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规划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在即,为帮助同学们做好最后冲刺阶段的物理复习,在此将这一阶段的复习做一下规划。
  一、有针对性复习,处变不惊
  中考前最后一个月复习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来都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但现在的中考在考查形式上和以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同时考查考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和常用物理常数的记忆与理解以及对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的了解,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源于教材,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的理解。如:水平地面(F = G),光滑(不计摩擦),静止(受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F = f),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 =[  1n]G),PZ220 - 40(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率为40 W),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等。
  (2)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以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3)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考试前两周还要进行对中考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习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準确。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②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③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
  二、注重科学探究,关注过程与方法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更加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于科学质疑提问、科学猜想、科学实验设计与验证、科学分析、交流与评估等的科学探究题在各地中考物理中所占的分量极重。这些试题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使用这种方法的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 、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物体吸、放热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2)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方便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电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将眼睛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磁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3)等效法:可以用相同的效果替代的物理量。如可以用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
  (4)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5)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用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6)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三种状态;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7)图象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象,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象。
  (8)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概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把电压类比为水压,把声波类比为水波。
  熟练掌握上述科学探究方法,可帮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中的实验探究类问题。
  中考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里程碑,但不是终点,希望同学们用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应对中考,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1. (本刊原创)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卫星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太阳能属于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_________,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答案:用电器 可再生 电磁波  
期刊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屬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小题在线  1. 下列有关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的水溶液呈中性 B. 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 可与稀HCl、Ca(OH)2溶液、CaCl2溶液反应 D. 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
期刊
我们通常把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物质称为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根据所含元素种类不同,可将化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四种。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任意两种及以上元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  小题在线  例1(2020·青海)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NO3 B. NH4HCO3 C. Ca( H2PO4)2 D. K2SO4  例2(2020·甘肅·天水)学校花圃所种的花
期刊
一、原题呈现  例(2020·辽宁中考卷·第8题)小锦用电磁炉煮水饺时发现:水饺下锅后先沉底,加热几分钟后上浮并最终漂浮。漂浮时与沉底时相比(忽略水饺和锅内水的质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水饺的体积不变 B. 水饺所受浮力变大  C. 锅对电磁炉的压力不变 D. 水面会下降,水对锅底的压强变小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际情境中的受力分析,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
期刊
[划 重 点]    [原 创 题]   1.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较多铵根离子,除了要用到烧碱溶液外,还要用到( )。  A. 蓝色石蕊试纸 B. 红色石蕊试纸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无色酚酞试液  2. 下列检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在加入稀盐酸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期刊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有关生石灰(氧化钙)变质的探究题时有出现,且常变常新,此类探究题能更好地考查同学们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原题呈现  例(2020·辽宁·大连)某小组发现实验室中盛放氧化钙的塑料瓶膨胀破裂。设计实验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  步骤Ⅱ:另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
期刊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下面结合中考真題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解读。  [找真题 就这么考!]   例(2020·山东·滨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Fe2+、Na+、SO42-、Cl- B. K+、Na+、OH-、NO3-  C. Ba2+、Cl-、SO42
期刊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下面加以归纳总结。   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粗提”  1. 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和难溶性杂质(如泥沙等)。过滤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2. 实验步骤解读  (1)溶解  操作要点: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
期刊
1. (2020·安徽改编)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 (2020·浙江·舟山)如图2,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 ① B. ② C
期刊
【风采聚焦】  大家好,我是2020年毕业于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九年四班的季欣昱,中考以750分的成绩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其中,语文113分,数学120分,英语119分,物理85分,化学63分,历史60分,地理40分,生物50分,道德与法治40分,体育60分。  【学霸师团】  班 主 任:任小希  语文教师:王明云  数学教师:吴燕萍  英语教师:任小希  物理教师:王艳丽  化学教师:蔡 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