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来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视。汽车工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中国制造 2025”战略重点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发展快速的时期。此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接受度、产品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充电的硬件设施建设。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46 文献标识码:A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1.1新能源汽车技术
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新型能源交通工具的主要类型,但电池技术的瓶颈未被打破。电池技术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问题。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后,能续航的里程约在 10000 km,但这务必是电池状态良好且在适当的车速下才能保证的,通常来说,多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只有 50000 km,且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有 300400 次左右,即便是具有优良性能的蓄电池也只能达到 700900 次。可以看出,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只能确保 100 000 km 车辆的正常运行;若超过 100000 km,更换电池的问题将会出现,无形中提高了成本,进而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2消费者接受程度
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消费者不愿接受这个产品,即使其质量再优,销量也不会可观。但是,由于对电池质量、价格、充电时间、保养等因素考虑,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观望态度,对于这新鲜事物,百姓还在观望和等待,不想当第一批小白鼠。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仍处于半封闭境地。根据调查报告显示,2017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比重不足传统燃油车的 10% 这样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燃油车的销量,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1.3产品成本
在研制新能源汽车过程中,首先能源的清洁和高效是主要的目的,这也是推广新能源的初衷,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燃油车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国产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成本是逐渐走低的,但是消费者往往把新能源和传统汽车进行价格比较,这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不占优势,政府虽然加大了补偿力度,但是生产成本还是一个瓶颈。
1.4基础设施成本
与收益新能源汽車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要想规模扩大,就要百姓用的方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能源供应。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力为能源,充电电池需要反复充电,充电桩或者充电站的建设远远不及加油站的分布,而且充电时间远远大于加油的时间,停车位也是一个城市压力,大量的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建设,前期的投入肯定是一个巨额数字,并且投资的收益很难达到预期。
1.5市场认可度不高
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依然不完善,电池使用寿命短,价格过高,导致新能源汽车购车和用车成本依然不菲,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无法按照一定规模大批量生产,因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政府有一定的政策补贴,但随着近年来补贴政策的退坡,消费者在购车选择时考虑新能源汽车成本有一定压力。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设施也存在不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难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没法界定事故。因此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及相关法律法规仍有一定顾虑。
2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的措施
2.1改善市场认可度
就政府而言,应该扩大对新能源汽车采购支持力度,政府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通过政府用车、企业用车等方式促进市场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和采用,让消费者在各个方面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就媒体来说,应该通过网络、电视和会议报道多种媒体渠道宣扬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好处,改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让消费者从更偏重于环保方面来考虑对购车的选择。做到改变空气环境,从新能源汽车做起。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的新能源汽车;加大对蓄电池的创新研发力度,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蓄电池成本,让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上更加实惠满意。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做到对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层层严格把关,做好产品合格检验工作,让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更加放心,消费者用起来更加舒心,从而获得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度。并且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树立其核心品牌形象,打造核心品牌影响力,在汽车质量和外形上做到独一无二,在宣传方面加大广告投资力度,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品牌创造更大的市场知名度。
2.2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能源汽车的本质还是汽车,车辆的动力体系是与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车辆以电力能源取代了传统的石油能源,这样一来,汽车整个的动力系统都随之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车辆的生产成本。而汽车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汽车的销售价格,进一步决定了汽车销售量。想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务必要实现车辆零件的国产化,摒弃一些昂贵的进口零部件而利用价低质优的国产零部件,进而有效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这样来控制新能源汽车成本。
2.3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具备了到 2020 年财政补贴退出的条件,政策支持应转向税收减免、环保补贴、碳交易、金融创新和路权支持等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油耗标准、双积分等产业政策,适时转化为碳交易机制,增强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生动力。二是将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战略支撑,赋予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多的路权和准购权,将道路交通电动化的规模、效益与城市大气环境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加大支持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环节组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四是研究按排量征收汽车尾气排放税费政策,让废气排放者为零排放买单;对纯电动、插电式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后,继续保持车购税减免等税收优惠;鉴于发展阶段特点,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5 年前应继续给予财政补贴。五是以安全、节能、环保为导向,加强安全运行管理与服务,取消对续驶里程、能量密度等细节要求,把产品技术的选择权交给企业和市场。六是鼓励金融创新,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期付款业务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七是加强车用动力蓄电池退役后的储能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撑。八是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鼓励大中城市率先实现公交、出租、共享、物流汽车全电动化。
结束语
为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应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开发的投资力度,不畏困难,勇于提高,争取市场上的稳定地位,这样才能够在发展中取得优势,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磊,宮星晨.引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共同发展——访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杨加彪[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S1):28-29.
[2]杨一楠,李晓光.浅析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的开发[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S1):58+60.
[3]陈青.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优化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2-26.
[4]赵宇翔,陈加军.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S1):114-115.
[5]康小平,赵丽,刘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4):15-16.
(作者单位: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46 文献标识码:A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1.1新能源汽车技术
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新型能源交通工具的主要类型,但电池技术的瓶颈未被打破。电池技术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问题。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后,能续航的里程约在 10000 km,但这务必是电池状态良好且在适当的车速下才能保证的,通常来说,多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只有 50000 km,且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有 300400 次左右,即便是具有优良性能的蓄电池也只能达到 700900 次。可以看出,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只能确保 100 000 km 车辆的正常运行;若超过 100000 km,更换电池的问题将会出现,无形中提高了成本,进而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2消费者接受程度
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消费者不愿接受这个产品,即使其质量再优,销量也不会可观。但是,由于对电池质量、价格、充电时间、保养等因素考虑,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观望态度,对于这新鲜事物,百姓还在观望和等待,不想当第一批小白鼠。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仍处于半封闭境地。根据调查报告显示,2017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比重不足传统燃油车的 10% 这样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燃油车的销量,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1.3产品成本
在研制新能源汽车过程中,首先能源的清洁和高效是主要的目的,这也是推广新能源的初衷,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燃油车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国产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成本是逐渐走低的,但是消费者往往把新能源和传统汽车进行价格比较,这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不占优势,政府虽然加大了补偿力度,但是生产成本还是一个瓶颈。
1.4基础设施成本
与收益新能源汽車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要想规模扩大,就要百姓用的方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能源供应。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力为能源,充电电池需要反复充电,充电桩或者充电站的建设远远不及加油站的分布,而且充电时间远远大于加油的时间,停车位也是一个城市压力,大量的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建设,前期的投入肯定是一个巨额数字,并且投资的收益很难达到预期。
1.5市场认可度不高
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依然不完善,电池使用寿命短,价格过高,导致新能源汽车购车和用车成本依然不菲,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无法按照一定规模大批量生产,因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政府有一定的政策补贴,但随着近年来补贴政策的退坡,消费者在购车选择时考虑新能源汽车成本有一定压力。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设施也存在不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难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没法界定事故。因此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及相关法律法规仍有一定顾虑。
2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的措施
2.1改善市场认可度
就政府而言,应该扩大对新能源汽车采购支持力度,政府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通过政府用车、企业用车等方式促进市场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和采用,让消费者在各个方面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就媒体来说,应该通过网络、电视和会议报道多种媒体渠道宣扬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好处,改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让消费者从更偏重于环保方面来考虑对购车的选择。做到改变空气环境,从新能源汽车做起。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的新能源汽车;加大对蓄电池的创新研发力度,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蓄电池成本,让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上更加实惠满意。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做到对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层层严格把关,做好产品合格检验工作,让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更加放心,消费者用起来更加舒心,从而获得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度。并且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树立其核心品牌形象,打造核心品牌影响力,在汽车质量和外形上做到独一无二,在宣传方面加大广告投资力度,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品牌创造更大的市场知名度。
2.2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能源汽车的本质还是汽车,车辆的动力体系是与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车辆以电力能源取代了传统的石油能源,这样一来,汽车整个的动力系统都随之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车辆的生产成本。而汽车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汽车的销售价格,进一步决定了汽车销售量。想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务必要实现车辆零件的国产化,摒弃一些昂贵的进口零部件而利用价低质优的国产零部件,进而有效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这样来控制新能源汽车成本。
2.3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强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具备了到 2020 年财政补贴退出的条件,政策支持应转向税收减免、环保补贴、碳交易、金融创新和路权支持等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油耗标准、双积分等产业政策,适时转化为碳交易机制,增强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生动力。二是将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战略支撑,赋予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多的路权和准购权,将道路交通电动化的规模、效益与城市大气环境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加大支持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环节组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四是研究按排量征收汽车尾气排放税费政策,让废气排放者为零排放买单;对纯电动、插电式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后,继续保持车购税减免等税收优惠;鉴于发展阶段特点,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5 年前应继续给予财政补贴。五是以安全、节能、环保为导向,加强安全运行管理与服务,取消对续驶里程、能量密度等细节要求,把产品技术的选择权交给企业和市场。六是鼓励金融创新,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期付款业务并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七是加强车用动力蓄电池退役后的储能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撑。八是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鼓励大中城市率先实现公交、出租、共享、物流汽车全电动化。
结束语
为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应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开发的投资力度,不畏困难,勇于提高,争取市场上的稳定地位,这样才能够在发展中取得优势,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磊,宮星晨.引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共同发展——访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杨加彪[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S1):28-29.
[2]杨一楠,李晓光.浅析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的开发[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S1):58+60.
[3]陈青.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优化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2-26.
[4]赵宇翔,陈加军.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S1):114-115.
[5]康小平,赵丽,刘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4):15-16.
(作者单位: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