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出发,在借鉴主流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的模式,并指出这种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 “渐进式”双语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10.010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少院校把国际商务等涉外经贸专业作为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但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开展双语教学起步晚、基础差、难度大。因此,尽快探索出适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就业市场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意义重大。
一、“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从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上看,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双语师资缺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巧。在现实中,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很少。再加上双语教师的培养又是一项周期长、费用高的工程。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双语师资的缺乏。师资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的双语教学不可能遍及每一门课程,只能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第二,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低、底子薄,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急于求成,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三,教材建设落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好的教材,但是到目前为止,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双语系列教材还没有。此外,由于高职开展双语教学起步晚,教学方法、课程建设都还不够完善。这些现实的条件决定了高职的双语教学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二)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一般认为,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浸入式是指全部用外语进行教学,在我国主要是指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汉语不用于教学,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之中。过渡式是指学生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但这只是一种过渡,在学生进校一段时间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目的仍然是逐渐转向浸入式的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式是指学生入校时完全使用汉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部分科目中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余科目仍然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在这三种主流模式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双语师资缺乏、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现状显然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使用汉语只是一种过渡,最终还是使用英语教学,因而采用这种模式对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比较接近高职教育的现实条件,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借鉴意义。
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从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出发,充分借鉴保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的一般规律,探索出“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含义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课程,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强调三个“渐进”的原则:首先,在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上遵循“渐进”的原则。主要是指双语课程不宜集中在某个学期全面铺开,而是由少到多,连续分布在若干个学期。其次,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遵循“渐进”的原则。课堂使用英语的比重应逐渐增加,反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满堂灌英语。再次,在开设双语课程的难度上遵循“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先选择一些贴近实务、容易理解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磨合问题,然后再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是教学语言,起到桥梁和工具的作用。尽管借助英语为桥梁来学习专业知识,在客观上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一)复合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有一支稳定的双语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大复合型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高职院校既可以选择年富力强、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较好英语基础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也可以选择学习能力强的英语专业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对于前者关键是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于后者则是要提高他们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培养的途径包括:为他们在校内指定经验丰富的相关教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选派他们到国内外院校进修;鼓励他们跨专业攻读学位;鼓励他们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从高校或外贸企业引进人才、聘用兼职教师等方式,加强双语师资力量。
(二)适合的双语教材。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双语教材;三是校本教材。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是费用高,逻辑表达不太符合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难以形成系列,并且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原版教材显得深奥难懂。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双语教材较好地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语言也比原版教材更通俗易懂,但是,这些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不太适合高职学生使用。校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够较好地兼顾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教师容易授课,学生也易于理解,但是,语言欠纯正,汉化成分重,还往往带有编者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综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材的来源和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应侧重选择后两类教材。对于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课程,可以大胆地采用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本科双语教材,通过教师的劳动重新对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使之符合高职双语教学的要求。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和难度偏大的课程则可以结合校本教材一起使用,以增强操作性,化难为易。这两种类型的教材相互补充,共同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服务。
(三)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是在“渐进”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并使双语课程之间保持一定衔接性和连贯性,形成科学系统的双语课程体系。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上,应当选择一些偏重实务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制单、国际货物运输、外贸函电等课程都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双语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是指双语课程的开设要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做准备,后续课程是前导课程的深化和扩展。连贯性是指双语课程一旦开设以后就应当连续开设,切忌断断续续或是太过集中于某个学期开设。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应当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并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因而不宜开设双语课程。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开设一门实务性强的双语课程。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双语课程,对后续双语课程的教学影响很大,宜少不宜多。如第二学期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并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在第三至第五学期中,每个学期开设两到三门的双语课程,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双语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成效。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彻底摒除教师独占课堂进行中英双语互译式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应当加大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进的双语教学手段能够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使用集图文、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课件,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信息量、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较直观地展示授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建设课程学习网站、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包,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五)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反馈机制。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通常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主张双语教学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应当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熟练程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还要求建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重点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教师的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价、成绩统计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六)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是保障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研活动、教学手段的创新等都需要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激励机制上,高职院校应当给予双语教师在培训进修、教改项目立项、教研经费、课时津贴等方面更多的倾斜照顾,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袁长青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郑岩,姜宁.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2)
[3]王唯薇.普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构建进阶式双语课程体系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C092)
【作者简介】李继宏(1976-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硕士。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 “渐进式”双语教学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10.010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少院校把国际商务等涉外经贸专业作为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但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开展双语教学起步晚、基础差、难度大。因此,尽快探索出适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就业市场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意义重大。
一、“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从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上看,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双语师资缺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巧。在现实中,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很少。再加上双语教师的培养又是一项周期长、费用高的工程。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双语师资的缺乏。师资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的双语教学不可能遍及每一门课程,只能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第二,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低、底子薄,不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急于求成,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三,教材建设落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好的教材,但是到目前为止,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双语系列教材还没有。此外,由于高职开展双语教学起步晚,教学方法、课程建设都还不够完善。这些现实的条件决定了高职的双语教学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二)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一般认为,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浸入式是指全部用外语进行教学,在我国主要是指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汉语不用于教学,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之中。过渡式是指学生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但这只是一种过渡,在学生进校一段时间以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目的仍然是逐渐转向浸入式的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式是指学生入校时完全使用汉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部分科目中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其余科目仍然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在这三种主流模式中,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双语师资缺乏、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现状显然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使用汉语只是一种过渡,最终还是使用英语教学,因而采用这种模式对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比较接近高职教育的现实条件,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借鉴意义。
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从高职开展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出发,充分借鉴保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的一般规律,探索出“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含义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课程,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强调三个“渐进”的原则:首先,在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上遵循“渐进”的原则。主要是指双语课程不宜集中在某个学期全面铺开,而是由少到多,连续分布在若干个学期。其次,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遵循“渐进”的原则。课堂使用英语的比重应逐渐增加,反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满堂灌英语。再次,在开设双语课程的难度上遵循“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先选择一些贴近实务、容易理解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磨合问题,然后再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是教学语言,起到桥梁和工具的作用。尽管借助英语为桥梁来学习专业知识,在客观上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一)复合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有一支稳定的双语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大复合型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高职院校既可以选择年富力强、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较好英语基础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也可以选择学习能力强的英语专业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对于前者关键是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于后者则是要提高他们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培养的途径包括:为他们在校内指定经验丰富的相关教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选派他们到国内外院校进修;鼓励他们跨专业攻读学位;鼓励他们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从高校或外贸企业引进人才、聘用兼职教师等方式,加强双语师资力量。
(二)适合的双语教材。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双语教材;三是校本教材。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是费用高,逻辑表达不太符合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难以形成系列,并且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原版教材显得深奥难懂。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双语教材较好地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语言也比原版教材更通俗易懂,但是,这些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不太适合高职学生使用。校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够较好地兼顾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教师容易授课,学生也易于理解,但是,语言欠纯正,汉化成分重,还往往带有编者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综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材的来源和各自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应侧重选择后两类教材。对于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课程,可以大胆地采用国内学者公开出版的本科双语教材,通过教师的劳动重新对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使之符合高职双语教学的要求。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和难度偏大的课程则可以结合校本教材一起使用,以增强操作性,化难为易。这两种类型的教材相互补充,共同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服务。
(三)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是在“渐进”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并使双语课程之间保持一定衔接性和连贯性,形成科学系统的双语课程体系。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上,应当选择一些偏重实务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制单、国际货物运输、外贸函电等课程都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双语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是指双语课程的开设要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做准备,后续课程是前导课程的深化和扩展。连贯性是指双语课程一旦开设以后就应当连续开设,切忌断断续续或是太过集中于某个学期开设。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应当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并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因而不宜开设双语课程。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开设一门实务性强的双语课程。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双语课程,对后续双语课程的教学影响很大,宜少不宜多。如第二学期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并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在第三至第五学期中,每个学期开设两到三门的双语课程,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双语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成效。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彻底摒除教师独占课堂进行中英双语互译式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应当加大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进的双语教学手段能够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使用集图文、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课件,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信息量、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较直观地展示授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建设课程学习网站、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包,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五)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反馈机制。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通常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笔者主张双语教学注重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应当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熟练程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还要求建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重点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教师的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价、成绩统计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六)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也是保障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研活动、教学手段的创新等都需要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激励机制上,高职院校应当给予双语教师在培训进修、教改项目立项、教研经费、课时津贴等方面更多的倾斜照顾,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袁长青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郑岩,姜宁.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2)
[3]王唯薇.普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构建进阶式双语课程体系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C092)
【作者简介】李继宏(1976-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硕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