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融合,是新老媒体变革的过程,媒体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若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替代。变革中仍有核心价值需要媒体人坚守和光大。如何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媒体取胜的关键。“公信力”就成为媒体不变的核心竞争力。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得好可以释放几何倍增的能量。蚌埠日报积极探索报网融合模式,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延伸报业价值链,“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力求自身品牌、运营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提升。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公信力;活跃度;大数据;原创;转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然而,传统报业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蚌埠报业传媒集团闯过“危机四伏”的2015,迎来了挑战严峻、“压力山大”的2016。
融媒体时代,当“低头族”们在信息的洪流中徜徉时,可能并未意识到身边的媒体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传统媒体,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交融互补的关系,结合得好可以释放几何倍增的能量。
变革中仍有核心的价值需要媒体人的坚守和光大。多年来,集团一直非常注重打造党报的影响力及公信力,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新媒体的建设。2007年10月,创办了蚌埠新闻网;2012年开通蚌埠新闻网视频和蚌埠手机报;2013年5月,蚌埠新闻网全新改版,蚌埠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重磅推出;2014年11月,“掌握蚌埠”手机客户端问世,形成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格局;2015年上半年,微信矩阵形成声势……
蚌埠日报积极探索报网融合模式,取得自身品牌、运营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提升。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
原创是“核武器”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块坐标石。一年多来,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受众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变革无处不在。以新媒体中的微信建设为例,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从PC端流向移动端,庞大的低头族就成了我们争夺的主要用户资源。在大部分人看来,微信获取信息便利,互动方便,是休闲也是娱乐。可是对于党报新媒体来说,微信是战场!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前的用户量在8万,但是起初的半年里该微信只有5000多用户,用户增长属于自然增长。新媒体需要在微信上发力。但是,如何发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主流媒体的微信内容如何定位?微信运营怎么做?这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内容上需要与传统媒体的定位区别开来。必须用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新媒体内容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是创意工作,需要不断比拼创意和实践。比如内容制作,首先要原创,其次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素材要重新改写,根据网友的口味,把菜重新翻炒,加上网友喜欢的调料,然后配上漂亮的摆盘,也就是微信信息的编辑、呈现。
在此,特别举去年的两个例子。2015年8月,一条题为《看看蚌埠“老赖”长啥样?大家一起转》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疯转,上线一个小时,阅读量就破了一万,第二天就超过五万,三天后,就成了一条十万加的微信。这条信息受网友青睐有三点理由:一是新颖,网友很少看到这种麻辣的扩散形式,以前都是在路口大屏,报纸上刊登;二是贴近,老赖都是本地人,里面难免会发现熟人、朋友;三是意义,转发老赖是为了守护诚信,传递的是正能量,传播的是诚信的理念。
2015年初,有两条疯狂的微信,一条叫《奔跑吧!蚌埠》,一条叫《你好!2015》,媒体人都不陌生,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H5动画,内容聚焦当年的蚌埠“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报道。
除了第一时间来自会场内外的“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音视频、文字图片的报道外,H5动画是一种崭新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奔跑吧!蚌埠》这一条是2014亮点回顾,《你好!2015》说的是2015怎么干。两条原创微信风格清新、文字凝炼、大气活泼。一上线就开始了“病毒式”传播,一度导致朋友圈刷频。这条原创微信激发了市民的家乡情和幸福感。作品推出后,很快受到包括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两会报道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体裁重大且严肃,每年报道形式也几乎大同小异,融媒体时代,严肃报道去严肃化,用轻松的、创意的方式展现,比较符合百姓的口味,成为了网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好作品。
紧接着,新媒体还结合全市宣传重点和民生热点,陆续制作推出闹元宵、春节七天公交免费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10多个清新活泼的微信动画秀作品,受到网友的青睐,持续引发传播热潮。因此,“互联网 ”时代,以用户至上的理念,采用互联网的创新形式,按照网络特点生产,才能做出让人叫好的作品。
再说说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原创策划。2014年初,蚌埠新闻网被确定为蚌埠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优势,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作为一场“战役”,不是例行公事的“规定动作”,而是着眼于创新,着眼于融合。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立足“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启动了全媒体创新模式。
2014年4月21日至30日,蚌埠新闻网在全省率先推出党的群众路线系列访谈直播节目。连续8天,22位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陆续走进蚌埠新闻网访谈直播间接受专访,并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视频访谈,为有效放大新闻资源,唱响党报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进行了有益实践。蚌埠新闻网作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窗口和桥梁有效发挥作用,社会反响强烈。一位访谈嘉宾在留言簿上写下“春潮涌,万物苏,百花盛开竞芳菲;搭平台,广纳言,清风扑面荡涟漪。” 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志愿者家住在县里,起很早从县里赶过来参加活动,也从中反映出公益活动的强大号召力,而党报做公益项目具有公信力保证,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在运作活动中,我们也得到了启发:作为媒体,我们应该做资源、做平台,资源的汇聚和平台的搭建即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于是,报社牵头发起公益联盟,作为资源整合者和平台搭建者,集结全社会的爱心力量,公益协会、团体、单位、企业和个人,搭建起一个大平台,这个项目作为报社的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亮点项目,体现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公益联盟项目可以强化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项目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击中网友的心灵最柔软处。和预想的一样,公益联盟成立后,用活动带动人气,用口碑传播影响力。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设公益课堂,面向全社会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手语培训,开展公益急救培训,为留守儿童开设书屋等。几乎是做一个活动火一个活动,社会美誉度持续攀升。
媒体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受到冲击体现在话语权,而夺回话语权,从根本上要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提升精神引领。说得通俗点,做活动做经营,都需要能吆喝来人,这就需要公信力做支撑。
从微观上讲,这个项目是集团新媒体一个闪亮的品牌线下活动。活动带动了新媒体人气,所有活动的报名和互动均通过蚌埠日报官方微信,这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铁杆粉、优质粉。我们的全媒体平台都支持公益团体的活动宣传,这也提高了各平台稳定的点击量和持续的关注度。
从宏观上看,公益联盟项目的好处在于强化公信力,扩大影响力,提升媒体在公益事业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同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资源一旦整合,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活力,这个平台是项目库,企业有公益包装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全媒体为他们策划打包。总会有团体有项目没有资金,总会有企业有资金没有合适的项目,而我们就是把这些资源捏到一起的人。项目的运作是举全社会之力,开门办新媒体,办联盟项目。
如今的媒体都在讨论“融合”。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转型势在必行。
2014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加强微信建设,新媒体自然进一步强化微信影响力,集团各部门也纷纷建设微信,一大批微信诞生并茁壮成长,全社打造一个内容互补、功能强大的微矩阵,各有侧重、组团作战。
2015年7月,报社推出了首批“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微信矩阵”,12个微信公众号与大家见面,重塑“朋友圈”。这意味着集团向媒体融合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下一步,我们会与更多的本土大V成为“闺蜜”,与越来越多的网友“称兄道弟”。在“融媒体”的道路上,前方的指示越来越明晰,我们的观念也一直在革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让融合深入“骨髓”
推进媒体战略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全国同类媒体中,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在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高度肯定和地市党报同行的广泛赞许。着眼当下,布局未来。接下来,集团上下正努力探索融合机制的创新,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是科学的融媒体考评机制和薪酬体系十分必要。“中央厨房”这个名词媒体人并不陌生。“互联网 ”时代,实施媒体融合,推进开门办网。按照“网媒抢时效、纸媒抢深度、报网互动”的原则,建立了“报网一体化”的全媒体融合模式以及传统媒体、新媒体协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互动的运营新机制。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向全媒体渐变,记者也成为全媒体记者。报社内部同样采用中央厨房的思路来重塑采编流程,第二天见报的稿件先发布在当天的微博、微信和新闻网站等各新媒体平台上。社内外对于向新媒体投稿也设立了奖励制度。信息发布提速后,提高了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关注度。
在经营融合方面,蚌埠新闻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本报广告中心进行整合营销,依照不同的行业和类型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客户的产品提供个性化品牌推广需求,将以往的仅靠单一平面媒体宣传推广的模式,转变为整合发挥平面媒体的权威公信、新媒体的海量互动的优势进行多媒体营销推广。
但是目前我们的融合总体还属于浅层次的,中央厨房式“超级编辑部”,不仅仅是指物理架构,真正的机制在于人员和制度的融通,系统的薪酬制度、稿酬制度也紧随其后。高效的公司化运作,完善的考评机制和薪酬体系,才能充分激发出团队每个人的潜能。
二是更加重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普及给传媒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强调“内容为王”,不是自认为是“王”,评定权在广大用户,只有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等技术来把握,才最为真切。传统主流媒体必须依靠大数据,及早感知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以《华尔街日报》为例,该报社拥有100多人的大数据挖掘团队,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增值业务,善于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科学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形成数据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很多投资公司购买他们的分析报告,成了该报一大利润增长点。这些大数据都是实时、真实的数据,有效提升了数据的贴近性和实用性。
新媒体和用户发生联系,一切都有轨迹可循。哪条新闻关注度高,哪个话题火热,都要靠点击量和转发评论量说话,因此,我们要继续密切关注后台的各种指标,每天比对,并定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需要将这些大数据作为报社内部采编人员全媒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版权保护是当务之急。网络侵权现象日益突出,传统媒体煞费苦心所做的原创新闻内容被一次次无偿的供应给竞争对手,这让人痛心不已。
虽然,2015年4月国家版权局出台了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相关条例,算是利好消息,但是实施起来却难。原因在于,维护版权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侵权付出的代价,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面对侵权、盗版事件都很无奈。“今日头条”屡陷版权风波,却次次有惊无险就是例证。长此以往,传统媒体版权屡屡被盗司空见惯,可能就会产生“版权被盗痹疲症”。
保护版权,从我做起。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原创内容的生产者共同树立版权保护意识。用好版权保护法规,用好媒体的律师资源,借助网络宣传管理部门的行政手段帮助推动。同时,除了“堵”,也要“疏”,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机遇与挑战同在,光荣与梦想共存。转型升级,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破茧才能成蝶。今后,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将对新媒体事业的发展投入更大的资源,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让蚌埠日报不仅仅是一个在地方有影响力报纸品牌,也是一个强势的全媒体品牌。在传统媒体转型中,各种努力我们都要去尝试,在探索中找到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唯浴火方能获重生。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公信力;活跃度;大数据;原创;转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然而,传统报业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蚌埠报业传媒集团闯过“危机四伏”的2015,迎来了挑战严峻、“压力山大”的2016。
融媒体时代,当“低头族”们在信息的洪流中徜徉时,可能并未意识到身边的媒体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传统媒体,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交融互补的关系,结合得好可以释放几何倍增的能量。
变革中仍有核心的价值需要媒体人的坚守和光大。多年来,集团一直非常注重打造党报的影响力及公信力,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新媒体的建设。2007年10月,创办了蚌埠新闻网;2012年开通蚌埠新闻网视频和蚌埠手机报;2013年5月,蚌埠新闻网全新改版,蚌埠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重磅推出;2014年11月,“掌握蚌埠”手机客户端问世,形成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格局;2015年上半年,微信矩阵形成声势……
蚌埠日报积极探索报网融合模式,取得自身品牌、运营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提升。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
原创是“核武器”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块坐标石。一年多来,新媒体产品井喷式涌现,传统媒体持续发力,受众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变革无处不在。以新媒体中的微信建设为例,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从PC端流向移动端,庞大的低头族就成了我们争夺的主要用户资源。在大部分人看来,微信获取信息便利,互动方便,是休闲也是娱乐。可是对于党报新媒体来说,微信是战场!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前的用户量在8万,但是起初的半年里该微信只有5000多用户,用户增长属于自然增长。新媒体需要在微信上发力。但是,如何发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主流媒体的微信内容如何定位?微信运营怎么做?这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蚌埠日报官方微信,内容上需要与传统媒体的定位区别开来。必须用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新媒体内容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是创意工作,需要不断比拼创意和实践。比如内容制作,首先要原创,其次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素材要重新改写,根据网友的口味,把菜重新翻炒,加上网友喜欢的调料,然后配上漂亮的摆盘,也就是微信信息的编辑、呈现。
在此,特别举去年的两个例子。2015年8月,一条题为《看看蚌埠“老赖”长啥样?大家一起转》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疯转,上线一个小时,阅读量就破了一万,第二天就超过五万,三天后,就成了一条十万加的微信。这条信息受网友青睐有三点理由:一是新颖,网友很少看到这种麻辣的扩散形式,以前都是在路口大屏,报纸上刊登;二是贴近,老赖都是本地人,里面难免会发现熟人、朋友;三是意义,转发老赖是为了守护诚信,传递的是正能量,传播的是诚信的理念。
2015年初,有两条疯狂的微信,一条叫《奔跑吧!蚌埠》,一条叫《你好!2015》,媒体人都不陌生,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H5动画,内容聚焦当年的蚌埠“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报道。
除了第一时间来自会场内外的“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音视频、文字图片的报道外,H5动画是一种崭新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奔跑吧!蚌埠》这一条是2014亮点回顾,《你好!2015》说的是2015怎么干。两条原创微信风格清新、文字凝炼、大气活泼。一上线就开始了“病毒式”传播,一度导致朋友圈刷频。这条原创微信激发了市民的家乡情和幸福感。作品推出后,很快受到包括市领导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两会报道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体裁重大且严肃,每年报道形式也几乎大同小异,融媒体时代,严肃报道去严肃化,用轻松的、创意的方式展现,比较符合百姓的口味,成为了网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好作品。
紧接着,新媒体还结合全市宣传重点和民生热点,陆续制作推出闹元宵、春节七天公交免费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10多个清新活泼的微信动画秀作品,受到网友的青睐,持续引发传播热潮。因此,“互联网 ”时代,以用户至上的理念,采用互联网的创新形式,按照网络特点生产,才能做出让人叫好的作品。
再说说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原创策划。2014年初,蚌埠新闻网被确定为蚌埠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官方网站。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优势,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作为一场“战役”,不是例行公事的“规定动作”,而是着眼于创新,着眼于融合。集团倾力打造全媒体矩阵,立足“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启动了全媒体创新模式。
2014年4月21日至30日,蚌埠新闻网在全省率先推出党的群众路线系列访谈直播节目。连续8天,22位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陆续走进蚌埠新闻网访谈直播间接受专访,并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视频访谈,为有效放大新闻资源,唱响党报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进行了有益实践。蚌埠新闻网作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窗口和桥梁有效发挥作用,社会反响强烈。一位访谈嘉宾在留言簿上写下“春潮涌,万物苏,百花盛开竞芳菲;搭平台,广纳言,清风扑面荡涟漪。” 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志愿者家住在县里,起很早从县里赶过来参加活动,也从中反映出公益活动的强大号召力,而党报做公益项目具有公信力保证,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在运作活动中,我们也得到了启发:作为媒体,我们应该做资源、做平台,资源的汇聚和平台的搭建即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于是,报社牵头发起公益联盟,作为资源整合者和平台搭建者,集结全社会的爱心力量,公益协会、团体、单位、企业和个人,搭建起一个大平台,这个项目作为报社的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亮点项目,体现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公益联盟项目可以强化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项目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击中网友的心灵最柔软处。和预想的一样,公益联盟成立后,用活动带动人气,用口碑传播影响力。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设公益课堂,面向全社会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手语培训,开展公益急救培训,为留守儿童开设书屋等。几乎是做一个活动火一个活动,社会美誉度持续攀升。
媒体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受到冲击体现在话语权,而夺回话语权,从根本上要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提升精神引领。说得通俗点,做活动做经营,都需要能吆喝来人,这就需要公信力做支撑。
从微观上讲,这个项目是集团新媒体一个闪亮的品牌线下活动。活动带动了新媒体人气,所有活动的报名和互动均通过蚌埠日报官方微信,这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铁杆粉、优质粉。我们的全媒体平台都支持公益团体的活动宣传,这也提高了各平台稳定的点击量和持续的关注度。
从宏观上看,公益联盟项目的好处在于强化公信力,扩大影响力,提升媒体在公益事业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同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资源一旦整合,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活力,这个平台是项目库,企业有公益包装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全媒体为他们策划打包。总会有团体有项目没有资金,总会有企业有资金没有合适的项目,而我们就是把这些资源捏到一起的人。项目的运作是举全社会之力,开门办新媒体,办联盟项目。
如今的媒体都在讨论“融合”。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转型势在必行。
2014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加强微信建设,新媒体自然进一步强化微信影响力,集团各部门也纷纷建设微信,一大批微信诞生并茁壮成长,全社打造一个内容互补、功能强大的微矩阵,各有侧重、组团作战。
2015年7月,报社推出了首批“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微信矩阵”,12个微信公众号与大家见面,重塑“朋友圈”。这意味着集团向媒体融合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下一步,我们会与更多的本土大V成为“闺蜜”,与越来越多的网友“称兄道弟”。在“融媒体”的道路上,前方的指示越来越明晰,我们的观念也一直在革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让融合深入“骨髓”
推进媒体战略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全国同类媒体中,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在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高度肯定和地市党报同行的广泛赞许。着眼当下,布局未来。接下来,集团上下正努力探索融合机制的创新,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是科学的融媒体考评机制和薪酬体系十分必要。“中央厨房”这个名词媒体人并不陌生。“互联网 ”时代,实施媒体融合,推进开门办网。按照“网媒抢时效、纸媒抢深度、报网互动”的原则,建立了“报网一体化”的全媒体融合模式以及传统媒体、新媒体协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互动的运营新机制。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向全媒体渐变,记者也成为全媒体记者。报社内部同样采用中央厨房的思路来重塑采编流程,第二天见报的稿件先发布在当天的微博、微信和新闻网站等各新媒体平台上。社内外对于向新媒体投稿也设立了奖励制度。信息发布提速后,提高了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关注度。
在经营融合方面,蚌埠新闻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本报广告中心进行整合营销,依照不同的行业和类型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客户的产品提供个性化品牌推广需求,将以往的仅靠单一平面媒体宣传推广的模式,转变为整合发挥平面媒体的权威公信、新媒体的海量互动的优势进行多媒体营销推广。
但是目前我们的融合总体还属于浅层次的,中央厨房式“超级编辑部”,不仅仅是指物理架构,真正的机制在于人员和制度的融通,系统的薪酬制度、稿酬制度也紧随其后。高效的公司化运作,完善的考评机制和薪酬体系,才能充分激发出团队每个人的潜能。
二是更加重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普及给传媒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强调“内容为王”,不是自认为是“王”,评定权在广大用户,只有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等技术来把握,才最为真切。传统主流媒体必须依靠大数据,及早感知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以《华尔街日报》为例,该报社拥有100多人的大数据挖掘团队,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增值业务,善于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科学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形成数据分析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很多投资公司购买他们的分析报告,成了该报一大利润增长点。这些大数据都是实时、真实的数据,有效提升了数据的贴近性和实用性。
新媒体和用户发生联系,一切都有轨迹可循。哪条新闻关注度高,哪个话题火热,都要靠点击量和转发评论量说话,因此,我们要继续密切关注后台的各种指标,每天比对,并定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还需要将这些大数据作为报社内部采编人员全媒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版权保护是当务之急。网络侵权现象日益突出,传统媒体煞费苦心所做的原创新闻内容被一次次无偿的供应给竞争对手,这让人痛心不已。
虽然,2015年4月国家版权局出台了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相关条例,算是利好消息,但是实施起来却难。原因在于,维护版权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侵权付出的代价,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面对侵权、盗版事件都很无奈。“今日头条”屡陷版权风波,却次次有惊无险就是例证。长此以往,传统媒体版权屡屡被盗司空见惯,可能就会产生“版权被盗痹疲症”。
保护版权,从我做起。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原创内容的生产者共同树立版权保护意识。用好版权保护法规,用好媒体的律师资源,借助网络宣传管理部门的行政手段帮助推动。同时,除了“堵”,也要“疏”,在合作中寻求共赢。
机遇与挑战同在,光荣与梦想共存。转型升级,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破茧才能成蝶。今后,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将对新媒体事业的发展投入更大的资源,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让蚌埠日报不仅仅是一个在地方有影响力报纸品牌,也是一个强势的全媒体品牌。在传统媒体转型中,各种努力我们都要去尝试,在探索中找到最合适的发展路径,唯浴火方能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