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情怀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生是一场奇幻的旅行,谁也不知道,在这场旅途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旅途有平坦、有崎岖、有风和日丽、也有阴雨连绵。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应该自暴自弃,也不应该自我投降,给人生留下遗憾。《老人与海》让人浑身上下感到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正如书中写道,“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上面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或许人生会遇到风雨,泥泞坎坷,但只要扬起信念的风帆,像那位老渔夫一样,不畏困难,勇于斗争,定会迎来华丽的转身,成为自己人生的英雄。
  【关键词】 英雄;精神;信念;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23-02
  海明威先生给人们娓娓道来了一个故事,一位白发苍苍身形并不强壮的老人,独自一人驾着孤舟,在深不见底的蓝色海面上,以捕鱼为生。也许是为了生活,迫于生计,让这位本来应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不得不冒着炎炎烈日,狂风暴雨,在浩渺而险恶的海洋上结网捕鱼。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使得老人珍惜每一次捕鱼的机会,终有一天老人遇到了一条体型很大的大马林鱼,老人当然不想错失这次机会,于是他竭尽全力歇斯底里的去战斗,他拼尽全力战胜了大马林鱼,却又迎来了鲨鱼群的青睐,老人怀着一种誓死不渝,坚持到底的精神,最终把大马林鱼带回了岸边,虽然只剩下大马林鱼的一副骨架,并且老人也已经心力交瘁,伤痕累累,但是老人的嘴角却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圣地亚哥,一名在海边谋生的老渔夫,也曾有过自己的年轻时代,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也曾拥有美丽动人的妻子。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但是,老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似乎生来就是为胜利、战斗而生的。在老年时代,他没有忘记曾经年轻时冠军的荣耀,因此在他面对大鱼的时候,在他面对鲨鱼的时候,他依然像年轻时那样高昂斗志,战斗不止,奋斗不息。虽然他现在独身一人,但似乎勇者的心永远都是孤独的,像英雄走在广袤的大地上一样,老人划着一只独舟在大海上翩翩起舞,扬起了自己永不言败的风帆。他生来有一套捕鱼的好技能——视力、体力、技巧等,然而他却不怎么走运,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鱼,没有人愿意跟他出海,连唯一的小孩也出于父母意愿的关系而被迫离开,留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海上。一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鱼,当这条鱼出现在老人面前的时候,老人的心瞬间激动了起来,他不顾连日以来的疲惫与困顿,就像行走在沙漠中的人,看见了绿洲一样。老人从一颗昏昏欲睡的状态瞬间斗志昂扬。此时,没有了往日的疲惫,没有了往日的忧伤,仿佛他处身的不是海洋,而是他与大鱼的战场。
  经过了一番搏斗,老人意识到了自己体力不支,他知道这样耗下去无疑无法战胜大鱼,于是老人选择了一种捕鱼的技巧,这是他历经苦难和身经百战之后积累下来的智慧的结晶。老人决定放长线,慢慢地与大鱼周旋,他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因为他知道,在自己耗费精力的同时,大鱼的精力也正在被自己慢慢地所耗尽,而当大鱼力气耗尽的时候,就是他胜利在望的时刻。这注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而与大鱼这一战持续了近乎三天三夜,在这不吃不眠的几天几夜里,老人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自己的胜利信念,那种势在必得的英雄气概。
  当大鱼再也无力挣扎的时候,老人终于举起自己的鱼叉,插进了大鱼的脑袋。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地欢欣鼓舞。而老人的心此刻也充满了胜利后的喜悦,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带着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晶,老人本能地驶向岸边,然而这看似是一个胜利的结束,却不曾想,这只是另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的开始,大鱼身上散发出来的新鲜血液的气息,引来了大群鲨鱼的口水,鲨鱼群来了,他们露出自己的獠牙,尽情地去攻击享受着大鱼的美味。
  对于老人来说,任何窃取到胜利果实的举动都是不可饶恕的。于是为了保卫自己胜利的果实,老人拼尽全力,用尽自己小船上所有的工具,去捍卫大鱼的尊严,去捍卫自己胜利的果实。可是在经历了上一场与大鱼的战斗之后,老人不得不面对自己体力不支与工具缺乏的现实。
  老人心里明白自己注定逃不过这鲨鱼的一劫,可是老人依然没有放弃,他没有把大鱼放下船任鲨鱼抢食,他依然顽强地赶走了一群又一群的鲨鱼,哪怕大鱼只剩下一个骨架,老人依然为自己感到骄傲,哪怕只是骨架,那也是自己胜利的果实,老人终于把大鱼骨架带回了港湾,而当他的朋友们看到这条不完整的大鱼的时候,老人赢得的更多的是尊重,可对于老人来说,那不仅仅是尊重,更多的恐怕是老人那种不甘放棄,勇于斗争到底的勇气和信心,老人心里肯定在想:他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在他人生的字典里面没有失败这样的字眼。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位老渔夫似乎是一个失败的捕鱼者,因为他最后没有捕到鱼,也无法用那个大的鱼骨架来为自己的生活换来报酬,来交换自己的生活所需。可是有的时候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有纪念意义。老人有自己的追求,老人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勇气诠释着生命的真谛,诠释着生而为人的信念,也诠释着当命运之舟经历风吹雨打的时候,我们依然应该扬起信念的风帆,不气不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篇似乎充满着悲剧色彩的《老人与海》中,老人那股不气不馁的精神、奋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像一束光冲破了乌云的黑暗,照亮了苍茫的大地。老人似乎不再是老人,而是承载了岁月沉淀,笑傲江湖的勇者。
  很多时候,人们不畏惧死亡,却没有战胜远没有死亡可怕的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人因为失恋伤心绝望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勇气去面对失恋,去继续开始下一段美好的爱情。殊不知那失去的爱正如那一条大马林鱼一样,虽然只剩下空空的骨架,但那不就证明也曾经拥有过最美好的时刻,拥有过尽力了,心里还能有什么遗憾?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任何挑战,胜不骄败不馁,虽败犹荣,或许这正是《老人与海》中老人给人们最好的启示,自己做自己的英雄。   海明威先生笔下的圣地亚哥老人无疑是一位英雄。这位英雄没有经过任何神话的修饰,他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他是一个平凡者,是每个人生活里面的写照,就生活在大家的周围。没有任何困难是战胜不了的,其实说的就是这种英雄的气概和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低头、不屈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斗争到底的信念。
  当中华民族面对帝国主义压迫侵略的时候,我们的人民,草木皆兵,一致对外,他们每一个人为国家和民族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抗争到底的精神不就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情怀吗?中国共产党人,在面临敌人的迫害,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抗争到底,为了自己的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这不就是一种与老人一样的英雄主义情怀吗?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观点来看,这种英雄主义情怀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先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对比反衬,来刻画老人的形象,使得形象更加的鲜明和生动,也让作品有更高的概括性和象征性,让我们读起来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使作品有着更大艺术魅力。
  圣地亚哥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收获了什么,生命的美在于追寻过程。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在于自己到底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抑或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自己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自己在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过程中,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样的轨迹。海明威先生也是这样,他的初衷想必肯定不是为了写一部小说而留下《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他肯定是想通过这部作品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给更多的人以生命的指引,正如圣地亚哥存在于《老人与海》中一样,不仅仅是一个人物角色,而是通过自己的角色扮演给整部作品带以灵魂的丰满。
  作品中海明威先生并没有让老人取得完美的胜利,这是一种真实的写作手法。圣地亚哥老人来源于生活,他是现实的人,是普通人。与千千万万的人们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而值得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永不言败的英雄主义情怀,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他并没有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
  然而人们为什么对一位失败者还抱有如此高的崇拜之情?原因就在于他活得很真实,他的付出努力,像极了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奋斗者,花朵因为绽放才显得美丽,生活也因为奋斗战胜磨难而多姿多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圣地亚哥一样的老人,钢琴家贝多芬,发明家爱迪生,冒着生命危险验证雷电的弗兰克林,时代楷模南仁东,英勇的抗疫逆行者钟南山院士等等,他们是英雄,也是平凡的生活者。
  罗曼·罗兰说过:英雄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去热爱它的人。英雄就是勇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能战胜自己的人,即使失败,意志也不被摧毁,梦想也依然坚持。老渔夫圣地亚哥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他深知大海对他的不公,也仍不惧失败,不向命运屈服。甚至到了最后,梦想仍没有实现,他也只能在梦中回忆过去强壮的岁月,但英雄没有倒下,他仍是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Debata. P. K.. Theme of heroism in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Language in India, 2013-13.
  [2]Hemingway. 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Kunming: 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8.
  [3]葛麗萍.最后的英雄——评《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式”主角桑提亚哥[J].名作欣赏,2017-12.
  [4]孙雅楠.《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分析[J].语文建设,2017-8.
  [5]魏金梅.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8-12.
  作者简介:
  吴梦博,男,硕士研究生,黄河交通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搞好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工作,有助于改善全民族的综合素养。须知爱国主义代表着我国伟大的传统理念,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更被视为国民统一的精神支柱还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基于此,为了更加快速地完善既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提升公民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就需要加大对青少年教育的关注度,将此作为社会教育的基础,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时刻承担着青少年道德还有传统教育的重大责
期刊
【摘要】 海報是视觉传播的符号之一。在传播过程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以说,在海报设计中,要使用色彩与文字、图形进行有效的配合,才能将海报中的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文章认为在海报设计中,色彩表现方式有色彩渐变、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色彩搭配等5中方式。文章还探讨了色彩在商业海报,电影海报,公益海报等不同类型海报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在商业海报进行色彩运用时,需要对自身的功效进行考虑
期刊
【摘要】 基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分析,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构建高职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拓展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养成途径,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提高了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判断、吸收、独立思考和自我创新等能力。  【关键词】 教育;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戏剧《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戏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认为哈姆雷特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就是忧郁。并从哈姆雷特忧郁的表现、哈姆雷特忧郁的原因、如何看待哈姆雷特的忧郁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特征和它的典型意义。  【关键词】《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忧郁性格  【中图分类号】J801 【
期刊
【摘要】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作品,《小丑之见》可谓备受关注。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汉斯——一名小丑的回忆展开。处于困境中的主人公危机重重,而小丑是他脱离功利的现实社会,摆脱世俗教条束缚唯一且最有效方式。他的性格及人生哲学注定了他生存方式的多样化,看似失败的结局对于主人公来说却是重生,他以冷静清醒的目光看待世界,保存了自我,无比的接近真实。  【关键词】 小丑;身份;生
期刊
【摘要】 核心素养是全国教改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课程、内容、手段和定位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核心素养的四大基本特性,深入剖析和反思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四种不良倾向,以引发全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核心素养;特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89-02  从“有效教学”到“卓越教学”,从“卓越教学”
期刊
【摘要】 作为“大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白虎关》的独特之处在于,相较于《大漠祭》,其乡村生存哲学的精神内涵更近了一层。不只是写法上,而是对人的信仰,人的精神,人生存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探索。因此,《白虎关》虽然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内容上也是“老顺一家”生活延续,但是却能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在细致刻画乡土生活的同时,运用大量象征的笔法,借由对生命苦旅的开掘实现了别具一格的灵魂书写。  【关键词】 白虎关
期刊
【摘要】《在城崎》是志贺直哉于1917年发表于《白桦》上的一篇小说,该作品是用第一人称以自己在疗养期间的亲身经历,真实的再现了志贺直哉当时的心境。纵观近年关于《在城崎》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深究作品中小动物的出现意义的研究,据笔者所知并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志贺直哉所观察到的三个小动物的“死”,来探究他对生命的观念以及领悟到的生死真谛。  【关键词】 人;动物;生存  【中图分类号】I313 【文
期刊
【摘要】《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作为全剧的中心,陈白露一直饱受爭议。特别是她自杀的举动,始终值得为人所思。她本应是一颗在阳光下不断折射出自身光彩的露珠,然而太阳升起来了,她却永远地沉睡在留于后面的无尽黑暗里。《日出》是一出四幕剧,分为黎明、黄昏、午夜和日出。这四幕构建起地不仅仅是一部剧作,也是陈白露的一生并暗含出其最后自杀的成因。以下,本文就将从这
期刊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为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宠儿》《所罗门之歌》《最蓝的眼睛》等,作品多采用女性中心叙事探讨美国非裔女性生存困境。作为时代的特殊产物,其笔下黑人母亲群体形象兼具民族与文化属性,不仅肩负为人母延续生命、精神哺育的任务,更是作为种族社会与男权社会凝视下“他者化”的文化象征符号被书写,以揭露南方白人奴隶主的残暴行径,控诉蓄奴制的罪恶,提出 “反凝视”程式,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