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联合教学背景下国际工作坊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2015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国际工作坊的背景、概况作出简介,包括工作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流程等,尝试分析中英文化差异下开展的联合教学的工作坊的特点及成果。
  关键词:国际工作坊;中英联合;中英教学差异
  一、引言
  现代工业文明激起了无尽的资源需求,人类的发展遭遇了环境和资源的瓶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无限循环”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设计、实验与商业化探索已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工作坊的出现,给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设计、实验与商业化探索创造了机会;同时,也给国内外的师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完善的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工作坊的背景及概况
  (一)活动的背景
  2015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国际工作坊作为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活动的第四届,汇聚了来自英国林肯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等在内的5所英国高校和江南大学、清华大学、广州美院、同济大学等在内的七所中国高校的13位教师和20余位学生代表。活动要求结合无锡地区特点,创造性引入“湖岸”主题,针对无锡所拥有的太湖独特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目标包括通过设计改善湖岸生活,激发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创建独特的人文景观、打造湖岸特色环保文化等,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设计工作坊的的活动规则如下:参赛队伍将混合编组,每对安排一名指导老师;队员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废弃料样本数据和实际材料,可多种材料综合使用,种类数量不限;每只参赛团队将在团队合作下完成1~2件设计作品,并以实物方式呈现。
  作品要求如下:制定废料——是否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废弃物数据库中的材料进行设计,并尽可能多用;原创巧妙——作品的原始创新程度高,巧妙利用废弃物材料的特征、功能与形式等各设计要素高度融合;精美度高——各类废弃物的使用恰当、特点突出并具有完美的产品功能及形式美感精致效果;量产性大——具有量产和大规模制作的可能性,产品自身价值感远超废料回收为原料的价值,具有产业推广价值与社会意义;团队合作——中英学生团队合作程度及表现。
  (二)活动的历程
  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是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社会创新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GN-CHINA)、广州低碳设计协会、广州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起发起主办的国际高校合作项目,项目已于2012、2013、2014年分别在广州(广州美院)、长沙(湖南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三届。2015年,该项目首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担任政府指导单位,并纳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江南大学、广州市低碳产业协会、广州市万绿达集团联合主办,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接力承办,项目于2015年4月10日~4月20日举办为期10天的中英高校联合工作坊。
  (三)活动的概况
  平行活动:讲座、体验无锡当地的风土人情
  活动流程:
  1.开幕式
  2.对前几届Upcycling工作坊的情况介绍
  3.引入设计课题——“湖岸”
  4.材料介绍及抽签选取材料
  5.实地调研与分析
  6.对材料进行研究与实验
  7.中期汇报(创意概念发布交流会)
  8.设计展开
  9.模型制作
  10.终期汇报与专家评审
  11.展览
  12.颁奖
  在为期10天的工作坊中,结合“湖岸”主题,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洞察力,把一件件工业废弃物变成一件具有灵气的产品,让废弃的材料得到了最大化地利用,创造了新的价值。从工厂废弃的线圈,变身可供人休憩的吊椅;从废弃的木质包装箱,变身可供三口之家在湖边互动玩耍的休闲平台;从废弃的消防水管到实用的户外公共靠垫等等,一件件创意作品让人不得不赞叹设计的创造力和创意为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工作坊的特点
  (一)中英混合分组
  该活动一改往届同一学校师生一组完成竞赛的规则,首次将参赛队伍混合分组,共十三组,每组一个老师两个学生,尽量保证每组都有一个中国学生和一个英国学生的中英师生混合编组制度,笔者很有幸地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Marc老师、学生James分到一组。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参赛的学生并不都是研究生,也有不少本科生一起参加此次设计工作坊。这样不同国家、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讨论设计、互相学习,由于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不同 , 每个人的关注点会有较大地差异,在交流设计、形成方案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在与英国老师和学生合作的十天时间里,每个人接触到了全新的设计角度,获得新的全新的知识体验。
  现如今鼓励不同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交叉分组,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开阔视野。这样的合作过程,培养了学生协调矛盾 、 集思广益 、发挥个人优势的适应职场的能力。设计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强调共同的责任、成绩和收货, 这也要求学生要具备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配合, 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 帮助团队获得认可。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合作,充分体会合作的效率和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团队合作 。
  (二)互动与交流
  工作坊为跨国跨校的师生建立了一个自由 、 开放的交流平台,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这个平台打破传统的由师到生的知识传授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设计小组为基本单位, 以现场交流、公开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 以多国教师团队指导设计 、 学生交流设计与学习心得为内容。在设计过程中 , 老师均参与到设计之中 , 学生可以自由地与老师进行交流 , 形成一种主动、自主的设计氛围。工作坊还设置了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 。答辩对公众开放 , 并接受公众提问 , 以达到设计者和其他人充分沟通的效果 , 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工作坊的成果
  (一)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工作坊, 可以总结出中外师生的专长和特点 。
  以笔者所在组组为例:
  在平时的设计交流中能感觉到英国老师和学生思维很活跃且善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设计流程和方法与国内学校学到的截然不同,平时在学校离开电脑我可能没法完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但这为期十天的设计工作坊除了后期的汇报ppt、版面外我们没有使用过电脑,调研是在户外进行,模型是亲手制作验证,不可行就放弃,可行就加以深化;分配个人任务时遵循个人是否感兴趣的原则,我清楚的记得老师每次给我和James分配任务时都会问我们“Do you like it?”;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集思广益,即使是不好的想法也不立即否定,会带着我们一起去验证想法是否可行,再做定论;实话说他们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强,熟知各种工具并可以熟练操作,这样就方便于及时将成熟的想法制作出来,进一步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可能是因为熟知车间内工具的原因,在设计尝试制作过程中,总会不停地去试图发现提高效率的方法,可能是换一种工具、也可能是自己制作出适当的“工具”,让笔者想到了一句中国的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总的来说英国学生善于表达 , 徒手表现制作能力出众, 专业素养很高, 思维活跃 , 但设计主题与当地特点结合不够 ;而中国学生在提出想法、徒手表达、语言、分析归纳能力、与主题结合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平均。我们应该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二 ) 加强实践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 学生对于实践课的重要性具备充分的认识 , 但积极性欠佳、也缺少实践机会。工作坊作为对学校教学的一个补充 , 目的是为实践教育创造多样化的平台 , 激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 , 培养学生交流、分析、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 。
  (三) 培养学生信心
  工作坊开始时, 中国学生表现较为被动,但经过十多天锻炼后 , 在最终的公开点评时已经能够赢得外方教师的一致肯定与赞许。林肯大学的David Bramston教授对于中国大部分学生流利的英语口语表示意外和赞赏 。同时也指出 , 中国学生有时不善于自信地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 也不是很主动争取成为小组中的主导者 。由此可见 , 中国学生的素养与外国学校学生当在伯仲之间 , 通过多次实践的训练和培养 , 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旎,范悦,苏媛.“亚洲低碳设计学会国际学生设计工作坊”实践观察 R&C基金项目 130/2015/01
  [2]朱蓉,王晓晨,吴尧.跨文化.跨学科背景下国际工作坊的实践与再思考——“交融,无锡—澳门 2011”设计工作坊略记 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3.03.004
  [3]1002-1981( 2012) 06-0083-03.
  [4]黄杉,华晨,李立.中外联合教学工作坊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03).
  [5]王立慧,祝锡琨.中西文化差异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D].电影评介,2008,(16).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在发展中的展示空间已经不同于以往概念中的展示空间定义,其空间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展示内容也分门别类的更加清晰。所以,当常规的展示空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观众需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方式以及媒介做为新的展示载体,为展示内容提供强大的支撑。  关键词:展示空间;交互性设计;空间特征;市场需求转变  交互性设计体现了一般展示空间的设计规律,同时因为交互性设计可以将各种学科特点进行不
期刊
作者單位: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4级
期刊
摘 要:21世纪新兴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备受瞩目,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福州市“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提出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融合;福州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社会资本作为社区前进车轮的润滑剂,它的存量与公民参与存在高度相关性。本研究基于2014年上海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调查中关于X社区的数据,分析“社区志愿者身份”对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将社区社会资本操作化为“小区的认识居民户数”“与周围邻居的交往频次”“对社区普通居民信任度”三个维度。分析发现,具有“社区志愿者”这一身份的居民对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显著影响,社区志愿
期刊
摘 要:接触有关移动建筑理论设计着实让人脑洞大开,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城市是它的基地,建筑师成为其搬运工,而尤纳·弗莱德曼则成为这背后的掌控者。移动建筑并不是建筑本身的移动,而是城市生活的居住者对空间需求的表达与自我愿望的展示,以此来否定建筑师的特权。通过对移动建筑理论学、移动建筑美学分析、实际操作方面,对移动建筑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理论;建筑美学;实际操作  一提到移动建筑设计,不可避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作为绿色的高附加值产业,日益受到各地域城市的重视及关注。日本作为动漫大国,有其浓郁的地域文化风格,能将动漫作品推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区均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及文化传统。驻马店虽小,作为中原腹地,却也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传统地域文化为导向的数字动漫化产业乃大势所趋。  关键词:驻马店;天中;传统文
期刊
摘要:城郊生态涵养区域作为城市与乡村间的特殊区域实体,既受制于城市的作用力,又受制于乡村的作用力,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担负着城市生态保育及涵养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地区个体,承载着地区自身发展需求。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如何在满足城市生态涵养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地的发展成为城郊生态涵养区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郊生态涵养区域;生态园规划;开发  20世纪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户外广告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越来越明显。目前,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户外广告的作用以及它的传播发展进行了系统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但多数都是从设计的视角,很少去集中探讨城市的户外广告有哪些违规的地方,更很少去探讨作为广告的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人员配置上是否合理?广告的管理部门是否真的对违法户外广告进行处罚,对于具体领域的户外广告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等
期刊
摘 要:在城市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城市安全高居实时搜索第一名,成为热门话题。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为人类提供更佳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视角,审视现当代我国城市安全中潜在的短板,并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处理中总结出维护城市安全的新发展。  关键词:“天津港爆炸”事故;城市安全;发展路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也变得日益复杂,问题也层出不穷。2
期刊
摘 要:汴绣是继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绣,实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北宋,最初服务于宫廷,后流于民间。其题材主要是仿古画卷、花鸟风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针法缜密、绣品细腻精湛。文章从汴绣的发展兴衰引入,简述汴绣文化及艺术特征,并就汴绣的用途扩展进行探索,提出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创新运用汴绣。至今汴绣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较少,曾在国际展览的日本和服上,或是高级订制旗袍中运用,但在创新服装设计中应用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