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之魂。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所必需的,也是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合拍、与学生成长特点相符合的。探索变革政治课的教学模式,解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于增强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
经济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导致的显著后果之一,就是“人文精神之花的枯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将发生巨大的飞跃,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将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它会不会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呢?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物质的丰富与道德的堕落已敲响了警钟。为了充实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的质量,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公开的强化思想影响,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一代构建生活理想和道德行为。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和造就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这迫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
一般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导向和“免疫”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让青少年一代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新的世纪赋予爱国主义以哪些新的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第二,指导和深化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让青少年一代真正了解未来社会,帮助人们构建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念,确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潮。作为新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新能力,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层含义:一是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即能在平淡的环境中发现不同寻常的问题;二是观念的多样性,即能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观念或较多想法;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即能够摆脱习惯的思维模式,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四是认识的新颖性,即能够经常性地提出一些看似离奇而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五是人格特征的显明性,即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
一般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两种方法:一是技能训练法,二是思维训练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学习知识与参加实践的关系。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如果忽略了知识的传授,就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产生创新思维。书本知识如果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谈不上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更无法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要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创新能力。第三,全面发展特长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又要鼓励学生爱好特长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分层次的。就高等学校而言,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之成为高层次的未来创新人才。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认识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课从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发展要求考虑不多,不大注意区别哪些是领导者或理论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必备的知识,哪些才是大多数青年学生应该考虑、可能考虑和必备的知识。这样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把国家意志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以“主人”身份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学了有用”“学了管用”,直至“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
经济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导致的显著后果之一,就是“人文精神之花的枯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将发生巨大的飞跃,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将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它会不会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呢?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物质的丰富与道德的堕落已敲响了警钟。为了充实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的质量,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公开的强化思想影响,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一代构建生活理想和道德行为。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和造就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这迫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学科的德育功能。
一般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导向和“免疫”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让青少年一代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新的世纪赋予爱国主义以哪些新的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第二,指导和深化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让青少年一代真正了解未来社会,帮助人们构建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念,确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潮。作为新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新能力,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层含义:一是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即能在平淡的环境中发现不同寻常的问题;二是观念的多样性,即能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观念或较多想法;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即能够摆脱习惯的思维模式,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四是认识的新颖性,即能够经常性地提出一些看似离奇而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五是人格特征的显明性,即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
一般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两种方法:一是技能训练法,二是思维训练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学习知识与参加实践的关系。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如果忽略了知识的传授,就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产生创新思维。书本知识如果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谈不上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更无法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要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创新能力。第三,全面发展特长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又要鼓励学生爱好特长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分层次的。就高等学校而言,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之成为高层次的未来创新人才。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认识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想政治课从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发展要求考虑不多,不大注意区别哪些是领导者或理论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必备的知识,哪些才是大多数青年学生应该考虑、可能考虑和必备的知识。这样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把国家意志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以“主人”身份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学了有用”“学了管用”,直至“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