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2日,我参加了由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杨杨和普陀区作协常务副主席杨绣丽带队的宜兴红色采风活动。
宜興是江苏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撼大江南北的宜兴农民秋收暴动,抗战时期是太湖游击根据地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坚守住了中国共产党在宜兴的革命阵地,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这些令人震撼而又丰富多彩的红色元素,化作了一个个红色地名烙印镌刻在宜兴的土地上。这次红色采风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就是前往宜兴张渚镇祝陵村,探访昔日新四军留下的革命标语。
抗日战争刚取得胜利,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加紧对新四军进行围剿,抓捕新四军战士及其家属,将他们关进监牢。1945年8月某天的夜晚,新四军苏浙军区在宜南山区活动的一支小分队,潜入祝陵村的街上,四个战士手握长枪分开掩护,一个战士点亮马灯,一个女战士用红色颜料在宗炳康家墙上书写:“要求国民政府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具名“苏浙新四军”。标语长6米,高1.3米。
第二天,群众上街,围着标语读起来。国民党的乡自卫队闻风赶来,驱散人群,并命宗炳康父亲铲掉新四军标语。因墙面是用石灰粉刷的,如铲除,必然要破坏墙壁。于是,他从祝陵河里打捞来河泥,涂在标语上。半年后,泥土掉下来,露出了红字。
1982年,新四军标语被宜兴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江苏省留存的唯一一条新四军标语。
标语已经被历史的风雨斑驳,现用钢化玻璃保护起来了,但那些激励人们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响亮口号,永不消逝。
站在依稀可辨的新四军标语墙前,我的思绪被时间老人的叙述引向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在这次采风活动快结束时,我们还游览了宜兴竹海风景区。相传宜兴竹海之巅曾有过一座柳宿庙,始建于唐代,宜兴竹海的最高峰“黄塔顶”之名与此有关。那天在乘坐高空缆车到达山上后,因大雨滂沱、天气恶劣,景区方紧急通知高空缆车停运。没有缆车返回,游客们只能徒步下山。我们在苏南第一峰的黄塔顶内鸟瞰四周:雨势滔滔、山道弯弯、竹海茫茫、山溪汹汹,不见山岚人影,更无人间城郭。采风队伍里有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作家,打伞徒步千级石阶下山,众心踌躇。但我们是一支红色采风之旅,我们被革命的信念鼓舞着。我们彼此照应着,互相鼓励着;你叫我当心,我夸你好棒。在山脚的石质道路上,慢慢悠悠的前行,周围依偎着竹林,伴随着鸟儿的歌唱,溪水潺潺的流淌,别有一番情趣。
树叶经过了一场雨的洗礼,叶子上聚集了晶莹的水珠,在绿色的衬托下是那么清澈、翠绿。林间溪水潺潺,新竹翠绿,清香四溢,空气清新,沁人心脾。竹海风景区所处的湖滏地区离太湖最为接近,因而,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称。竹海内潺潺流淌,经年不息的山泉水质极其纯净,可以直接饮用。石道蜿蜒,漫步竹林,翠竹葱茏,曲径通幽,走走看看,无不感受到竹海秀色的独特魅力,无不被沁人心脾的自然美景所迷醉。
镜湖,是宜兴竹海标志性景观,它身处在两山夹峙之间,因为山涧水以及天然的雨水汇集而成的小湖面,湖面很清澈,湖边生长了许多的竹子。在镜湖中还生长了一种珍贵的物种,被称之为“水中大熊猫”,它就是桃花水母,是淡水水母中的珍宝,这也说明了镜湖的水质是很好的。
镜湖一角的“水母亭”是观桃花水母的最佳处,每年8月至11月,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下方的水中。大的有一元硬币大小,绝大多数像隐形眼镜的镜片大小,伸缩游动,缘膜上长满细细的纤毛,伞体犹如绽放在水中的花瓣,晶莹美丽。竹海的景色迷人,与镜湖以及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成为一个个随手就可以拍出大片的视角。镜湖朝景区大门的方向,筑有一条滚水坝,只有当镜湖里的水溢过坝体时,湖水才会流淌出去。因而镜湖内的水面常年就显得异常宁静,一点也没有其他湖泊那样水波翻腾。湖水就像一块镶嵌于竹林中的天然镜子,所以得名为“镜湖”。镜湖水是翠绿的,风一吹波光粼粼,碧色醉人,非常漂亮。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米,蓄水量15万立方米,最深处10米。雨后竹林中潮湿的味道,略带竹叶淡淡的清香,夹杂着盘山石条路旁沟渠中的溪流,一切都是那么清幽淡雅!
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老作家叶良骏也在风雨中坚持走完千级石阶的下山道!80岁的叶老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著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学者。她以往的研学名声和此次的身体力行,让我感到叶老无愧于社会对她陶行知教育研学成就的褒誉!
宜兴归来,沏一壶宜兴红茶,品味此趟宜兴红色采风活动,茶思多多。革命成果得之不易,吾辈须且思且珍惜!
宜興是江苏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撼大江南北的宜兴农民秋收暴动,抗战时期是太湖游击根据地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坚守住了中国共产党在宜兴的革命阵地,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这些令人震撼而又丰富多彩的红色元素,化作了一个个红色地名烙印镌刻在宜兴的土地上。这次红色采风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就是前往宜兴张渚镇祝陵村,探访昔日新四军留下的革命标语。
抗日战争刚取得胜利,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加紧对新四军进行围剿,抓捕新四军战士及其家属,将他们关进监牢。1945年8月某天的夜晚,新四军苏浙军区在宜南山区活动的一支小分队,潜入祝陵村的街上,四个战士手握长枪分开掩护,一个战士点亮马灯,一个女战士用红色颜料在宗炳康家墙上书写:“要求国民政府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具名“苏浙新四军”。标语长6米,高1.3米。
第二天,群众上街,围着标语读起来。国民党的乡自卫队闻风赶来,驱散人群,并命宗炳康父亲铲掉新四军标语。因墙面是用石灰粉刷的,如铲除,必然要破坏墙壁。于是,他从祝陵河里打捞来河泥,涂在标语上。半年后,泥土掉下来,露出了红字。
1982年,新四军标语被宜兴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江苏省留存的唯一一条新四军标语。
标语已经被历史的风雨斑驳,现用钢化玻璃保护起来了,但那些激励人们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响亮口号,永不消逝。
站在依稀可辨的新四军标语墙前,我的思绪被时间老人的叙述引向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在这次采风活动快结束时,我们还游览了宜兴竹海风景区。相传宜兴竹海之巅曾有过一座柳宿庙,始建于唐代,宜兴竹海的最高峰“黄塔顶”之名与此有关。那天在乘坐高空缆车到达山上后,因大雨滂沱、天气恶劣,景区方紧急通知高空缆车停运。没有缆车返回,游客们只能徒步下山。我们在苏南第一峰的黄塔顶内鸟瞰四周:雨势滔滔、山道弯弯、竹海茫茫、山溪汹汹,不见山岚人影,更无人间城郭。采风队伍里有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作家,打伞徒步千级石阶下山,众心踌躇。但我们是一支红色采风之旅,我们被革命的信念鼓舞着。我们彼此照应着,互相鼓励着;你叫我当心,我夸你好棒。在山脚的石质道路上,慢慢悠悠的前行,周围依偎着竹林,伴随着鸟儿的歌唱,溪水潺潺的流淌,别有一番情趣。
树叶经过了一场雨的洗礼,叶子上聚集了晶莹的水珠,在绿色的衬托下是那么清澈、翠绿。林间溪水潺潺,新竹翠绿,清香四溢,空气清新,沁人心脾。竹海风景区所处的湖滏地区离太湖最为接近,因而,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称。竹海内潺潺流淌,经年不息的山泉水质极其纯净,可以直接饮用。石道蜿蜒,漫步竹林,翠竹葱茏,曲径通幽,走走看看,无不感受到竹海秀色的独特魅力,无不被沁人心脾的自然美景所迷醉。
镜湖,是宜兴竹海标志性景观,它身处在两山夹峙之间,因为山涧水以及天然的雨水汇集而成的小湖面,湖面很清澈,湖边生长了许多的竹子。在镜湖中还生长了一种珍贵的物种,被称之为“水中大熊猫”,它就是桃花水母,是淡水水母中的珍宝,这也说明了镜湖的水质是很好的。
镜湖一角的“水母亭”是观桃花水母的最佳处,每年8月至11月,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下方的水中。大的有一元硬币大小,绝大多数像隐形眼镜的镜片大小,伸缩游动,缘膜上长满细细的纤毛,伞体犹如绽放在水中的花瓣,晶莹美丽。竹海的景色迷人,与镜湖以及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成为一个个随手就可以拍出大片的视角。镜湖朝景区大门的方向,筑有一条滚水坝,只有当镜湖里的水溢过坝体时,湖水才会流淌出去。因而镜湖内的水面常年就显得异常宁静,一点也没有其他湖泊那样水波翻腾。湖水就像一块镶嵌于竹林中的天然镜子,所以得名为“镜湖”。镜湖水是翠绿的,风一吹波光粼粼,碧色醉人,非常漂亮。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米,蓄水量15万立方米,最深处10米。雨后竹林中潮湿的味道,略带竹叶淡淡的清香,夹杂着盘山石条路旁沟渠中的溪流,一切都是那么清幽淡雅!
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老作家叶良骏也在风雨中坚持走完千级石阶的下山道!80岁的叶老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著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学者。她以往的研学名声和此次的身体力行,让我感到叶老无愧于社会对她陶行知教育研学成就的褒誉!
宜兴归来,沏一壶宜兴红茶,品味此趟宜兴红色采风活动,茶思多多。革命成果得之不易,吾辈须且思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