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朴实之路,育素养之才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听了很多的教研课,示范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确充满了新的活力。学生上课时能大胆质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时气氛异常活跃,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可越来越多的听课后,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好像又有了相似的模式:一味的质疑,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讨论,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一味的美轮美奂的课件。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是否每篇课文真的需要去讨论,是否都要有不同的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窃以为,如果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不实事求是,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十分热闹,又是讨论,又是表演。可仔细看,热情似火的都是几个优生,多数学生连起码的基础知识也没掌握牢固。难怪有人把教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力型。这类教师不大擅长上公开课,但每次考试学生成绩都很不错。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学习比较踏实,勤奋。第二类是表演型。这类教师特别长于研究示范课之类的教学,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上课会富有生机,但往往测验时学生的平均成绩并不理想。诚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并不以成绩分数论英雄,但我认为为啥不可以两者合二为一,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加强所谓传统的语文教学规律,使语文课堂既漂亮又实用。
  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应去掉一些花哨和浮华,该讨论时才讨论,不需要课件是就没必要展示,还一个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课内外结合,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好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应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十分必要: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3、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4、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的习惯;5、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6、好问的习惯;7、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8、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 热情高。所谓热情高是指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 ——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 “ 角色 ” ,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让大爱温暖课堂!
  3. 会读书。所谓会读书是指要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1、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2、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时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能简单明了地抓住主要内容等;3、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4、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课外阅读量,新课程标准有个 “课外阅读每个年级都有不少于多少字”的界定。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必须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学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另外,还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虚,不是无,也不是可有可无,这个虚必须务,而且必须务好!即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本着这种思想,少一些表演,少一些浮华,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既充满活力,又做到实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掌握,成绩得以上升,那样的语文教学示范课才更有示范价值。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说明了活动课已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同时也阐明了活动课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补充”,而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这将是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下面仅就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对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形成,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
期刊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们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能力等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学科方面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优势。因为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那么,在中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下面我做一些探讨。  1.用“赏
期刊
班级管理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班级管理资源的优化乃是显性的班级内部资源和相对隐性的家庭、社会提供的丰富资源的整合;就狭义而言仅指班级内部的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消除当前班级大量管理资源被闲置、浪费甚至破坏的现象。   面对目前的情况,我们能不痛心疾首的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班级管理形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的现代化发展为根本,坚持主体发展性的精神毋庸置疑的成为素质教育的核
期刊
要努力造就美丽语文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关注生活,又要立足文本,努力挖掘其中的美感因素,注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就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充分感受语文课堂的美丽。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情感。因此,在语文课中需
期刊
当好班主任贵在爱,重在导.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求和同行商谈。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照本宣科的老师是教书匠,教书育人的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伟大的:他把未来做为自己的创造篮本,他把学生的心灵做为自己的雕塑对像。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你瞪我一眼、我撇你一嘴……每一件事单
期刊
【摘要】电教媒体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激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中。  【关键词】 电教媒体 优化 英语教学  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小学英语教师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创造了良好的交际氛围,
期刊
【摘要】本文在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这一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我国文化传统和汉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从关心关爱孤儿成长教育为目的入手,以两位老华侨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毅然回到祖国,利用自己的养老金在祥云县褚家村创办“馨香之家”,抚养23个孤儿学生的动人事迹。他们的举动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村民,特别感触最深的是褚家小学教师,我作为23个孤儿就有9个在我们班的班主任,不仅对这些孤儿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对他们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使他们走出阴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通过对这些孤儿学生的
期刊
高中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站得高远一些,不能仅停留在高中三年中,而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给学生一些可以终生受用的思想方法上。我们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1.要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特点 如今的高中校园里基本上都是90后学生。有人认为90后是畸形的一代,是变异了的新人类,他们颠覆传统,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