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教风相辅相承。由于新办高职院校特殊的内外条件的限制,学风建设的难度很大,深度和广度也颇受影响。构建良好的学风氛围,新办高职院校可以从学生学习情况管理、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入手,从初创期就逐步的建立相应的机制,切实的推进学风建设工作。
【关键词】新办高职学校;学风建设;教师职业素养
就大多数新办高职院校而言,都存在一些相似的情况:一个就是在校的学生总数较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年级;另一个就是教师职业化程度不高,不少教师虽是专业技术能手,但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熟悉。那么,从学生方面分析,这一两个年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学习态度、思想动态,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对该新办高职院校的学风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至于这种影响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那就要由新办高职院校在建校之初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来决定了。此外,从教师方面来看,新办高职院校由于师资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教育行业规律了解不够彻底,导致教风上的不严谨、随意性和盲目性,教风上暴露的问题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风风气中来。因此,初创时期的高职院校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成长,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学风建设抓起来。
一、新办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多角度,多方式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从“学”本身来抓学风建设,这是根本措施
对新办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学风上不存在继承性,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学生人数不多,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大学氛围的欠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完善,都会反过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系统管理就尤为重要。
(一)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专题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大学学习的基本态度以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期望程度。
因为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这些因素,学校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一点对新办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所新学校,要让自己的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这种关注本身就给学生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就高职院校而言,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相关行业以及地方产业紧密相连,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才能从本质上推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学生在校学习的几个关键时期,配合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开展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逐步的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本校的学风建设机制。
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稳定性较差,不同时期会形成不一样的情况和问题。比如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鲜期和已经就读一个学年后的熟悉期,这两个时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那么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调查,在调查的同时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一方面能全面的掌握当时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后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依据,再者,也为构建学风机制积累了经验。
二、从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入手,让教师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教育行业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授风格,形成严谨、实用、活泼的教学氛围
新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不同于其他的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业或者行业中技能型人才居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全面,对教育教学规律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这个群体也比较陌生。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对良好学风的构建产生影响。
(一)就短期现状分析,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要在短期内提升新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必须采取两手抓的方式,在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师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同时也要把这个框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成功实现这种转化,除了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授,实际案例模拟与情景环境的构建也异常重要,而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之前都在企业中从事过相关专业的工作,在教学的实践性方面占有优势。高效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厚积才能薄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多学习多积累是非常有价值的,除了专业的学习和积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教学方法,思想思维模式的提高,而这一点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长远的,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从长期来看,新办高职院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必须通过使学生始终保持期待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压抑状态,因此教师应富有各种各样的技巧,能够随机应变。而这一点也正是大多新办高职院校教师所欠缺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依靠各省市教委开办的教师岗前培训班来应对。各个新办高职院校可以逐步的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制度和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应专题的培训,而且这种系列的培训不应流于形式,走俗套;培训的内容围绕教师修养展开,也可以从教师中收集专题开展针对性的讨论或者学习;培训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旨在每一次培训或者学习都能激起教师的兴趣,引起教师的共鸣,真正的让教师学有所获,对教学工作产生实在的有益的作用。
三、学风建设离不开教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就教学而言,教师要做好两件事情——知道“要教什么”以及知道“怎么教”,而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以学定教”的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把握学生认知与学习规律。因此,学风与教风是不可分割的,要构建良好的学风氛围,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直接关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高效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当然,学生作為一个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学生个体的需求、动机、期望等也不能忽视。这是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不能回避的现状和课题。那么,对于新办的高职院校来说,从初创时期就高度重视,并逐步的采取措施系统的推进相关机制的有序形成,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当前各方面的进步,更为学校以后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办高职院校要构建良好的学风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困难但是也有空间和可塑性。利用空间充分发挥可塑性,扬长避短,走长足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学风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声誉才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
参考文献:
[1]赵希斌,2011.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东茅,2007.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营化的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文源,2010.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北京出版社.
[4]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技出版社.
【关键词】新办高职学校;学风建设;教师职业素养
就大多数新办高职院校而言,都存在一些相似的情况:一个就是在校的学生总数较少,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年级;另一个就是教师职业化程度不高,不少教师虽是专业技术能手,但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熟悉。那么,从学生方面分析,这一两个年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学习态度、思想动态,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对该新办高职院校的学风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至于这种影响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那就要由新办高职院校在建校之初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来决定了。此外,从教师方面来看,新办高职院校由于师资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教育行业规律了解不够彻底,导致教风上的不严谨、随意性和盲目性,教风上暴露的问题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风风气中来。因此,初创时期的高职院校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和成长,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学风建设抓起来。
一、新办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多角度,多方式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从“学”本身来抓学风建设,这是根本措施
对新办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学风上不存在继承性,有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学生人数不多,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大学氛围的欠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完善,都会反过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系统管理就尤为重要。
(一)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专题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大学学习的基本态度以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期望程度。
因为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这些因素,学校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一点对新办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所新学校,要让自己的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这种关注本身就给学生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就高职院校而言,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相关行业以及地方产业紧密相连,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才能从本质上推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学生在校学习的几个关键时期,配合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开展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逐步的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本校的学风建设机制。
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稳定性较差,不同时期会形成不一样的情况和问题。比如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鲜期和已经就读一个学年后的熟悉期,这两个时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那么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调查,在调查的同时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一方面能全面的掌握当时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后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依据,再者,也为构建学风机制积累了经验。
二、从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入手,让教师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教育行业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授风格,形成严谨、实用、活泼的教学氛围
新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不同于其他的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业或者行业中技能型人才居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全面,对教育教学规律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这个群体也比较陌生。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对良好学风的构建产生影响。
(一)就短期现状分析,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要在短期内提升新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必须采取两手抓的方式,在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师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同时也要把这个框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成功实现这种转化,除了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授,实际案例模拟与情景环境的构建也异常重要,而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之前都在企业中从事过相关专业的工作,在教学的实践性方面占有优势。高效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厚积才能薄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多学习多积累是非常有价值的,除了专业的学习和积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教学方法,思想思维模式的提高,而这一点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长远的,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从长期来看,新办高职院校要建立系统的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必须通过使学生始终保持期待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压抑状态,因此教师应富有各种各样的技巧,能够随机应变。而这一点也正是大多新办高职院校教师所欠缺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依靠各省市教委开办的教师岗前培训班来应对。各个新办高职院校可以逐步的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制度和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应专题的培训,而且这种系列的培训不应流于形式,走俗套;培训的内容围绕教师修养展开,也可以从教师中收集专题开展针对性的讨论或者学习;培训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旨在每一次培训或者学习都能激起教师的兴趣,引起教师的共鸣,真正的让教师学有所获,对教学工作产生实在的有益的作用。
三、学风建设离不开教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就教学而言,教师要做好两件事情——知道“要教什么”以及知道“怎么教”,而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以学定教”的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把握学生认知与学习规律。因此,学风与教风是不可分割的,要构建良好的学风氛围,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直接关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高效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当然,学生作為一个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学生个体的需求、动机、期望等也不能忽视。这是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不能回避的现状和课题。那么,对于新办的高职院校来说,从初创时期就高度重视,并逐步的采取措施系统的推进相关机制的有序形成,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当前各方面的进步,更为学校以后长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办高职院校要构建良好的学风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困难但是也有空间和可塑性。利用空间充分发挥可塑性,扬长避短,走长足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学风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声誉才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
参考文献:
[1]赵希斌,2011.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东茅,2007.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营化的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文源,2010.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北京出版社.
[4]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