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主义,思想观念淡薄。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乘着发展的快车,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老师所处的职业特点使得他们不能过海,更不能显神通,他们的阵地在课堂,于是有些不甘清贫,也想发家致富的老师就忘掉了自己的职业角色,比如给学生乱订教辅资料,强逼学生补课,严重的败坏了教师的名声,这类道德败坏到极点想发学生财的教师应该立即清除出教师队伍,丝毫不可姑息。在利益与义务、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取向上要求并重,甚至有少许教师有钱拿就做事,有金钱至上的嫌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缺失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奉献精神,而更多的是依靠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自由主义,师表意识淡薄。
教师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将自身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德行修养展现给学生。一部分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能做到。不重视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不注重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
(三)书匠主义,只教书不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挑战,没有动力,长此以往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精气神与责任心,腐蚀教师师德。也有部分教师不钻研教材,不精心备课,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丰富教学内容,不改进教学方法,讲授的内容与形式数年如一日,上課时对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置之不理,对学生课下出现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极少,仅关注课堂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对学生情感上、生活中困难不闻不问,缺乏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要为人师表,力戒自由主义,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反对书匠主义,既教书又育人,树立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其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感到轻松,才能做到轻松,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优化心理状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能力、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要求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在这两个星期的见习中,我深入到了初中和高中的课堂中,观察发现,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发挥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如在初二的一节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中,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很多小组,四人一组,分为朗读、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和补充,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发展。
(二)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对于教师来说,更是要通过读书来增强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总之,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四、结语
一位教师,就是一盏灯,其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写道:“我来到这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蓝天,我来到这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高山。”是的,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看见太阳、蓝天、高山和美好的一切,是为了传播光明和创造一切的美好。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师德建设问题发生的背后不仅仅暴露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对于师德建设的要求不够到位的体现。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既要依靠师德规范的外部力量,又要关注教师主体自身意识的作用。做有良心有道德的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修订增强版)》,.[M],2018年版。
关键词:师德;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师的品德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起着导向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始终站在教育的前线,是教书育人的第一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会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在踏上讲台之前,没有这样的教师素质、教育明智,恐怕一辈子都不能称自己为教师,而仅仅是一个教“书”匠罢了。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
二、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主义,思想观念淡薄。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乘着发展的快车,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老师所处的职业特点使得他们不能过海,更不能显神通,他们的阵地在课堂,于是有些不甘清贫,也想发家致富的老师就忘掉了自己的职业角色,比如给学生乱订教辅资料,强逼学生补课,严重的败坏了教师的名声,这类道德败坏到极点想发学生财的教师应该立即清除出教师队伍,丝毫不可姑息。在利益与义务、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取向上要求并重,甚至有少许教师有钱拿就做事,有金钱至上的嫌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缺失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奉献精神,而更多的是依靠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自由主义,师表意识淡薄。
教师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将自身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德行修养展现给学生。一部分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能做到。不重视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不注重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
(三)书匠主义,只教书不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挑战,没有动力,长此以往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精气神与责任心,腐蚀教师师德。也有部分教师不钻研教材,不精心备课,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丰富教学内容,不改进教学方法,讲授的内容与形式数年如一日,上課时对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置之不理,对学生课下出现的违纪违德现象视而不见;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极少,仅关注课堂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对学生情感上、生活中困难不闻不问,缺乏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要为人师表,力戒自由主义,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仪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反对书匠主义,既教书又育人,树立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其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感到轻松,才能做到轻松,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优化心理状态。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能力、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要求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在这两个星期的见习中,我深入到了初中和高中的课堂中,观察发现,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发挥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如在初二的一节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中,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很多小组,四人一组,分为朗读、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和补充,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发展。
(二)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对于教师来说,更是要通过读书来增强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总之,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四、结语
一位教师,就是一盏灯,其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写道:“我来到这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蓝天,我来到这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高山。”是的,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看见太阳、蓝天、高山和美好的一切,是为了传播光明和创造一切的美好。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师德建设问题发生的背后不仅仅暴露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对于师德建设的要求不够到位的体现。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既要依靠师德规范的外部力量,又要关注教师主体自身意识的作用。做有良心有道德的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修订增强版)》,.[M],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