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对立违抗性障碍(倾向)儿童的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體育锻炼对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以下简称ODD)(倾向)儿童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30名ODD(倾向)儿童被分入3组:排球组(n=10)、八段锦组(n=10)及排球-八段锦交替组(n=10),接受为期8周的干预。干预前、后及随访期使用破坏性行为障碍问卷、Buss-Perry攻击性量表、Conners教师评价量表及儿童-家长关系量表进行评价。被试同时接受神经电生理(Go-Stop冲动任务)测试,唾液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测定。结果:1)八段锦可缓解易激惹心境、愤怒及怨恨情绪(P<0.05),但对敌意态度影响未见显著(P>0.05)。排球锻炼尽管能改善敌意态度(P<0.05),但会进一步加重易激惹心境、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及愤怒情绪(P<0.05)。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仅能改善愤怒情绪及敌意态度(P<0.05)。2)排球组在Stop任务中失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呈下降趋势;八段锦组在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均明显降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在Stop任务中失抑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经锻炼,仅八段锦组5-HT浓度显著升高(P<0.05)。除排球组外,其他2组5-HIA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1)排球运动可能不适合ODD(倾向)儿童;2)八段锦及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在改善ODD(倾向)儿童对立违抗情绪及行为方面效果相当,且可能与提升5-HT及5-HIAA表达水平有关;3)建议怨恨情绪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八段锦,敌意、易激惹表现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
  关键词:对立违抗性障碍;情绪;八段锦锻炼;排球锻炼
  中图分类号:G 804.8          学科代码:0403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emotions and behaviors among children with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 Methods: Thirty ODD/ODD-propensity children received 8-week physical exercise after being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volleyball group(n=10), Baduanjin group(n=10) and volleyball-Baduanjin alternating group(n=10). The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Questionnaire,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Conners’Teacher Rating Scale and 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 were used for assessing outcomes at pre- and post-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during follow-up. In addition,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GoStop impulse task’, and 5-hydroxytryptamine(5-HT), 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 and Norepinephrine in saliva were tested. Results: 1)Baduanjin had a significant short-term effect on mitigating irritability, anger and resentment(P<0.05) but not on improving hostility (P>0.05). Volleyball might further aggravate irritability, controversy/defiant behaviors and anger among (P<0.05), though it was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hostility(P<0.05). Volleyball-Baduanjin alternating exercise was on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anger and hostility(P<0.05). 2)The percentages of loss-inhibited responses increased in each ‘Stop’ task while the number of responses decreased in the ‘Go’ task in the volleyball group. A decline was observed in both the number of responses and the percentages of loss-inhibited responses in the ’Stop’ task of the Baduanjin group. The percentages of loss-inhibited responses in the ‘Stop’ task of the volleyball-Baduanjin alternating group showed a trend of ri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3)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5-HT was only increased in the Baduanjin group (P<0.05). Except for the volleybal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5-HIAA in other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s: 1) Volleyball exercise may not be eligible for ODD children. 2)Baduanjin and volleyball-Baduanjin alternating exercise show similar effects in improving emotions and behaviors among ODD children, and this beneficial effect might attribute to the exercise-induced elevation of 5-HT and 5-HIAA expressions. 3) We recommend ODD children with more resentful emotions choose Baduanjin, and those with more hostile attitudes choose volleyball-Baduanjin alternating exercise.   Keywords: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emotion; Baduanjin exercise; volleyball exercise
  对立违抗性障碍(以下简称ODD)是一种与儿童发育水平不相符的,以对权威存在明显消极抵抗、敌意、挑衅、蔑视、不服从、易怒等为主要特征的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障碍[1-3]。流行病学调查发现,ODD的学龄期儿童人口流行率估计值在1.4%[4]~12.3%[5]。ODD被证实会直接引发儿童难以克服的情绪应对困难,不利于其成长发育和发展[6],且其危害性具有持续性。有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显示,ODD儿童2大典型症状——烦躁(以脾气暴躁、怨恨态度为主的情绪症状)和蔑视(以不服从、争论、挑衅为主的行为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和直接使儿童无法完成学业或导致不具有日后从事职业所需要的毅力、责任感[7]。有研究还认为,ODD儿童还可能会诱发或伴发其他心理障碍[8],进而因治疗对其家庭造成经济负担[9]。
  OD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盐酸哌甲酯、托莫西汀、安非他命等)和心理或(和)行为治疗[8,10]。前者的副反应及耐受性不容忽视,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成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发展[11];后者因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对专业注册心理或(和)行为治疗学家高度依赖[12]而存在局限。体育锻炼成为了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案。一项研究调查了4名6~10岁存在行为障碍(包括ODD、ADHD和CD)的学龄儿童,结果显示:被试儿童对太极拳表现出好奇心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并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其行为障碍的典型症状(例如过度活跃、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13]。但是,该研究仅有4例样本,且未设对照组。而另一项研究则得到了相反的结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会诱发儿童更多的攻击行为[14]。相反的研究结果值得进一步探究:体育锻炼对于ODD儿童及ODD倾向儿童的异常情绪及行为到底是促发?还是抑制?这也是笔者开展本研究的初衷。
  前期研究中,课题組已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专业精神科医师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在某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筛选出9名ODD儿童及122名ODD倾向儿童。本次研究中,笔者进一步通过分层抽样,将被试儿童纳入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quasi-RCT),探讨体育锻炼对ODD儿童及ODD倾向儿童(本文将ODD儿童及ODD倾向儿童简称为ODD(倾向)儿童)对立违抗性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筛选、纳入及排除
  在前期研究筛选出的ODD儿童(n=9)及ODD倾向儿童(n=122)中,随机抽取了6名ODD儿童和24名ODD倾向儿童,并按照2名ODD儿童 + 8名ODD倾向儿童的比例分成3组:排球组(n=10)、八段锦组(n=10)和排球-八段锦交替组(n=10)进行干预(伦理批号:No.2017SHL-HL-07)。抽样和分组时的考虑因素及处理方法如下:1)尽量保证每一组确诊的ODD儿童及ODD倾向儿童人数比例一致。研究最初,笔者希望将9名确诊的ODD儿童全部纳入并分入3组,但其中1名儿童的家长拒绝参与研究,另2名低年级ODD儿童在身高、体质量及年龄方面与其他被试儿童差距较大(可能难以完全融入排球训练及比赛,从而影响干预效果),本着自愿及知情同意原则,也考虑研究可行性,最终6名ODD儿童入组。2)quasi-RCT分组时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的身高、体质量、年龄相当。经统计分析,3组被试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年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ODD的诊断标准参照DSM-V[2]462:1)在过去6个月中频繁发生符合“ODD八项典型症状”(见表1)所述症状中的至少4个症状,并且在至少与一个非同胞的个体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2)其行为在与其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同伴、同事等)中给自身或他人带来的痛苦有关;3)这些行为、症状并不属于其他精神疾病(例如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物质依赖所致,同时,这些儿童也不符合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的诊断标准。
  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如下:由医学心理科专科医师确诊的ODD儿童(符合1.2.1诊断标准),或由医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判断“虽未达到ODD诊断标准中的4项或4项以上的典型症状,但是符合至少2条症状且症状突出并频繁(每周至少1次),同时,该2种对立违抗症状超出其年龄所应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即ODD倾向)”的儿童。同时,排除确诊属于CD、ADHD、APD及间歇性暴怒障碍或ODD共病上述心理障碍儿童。
  1.2  干预方法
  1.2.1  干预频次、周期及场地
  被试儿童接受连续8周干预(干预安排在暑假期间,因不同年级的体育课排课时间不同,所以无法在正常学期中开展本研究),3次/周,30 min/次,分别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上午。所有体育锻炼安排在学校体育馆内进行,由学校体育教研组教师负责。
  1.2.2  干预方案
  1)排球组:每周3次的日常体育锻炼内容(除双周周五外)包括10 min垫球训练、10 min传球训练及10 min夹球折返跑训练。双周周五安排迷你排球比赛,由体育教师任比赛裁判。需要说明的是,正式排球比赛为6人 VS 6人,因为笔者的研究目的不在于探讨运动训练及运动技术,所以笔者采取5人 VS 5人的模式。本组ODD(倾向)儿童以下简称排球组儿童。
  2)八段锦组:体育锻炼内容包括头部、颈部、四肢、腰部、腿部分解动作练习 + 套路练习。其中,第1~4次训练为分解动作的讲解及练习。第5~12次训练(共8次)为每次讲解和练习一组动作(包括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8组动作)。第13~24次训练为全套八段锦套路的练习和动作纠正。本组ODD(倾向)儿童以下简称八段锦组儿童。   3)排球-八段锦交替组:采用单双周交替的体育锻炼模式,单周进行排球训练(12次课),双周进行八段锦练习(12次课),练习内容与排球组、八段锦组相同。单周训练安排:每节课垫球训练、传球训练、夹球折返跑训练各10 min,分别于第3周和第7周周五安排迷你排球比赛;双周训练安排:在12次训练中,前2次为分解动作的讲解和练习,最后2次为全套八段锦动作的练习和动作纠偏,中间8次每次讲解1组动作。本组ODD(倾向)儿童以下简称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儿童。
  1.3  研究工具及测试指标
  笔者纳入多项指标包括:1)儿童攻击行为(DBQ和B-PAQ);2)儿童冲动敏感性(Go-Stop冲动任务);3)儿童与父母或照管者关系(CPRS);4)儿童校内或(和)课堂表现(CTRS),通过以上4个方面评价体育锻炼对ODD(倾向)儿童敌意、冲动等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另外,已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15]及去甲肾上腺素(NE)[16]的水平变化与攻击、冲动行为等相关。由于ODD(倾向)儿童也通常有不同程度的上述表现,因此,笔者也将5-HT、5-HIAA及NE的检测纳入评价指标。考虑到被试非门诊或住院患儿,而且大部分仅具有ODD倾向,并非确诊的ODD患者,同时,考虑伦理学、被试儿童及其家长的接受性,笔者选择非侵入性、安全但敏感性相对较低的唾液采样代替血清检测。
  除Go-Stop冲动任务测评及唾液采样(这2项指标适用于评价干预的即时效果)在8周干预前后进行外,其他量表或(和)问卷均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期(干预结束2个月后)3个时间段进行测评,以便了解干预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1.3.1  主观指标
  1)破坏性行为障碍问卷[2]464(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Questionnaire,DBQ):收录在DSM-IV-TR汇编及DSM-V中,共8个因子,改良自ODD八项典型症状清单(见表1),由儿童的父母或照管者填写(0 =否,1 =是)。DBQ问卷总分越高,表明ODD症状越多或越明显。本次调查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21。
  2)Conners教师评价量表[17](Conners’ Teacher Rating Scale,CTRS):包括28个条目,是教师评价儿童课堂行为表现的常用量表。评价条目覆盖了儿童的行为、注意力等课堂表现的多个方面。评价时,按0~3分的四级计分制度评分,0分:没有;1分:偶尔有或表现轻微;2分:常常出现或较严重;3分:很常见或十分严重。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alpha为0.95。在笔者的研究中,该量表由被试儿童的班主任根据儿童的日常在校或(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
  3)儿童-家长关系量表[18](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CPRS):用于评估亲子关系,含26项条目。在笔者的研究中,CPRS由被试儿童的家长(父母或其他直接照护者)根据儿童的日常居家表现进行评分。每位受访的家长以Likert式5分制评分法(1=完全不是,5=总是如此)评估亲子关系的3个方面:1)亲密性(10项条目:例如“我与孩子是一种亲密而且温暖的关系”);2)冲突性(12项条目:例如“我的孩子很容易对我生气”);3)依赖性(4项条目:例如“我的孩子对与我分离的反应强烈”)。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831。
  4)Buss-Perry攻击性问卷[19](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由Buss和Perry根据1957年编制的Buss-Durkee敌意评估问卷修订,被广泛用于测量攻击性、敌意和愤怒情绪。B-PAQ包含4个维度:身体攻击(9项条目)、言语攻击(5项条目)、敌意态度(8项条目)及愤怒情绪(7项条目)。前两者合称为攻击性分量表,用以衡量被调查者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倾向,带有行为主导和动力的成分;敌意分量表用以评估个人对恶意和不公正的感受,带有行为的认知成分;愤怒分量表用以衡量對侵略性的情绪和情感,涉及对攻击性行为的生理唤醒和防备。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792。
  1.3.2  客观指标
  Go-Stop冲动任务:由Dougherty等[20]104研发的Go-Stop冲动任务是一种精神心理学研究范式,主要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已经启动的目标视觉刺激的抑制应答能力,也是目前临床上筛查、测评ODD患者脑异常激活状态最敏感的心理测试。Go-Stop冲动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5位数的黑色数字,并在出现目标Go信号时作出应答,在出现Stop信号或非目标刺激时抑制应答。
  如图1所示,Go-Stop冲动任务由No-stop、Stop和Novel Trial组成。1)在No-stop实验中,Go信号是与前一个黑色数字相同的数字;在该数字从屏幕上消失前,被试必须准确并及时地按下按钮。2)在Stop实验中,Stop信号是与前一个数字相同的刺激,但在刺激开始后的某些特定的不同时性(50 、150 、250 或350 ms)地从黑色变为红色,需要被试尝试抑制应答(在笔者的研究中,刺激颜色变化的间隔以相同的概率发生)。3)在Novel Trial实验中,Novel刺激为随机生成的、与前面出现的数字不同的数字,并以黑色显示。其中,Go信号主要用于衡量被试的持续注意能力,而Stop则用于衡量被试的抑制应答能力。在本研究中,模块设计被用于Go-Stop冲动任务(如图1所示)。它始于一个70 s的任务模块,然后是一个20 s的休息模块。在休息模块中,屏幕中央显示Rest一词,然后是另一个70 s的任务模块。这一系列任务和休息模块重复6次,每次注视时间持续9 min。对于每个任务模块,刺激在屏幕上呈现500 ms/次,2次刺激间间隔1 500 ms的关闭期。   测试结束后,由软件系统自动采集、导出数据。笔者选取的分析参数为各类信号(包括Go信号、50 ms’Stop信号、150 ms’Stop信号、250 ms’Stop信号及350 ms’Stop信号)刺激下的错误或正确应答次数,即Stop信号的抑制比例(如图2和图3所示)。同时,对于各种信号刺激下错误或正确应答的潜伏期,即刺激应答或刺激抑制应答的速度也被笔者纳入重要参数进行分析。
  5-HT、5-HIAA及NE的测量: 采样安排在干预前一天的09:00 (要求被试当天06:30 之前吃完早餐并刷牙漱口,06:30 以后不能进食只能饮水)和8周干预结束后第1天的09:00(早餐、进食要求同前)。采样当天,09:00再次清水漱口,8 min后通过SARSTEDT唾液收集管(No.51.1534,长度97/16.8 mm,100支/包,苏州贝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留取2 mL唾液样本保存于-20 ℃冰箱内备测。通过MPF-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HITACHI公司产),按改良Shellenberger法[21]测量唾液样本中的5-HT、5-HIAA及NE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干预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结合LSD-t及Dunnet-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设定在0.05。
  2   研究结果
  2.1  受试ODD(倾向)儿童干预前各指标情况
  经统计分析,在体育锻炼干预前,3组ODD(倾向)儿童在DBQ各维度、B-PAQ各维度、CPRS及CTRS得分情况、Go-Stop各任务表现及唾液内神经递质含量等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2.2  受试ODD(倾向)儿童干预前后及随访期破坏性、攻击性行为的变化
  如表2所示:经8周体育锻炼干预后,排球组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两维度得分明显升高(P<0.05),其中,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得分在随访期有明显下降。而该组儿童的怨恨情绪维度得分无论在干预后还是随访期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八段锦组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怨恨情绪两维度得分在8周干预后均明显下降(P<0.05)。尽管这2项得分在随访期稍有上升,但仍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而该组儿童的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维度得分虽然在干预后变化并不显著(P>0.05),但是在随访期明显减小(P<0.05)。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儿童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维度得分在8周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而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及怨恨情绪两维度的得分在干预前后及随访期变化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组间比较显示:在干预8周后及随访期,八段锦组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维度得分低于排球组和排球-八段锦交替组(P<0.05);在干预8周后,八段錦组和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儿童的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得分均低于排球组(P<0.05),在随访期,八段锦组儿童的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P<0.05),但与排球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怨恨情绪指标方面,八段锦组在干预8周后及随访期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其他2组间差异未见显著(P>0.05)。
  如表3所示:在干预8周后及随访期,3组儿童的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维度得分均变化不显著(P>0.05)。在愤怒及敌意态度维度,经8周锻炼后,排球组儿童的愤怒情绪得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该维度得分在随访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干预前(P<0.05),该组儿童的敌意态度无论在干预后还是随访期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在八段锦组内,儿童的愤怒情绪维度得分在8周锻炼后明显下降(P<0.05),但敌意态度维度得分却变化不明显(P>0.05)。在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内,儿童的愤怒、敌意态度维度得分在锻炼后明显下降,且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至随访期,效果显著(P<0.05)。
  组间比较显示:在8周锻炼结束及随访期,八段锦组儿童的愤怒情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排球组和排球-八段锦交替组(P<0.05),而敌意态度维度的得分却显著高于这2组(P<0.05)。
  2.3  受试儿童干预前后及随访期校内表现、居家表现(亲子关系)的变化
  如表4所示:3组儿童的CTRS、CPRS总分无论在8周锻炼结束时还是随访期,均低于干预前得分(P<0.05)。组间比较显示,除了排球-八段锦交替组与排球组在干预8周后CPRS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测评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2.4  受试儿童干预前后冲动特质的变化
  如表5和表6所示:在干预8周后,八段锦组在不同时性的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明显增加(P<0.05)。对于排球组而言,除了在350 ms’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在其他时性的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均小幅上升,但并不明显(P>0.05),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小幅下降也并不明显(P>0.05)。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在50 ms’Stop、150 ms’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略有增加(P>0.05),在250 ms’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又略微降低(P>0.05),在350 ms’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明显增加(P<0.05)。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8周后,八段锦组儿童在各时性的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均明显低于排球组(P<0.05),其中,在50 ms’Stop任务和150 ms’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还明显低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P<0.05);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明显高于排球组(P<0.05)。排球组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儿童的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相比,两者仅在350 ms’Stop任务和Go任务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如表7所示:在干预8周后,除排球组在50 ms’Stop任务的潜伏期略有延长(P>0.05),3组在其他各Stop任务和Go任务的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同时,各组在50 ms’Stop任务的潜伏期变化均不明显(P>0.05),在其他各项任务的潜伏期缩短均非常明显(P<0.05)。
  组间比较显示:干预8周后,八段锦组儿童在50 ms’Stop、150 ms’Stop及Go任务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排球组(P<0.05),在Go任务的潜伏期还明显短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P<0.05)。排球-八段锦交替组仅在150 ms’Stop任务及Go任务的潜伏期短于排球组(P<0.05),在其他任务的潜伏期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5  受试儿童干预前后唾液内神经递质的变化
  如表8所示:干预8周后,仅八段锦组5-HT浓度显著升高(P<0.05)。除排球组外,其他2组儿童5-HIA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3组儿童NE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
  2.6  3种体育锻炼方式改善ODD(倾向)儿童对立违抗性症状的效果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3种体育锻炼方式改善ODD(倾向)儿童对立违抗性症状的效果见表9。
  3   分析与讨论
  3.1  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ODD(倾向)儿童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及情绪的调节
  DBQ和B-PAQ综合反映了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ODD(倾向)儿童破坏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及相关情绪、心境、态度的影响。从结果可知,经过8周体育锻炼,排球组ODD(倾向)儿童的敌意态度虽有所降低,但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比干预前有所增加。虽然这2项指标在随访期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干预前水平,同时,排球组儿童的愤怒情绪也在锻炼后明显升高。这与既往研究中提到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能引发儿童更多的攻击行为”[14]基本一致。但是,笔者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对改善ODD(倾向)儿童的敌意态度效果较为明显。笔者推断,这可能与排球运动是集体性运动项目的性质相关。ODD儿童因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经常受到同龄人(例如学校里的同学等)的排斥,久而久之,易对周围人形成更大的敌意态度,甚至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1],而排球运动能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通过比赛使ODD(倾向)儿童形成配合、协作的意识,可能会缓解其敌意态度。
  这一推测在八段锦组ODD(倾向)儿童身上未得到证实。八段锦组ODD(倾向)儿童在8周锻炼后敌意态度未见明显变化。但是,该组ODD(倾向)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怨恨情绪在锻炼后明显减少,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和怨恨情绪在随访期明显减少。这与以往研究中提到的“行为障碍(含ODD)儿童的典型病理性行为可以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正念运动得以改善”[13]一致。
  笔者只采用了排球和八段锦2个体育项目进行了干预,研究结论是否可以推广至某一类运动,需进一步研究和调查。笔者因此提出假设:是否以排球、足球为代表的球类运动都会显著增加ODD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又能同时减少ODD儿童的敌意态度。另一方面,以八段锦、太极拳等为代表的武术项目,是否都会显著减少ODD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及怨恨情绪。本研究假设需有一定的前提:对于竞技运动而言,某些项目的比赛规则中允许合理范围内的身体碰撞,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比赛[22]。已有研究发现,在这种特定的规则下,容易激发儿童及青少年的“暴力”情绪和行为[23]。竞技运动本身的激烈竞争性、对抗性,使得人的攻击性情绪在运动中得以宣泄。而对于比分的追逐、运动中的冲撞都是诱发攻击行为的因素[23]。对于存在破坏及攻击倾向的ODD儿童,竞技运动或许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冲动特质,使其作出更多越界行为。ODD儿童的错误认知也可能会使他们把球类比赛中正常的较量误解为一种挑衅[24],进而诱发出更多的冲动、破坏和对抗情绪。但八段锦等武术项目对负性情绪有抑制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其可促进锻炼者的内隐情绪调节[25],因此,不难理解,ODD儿童在八段锦锻炼后为何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和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改善。显然,笔者目前的研究尚无法证实上述假设,日后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是有必要的。
  笔者还分析了ODD(倾向)儿童参与排球与八段锦交替锻炼的效果。在排球-八段锦交替组中,ODD(倾向)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明显,但愤怒情绪、敌意态度指标均持续下降,而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和怨恨情绪指标在干预前后及随访期变化不明显。但是,这一锻炼形式似乎并没有比單一八段锦锻炼显示出更佳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果,笔者认为:八段锦锻炼可明显改善ODD(倾向)儿童的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愤怒及怨恨情绪;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仅对改善愤怒情绪和敌意态度效果明显;排球锻炼仅能改善敌意态度。
  3.2  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ODD(倾向)儿童冲动特质的调节
  冲动在大量研究中被证实与侵略性、破坏性、攻击性和暴力行为直接相关[26]。因行为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潜在的攻击或暴力情绪,所以冲动特质也是行为障碍儿童诊断中的重要指标[20]72。   研究冲动性最常用的行为模型有2类:1)反应抑制与注意范式,冲动在其中被定义为过早或无效的反应;2)奖励-选择范式,冲动性在其中被定义为对较小的、较早的奖励与较大的、较晚的奖励的偏好[27-28]。根据实验条件,笔者选择反应抑制与注意范式及其对应的Go-Stop冲动任务[20]104。
  干预后,排球组儿童在各Stop任务中失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在350 ms’Stop任务中尤其显著,在Go任务中反应次数呈下降趋势,提示:经排球运动锻炼,ODD(倾向)儿童对于冲动控制减弱(冲动失抑制)、冲动特质更显著,即更容易产生冲动情绪或(和)行为,这与笔者在DBQ和B-PAQ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八段锦组Go-Stop任务的结果可以反证笔者的结论。八段锦组儿童在各Stop任务中反应次数及失抑制率均明显降低,且低于排球组,提示:在八段锦锻炼后,被试的冲动特质得到抑制,表现出更少的冲动情绪或冲动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排球-八段锦交替组儿童在Stop任务中表现为失抑制率先上升后下降,提示:被试儿童的冲动特质并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易产生冲动情绪及行为,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冲动情绪和行为又得到一定的抑制。再结合DBQ和B-PAQ的结果,笔者推断:经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后,ODD(倾向)儿童在冲动情绪得到有效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更少的易激惹心境、愤怒情绪和敌意态度,但是,一旦冲动情绪或行为失抑制,则产生更多的好争论或(和)违抗行为及怨恨情绪。
  另一方面,Go-Stop冲动任务的潜伏期反映的是被试抑制冲动所需要的時间。从结果来看,除排球组儿童在50 ms’Stop任务的潜伏期略有延长,3组在其他各任务的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而且,八段锦组儿童在50 ms’Stop、150 ms’Stop及Go任务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排球组,在Go任务的潜伏期还明显短于排球-八段锦交替组。提示:3种体育锻炼方式都可以缩短ODD(倾向)儿童抑制冲动情绪及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八段锦效果最佳。
  3.3  3种体育锻炼方式弱化敌意态度、冲动的可能机制:对5-HT/5-HIAA的调节
  5-HT广泛参与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行为控制、情感和认知输出,5-HT的紊乱会直接影响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及作出相应行为的改变[29]。5-HT及其代谢产物CSF 5-HIAA与侵略性、暴力和冲动的关联性已经在有关行为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研究中被证实[30-32],即5-HT/5-HIAA含量下降、表达水平降低或5-HT/5-HIAA缺乏可引起个体的冲动性暴力攻击行为,既可以表现为自我伤害,也可表现为伤害他人。
  笔者的研究发现:仅八段锦组儿童在锻炼后5-HT浓度显著升高。除排球组外,其他2组儿童5-HIAA浓度均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合上述行为学、心理学测试中得到的结果,笔者推测:八段锦锻炼和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均具有缓解ODD(倾向)儿童易激惹心境、愤怒情绪,降低冲动情绪水平或(和)行为失抑制率的效果,且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5-HT、5-HIAA水平实现的。另外,唾液检测结果还显示,3组NE浓度均显著升高,这与笔者此前的假设不一致,笔者推测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少引起的假阴性结果,抑或是对于NE水平的调节的确与体育锻炼弱化敌意态度、冲动特质无关。
  3.4  3种体育锻炼方式对ODD(倾向)儿童校内、居家表现的调节
  从CTRS、CPRS的结果来看,干预8周后,3组儿童这2项评估的总分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随访期。而且,除排球-八段锦交替组与排球组在干预8周后CPRS总分存在一定差异外,其他各测评指标各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提示:3种体育锻炼方式均可改善ODD(倾向)儿童的在校表现(包括其自身的表现及与同学及教师接触的表现)和居家时与家长的关系(亲子关系)及相处模式等,而且,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的效果优于其他2种体育锻炼方式。
  3.5  不足与展望
  笔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1)样本量较小;2)干预周期相对较短;3)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医学干预方式时,身体活动强度、被试ODD儿童运动兴趣及动机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但笔者的研究未对被试ODD儿童运动兴趣及动机加以控制,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倚;4)被试ODD儿童本身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是否感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体育锻炼参与度和情绪表现。如果被试ODD儿童本身对该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甚至是抵触、排斥,那参与该体育运动项目可能反而激发他们更多的负性情绪,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进行更严谨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同时,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周期,增加监测指标。
  4   结论
  排球运动可能并不适合ODD(倾向)儿童。除了在缓解愤怒或(和)易激惹心境、怨恨情绪及敌意态度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八段锦和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在改善ODD(倾向)儿童异常情绪、行为方面效果相当,且这种效果可能与体育运动中提升了5-HT及5-HIAA表达水平有关。建议怨恨情绪、易激惹表现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八段锦锻炼,敌意态度更显著的ODD(倾向)儿童选择排球-八段锦交替锻炼。
  参考文献:
  [1]  BURKE J D, WALDMAN I, LAHEY B B. Predictive validity of childhoo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and conduct disor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DSM-V[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010, 119(4): 739.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DSM-V)[M]. fifth ed.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  GREENE R W, BIEDERMAN J, ZERWAS S, et al.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family dysfunction, and social impairment in referred youth with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2, 159(7): 1214.
  [4]  SHENAFI Y, KEBEDE D, DESTA M,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in Ethiopian children[J]. East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2001, 78(6): 308.
  [5]  COHEN P, COHEN J, KASEN S,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disorders in lat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I. age- and gender-specific prevalence[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3, 34(6): 851.
  [6]  MUNKVOLD L H, LUNDERVOLD A J, MANGER T.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gender differences in co-occurring symptom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of children[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11, 39(4): 577.
  [7]  LEADBEATER B J, AMES M E. The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symptoms on 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functioning in the transition to young adulthood[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17, 45(4): 749.
  [8]  LOEBER R, BURKE J D, LAHEY B B, et al. Oppositional defiant and conduct disorder: 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 part Ⅰ[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0, 39(12): 1468.
  [9]  COHEN P, KASEN S, BROOK J S, et al. Diagnostic predictors of treatment patterns in a cohort of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1, 30(6): 989.
  [10]  BURKE J D, LOEBER R, BIRMAHER B.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and conduct disorder: 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 part Ⅱ[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2, 41(11): 1275.
  [11]  QUAY H C, HOGAN A E. Handbook of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pharmacotherapy and toxicology of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and conduct disorder[M]. Boston: Springer, 1999: 21.
  [12]  CHRISTENSON J D, CRANE D R, MALLOY J, et al. The cost of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and disruptive behavio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016, 25(9): 2649.
  [13]  RODRIGUES J M, MESTRE M I, MATOS L C, et al. Effects of taijiquan and qigong practice over behavioural disorders in school-age children: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2019, 23(1): 11.
  [14]  曹麗君.儿童体育活动与社交焦虑、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5(4): 118.   [15]  GOOZEN S H M V, FAIRCHILD G. Neuroendocrine and neurotransmitter correlates in children with antisocial behavior[J].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06, 50(4): 647.
  [16]  LAVINE R.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ggression and violencein the substance using population[J].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1997, 29(4): 321.
  [17]  GOYETTE C H, CONNERS C K, ULRICH R F. Normative data on revised Conners Parent and Teacher Rating Scales[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978, 6(2): 221.
  [18]  PIANTA R C. Beyond the parent: the role of other adults in children’s live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2: 65 .
  [19]  BUSS A H, PERRY M.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 63(2): 452.
  [20]  DOUGHERTY D M, MATHIAS C W, MARSH D M. GoStop impulsivity paradigm (version 1.0) [M]. Houston: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2003.
  [21]蔣晓玲.荧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单胺类物质的方法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85.
  [22]  宋亨国.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4):84.
  [23]  石岩,王冰.青少年体育暴力测量维度的初步建构[J].体育与科学,2013,34(1):51.
  [24]杨慧芳.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25(2):244.
  [25]  孙佳琛.八段锦锻炼对负性情绪内隐调节的影响[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
  [26]  HOLLANDER E, STEIN D J. The nature of impulsivity: definitions, ontology, genetics, and relations to aggression[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1995: 49.
  [27]  DICKMAN S. Impulsivity and percep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local and global dimensions of stimuli[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5, 48(1): 133.
  [28]  MCCOWN W G, JOHNSON J L, SHURE M B. The impulsive cli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M].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3: 27 .
  [29]  SPOONT M R. Modulatory role of serotonin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mplications for human psychopatholog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2, 112(2): 330.
  [30]  VIRKKUNEN M, NUUTILA A, GOODWIN F K, 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monoamine metabolite levels in male arsonists[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87, 44(3): 241.
  [31]  LIDBERG L, TUCK J R, ASBERG M, et al. Homicide, suicide and CSF 5-HIAA[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1985(71): 230.
  [32]  LIMSON R, GOLDMAN D, ROY A, et al. Personalit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monoamine metabolites in alcoholics and controls[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1, 48(5): 437.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梳理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2006—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短期均衡关系,体育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单向和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基于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产
期刊
摘要:从发展大学生竞技运动的视角,为竞技俱乐部的结构,以及体育教研室和竞技俱乐部活动的整合提供理论依据。使用分析、合成、模拟和归纳教育经验,教育学观察等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结果编制控制学校竞技俱乐部的结构模式。指出俱乐部的活动可以按2个关键方向进行:群众性竞技运动和大学生高成绩竞技运动。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竞技俱乐部在大学结构中的地位,如果竞技俱乐部是单独的结构组成部分,将它的活动整合到体育教研室的工作
期刊
【专家点评】文章探讨了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赛前中周期的专项训练。研究采用传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对比方法,过程实用而不复杂。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2个问题需要解读。第一,关于“中周期”。在经典运动训练理论中,中周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周期单位,而是训练大周期框架内由若干个小周期组成的中级周期单位。我国的运动训练学教科书中没有“中周期”概念。在某些文章中时而见到把持续时间在1个月左右的
期刊
【专家点评】论文作者勒·伊·鲁贝舍娃是教育学博士、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俄罗斯著名的体育期刊《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总编辑。《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创刊于1925年,今年是创刊95周年。本文是勒·伊·鲁贝舍娃为《体育理论与实践》95周年刊庆所撰写。《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传播前苏联运动训练理论,开展体育学术讨论,引领俄罗斯体育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9年前《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
[作者简介]  李俊岐,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3队国际关系专业。  葛勇杰,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3队国际关系专业。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摘 要:  软实力具有许多硬实力所不具备的特点,其达到目标的手段是柔和的、非强迫性的。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已经看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展开了以“中国模式”、“中国特色外交”和“中国特色文化”为基本内容的软实力外交战略
期刊
摘 要:在回合战术中采取格斗行动的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起动攻击的准备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有2个组成部分:判定起动的时机或准备起动;表现意志力的方式,即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我命令或作出反应。根据伴随这些行动的心理过程研究了对起动信号作出自我命令和反应的心理机制。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对各类心理运动反应施加了作用。最重要的是在伴随其他心理过程时发展预测反应,以便在与对手相互格斗中运动员完成自我
期刊
摘 要:讨论大学生排球队中情感交往问题。运动队中的冲突和不和谐的原因是运动员不善于采用有效交往的方式。国立南乌拉尔大学的男女2支排球队参加了研究。被研究者共30名,年龄为18~23岁。从5个方面研究了运动队情感环境的结构:不善于控制情感、不合适地表现情感、情感缺乏韧性和发育不足、消极情感占上风、不愿意在情感方面与他人接近。为了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使用包含用于发展控制交往的游戏和练习的训练。在
期刊
摘 要:廣场舞不仅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广场舞引发的利益冲突现象的阐释要深入分析广场舞参与者的社会心理。运用个案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广场舞队成员的访谈,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这一特征,探讨×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自我角色冲突。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同时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受这3种不同文化影响的×广场舞队老年女性参与
期刊
摘 要:目的:以南京市城市社區为例,探索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因素对社区老年居民户外体力活动及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以期了解南京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社区老年居民户外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自我评价的影响情况,为促进南京城市抽样社区老年居民体力活动、优化抽样社区建成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南京市5个市辖区,从中抽取32个社区,最终获得有效样本501人,女性人数为287人,平均年龄为(68.02±5.92)
期刊
摘 要:我国第8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对课改所受到的部分质疑和困惑进行分析,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的合理性;从“大纲”过渡到“标准”再到“核心素养”提出所体现的课程思想的变革;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思考;学生“不喜欢体育”反映的核心素养维度缺失及国际课程及教育理论的本土化问题等。从当前把核心素养视为课程设计的DNA这一喻意出发,尝试审视和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