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是建筑的基础,它是建筑与地基之间的联系枢纽,对于土建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对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对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常见的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作用
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基础是连接建筑物与地基间的重要枢纽,是荷载传递的关键环节。地基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了变形的一部分土体或者是岩体,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一部分,用以支撑有基础传递的建筑荷载,维护强度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环境下,防止建筑沉降度不超越设计要求的范围。作为基础当中的一类典型,桩基础能够承受绝大部分的荷载,并且将其传递到坚实的深部岩层当中去。地基主要分为两类: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以本身的地质构造为基础,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因而埋深通常较浅;人工地基则是以特殊的施工技术而认为建构起的地基,通常埋深较大,以便于以深部的坚实土层作为荷载支撑,即所谓的桩基础。桩基础需要通过特殊的施工手段,才能够满足更大的埋深,这主要是在建筑场地地质情况不够良好的状况下,并且天然基础无法满足建筑物对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的时候才会应用。
三、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一般较为常见的问题有塌方、地基受损、施工不善等,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
1.塌方:在地基基础不稳的时候,由于人为原因或者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塌方。塌方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完全破坏了整个地基土层的稳定性,影响周围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性,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了尽可能避免塌方的产生,设计人员必须做到在施工前对当地地质结构进行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在对危险系数高的地段施工则要时刻监管,及早预防事故的发生;
2.地基受损:施工的时候如果不能对地基基础进行很好的保护,一旦遇到下雨天气就很容易使地基进水,破坏土层结构,影响整个地基的质量,增加施工成本,所以在施工工程中必须对地基基础时刻做好充分的保护;
3.施工不善:如果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容易导致挖出来的基坑与设计要求出现偏差甚至不符,地基基础的荷载力因此下降,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好工程整体的质量。
四、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
1.地下水
一旦地基基础的深度达到了地下水位之下时,通常都会面临处理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基础采取的是桩基础,那么地下水对于人工挖孔桩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较大,降低水位就可以采取多桩抽水的方式;反之,如果地下水位不大,在解决上则可以利用单桩桩内抽水的方式。当然,如果桩设计的深度不足,上述两类方式则无法利用,这时就需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一些井点来进行排水处理。
2.冻土地基
冻土地基如果不加处理,在解冻时融化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制冷的方式将土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块以此来阻挡水土的压力。如此一来,对开挖地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冻结法有利于地下水的处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噪音小。在施工结束后,冻土墙融化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地下结构,并且能够大幅度地缩工期。
3.桩质量
随着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的频繁度提升,也推动了管桩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基础施工中,由于桩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建筑整体质量问题的案例也并不少。常常会出现桩身断裂、桩头破裂、中心轴歪斜、长度不足、桩顶不平等质量问题。只有保证桩质量,才能够满足桩基设计标准,进而符合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五、常用的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1.碾压和夯实
高层建筑竣工后,为了最大化的降低其地基产生的沉降值,就要在地基加固施工时进一步的提高地基的强度,所以在过程中只有通过极大的冲击力对松软的土层进行夯实或碾压,方能实现保证地基的稳定。由于该工艺的施工方法不同,在处理这样的地基基础的技术可分为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
2.使土壤固结
地基的土层含有的水分会降低土层的承载能力,如果排除其中的水分则土层就会自动固结。因此这种排除土层中的水分使土壤固结的方法也是一种提高地基强度的有效措施,并且这种方法操作极为方便简单,经济效益较好,目前已广泛应有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使用化学方法加固土层
此种地基基础加固技术是改变原土层的构成成分,使其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具体做法就是向土体中加入水泥浆、丙烯酸铰、碱液等能够固化的化学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土体与加入的化学物质粘结起来。比如高层建筑需建在膨胀土上时,施工人员可以用石灰来和膨胀土中的亲水矿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膨胀土的土质,增强原来膨胀土层的承载力。
六、桩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在建筑的施工中,桩基对承载整体的负荷,保证建筑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作用是将建筑上部的负荷借助桩传递到深处的坚硬土层上。桩基是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构成,有着较强的受力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的基础承载力不足以及沉降差异较大的问题,即避免了较大面积的沉降的同时,降低了沉降的速率。可见,桩基础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各个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桩基础土建施工的不断进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也不断提高和改进,以下两种是施常用的桩基土建施工技术。
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传统的打桩机打桩虽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的噪音大,对周围的居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影响,很多施工单位开始使用静力压桩施工法,即在软土层中利用静压力将预制的桩逐一压入土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物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避免了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应用到软土区域或者是住宅区域附近。
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该技术是借助桩顶部的振动器产生一定的激振力,在激振力的作用下,桩身使土粒发生振动,改变相互之间的排列组织,进而使土体实现收缩或者是位移,大大的减少了桩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进而桩受到自身重力以及振动力的双重作用沉入到土中。
该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振动沉桩设备简单,无需其他的辅助设备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在降低了施工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特别适用于软土或者是粘土环境中的桩基土建施工以及打钢板桩,同时借助起重设备可以损桩。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订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在打桩的过程中遵循“重锤低击”的原则。
结束语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对于工程的问题,包括细节问题,我们都應该重点对待,这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关键词。
参考文献
[1]王鹤.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23)[2]王茹.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现状与展望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06)[3]赵春华.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3)[4]刘天敏.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及应用探讨[J].硅谷,2009(12)
【关键词】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对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常见的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作用
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土建基础是连接建筑物与地基间的重要枢纽,是荷载传递的关键环节。地基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了变形的一部分土体或者是岩体,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一部分,用以支撑有基础传递的建筑荷载,维护强度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环境下,防止建筑沉降度不超越设计要求的范围。作为基础当中的一类典型,桩基础能够承受绝大部分的荷载,并且将其传递到坚实的深部岩层当中去。地基主要分为两类: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以本身的地质构造为基础,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因而埋深通常较浅;人工地基则是以特殊的施工技术而认为建构起的地基,通常埋深较大,以便于以深部的坚实土层作为荷载支撑,即所谓的桩基础。桩基础需要通过特殊的施工手段,才能够满足更大的埋深,这主要是在建筑场地地质情况不够良好的状况下,并且天然基础无法满足建筑物对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的时候才会应用。
三、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一般较为常见的问题有塌方、地基受损、施工不善等,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
1.塌方:在地基基础不稳的时候,由于人为原因或者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塌方。塌方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完全破坏了整个地基土层的稳定性,影响周围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性,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了尽可能避免塌方的产生,设计人员必须做到在施工前对当地地质结构进行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在对危险系数高的地段施工则要时刻监管,及早预防事故的发生;
2.地基受损:施工的时候如果不能对地基基础进行很好的保护,一旦遇到下雨天气就很容易使地基进水,破坏土层结构,影响整个地基的质量,增加施工成本,所以在施工工程中必须对地基基础时刻做好充分的保护;
3.施工不善:如果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容易导致挖出来的基坑与设计要求出现偏差甚至不符,地基基础的荷载力因此下降,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好工程整体的质量。
四、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面临的问题
1.地下水
一旦地基基础的深度达到了地下水位之下时,通常都会面临处理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基础采取的是桩基础,那么地下水对于人工挖孔桩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较大,降低水位就可以采取多桩抽水的方式;反之,如果地下水位不大,在解决上则可以利用单桩桩内抽水的方式。当然,如果桩设计的深度不足,上述两类方式则无法利用,这时就需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一些井点来进行排水处理。
2.冻土地基
冻土地基如果不加处理,在解冻时融化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制冷的方式将土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块以此来阻挡水土的压力。如此一来,对开挖地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冻结法有利于地下水的处理,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噪音小。在施工结束后,冻土墙融化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地下结构,并且能够大幅度地缩工期。
3.桩质量
随着桩基础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的频繁度提升,也推动了管桩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基础施工中,由于桩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建筑整体质量问题的案例也并不少。常常会出现桩身断裂、桩头破裂、中心轴歪斜、长度不足、桩顶不平等质量问题。只有保证桩质量,才能够满足桩基设计标准,进而符合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
五、常用的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1.碾压和夯实
高层建筑竣工后,为了最大化的降低其地基产生的沉降值,就要在地基加固施工时进一步的提高地基的强度,所以在过程中只有通过极大的冲击力对松软的土层进行夯实或碾压,方能实现保证地基的稳定。由于该工艺的施工方法不同,在处理这样的地基基础的技术可分为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
2.使土壤固结
地基的土层含有的水分会降低土层的承载能力,如果排除其中的水分则土层就会自动固结。因此这种排除土层中的水分使土壤固结的方法也是一种提高地基强度的有效措施,并且这种方法操作极为方便简单,经济效益较好,目前已广泛应有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使用化学方法加固土层
此种地基基础加固技术是改变原土层的构成成分,使其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具体做法就是向土体中加入水泥浆、丙烯酸铰、碱液等能够固化的化学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土体与加入的化学物质粘结起来。比如高层建筑需建在膨胀土上时,施工人员可以用石灰来和膨胀土中的亲水矿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膨胀土的土质,增强原来膨胀土层的承载力。
六、桩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在建筑的施工中,桩基对承载整体的负荷,保证建筑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作用是将建筑上部的负荷借助桩传递到深处的坚硬土层上。桩基是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构成,有着较强的受力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的基础承载力不足以及沉降差异较大的问题,即避免了较大面积的沉降的同时,降低了沉降的速率。可见,桩基础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各个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桩基础土建施工的不断进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也不断提高和改进,以下两种是施常用的桩基土建施工技术。
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传统的打桩机打桩虽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的噪音大,对周围的居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噪音影响,很多施工单位开始使用静力压桩施工法,即在软土层中利用静压力将预制的桩逐一压入土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物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避免了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应用到软土区域或者是住宅区域附近。
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该技术是借助桩顶部的振动器产生一定的激振力,在激振力的作用下,桩身使土粒发生振动,改变相互之间的排列组织,进而使土体实现收缩或者是位移,大大的减少了桩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进而桩受到自身重力以及振动力的双重作用沉入到土中。
该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振动沉桩设备简单,无需其他的辅助设备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在降低了施工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特别适用于软土或者是粘土环境中的桩基土建施工以及打钢板桩,同时借助起重设备可以损桩。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订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在打桩的过程中遵循“重锤低击”的原则。
结束语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对于工程的问题,包括细节问题,我们都應该重点对待,这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关键词。
参考文献
[1]王鹤.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23)[2]王茹.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现状与展望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06)[3]赵春华.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3)[4]刘天敏.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及应用探讨[J].硅谷,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