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创新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既为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挑战,也使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获得极大提升空间。文章在分析目前高职校“互联网+德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高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7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教学会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五年制高职德育方法的创新实践研究——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XHDY2017003)。
  作者简介:成家全(1972—),男,陕西旬阳人,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 “互联网+”对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领域内主动采取措施,顺应时势,将互联网技术结合到行业的发展目标上,极大增强了各行业内部改革的动力,激发了行业无限发展的活力,从而使行业的发展尽显“互联网+”的时代特色。作为与生产实践一线紧密相关的高职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德育”等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于德育工作创新而言,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无疑都具有现实的价值。
  积极促成“互联网+德育”,充分整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构建新型的现代化德育工作体系,来更好地拓展学生知识面,延伸思维和思考能力,实现人格魅力提升,以此来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化应用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德育工作呈现出更多时代化特征,互联网与教育本身拥有较强的关联性,促进了新型教育方式的顺利实现。对于高职校德育工作而言,通过借助于互联网手段来进行资源整合、信息配置和内容延伸,并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拓展和创新,以此来促进高职校德育工作全面改革。随着社会建设发展的加快,积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职德育工作,促进高职校德育与时代化发展的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全面促进学生进步。
  二、高职学校德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
  对于德育工作方法与教育内容,200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施行规范。并且强调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式德育工作为基本途徑,设计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虽然德育工作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高职校德育的冲击
  1.“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对传统德育内容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上以纸张为代表的信息载体迅速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信息的传播成本,便于各种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互联网+”既作为一门技术又表现为一种信息流,使受教育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导致学习成本、学习门槛大大降低,而对这种海量信息的内容,审查变得日益困难。面对大量的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高职学校学生应该学会鉴别信息的真假好坏,对待网络信息不盲从、不跟风,更不会传谣、造谣。然而,互联网自身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具有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又使这些资源集中于网络,学生短时间即可通过网络获得大量信息,不但获取的信息资源量可能超过教师,获取最新资讯的能力也可能超越教师,相比受教育主体具备的信息过滤能力而言,学生极容易受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误导,甚至会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互联网+德育”面临的体系化问题
  第一,德育内容的体系化与德育主体的差异化。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内容组织上看,毫无疑问应该是一种体系化的结构,但如何认识这种体系化存在不同的认识,从德育工作的主体上看,德育的内容不外乎包括学生部分、教师部分这两个互动部分。而高职学校德育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教师群体中有专门德育教师、非德育课程教师和工勤人员,他们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目标一致,但在具体的方法上存在差异,如何使各自的德育内容衔接,则需要科学的机制规范;同样,学生群体中基于个性要素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选择标准、接受程度、知识结构等不同,如何兼顾统一的德育教学标准,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情况下,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问题。因此,即使存在相对完善的“互联网+”德育体系化内容,如何缩小两个德育主体之间存在的复杂差异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实效性,仍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互联网+”德育的途径、方法。
  第二,德育方法的统一和特色问题。即使在“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方法也存在普遍性,各校在网络数据的整合和网络平台建设上,如何将传统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综合应用,并使自身的特色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和行业文化与德育文化融合,在目前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完善德育评价来促使二者融合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与德育的结合是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机遇
  1.“互联网+德育”有助于高职校德育工作的变革
  对于高职德育工作者来说,积极促进高职校德育教学与互联网结合,便于有效地促进现代教学转型,不断强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现。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授课方式,活化教学资源,精选课程素材等方式充分保证德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并借助高清视频、保真音频等可视化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来全面提升高职德育教学效果。   2.“互联网+德育”为德育主体提供了新技术工具
  高职学校德育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知识信息获取的渠道,保证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德育主体可以便利地从政府网站、思政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机构网站等网络空间,通过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来获得最新的知识和趣闻,从而不断实现德育工作、德育活动、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能以较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将大量的信息实时传送给受教育者,从而来有效保证受教育者对这些信息的接收和利用,促进个人德育素养的提升。
  三、“互联网+德育”提升高职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
  (一)推进高职学校“互联网+”德育新课程建设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形成“互联网+德育”的模式,让互联网化的德育内容随时走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利用互联网更好地获得学生的关注,将互联网与课堂、班会、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赢得学生的认可。例如,近年来日益普及的德育慕课一经上线,就将传统的德育课堂延伸到学生熟悉的网络空间,并以学生喜爱的可视化方式、三百六十度重现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广泛采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将原来的德育内容从抽象、苦涩、难懂转变为以视听感知为主的动态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日常生活情景,特别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典型事件,呈现到德育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加速“互联网+”高职德育新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充分聚集高职学校自身的德育资源优势,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方式创新等多个方面与“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的结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实现每一个受教育主体差异化的德育教学内容,不断地提升高职校学生德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完善高职学校“互联网+德育”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和融合,各高职学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互联网+德育”成为高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推手,“互联网+德育”模式,即是采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德育育人体系及内容网络化、即时化与可视化,在“无限时间与无限空间内”将互联网与课堂、班会、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如浙江桐乡市将互联网植入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培育德育工作新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革新德育工作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构建“互联网+德育”三维格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在德育工作中缺一不可,编织三维合一的联通网,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互联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高职学校德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
  传统高职德育教学评价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客观全面地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互联网+”在改变德育传统观念的同时,也在自觉形成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及相应的监测指标,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实时、连续的学生评教,并结合持续的评价结果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新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规划评价体系指标,使评价指标与“互联网+”的技术要求相吻合,在评价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胜任程度方面进行动态的监测,进而根据监测内容对德育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熟练程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老师、了解工作。因此,在“互联网+德育”模式中,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议教师、教师互评都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实现评议过程的动态化。
  随着“互联网+德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德育”模式在为高职校德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更新时,也从根本上转变了德育主体的德育工作观念,从而大大拓展了高职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在“互联网+”技术飞速發展日益嵌入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的同时,应该加速“互联网+”技术融入高职学校德育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在完善“互联网+德育”工作平台的同时,充实高职学校德育内容,在德育工作实践活动中以“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构建科学化的高职学校德育工作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时刻感触德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德育”的育人功能,提升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综合水平,切实做到“互联网+德育”模式下的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张晓丽.“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于安龙.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德育创新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7).
  [3]刘文娟.“互联网+”背景下立德树人新机制研究[J].人文社科,2017(7).
其他文献
抵押担保有利于拓展参与市场交易担保的动产范围,促进资金流通,对市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不具有独立人格,不具有独立财产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党校工作在党的各项事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县级党校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的摇篮,必须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高品质、高能力的革命骨干队伍。这就要求县级党
摘 要:文章针对“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与整合,改革了教学方法,改进了考核方式,加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该课程更契合专业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厂工艺设计概论”;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一、课程教学现状  “工厂工艺设计概论”为必修课,共24学时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外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极多,教学任务重,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学习只停留在简单记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要对知识进行自主研究学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忆,明确自身不足。这种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2.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分课堂教学
<正> 我国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已陆续恢复和蓬勃发展,并继续在实践中开阔自己的道路。全国各地心理学机构先后恢复或新建,每个省、市、自治区第一次都有了自己的心理学工作者。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普遍开设了有关的心理学课程,出版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学教科书,并取得了数以百计的科研成果。尽管同我们自己所要求的相比,还感到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大都是前进中的不足,是第二位的。
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新动向,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文章通过深入企业充分调查,揭示了企业当前职工思想动态重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创新精神为主导,在加强
一、引言  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对教学的设计和多媒体的利用,给学生教授更多知识。微课非常简单快捷,并且有着高效率的特点。微课以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的教学资源,而且也能把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胜劣汰。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的应用,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二、微课在中职模具实训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仍保
<正> 1、荷兰心理学会现状就国家大小而论,荷兰心理学现状可说是很兴旺的。目前,除了教育心理学以外,持有心理学学位的人数约有五千,其中荷兰心理学会会员约三千。荷兰各主要大学(约十一所)的心理学部几乎都设在漂亮的建筑物内,拥有一千至二千左右的学生(包括学部大学院)。从近十来年的情况看,之所以如此大规模地进行研究的最大原因是临床心理学在社会上的普及。特别是在荷兰,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志愿完全是自由的,政府和公司雇用心理学者已经成为一般的社会观念,心理学者被雇用的机会多,因此专攻心理学的学生人数急剧
<正> 1988年3月28日至30日,湖北省心理学会、武汉市心理学会召开了第五届代表大会和学术讨论会。省社联、省和市科协、湖北大学、华中师大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近百人,收到论文60篇.这次会议有如下特点:1.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华中师大王启康教授《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报告,华中师大陈沛霖副教授《关于自我发展的被动性与主动性》的报告,华中师大刘荣才教授《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报告,以及江汉大学教授朱传润的《浅谈消费者当前的物价心理压力》、武汉大学副教授彭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文章具体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与学生都将大量的时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