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现状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法律问题 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1.实习生与劳动者的身份问题
  毕业生在实习劳动中的身份存在着法律问题,由于《劳动法》保护的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实习生只有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形成实际劳动关系后,才能按照《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就业歧视问题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就业歧视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招聘条件含有歧视性条款,如性别、户籍、地域等。
  3.乱收费问题
  部分用人单位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中介费、培训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
  4.各种虚假信息问题
  一方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想方设法来包装自己,如在填写就业推荐表、制作推荐材料时弄虚作假,虚构自己的经历,涂改自己的学习成绩,甚至伪造各类资格证书和奖励证书等;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招聘时故意隐瞒或回避求职者关心的问题,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不符合自身条件的招聘活动,来欺骗应聘者,牟取个人利益。
  5.签订劳动合同不规范问题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供求失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签订就业协议或者不约定违约条款,以及签订就业协议却频繁违约的问题相当普遍。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存在法律问题的分析
  1.社会环境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力供大于求是一个短时间难以根本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增长过快,远远超过每年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
  2.就业市场复杂多变,社会法律服务力度不够
  毕业生就业走向市场化,但对于就业市场,我们还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去监管。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握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用人的选择上会有更大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加之监管不到位,他们会提出苛刻的用人条件或制定规避法律法规的劳动制度,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畢业生的权益受损。另一方面,社会法律服务力度不够,由于解决劳动争议周期长、程序繁琐,律师或政府的公职律师也难以长期、专职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自然也难以经常通过聘请律师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目前对这一方面工作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重视的力度不够,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法律基础课等多是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深入到解决学生的切实问题上,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在队伍上,高校就业工作指导队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指导内容落后等问题。在内容上,就业指导内容仍局限于落实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
  4.高校毕业生法律意识薄弱
  在就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往往由于求职心切而忽视自身的合法权益,当他们面对用人单位毁约、地域或性别歧视等情况时,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懂得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些学生为了一时之需,甚至制造各种假证书使自己顺利就业,还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协议只是一个协议而不是法律上的劳动合同,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反映了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另一方面,现行的就业指导思想——“先就业后择业”,也把毕业生带进一个思想误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就先凑合着干,遇见好的职位,不管对自己未来发展是否有利,就另谋高职,导致许多因“违约”而造成的合同纠纷。
  三、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就立法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和专门的法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作出规定,这就使得学生就业中发生的法律问题找不到明确的处理依据。如就业协议究竟是何性质,违反就业协议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确保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有关违反就业协议的争议应当由谁按照怎样的程序处理等问题都亟待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当尽早建立健全有关高校学生就业的法律制度,尽快研究相关法律的配套政策,使其进一步的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确保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2.加快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要通过从优选拔、培训、进修、认证等手段,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通过正规学习、技能水平培训、自我学习等,逐步实现由外行到专业、到专家的转变过程。不断加强就业理论研究和实践,会用并善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整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方式,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高校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3.完善就业劳动法律课程
  为使学生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校可以专门的开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学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明晰各种法律条文的规定,使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及权益受到侵犯后如何选择维权途径。
  4.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
  学校要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意识的新途径、新方法,诸如(1)案例法;(2)观看影音材料;(3)辩论法;(4)模拟法等。大学生通过分析案件事实、搜集证据等,使自身的法律运用技能得到强化。毕业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其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运用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及时请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来学校讲课,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到监狱参观、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让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
  5.规范就业市场
  对于有待完善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滥用等现象的存在,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引导其规范自身行为,构建公平合理就业的法制环境,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仇文利,《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4期
  2、李友谊,《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之构建》,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4期
  3、韦紫辰,《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亟待强化》,视点杂志,2009年9月
  4、程亮,《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探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二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建筑电气管线暗敷设的施工过程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建筑电气 暗敷设 质量标准  现在我们现场电气工作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工程主要分两类工程,“民建和公建”。在施工过程中电气管线一般多采用暗管敷设。由于管线暗敷设工程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属于比较关键隐蔽工程,不易返工,如返工将造成浪费和不便,同时验收中常出现管路不通短管等难点。所以施工过程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在我国进口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付汇中只对单证进行审查,而不审查货物,使得一些不法出口商有机可乘,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本文着重从信用证欺诈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阐析。   [关键词] 进口 信用证 欺诈 防范    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
1 森林认证产生的背景1992年以前,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注意到一些国家在改善森林经营中出现政策失误,国际上的政府间组织解决森林问题效果有限,以及林产品贸易不能证明其产
信息融合技术(又称数据融合)是针对一个系统中使用多种传感器(多个或多类)这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方向,因此,信息融合又可称为多传感器融合(MSF)。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