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姜泡酒精去雀斑
雀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细胞功能亢进性淡褐色米粒大小的斑点皮肤病。常见于脸、脖子、手臂等部位,虽无痛痒,但影响美观。中医认为,多因先天肾水不足、阴虚火炎、日晒热毒内蕴所致。临床采用鲜姜泡酒精治之,效果良好。
具体方法是取鲜姜50克,切片,加入500毫升浓度为50%的酒精,浸泡15天后,每天早、中、晚洗净脸后,将此溶液涂于患处,半小时后洗掉。一般半月即可见效,一个月左右即可除掉。
方中生姜不仅是人们常用的佐食调味、养生保健佳品,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姜辛温发散,能畅通血脉促进气血运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中富含的天然活性成分——姜辣素,不但具有特别芳香的姜辣风味,还能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黑色素排出。它也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其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有效,因而具有抗衰老的功用。50%的酒精溶剂具有脱脂、消毒、清洁多重作用。用生姜泡酒精制成的酊剂,可以促进皮肤对姜辣素的吸收,故对雀斑有明显的淡化和去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日光暴晒,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由于酒精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过敏体质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者不宜使用。
白果涂擦治痤疮
痤疮是青年人皮肤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俗称“青春痘”,中医称“粉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濕热,外感风热毒邪所致。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一般25~30岁后,大多自然痊愈。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因皮脂腺分泌过旺,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临床验证,采用白果汁涂擦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
具体方法是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不用香皂等),将去掉外壳的白果种仁用刀切成平面,频搓患处,边搓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按粉刺的多少1~2粒种仁即可,次晨洗脸。一般用药7~14次,痤疮即可消失,且不留瘢痕。
方中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据《本草纲目》记载:“白果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多食令人腹胀……”“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面手足,去鼻疽疱黑干暗皴皱及疥癣疳虫、阴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果含有白果酸、白果内酯、白果酚、白果醇等成分,其中白果酸对于引起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白果内酯则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故对于因细菌感染发炎而导致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白果有微毒对皮肤黏膜可能有刺激作用,所以过敏体质者使用前最好先在耳朵下面的皮肤上试用,若无异常,再用于脸部痤疮患部。患者还应保持情绪乐观,睡眠良好,大便通畅,忌食油腻、韭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甜食,忌饮酒;不要用手挤压和刺激患处,少用或尽量不用洗涤用品。
木槿花泡茶治痔疮
“十人九痔”的说法虽说有点夸张,但痔疮的发病率较高是事实。资料显示,痔疮占肛肠疾病总发病率的87.25%,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病的52.19%,且有随年龄上升而发生率渐增的趋势,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认为,痔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起居失慎、久坐负重、泄痢便秘等原因致湿热内生,脉络回流不畅,气血瘀滞,经脉交错而成。《内经》中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消肿止痛为主。临床采用木槿花泡茶治之,效果良好。
具体方法是用去杂质后的木槿花(鲜品30~60克,干品6~9克),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
方中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其味甘,苦,性凉,归脾、肺、肝经。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日华子本草》记载:“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本草纲目》记载:“消疮肿,利小便,除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槿花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还原糖、维生素C、氨基酸、铁、钙、锌等,并含有黄酮类活性化合物,具有抑菌、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还有抗凝血作用。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常食用木槿花可清热利湿凉血、排毒养颜,可有效防治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等,外用可治疮疖肿痛、烫伤。此茶主治湿热瘀滞型内痔,具体表现为便血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后要用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平时多练习缩肛动作,对于预防痔疮复发颇有裨益。
乌梅肉泥外敷治鸡眼
鸡眼,又称肉刺,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呈圆形似鸡眼故得其名。本病常生长于足趾及足底前端,行走或按压时有疼痛。多因穿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致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刺激而引起。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所致。治疗以软坚、拔毒、蚀腐为主。临床验证,采用乌梅肉泥外敷治疗鸡眼,有较好疗效。
具体方法是取5克乌梅,剥除内核后加少许食醋捣烂,再加少许食盐混合均匀,配制成乌梅肉泥。用时先用热水将鸡眼部位浸泡烫洗10分钟,擦干后用锐器轻轻地将鸡眼外层的硬皮刮去,将乌梅泥肉贴于其上,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般1~2周即可治愈。
方中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其性味酸涩,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胬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肉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齐墩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对皮肤角质层有剥脱作用,且通过盐浸增其软坚散结的功效,再加入食醋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外用时的透皮吸收。三者合用,有软化浸润、腐蚀角质之功效,故用于治疗鸡眼疗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敷用期间禁走路;减少摩擦和挤压,穿合适而柔软的鞋子;治愈后也应穿合脚的鞋或在病变部位衬以软垫,以减少摩擦,杜绝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