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认识的孩子有人管
先生因为在德国纳税达到60个月获得了永居,为了结束已经两国分居多年的生活,在他的再三争取下,我终于辞去工作带着女儿从国内到德国与他团聚。
我心里对这个局面是不开心的。以前去德国探亲的时候,对这个国家唯一的印象就是物价高、税高。在那边定居后让我欣慰的是,德国的日常消费基本开支相比国内竟然还低一些,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都比较廉价。一个月下来,先生的月薪足够我们仨过日子且绰绰有余。我终于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开始了在德国的定居日子。
紧接着女儿优优就上学了,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不仅学费全免,而且优优还给我们家带来了一点儿额外收入——从她入学那天起,政府每个月会给她发放154欧元的津贴,逐年增加,这笔津贴她可以一直领到成年,直到她自力更生出来工作为止。
先生上班女儿上学,我于是成了没人需要我照顾的全职太太,因为他俩白天都不在家,我也在当地认识了新的朋友,住我们家隔壁的佐登太太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她的父辈曾经去过中国,所以她对中国充满好感与好奇,在我邀请她来家里吃了顿热腾腾的饺子后,她就成了中华美食的忠实粉丝,经常来找我学厨艺。有时她也会带着我这个外乡人出去走走逛逛,向我介绍这个我还不大熟悉的地界。
佐登太太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我觉得她跟国内那种慈眉善目让人一见就觉得亲近的老太太极其相似,面相很像我特别喜欢的已故老艺术家赵丽蓉。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太太竟然也有严肃、严厉的一面。
一次她带着我去河边散步,远远地看见有个小孩在河边钓鱼,我俩走过去后,佐登太太发现那孩子身边摆着两支钓竿,于是脸色就不那么和蔼了,她很不高兴地问那个孩子:怎么有两支钓竿?小孩回答说:我跟同学一起来的,他去洗手间了。我挺纳闷,问佐登太太为啥好像有点生气,她告诉我:在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支钓竿。
我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没想到佐登太太一点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几分钟后,另一个小孩回来了,他果然是去上洗手间去了。接着佐登太太问这两孩子:有执照吗?两小孩赶紧掏出来给她看,我也瞅了一眼,还真是钓鱼执照,佐登太太告诉我按照规定钓鱼是必须持有钓鱼执照的。这下总该完了吧?可佐登太太继续发问:带尺子了吗?这个我倒是听先生说起过,在德国钓起鱼后要用尺量一下鱼的尺寸,凡是达不到规定尺寸的鱼都必须放回水里。“带了带了!”两孩子赶紧又掏出尺来给佐登太太过目。
佐登太太这才点点头,收起满脸严肃的表情,和颜悦色地摸摸两孩子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两个苹果送给他们,跟我顺着河岸继续散步。走出一段路后,我忍不住问她:“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不是。”“那是你认识的朋友家的孩子?”“也不是。我也不认识他们。”我于是很惊讶:“不认识?那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管教?”佐登太太淡淡地回答我:“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随时随地对任何一个孩子进行教育呀!”
我家的孩子别人管
回家喝茶时,佐登太太告诉我,在德国,管教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常态,对于不认识的孩子不正确的行为举止熟视无睹的成年人,是会被谴责和鄙视的。因为小孩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与正常的善恶观,所以成年人必须在他们走歪了的时候拽他们一把。尤其是自己有小孩的家长,更是热衷于去管教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当你管教别人孩子的时候,或许你自己的孩子也在被别人管教。仅仅只靠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整个社会都把管教孩子当作自己的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能在阳光大道上茁壮成长。听着她的话,我忽然想起了在国内曾经很流行的一句宣传语——我為人人,人人为我。
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去管教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就先被别人给管教了。那是一个周末,我带着优优去农贸市场买菜,因为手里拎满了东西,就没牵着她。在过马路时,优优一个没留神没注意看人行横道上的指示灯,顶着红灯就走上了斑马线。结果她就被身后一位老先生一把拽了回来,然后老先生就绷着脸指着红灯冲着优优开始念叨。优优哪见过这种场面,嘴巴一瘪一瘪地都快要哭出来了。我赶紧凑过去跟人道歉,说我一时疏忽没有照顾好孩子,给他添麻烦了。老先生这才摆摆手,提醒我以后要注意管好孩子,临走前又一次告诉优优,过马路一定要看信号灯。这才背着手离开。
直到回了家,优优还觉得非常委屈,跟我说那人她都不认识,凭什么这么教训她。我把她拉到沙发上跟我面对面坐着,然后郑重地告诉她:那位老爷爷虽然训斥了你,但妈妈一点也不生他的气,反而很感谢他,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人。他教训你,是因为你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你被车子撞到,他所说的话都是为了你的安全考虑。你想想,除了家人外,有谁会为你的安全负责?那位老爷爷作为一个陌生人,却为你做了家人才会去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应该感谢人家才对?
“可是,”优优扁扁嘴说:“当着那么多人训斥我,我觉得好丢脸的!”我笑着问她:“如果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你是会留心看信号灯等到通行绿灯还是继续选择忽略看信号灯因为闯红灯而被老爷爷训斥呢?”优优说当然是等绿灯啦,我轻轻一拍手说:那不就结了,你被老爷爷训斥了一次,会给你带来一个一生都受用的交通安全好习惯,你觉得值不值得?优优没话说了——但从那之后,我带着她上街,她每次过马路都一定会守着信号灯变绿才举步。
别人家的孩子我来管
慢慢地,我越来越习惯这种自家孩子别人管,别人家孩子我来管的社会氛围。一次在步行街买东西时,一个小男孩踩着滑板车冲了过来,我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他,然后很严肃地告诉他:步行街只能步行,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在这里使用,包括滑板车,你这样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危险。小男孩被我教训了一顿后,乖乖地抱起滑板车走了。当我“多管闲事”的时候,路人都看着我,冲我发出赞赏和认同的笑容。
不久前我回国探亲,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宴,婚宴的餐桌是那种有转盘的,同桌有个孩子有点没礼貌,把转盘当作玩具转得不亦乐乎。可一席下来,他的家长压根没有阻止过他的这一行为,大家碍于面子也都不好出声。可在那孩子的家长带他去上厕所时,所有人都皱着眉头说:这孩子真没礼貌!
虽然我在德国经常管教别人家的孩子,但我觉得如果我那天管教了那个孩子的话,他的家长绝不会感谢我,甚至我还会得罪他们。因为在国内,你家的孩子没礼貌,别人是不会告诉你的,只会在心里讨厌他。我们把这种碍于面子的慎言当作一种礼仪——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德国那种孩子人人都能管的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够热心管教别人家孩子的人,其实更有风度!
先生因为在德国纳税达到60个月获得了永居,为了结束已经两国分居多年的生活,在他的再三争取下,我终于辞去工作带着女儿从国内到德国与他团聚。
我心里对这个局面是不开心的。以前去德国探亲的时候,对这个国家唯一的印象就是物价高、税高。在那边定居后让我欣慰的是,德国的日常消费基本开支相比国内竟然还低一些,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都比较廉价。一个月下来,先生的月薪足够我们仨过日子且绰绰有余。我终于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开始了在德国的定居日子。
紧接着女儿优优就上学了,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不仅学费全免,而且优优还给我们家带来了一点儿额外收入——从她入学那天起,政府每个月会给她发放154欧元的津贴,逐年增加,这笔津贴她可以一直领到成年,直到她自力更生出来工作为止。
先生上班女儿上学,我于是成了没人需要我照顾的全职太太,因为他俩白天都不在家,我也在当地认识了新的朋友,住我们家隔壁的佐登太太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她的父辈曾经去过中国,所以她对中国充满好感与好奇,在我邀请她来家里吃了顿热腾腾的饺子后,她就成了中华美食的忠实粉丝,经常来找我学厨艺。有时她也会带着我这个外乡人出去走走逛逛,向我介绍这个我还不大熟悉的地界。
佐登太太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我觉得她跟国内那种慈眉善目让人一见就觉得亲近的老太太极其相似,面相很像我特别喜欢的已故老艺术家赵丽蓉。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太太竟然也有严肃、严厉的一面。
一次她带着我去河边散步,远远地看见有个小孩在河边钓鱼,我俩走过去后,佐登太太发现那孩子身边摆着两支钓竿,于是脸色就不那么和蔼了,她很不高兴地问那个孩子:怎么有两支钓竿?小孩回答说:我跟同学一起来的,他去洗手间了。我挺纳闷,问佐登太太为啥好像有点生气,她告诉我:在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支钓竿。
我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没想到佐登太太一点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几分钟后,另一个小孩回来了,他果然是去上洗手间去了。接着佐登太太问这两孩子:有执照吗?两小孩赶紧掏出来给她看,我也瞅了一眼,还真是钓鱼执照,佐登太太告诉我按照规定钓鱼是必须持有钓鱼执照的。这下总该完了吧?可佐登太太继续发问:带尺子了吗?这个我倒是听先生说起过,在德国钓起鱼后要用尺量一下鱼的尺寸,凡是达不到规定尺寸的鱼都必须放回水里。“带了带了!”两孩子赶紧又掏出尺来给佐登太太过目。
佐登太太这才点点头,收起满脸严肃的表情,和颜悦色地摸摸两孩子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两个苹果送给他们,跟我顺着河岸继续散步。走出一段路后,我忍不住问她:“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不是。”“那是你认识的朋友家的孩子?”“也不是。我也不认识他们。”我于是很惊讶:“不认识?那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管教?”佐登太太淡淡地回答我:“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随时随地对任何一个孩子进行教育呀!”
我家的孩子别人管
回家喝茶时,佐登太太告诉我,在德国,管教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常态,对于不认识的孩子不正确的行为举止熟视无睹的成年人,是会被谴责和鄙视的。因为小孩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与正常的善恶观,所以成年人必须在他们走歪了的时候拽他们一把。尤其是自己有小孩的家长,更是热衷于去管教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当你管教别人孩子的时候,或许你自己的孩子也在被别人管教。仅仅只靠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整个社会都把管教孩子当作自己的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能在阳光大道上茁壮成长。听着她的话,我忽然想起了在国内曾经很流行的一句宣传语——我為人人,人人为我。
不过,我还没来得及去管教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就先被别人给管教了。那是一个周末,我带着优优去农贸市场买菜,因为手里拎满了东西,就没牵着她。在过马路时,优优一个没留神没注意看人行横道上的指示灯,顶着红灯就走上了斑马线。结果她就被身后一位老先生一把拽了回来,然后老先生就绷着脸指着红灯冲着优优开始念叨。优优哪见过这种场面,嘴巴一瘪一瘪地都快要哭出来了。我赶紧凑过去跟人道歉,说我一时疏忽没有照顾好孩子,给他添麻烦了。老先生这才摆摆手,提醒我以后要注意管好孩子,临走前又一次告诉优优,过马路一定要看信号灯。这才背着手离开。
直到回了家,优优还觉得非常委屈,跟我说那人她都不认识,凭什么这么教训她。我把她拉到沙发上跟我面对面坐着,然后郑重地告诉她:那位老爷爷虽然训斥了你,但妈妈一点也不生他的气,反而很感谢他,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人。他教训你,是因为你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你被车子撞到,他所说的话都是为了你的安全考虑。你想想,除了家人外,有谁会为你的安全负责?那位老爷爷作为一个陌生人,却为你做了家人才会去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应该感谢人家才对?
“可是,”优优扁扁嘴说:“当着那么多人训斥我,我觉得好丢脸的!”我笑着问她:“如果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你是会留心看信号灯等到通行绿灯还是继续选择忽略看信号灯因为闯红灯而被老爷爷训斥呢?”优优说当然是等绿灯啦,我轻轻一拍手说:那不就结了,你被老爷爷训斥了一次,会给你带来一个一生都受用的交通安全好习惯,你觉得值不值得?优优没话说了——但从那之后,我带着她上街,她每次过马路都一定会守着信号灯变绿才举步。
别人家的孩子我来管
慢慢地,我越来越习惯这种自家孩子别人管,别人家孩子我来管的社会氛围。一次在步行街买东西时,一个小男孩踩着滑板车冲了过来,我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他,然后很严肃地告诉他:步行街只能步行,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在这里使用,包括滑板车,你这样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危险。小男孩被我教训了一顿后,乖乖地抱起滑板车走了。当我“多管闲事”的时候,路人都看着我,冲我发出赞赏和认同的笑容。
不久前我回国探亲,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宴,婚宴的餐桌是那种有转盘的,同桌有个孩子有点没礼貌,把转盘当作玩具转得不亦乐乎。可一席下来,他的家长压根没有阻止过他的这一行为,大家碍于面子也都不好出声。可在那孩子的家长带他去上厕所时,所有人都皱着眉头说:这孩子真没礼貌!
虽然我在德国经常管教别人家的孩子,但我觉得如果我那天管教了那个孩子的话,他的家长绝不会感谢我,甚至我还会得罪他们。因为在国内,你家的孩子没礼貌,别人是不会告诉你的,只会在心里讨厌他。我们把这种碍于面子的慎言当作一种礼仪——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德国那种孩子人人都能管的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够热心管教别人家孩子的人,其实更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