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往往是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产物。对于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对于每个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老师往往容易忽视,而这些错题,又恰恰是学生对综合知识掌握不牢的体现。发现并利用好这些典型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有帮助。于是,我在每次单元练习后的评讲试卷中,巧用错题进行改编,在复习阶段把这些改编后的错题“商品”作为作业超市,让学生选做,真正让错题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抢手货。
[案例描述]
这道题为什么做错了?
在二年级数学单元练习卷中,学生有一道题错误较多:“27名同学到公园划船,每只船限坐6人,至少要租多少只船?”学生列式计算为:27÷6=4(只)……3(人)。答:至少要租4只船。在讲解这题时,我激发学生思考:这题的列式、计算都是正确的,那为什么答案“至少要租4条船”是错的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租4条船只能做24人,还有3人上不了船,所以还要再租一条船,也就是说至少要租5条船。老师继续激发学生:原来做错的同学都是掉到出卷老师设下的“陷阱”里,上了当啦!那你们知道这题“陷阱”是什么吗?怎么避免掉到“陷阱”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题目中,往往最终的结果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确定。老师再次激发学生,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出卷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编一道类似的题目给同座位同学做,别忘记也挖一个小“陷阱”啊!
看谁编得好?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针对错误原因纷纷编起题目来。老师巡视学生的编题练习,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指名汇报编题和解答情况。
例如:一个盘子最多可以装4个桃子,23个桃子至少要几个盘子?
一辆出租车最多可以带4人,10个人至少需要几辆出租车?
有60箱水果,每次运8箱,至少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谁做得对?
请看A同学编的这道题:玩具汽车每辆9元,张阿姨50元最多可以买几辆?你们会做吗。学生争先恐后地算起来,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可以买5辆,有的说能买6辆。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很快明确了只能买5辆的道理。这时一位同学说“原来A同学编的这道题没有‘陷阱’啊。”另一位同学总结说:“看来,有没有‘陷阱’需要我们仔细的判断,出题的A同学就是要看我们是否有一双会辨别的眼睛,我们可要看仔细了哦”。老师肯定了这两位同学的评议后,让学生再编一道题给同座同学做一做。不要告诉他是否有陷阱,看你的同桌能否看清楚。
制造“商品”超市
下课了,老师把学生自编的题目收集起来,并把他们归类为“有余数的除法”。在以后的每个单元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易错题,我都让学生在讨论后编题、比较、练习。2
如在二年级加减法学完以后的练习中,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学生编题后教师进行整理的题目有:二(3)班有40名学生,二(1)班比二(3)班多2人,二(1)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二(2)班比二(3)班少3人,(2)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班比二(4)班多2人,二(4)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比二(5)班少2人,(5)班有多少人?
铅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5元,尺子每把比铅笔多1元,铅笔每支多少元?
在学习认识时、分、秒单元后的练习中,学生主要编的题有:在钟面上画出6:55和6:05这样的题型。
这些都是学生在单元练习中根据错题改编的巩固题,学生在编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老师在收集后,整理出有价值的题目,做为作业超市中的重要“商品”。
什么是作业超市的“抢手货”?
在复习阶段,当老师把学生以前自编的错题集与教材、补充习题或网站上收集的相关题目,作为“作业超市”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自由选做时,立即勾起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忆,想起可能存在的“陷阱”。这些错题“商品”一下子成为“作业超市”的“抢手货”,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找出自己曾经的错题尝试着做起来,大大激发起学生做题的兴趣,提高了正确率。
[案例反思]
对于数学作业或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如何对待?如何巧妙运用,以提高学生辨析的能力,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改编错题为“作业超市”的实践,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一、“巧用错题资源”是“解决数学复习单一、低效问题”的生长点。
我们经常在办公室里听到老师们说:这道题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有学生做错。究其原因,错在学生那里,根子在老师这里。因为学生只是听懂了这题怎么订正。而不知道这题的“陷阱”在哪里,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而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比较、讨论,让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再根据错处进行有针对性的编题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判断能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加深对文本、题型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个单元后,分析练习中错误较多的题型,学生自编的题目是:“画出下面时间的时针和分针:6:05,6:55”。不仅掌握了画时针和分针的方法,而且知道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是时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课本内容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
二、“遵循学习规律”是“引导学生改编错题、自纠错误”的出发点。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教师虽然通过让学生自编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总是难以避免的。为了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老师对学生的自编题进行了归类整理;复习时让学生再练自己曾经的错题,是非常必要的。复习课前,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编题集,清楚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学生看到编题集,再现以前编题的情景,师生对话、生卷对话再现脑海,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就会起到很好的再现和识记作用。
三、“着力学生本位”是“创设数学作业超市、增效复习”的关键点。
以前老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要求,无论学生是否掌握,都必须完成。这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通过把错题改编后形成的编题集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选做时,学生就像进入了“超市”,争着选做适合自己的“商品”,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中的错题,在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把学生自编题进行再现,激起了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通过让学生在错题“超市”中自主选题完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让错题“商品”成为了学生在“作业超市”选择复习并且提高成绩的“抢手货”。
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往往是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产物。对于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对于每个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老师往往容易忽视,而这些错题,又恰恰是学生对综合知识掌握不牢的体现。发现并利用好这些典型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有帮助。于是,我在每次单元练习后的评讲试卷中,巧用错题进行改编,在复习阶段把这些改编后的错题“商品”作为作业超市,让学生选做,真正让错题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抢手货。
[案例描述]
这道题为什么做错了?
在二年级数学单元练习卷中,学生有一道题错误较多:“27名同学到公园划船,每只船限坐6人,至少要租多少只船?”学生列式计算为:27÷6=4(只)……3(人)。答:至少要租4只船。在讲解这题时,我激发学生思考:这题的列式、计算都是正确的,那为什么答案“至少要租4条船”是错的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租4条船只能做24人,还有3人上不了船,所以还要再租一条船,也就是说至少要租5条船。老师继续激发学生:原来做错的同学都是掉到出卷老师设下的“陷阱”里,上了当啦!那你们知道这题“陷阱”是什么吗?怎么避免掉到“陷阱”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题目中,往往最终的结果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确定。老师再次激发学生,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出卷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编一道类似的题目给同座位同学做,别忘记也挖一个小“陷阱”啊!
看谁编得好?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针对错误原因纷纷编起题目来。老师巡视学生的编题练习,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指名汇报编题和解答情况。
例如:一个盘子最多可以装4个桃子,23个桃子至少要几个盘子?
一辆出租车最多可以带4人,10个人至少需要几辆出租车?
有60箱水果,每次运8箱,至少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谁做得对?
请看A同学编的这道题:玩具汽车每辆9元,张阿姨50元最多可以买几辆?你们会做吗。学生争先恐后地算起来,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可以买5辆,有的说能买6辆。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很快明确了只能买5辆的道理。这时一位同学说“原来A同学编的这道题没有‘陷阱’啊。”另一位同学总结说:“看来,有没有‘陷阱’需要我们仔细的判断,出题的A同学就是要看我们是否有一双会辨别的眼睛,我们可要看仔细了哦”。老师肯定了这两位同学的评议后,让学生再编一道题给同座同学做一做。不要告诉他是否有陷阱,看你的同桌能否看清楚。
制造“商品”超市
下课了,老师把学生自编的题目收集起来,并把他们归类为“有余数的除法”。在以后的每个单元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易错题,我都让学生在讨论后编题、比较、练习。2
如在二年级加减法学完以后的练习中,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学生编题后教师进行整理的题目有:二(3)班有40名学生,二(1)班比二(3)班多2人,二(1)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二(2)班比二(3)班少3人,(2)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班比二(4)班多2人,二(4)班有多少人?二(3)班有40名学生,比二(5)班少2人,(5)班有多少人?
铅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5元,尺子每把比铅笔多1元,铅笔每支多少元?
在学习认识时、分、秒单元后的练习中,学生主要编的题有:在钟面上画出6:55和6:05这样的题型。
这些都是学生在单元练习中根据错题改编的巩固题,学生在编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老师在收集后,整理出有价值的题目,做为作业超市中的重要“商品”。
什么是作业超市的“抢手货”?
在复习阶段,当老师把学生以前自编的错题集与教材、补充习题或网站上收集的相关题目,作为“作业超市”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自由选做时,立即勾起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忆,想起可能存在的“陷阱”。这些错题“商品”一下子成为“作业超市”的“抢手货”,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找出自己曾经的错题尝试着做起来,大大激发起学生做题的兴趣,提高了正确率。
[案例反思]
对于数学作业或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如何对待?如何巧妙运用,以提高学生辨析的能力,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改编错题为“作业超市”的实践,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一、“巧用错题资源”是“解决数学复习单一、低效问题”的生长点。
我们经常在办公室里听到老师们说:这道题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有学生做错。究其原因,错在学生那里,根子在老师这里。因为学生只是听懂了这题怎么订正。而不知道这题的“陷阱”在哪里,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而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比较、讨论,让学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再根据错处进行有针对性的编题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判断能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加深对文本、题型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个单元后,分析练习中错误较多的题型,学生自编的题目是:“画出下面时间的时针和分针:6:05,6:55”。不仅掌握了画时针和分针的方法,而且知道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是时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课本内容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
二、“遵循学习规律”是“引导学生改编错题、自纠错误”的出发点。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教师虽然通过让学生自编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总是难以避免的。为了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老师对学生的自编题进行了归类整理;复习时让学生再练自己曾经的错题,是非常必要的。复习课前,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编题集,清楚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学生看到编题集,再现以前编题的情景,师生对话、生卷对话再现脑海,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就会起到很好的再现和识记作用。
三、“着力学生本位”是“创设数学作业超市、增效复习”的关键点。
以前老师布置作业,都是统一要求,无论学生是否掌握,都必须完成。这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通过把错题改编后形成的编题集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选做时,学生就像进入了“超市”,争着选做适合自己的“商品”,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中的错题,在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把学生自编题进行再现,激起了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通过让学生在错题“超市”中自主选题完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让错题“商品”成为了学生在“作业超市”选择复习并且提高成绩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