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可以洞察整个社会。人事浮沉、社会风貌、众生百态、人情世相尽在“小说百味”。
(维文)
[主题导言]
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东西有一个奇妙的作用,它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人作出自责,使道德的勇气变成行动的勇气。良心是面明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人性的深处和世间是非善恶的真相;良心是扇明亮的窗户,推开它,灿烂的阳光会照射进来,温暖着你依然火热的心房;良心是把通红的火炬,传递它,燃起人心中那尚未泯灭的希望的火种,照亮你依然美丽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鼓起勇气,为良心筑起一个幸福的安乐窝吧!
[良心故事一:良心的审视]
“粗茶淡饭保平安,良心作枕梦里香。”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晌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良心的价钱
谢庆浩
何三愣是个开大货车的,这天他正在公路上跑着,突然车子嘎啦响了一声停了下来。坏了,转动轴出问题了。何三愣只得下了车,到路边搬来两块大石头堵住后轮,钻进车底忙活起来。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车子总算修好了,何三愣上了车,发动了车子。这时候路边一个放牛的老头儿突然跑了过来,拍着车门叫住了何三愣:“喂,司机,你掉东西了!”
老头儿伸手向车后一指,何三愣知道砉头说的是他刚才搬来堵车后轮的石头,咧开嘴笑了,说自己急着赶路哩,一时忘了。不过话虽这样说,何三愣却没有下车的意思,反而挂了挡,踩下油门开动了车子。
老头儿在后面追着嚷:“你这人咋这样?做人要讲良心哩,你把这两块大石头放在路上,别人要是……”何三愣早就开着车子跑远了。良心多少钱一斤?这两块石头写有何三愣三个字吗?跑长途一路的风尘早把何三愣的车牌号码蒙住了,量你一个乡下老头儿也记不住俺老何这模样。这一跑谁又知道是我扔的?
跑了上百公里,进了城,到了一个交譬检查站,何三愣左摸右掏就是拿不出证件,当即连车带货让交警给扣了下来。何三愣傻眼了:驾照行车证什么的分明放在皮夹子里随身带着的,咋说不见就不见了?仔细一回想,皮夹子多半是自己钻车底修车时不小心掉了。何三愣立即拦了辆的士,火烧火燎往回赶。
回到修车的地方,找不到证件,放牛老汉也不见了,那两块石头让人搬到路边,石头上贴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想要回证件,搬石头上山。
我的妈呀,这石头这么重,眼前这山又高又陡,搬着石头哪爬得了山?何三愣大声嚷道:“别作践人了,多少钱开个价吧!”
山上骨碌骨碌滚下个斗笠,上面夹着张纸条,写着六个字:不谈钱,请上山。何三愣举步就走,还没走几步,山上又滚下个斗笠,要何三愣抱上石头,不然一切免谈。没法子,何三愣只得折回头抱起石头,艰难举步向山上走。
好不容易上了山,没见人,也找不到证件,一棵树上贴着张纸条,要何三愣搬着石头往另一个方向下山。下了山,还是找不到证件,又有一张纸条要何三愣搬着石头上山。就这样,在纸条的指引下,何三愣搬着石头接连爬过几座小山,累得半死,最后才在一座孤零零的土坟前找回他的皮夹子,证件一样不缺,钞票也分文不少。皮夹子下还压着张纸条:东西是我捡到的,现在物归原主。知道我为什么要你搬上石头跑大老远的路来这土坟前吗?因为里面埋着我的儿子,两年前他骑摩托车回家,撞上了不知哪个昧良心的丢在路上的石头,摔死了。我带你来看我儿子的坟,就是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良心无价,做人啥都可以丢下,但千万别丢了良心……
(选自《上海故事》2008年第5期)
[精彩品析]
一个人的良心能走多远呢?上百公里的公路再加上一个整整的山头!在走过一个山头后,终于让货车司机何三愣“良心发现”:原来“良心的价钱”就是人的生命!生命无价,良心无价!尺幅之中见深刻!
一个人的良心能有多重呢?“两块大石头”的重量!“两块大石头”是文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司机修车用得着它,放牛的老头儿上“良心课”也用得着它,“两块大石头”还是一杆“公平秤”,能称出良心的重量。小物件不小,以小见大!
[读后一思]
1、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良心的重量”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放牛的老头儿为什么要“折腾”何三愣,而不直接给他丢失的东西呢?这样做法好不好?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心理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放牛的老头儿”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何三愣”这个人物,针砭了不讲良心的无耻行为,歌颂了良心回归等美好品德。
[参考答案]
1、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原标题好,题目折射出市场经济下有些现代人“不要良心,掉进钱眼”的丑陋心理,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能激起阅读兴趣。②改后的题好,题目能和文章的情节联系起来,能在对比中很好地凸现主旨。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样做法好,在坟墓面前,惨痛的悲剧能够唤回司机的良知,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②这样做法不好,在司机面前,可以直接“现身说法”教育他,这样人性化的举动也许更能触动人心中那柔软的部分。
3、A(第三人称,“何三愣”是文章的线索者,作者才是叙述者。)
[良心故事二:良心的觉醒]
“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在良心觉醒的状态里,你将拥有知音,你将不会绝望,你将享受安详……
被骗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过来。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 一点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大孩子也才上学!”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
“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呆了肯定不只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8期)
[精彩品析]
有愿意受骗的人吗?没有!文中的“我”,也是这样心理的一个乘客,生怕被出租车司机“骗”。一路上,内心跌宕起伏,一个人就这样被“想”着吓得胆战心惊!真是应了一句俄国谚语:“人,往往不是累死的,而是想死的!”
有愿意被骗的人吗?有!文中的“我”,“被骗”后,“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司机用真情,唤醒了“我”内心已经沉睡的良知。唤醒良知,传承良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后一思]
1、如何理解文题“被骗”呢?
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被骗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请围绕被骗,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有两层含义:一是被自己的丑恶心理所骗,二是被司机的假象所骗。从表达上看,有两个作用:一是悬念作用,刺激阅读。二是对比作用,自己的“欺骗”同司机的“拯救”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2、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我”看到又有人“被骗”后,“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②点明小说主旨:良知传承,温暖心灵!
3、略。
[良心故事三:良心的拷问]
人的心情似流动的水,在各种状态下转换着,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时刻,大多处在拥有良心的状态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心是人生的定海神针,有了它,你将活得充实,踏实……
宾尼的铃铛
王海椿
宾尼有一个铃铛,是二叔送给他的。
是个不大的铁铃铛,只比龙眼果大一点点,是二叔小时候放牛挂在牛犊脖子上的,牛犊一走路,叮叮当当响。后来家里不养牛了,二叔就把铃铛收了起来。
宾尼告诉我,他的家在柬埔寨东南部一个贫瘠的山村,只有一小片山林和两块贫瘠的庄稼地。爷爷奶奶去世后,二叔跟着宾尼的父母过,哥哥嫌他笨手笨脚,嫂子也常给他白眼。
这年春天,二叔决定出去找事做。
二叔特别喜欢宾尼,常带他去河边捕小鱼,捉小虾;去山里打野兔,套野猪……有说不完的乐趣。
二叔走时,宾尼依依不舍,二叔转身去房里拿出件东西,宾尼一看,是个发黑的铁铃铛。二叔说,摇这个铃铛,二叔就知道是你想我了,回来就会带好东西给你。
宾尼把铃铛放在自己的小箱子里,想二叔时,就把铃铛拿出来摇,在心里说,二叔,宾尼想你了,你听到了吗?
临近新年,宾尼每天都把铃铛拿出来摇一遍,盼二叔早点回来。果然二叔回来了,给他带来了个电动小飞机,还有顶迷彩小帽子。宾尼高兴得爬到二叔的背上拍着二叔的头,问二叔在外面什么地方?做什么?二叔说,在马德望,盖大楼。
开学时宾尼把小飞机带到学校去玩,一开钥匙就呜地飞了。同学们都羡慕死了。宾尼说,知道吗,是我的二叔带给我的,他在马德望盖大楼。
可下一个新年,二叔没有回来。守岁夜晚上宾尼把铃铛拿出来摇,希望突然响起二叔的敲门声。可没有。
有一次,宾尼的数学考试没考好,回来被妈妈骂了,宾尼委屈得哭了。他又把铃铛摇了摇说,二叔,宾尼想你了,怎么不回来和我玩呢?
好多同学都有各式各样的新玩具,宾尼还是二叔以前带给他的旧玩具,同学们都讥笑他,说宾尼你二叔又给你带来什么好礼物呀?宾尼急了。把那个铃铛带到了学校,说这就是我二叔给我的礼物!
同学们一看,是个锈铃铛,都哈哈大笑起来。
宾尼委屈得流下泪来,埋怨二叔,怎么说话不算话了?
爸爸贩马挣了一些钱,后来又办了个板材加工厂,生意不错,宾尼家盖起了村里最大的楼房。宾尼有了好多新玩具,二叔一直没有回来,他也不再惦记二叔带给他礼物了。
宾尼暑假的时候,爸爸带一家人到马德望旅游。宾尼还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头一回开碰碰车和骑大象,开心极了。
没想到就在马德望,他看到了二叔。这天,他和爸爸妈妈从一家商店出来,看到一个人,挎着一个又脏又大的塑料袋,在垃圾箱里拨拉着。虽然这个人灰头土脸,他抬起头来的一瞬,宾尼还是认出来了——不正是二叔吗?他大叫起来:“二——”可“叔”字还没出口,就被妈妈捂住了嘴。那个人低下头,匆匆消失在人群。
回来的路上,妈妈阴着脸说,早听说他在西部捡破烂,果然没错。爸爸说,我早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出息。
长大了的宾尼,懂得了很多事情。他常打开童年的小箱子,拿出那个小铃铛,摸了又摸,却不敢轻易去摇。偶尔,铃铛不经意地响了一下,他在心里说,二叔,你知不知道是宾尼在想你呢?
转眼六年过去了,宾尼已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还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友。他从农林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承包了一片橡胶林,二叔已被他从马德望接回来,请他帮着照管橡胶林。宾尼还把那个铃铛带到胶林边的房子里,说它可是二叔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当当当——二叔正在割胶,知道又是宾尼在喊他回去吃饭呢。他朝胶林边的房子看了看,果然,宾尼和他的女友都站在门口等他呢。
宾尼手里拿着那个铃铛,朝他扬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12期)
[精彩品析]
读着这篇小说,我总想起莫泊桑的世界名著《我的叔叔于勒》,但本篇小说给我温暖的是,宾尼最后认回了亲叔叔——二叔,宾尼的人性和良知并没有像他的父母那样泯灭了!
此外,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张弛有节而又曲折多变的情节安排,也都是本文不可忽视的特色。阅读时,可要好好体会哦。
[读后一思]
1、这篇小说是以__________为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
2、文中哪几个地方表现出宾尼对二叔的亲情?请分条概括作答。
3、在小说情节的叙述中,文章巧妙地插入了一家人到马德望旅游的细节,这个细节看似孤立,可有可无,细细品味,便可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
[参考答案]
1、宾尼的铃铛
2、①马德望旅游时,小宾尼想认二叔;②长大了的宾尼,常常对着小铃铛思念二叔;③农林大学毕业后的宾尼,从马德望把二叔接了回来;④铃铛成了他们叔侄之间最具灵性的亲情工具。
3、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串联、拓展文章情节;②烘托、凸现人物形象;③深化文章主题思想,等等。
(维文)
[主题导言]
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东西有一个奇妙的作用,它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人作出自责,使道德的勇气变成行动的勇气。良心是面明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人性的深处和世间是非善恶的真相;良心是扇明亮的窗户,推开它,灿烂的阳光会照射进来,温暖着你依然火热的心房;良心是把通红的火炬,传递它,燃起人心中那尚未泯灭的希望的火种,照亮你依然美丽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鼓起勇气,为良心筑起一个幸福的安乐窝吧!
[良心故事一:良心的审视]
“粗茶淡饭保平安,良心作枕梦里香。”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晌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良心的价钱
谢庆浩
何三愣是个开大货车的,这天他正在公路上跑着,突然车子嘎啦响了一声停了下来。坏了,转动轴出问题了。何三愣只得下了车,到路边搬来两块大石头堵住后轮,钻进车底忙活起来。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车子总算修好了,何三愣上了车,发动了车子。这时候路边一个放牛的老头儿突然跑了过来,拍着车门叫住了何三愣:“喂,司机,你掉东西了!”
老头儿伸手向车后一指,何三愣知道砉头说的是他刚才搬来堵车后轮的石头,咧开嘴笑了,说自己急着赶路哩,一时忘了。不过话虽这样说,何三愣却没有下车的意思,反而挂了挡,踩下油门开动了车子。
老头儿在后面追着嚷:“你这人咋这样?做人要讲良心哩,你把这两块大石头放在路上,别人要是……”何三愣早就开着车子跑远了。良心多少钱一斤?这两块石头写有何三愣三个字吗?跑长途一路的风尘早把何三愣的车牌号码蒙住了,量你一个乡下老头儿也记不住俺老何这模样。这一跑谁又知道是我扔的?
跑了上百公里,进了城,到了一个交譬检查站,何三愣左摸右掏就是拿不出证件,当即连车带货让交警给扣了下来。何三愣傻眼了:驾照行车证什么的分明放在皮夹子里随身带着的,咋说不见就不见了?仔细一回想,皮夹子多半是自己钻车底修车时不小心掉了。何三愣立即拦了辆的士,火烧火燎往回赶。
回到修车的地方,找不到证件,放牛老汉也不见了,那两块石头让人搬到路边,石头上贴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想要回证件,搬石头上山。
我的妈呀,这石头这么重,眼前这山又高又陡,搬着石头哪爬得了山?何三愣大声嚷道:“别作践人了,多少钱开个价吧!”
山上骨碌骨碌滚下个斗笠,上面夹着张纸条,写着六个字:不谈钱,请上山。何三愣举步就走,还没走几步,山上又滚下个斗笠,要何三愣抱上石头,不然一切免谈。没法子,何三愣只得折回头抱起石头,艰难举步向山上走。
好不容易上了山,没见人,也找不到证件,一棵树上贴着张纸条,要何三愣搬着石头往另一个方向下山。下了山,还是找不到证件,又有一张纸条要何三愣搬着石头上山。就这样,在纸条的指引下,何三愣搬着石头接连爬过几座小山,累得半死,最后才在一座孤零零的土坟前找回他的皮夹子,证件一样不缺,钞票也分文不少。皮夹子下还压着张纸条:东西是我捡到的,现在物归原主。知道我为什么要你搬上石头跑大老远的路来这土坟前吗?因为里面埋着我的儿子,两年前他骑摩托车回家,撞上了不知哪个昧良心的丢在路上的石头,摔死了。我带你来看我儿子的坟,就是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良心无价,做人啥都可以丢下,但千万别丢了良心……
(选自《上海故事》2008年第5期)
[精彩品析]
一个人的良心能走多远呢?上百公里的公路再加上一个整整的山头!在走过一个山头后,终于让货车司机何三愣“良心发现”:原来“良心的价钱”就是人的生命!生命无价,良心无价!尺幅之中见深刻!
一个人的良心能有多重呢?“两块大石头”的重量!“两块大石头”是文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司机修车用得着它,放牛的老头儿上“良心课”也用得着它,“两块大石头”还是一杆“公平秤”,能称出良心的重量。小物件不小,以小见大!
[读后一思]
1、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良心的重量”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放牛的老头儿为什么要“折腾”何三愣,而不直接给他丢失的东西呢?这样做法好不好?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心理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放牛的老头儿”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何三愣”这个人物,针砭了不讲良心的无耻行为,歌颂了良心回归等美好品德。
[参考答案]
1、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原标题好,题目折射出市场经济下有些现代人“不要良心,掉进钱眼”的丑陋心理,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能激起阅读兴趣。②改后的题好,题目能和文章的情节联系起来,能在对比中很好地凸现主旨。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样做法好,在坟墓面前,惨痛的悲剧能够唤回司机的良知,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②这样做法不好,在司机面前,可以直接“现身说法”教育他,这样人性化的举动也许更能触动人心中那柔软的部分。
3、A(第三人称,“何三愣”是文章的线索者,作者才是叙述者。)
[良心故事二:良心的觉醒]
“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在良心觉醒的状态里,你将拥有知音,你将不会绝望,你将享受安详……
被骗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过来。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 一点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大孩子也才上学!”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
“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呆了肯定不只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8期)
[精彩品析]
有愿意受骗的人吗?没有!文中的“我”,也是这样心理的一个乘客,生怕被出租车司机“骗”。一路上,内心跌宕起伏,一个人就这样被“想”着吓得胆战心惊!真是应了一句俄国谚语:“人,往往不是累死的,而是想死的!”
有愿意被骗的人吗?有!文中的“我”,“被骗”后,“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司机用真情,唤醒了“我”内心已经沉睡的良知。唤醒良知,传承良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后一思]
1、如何理解文题“被骗”呢?
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被骗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请围绕被骗,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有两层含义:一是被自己的丑恶心理所骗,二是被司机的假象所骗。从表达上看,有两个作用:一是悬念作用,刺激阅读。二是对比作用,自己的“欺骗”同司机的“拯救”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2、不同意。结尾作用有二:①使小说情节完整。因为“我”看到又有人“被骗”后,“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②点明小说主旨:良知传承,温暖心灵!
3、略。
[良心故事三:良心的拷问]
人的心情似流动的水,在各种状态下转换着,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时刻,大多处在拥有良心的状态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心是人生的定海神针,有了它,你将活得充实,踏实……
宾尼的铃铛
王海椿
宾尼有一个铃铛,是二叔送给他的。
是个不大的铁铃铛,只比龙眼果大一点点,是二叔小时候放牛挂在牛犊脖子上的,牛犊一走路,叮叮当当响。后来家里不养牛了,二叔就把铃铛收了起来。
宾尼告诉我,他的家在柬埔寨东南部一个贫瘠的山村,只有一小片山林和两块贫瘠的庄稼地。爷爷奶奶去世后,二叔跟着宾尼的父母过,哥哥嫌他笨手笨脚,嫂子也常给他白眼。
这年春天,二叔决定出去找事做。
二叔特别喜欢宾尼,常带他去河边捕小鱼,捉小虾;去山里打野兔,套野猪……有说不完的乐趣。
二叔走时,宾尼依依不舍,二叔转身去房里拿出件东西,宾尼一看,是个发黑的铁铃铛。二叔说,摇这个铃铛,二叔就知道是你想我了,回来就会带好东西给你。
宾尼把铃铛放在自己的小箱子里,想二叔时,就把铃铛拿出来摇,在心里说,二叔,宾尼想你了,你听到了吗?
临近新年,宾尼每天都把铃铛拿出来摇一遍,盼二叔早点回来。果然二叔回来了,给他带来了个电动小飞机,还有顶迷彩小帽子。宾尼高兴得爬到二叔的背上拍着二叔的头,问二叔在外面什么地方?做什么?二叔说,在马德望,盖大楼。
开学时宾尼把小飞机带到学校去玩,一开钥匙就呜地飞了。同学们都羡慕死了。宾尼说,知道吗,是我的二叔带给我的,他在马德望盖大楼。
可下一个新年,二叔没有回来。守岁夜晚上宾尼把铃铛拿出来摇,希望突然响起二叔的敲门声。可没有。
有一次,宾尼的数学考试没考好,回来被妈妈骂了,宾尼委屈得哭了。他又把铃铛摇了摇说,二叔,宾尼想你了,怎么不回来和我玩呢?
好多同学都有各式各样的新玩具,宾尼还是二叔以前带给他的旧玩具,同学们都讥笑他,说宾尼你二叔又给你带来什么好礼物呀?宾尼急了。把那个铃铛带到了学校,说这就是我二叔给我的礼物!
同学们一看,是个锈铃铛,都哈哈大笑起来。
宾尼委屈得流下泪来,埋怨二叔,怎么说话不算话了?
爸爸贩马挣了一些钱,后来又办了个板材加工厂,生意不错,宾尼家盖起了村里最大的楼房。宾尼有了好多新玩具,二叔一直没有回来,他也不再惦记二叔带给他礼物了。
宾尼暑假的时候,爸爸带一家人到马德望旅游。宾尼还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头一回开碰碰车和骑大象,开心极了。
没想到就在马德望,他看到了二叔。这天,他和爸爸妈妈从一家商店出来,看到一个人,挎着一个又脏又大的塑料袋,在垃圾箱里拨拉着。虽然这个人灰头土脸,他抬起头来的一瞬,宾尼还是认出来了——不正是二叔吗?他大叫起来:“二——”可“叔”字还没出口,就被妈妈捂住了嘴。那个人低下头,匆匆消失在人群。
回来的路上,妈妈阴着脸说,早听说他在西部捡破烂,果然没错。爸爸说,我早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出息。
长大了的宾尼,懂得了很多事情。他常打开童年的小箱子,拿出那个小铃铛,摸了又摸,却不敢轻易去摇。偶尔,铃铛不经意地响了一下,他在心里说,二叔,你知不知道是宾尼在想你呢?
转眼六年过去了,宾尼已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还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友。他从农林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承包了一片橡胶林,二叔已被他从马德望接回来,请他帮着照管橡胶林。宾尼还把那个铃铛带到胶林边的房子里,说它可是二叔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当当当——二叔正在割胶,知道又是宾尼在喊他回去吃饭呢。他朝胶林边的房子看了看,果然,宾尼和他的女友都站在门口等他呢。
宾尼手里拿着那个铃铛,朝他扬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12期)
[精彩品析]
读着这篇小说,我总想起莫泊桑的世界名著《我的叔叔于勒》,但本篇小说给我温暖的是,宾尼最后认回了亲叔叔——二叔,宾尼的人性和良知并没有像他的父母那样泯灭了!
此外,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张弛有节而又曲折多变的情节安排,也都是本文不可忽视的特色。阅读时,可要好好体会哦。
[读后一思]
1、这篇小说是以__________为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
2、文中哪几个地方表现出宾尼对二叔的亲情?请分条概括作答。
3、在小说情节的叙述中,文章巧妙地插入了一家人到马德望旅游的细节,这个细节看似孤立,可有可无,细细品味,便可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
[参考答案]
1、宾尼的铃铛
2、①马德望旅游时,小宾尼想认二叔;②长大了的宾尼,常常对着小铃铛思念二叔;③农林大学毕业后的宾尼,从马德望把二叔接了回来;④铃铛成了他们叔侄之间最具灵性的亲情工具。
3、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串联、拓展文章情节;②烘托、凸现人物形象;③深化文章主题思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