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敏感性及其培育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问题的P-Q模式认为,教师的问题敏感性不仅包含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困难、麻烦与障碍的敏锐觉察,而且包括对教学客观问题的准确发问与有效解决。教学的问题敏感性是教学反思与研究的前提。教师发现不了教学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难以对其作理智化处理以及问题探究方式的偏誤,是当前教师课堂教学问题敏感性缺失的现状。研究从引导教师重新确立问题解决型反思实践的专业发展意识,倡导教师践履非结构化教学和鼓励构建协作式的行动研究共同体等方面入手,探究培育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可能路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1A-0007-05
  当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困境有:发现不了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抑或发现了问题仅仅是基于个人经验去处理,而非根据问题的类型与解决逻辑去探究问题。因此,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提出,旨在助益教师明晰教学问题的类型以及理性探求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本文从教学问题敏感性的基本涵义入手,阐释培育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意义,在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缺失分析的基础上,引导教师重新确立问题解决型的专业发展意识,提出培育教师教学问题感的可能路向。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内涵
  在阐释“教学问题敏感性”之前,有必要先梳理问题的内涵与类型。汉语中的“‘问题’有三层含义,一是议题,对应英语的Issue;二是给人类带来消极影响的‘难题、困难、麻烦、不足、缺乏’等的情境 ,对应英文的Problem;三是基于Problem提出的疑问Question,常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怎样’”[1]。所以教学中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英语中的Problem(简称 P)和Question(简称 Q),形成 P-Q 模式[2]。下文中出现的教学的P式问题即是教学的疑难、麻烦或障碍等,Q式问题指将P问题转换成为“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怎样”。而问题解决的逻辑一定包含发现P问题,P问题的理智处理转成Q问题与寻求Q问题的探究策略。因此,教学问题敏感性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难题、不足等P式问题的敏锐感知,并将P问题理智化处理转成Q问题,寻求Q问题探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二、培育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意义
  教师能够敏锐地察觉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样态,通过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与处理并寻求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策略,对降低教学的负面效应促进学生的生长发展、深化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深化草根式的课堂变革都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教学的负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敏感性既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到因学生需求适应、情景不适或文化冲突等即兴产生的教学问题,更能帮助教师在解决教学的事故、疑难、困惑等后,在教学结束之时迅速找到应对方案、解决策略,有效降低教学的负向效应与功能,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与发展。而且,从教学最终目的指向性来看,教学活动的旨归是学生的成人与成事,而教学问题的解决始终是为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或处理问题的适切性的最终指向,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成长与发展。
  (二)有助于深化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问题源于课堂的行动实践,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而非停留在困惑、麻烦、障碍的境地是教师对问题的“勘察”。而问题的破解则需教师在教学的行动过程进行“谋划”“操作”与“研究”。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能利用教师真实的环境与资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范式。而行动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师能否敏锐觉察课堂教学的困难、障碍与麻烦,进而转化成“Question”。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敏感是教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始基。教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既是推动教师深化对自身教学认知、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合作共同体和合作文化的过程。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了发现、勘察、转化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循环的螺旋式合作研究进程中,实现教学问题的解决,强化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课堂创造,深化草根式的教育变革
  “自上而下”的基于国家政策力量推进的课改,是常见的改革路径。然而,新课改进入深水区遭遇的主要困境是:由原先的“理念优选、范例推销、制度配合”[3]实施的课改内容如何在一线课堂中扎根,变成推动深化课堂变革的原动力。对于这一困境的突破实际上需要教师立足自身的课堂研究和创造。而课堂研究和创造是通过教师在不断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屡屡遭遇的真实问题中实现的。所以,培育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的直接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变革。“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舆论助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合法性”,但是此种合法性在贯彻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在日常生活场域中已经具备多重角色身份的教师负担加重,进而导致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抵触与抗拒。因此,教学改革与创造应该从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性研究行动的本质内涵中,去挖掘改革的缘起与持续的内生性动力。而这种内生性动力源自教师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本能需求,它的催化和持续需要教师在不断的问题研究和解决中获得。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缺失的现状分析
  教师的教学问题敏感性是影响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但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多数研究者和教师更多关注对问题的发现(即问题意识),鲜有从问题的“发生”和“类型”等关注问题的元认知角度去理解与研究教学问题。具体来说,当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问题敏感性缺失的表现有:
  (一)教师发现不了教学客观存在的P式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方法将146例新生儿随机分组,观察游泳组(观察组)与单纯沐浴组(对照组)的黄疸情况。结果游泳组(观察组)婴儿的黄疸出现时间延迟,程度
通过对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应用关节镜诊治效果的观察,认为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并提出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观察、护理、处理要点.方法通过胃灌洗,胃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止血药物(凝血酶、云南白药)等处理以及对家属
血液成分在治疗和抢救患者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成分一旦被细菌污染,将会给受血者造成不良反应,甚或危急生命。1999年~2004年,本科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曾出现6次因离心而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设计优质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患者术后3d或出院前3d对56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
摘要: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需要在机构设置、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调查江苏省设区市教育考试机构人事管理现状,分析机构编制、岗位设置、人员结构、职称状况、年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新研究确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切实优化招考队伍年龄结构,才能确保教育考试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考试招生;机构现状;组织机构;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护埋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急性期的护理、病情变化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00例行手术清除血肿,96例非手术治疗.
介绍了对56例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提出护士应了解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措施;在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方面,应做碘过敏试验,选用合适的造影剂及预防用药并做好急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新井开发公司金一采区目前采煤工作面使用的SGZ——730/400刮板机,在生产过程中因护板、护板架、分链叉连接处多,连接容易松动,频繁抽护板,成为生产中的一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