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俄国档案的解密,苏美两国空军曾在朝鲜战争中对阵厮杀的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历史中,这是美苏之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面对面的战争行为,尽管双方都心照不宣地把这一事实隐瞒了40多年。而苏联空军的出动,则与中国的出兵决策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金日成一度表示不需要中国的援助】
1949年2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这是中共与苏共高层的第一次会晤和沟通,会面结果为中苏同盟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中、苏、朝未来的同盟打下了基础。接着,刘少奇对莫斯科的秘密出访进一步加快了中苏结盟的步伐。
在与刘少奇的会谈中,斯大林明确提出了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工问题。斯大林说,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咱们两家来个分工:你们多做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作,在这方面多多发挥你们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对西方多承担些义务,多做些工作。斯大林还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西方的社会民主运动停滞了下来。革命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而现在又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你们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刘少奇致中共中央电,1949年7月27日;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李海文整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这既是斯大林对毛泽东寄予的信任和希望,也是中苏同盟赋予中共的责任。这一点,很快就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体现出来。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同意金日成对朝鲜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并召他来莫斯科密谈。在4月的会谈中,斯大林最终批准了金日成发动战争的计划,前提是他相信了金日成的估计:美国不会或来不及对战争进行干预。不过,斯大林反复向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必须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出于革命的理念,毛泽东在原则上并不反对金日成采取军事手段统一朝鲜半岛。但毛希望朝鲜不要急于发动进攻,而应该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再采取行动,以便能够得到中国的军事援助。然而此时的金日成已踌躇满志,自认为不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科瓦廖夫致斯大林电,1949年5月18日)
5月13日,金日成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前往北京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对莫斯科已经为朝鲜开放绿灯的说法表示怀疑,当即中断会谈,派周恩来连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要求斯大林本人给予证明。第二天,斯大林回电说,他已经同意了金日成的计划,但如果中国不同意,这个问题可以重新讨论,最后的决定必须由中国和朝鲜自己做出。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莫斯科和平壤的共同意见。毛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不要贪图占领大城市,而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那么中国将会派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而且现在就可以向中朝边境调去军队。金日成认为,美国人在远东并未做好战争准备,既然他们没有干涉中国的内战,也就不会在朝鲜采取行动。金日成对中国的建议表示感谢,但没有接受,并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朝鲜问题。
【朝鲜战争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
很明显,统一朝鲜半岛当初只是莫斯科和平壤的主张,但斯大林最后还是把责任推到了毛泽东的身上。而金日成则充满信心地认为,美国不会参战,因此也不需要中国的帮助。这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干预,北方这一边的联盟很可能是没有中国参与的。
然而,战争刚刚爆发,美国便参战了。美国不仅参与了朝鲜战争,而且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过去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阻止了中共发动攻占台湾的战役。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到1949年底美国对华政策仍然处于“等待尘埃落定”的摇摆之中,涉及台湾问题,五角大楼坚持认为必须保卫台湾这一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不能让“共产党政权”占为己有。美国国务院则提出,问题的核心在于“防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如果能以台湾换取中国新政权脱离莫斯科的控制,美国在亚洲岂非取得了比直接控制台湾更为明显的战略优势?这一争论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在毛泽东访苏、中苏正在艰苦地谈判同盟条约时,美国决定采取放弃台湾以拉拢中共的方针。1月5日杜鲁门的声明和1月12日艾奇逊的讲演公开表明了美国的这一政策取向。然而,中苏同盟条约很快就发表了,这一事实导致美国逐渐改变了其远东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便宣布介入战争和“台湾地位未定”。所以,改变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原因不是朝鲜战争,而是中苏同盟,战争的爆发只是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宣示新政策的机会和借口。不过,美国对台湾立场的改变,确实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参战。
【斯大林对中国作过什么承诺?】
朝鲜战争爆发后,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意外的是,美国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并首先投入了空军和海军部队,给朝鲜人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苏军总参谋部报告,开战仅仅几天,到7月3日,朝鲜已有36架飞机和5艘舰艇被击毁。斯大林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很可能并不顺利,他需要考虑如何对朝鲜增加军事援助的问题,只是这种援助不能直接来自莫斯科。
战前苏联的援助主要在于训练朝鲜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制订作战计划,而斯大林绝对禁止苏军越过三八线、直接介入战争。战争爆发前5天,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报告说,因进攻和登陆需要,金日成要求为已经抵达朝鲜的两艘舰艇提供10名苏联驾驶员和顾问。莫斯科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进行干涉提供借口。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还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当时赫鲁晓夫询问其中原委,斯大林回答说:“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与了这件事。”(《赫鲁晓夫回忆录》,张岱云等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尽管后来在金日成的直接请求下,斯大林答应可以派一些苏联顾问进入朝鲜境内,但他明确指出,这些顾问只“派到前线司令部,而不是战斗部队”,而且他们是“作为《真理报》记者”而不是作为军人派去的。斯大林脑子里想的是在必要时由中国军队提供援助。当然,何时以及如何提供这种援助,还要看战局的发展。
美国参战也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关注。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要求向苏联政府通报中国领导人对朝鲜形势的判断,并指出:为了防止美军登陆,朝鲜人民军应当加速南进,攻占南方的港口,并在仁川等地建立起强大的守卫部队。周恩来强调,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以志愿军的方式并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与美军作战。为此,中国将在沈阳地区集中3个军,兵力12万人。最后,周恩来询问苏联空军能否确保对这些部队的空中掩护。实际上,中国的东北边防军是在几天后才正式决定组建的,并限令8月5日前完成集结。(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周恩来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这样说,显然是有意让斯大林知道,中国领导人是愿意帮助朝鲜的,但同时也要让斯大林明白,中国希望苏联出动空军予以配合。
斯大林对此立即作出了反应。7月5日斯大林回电:“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由于没有接到中国的进一步消息,7月13日斯大林再次请罗申转告周恩来或毛泽东:“我们不清楚你们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界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你们已作出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你们派一个配备124架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空师掩护这些部队。我们打算由我们的飞行员培训中国飞行员两到三个月,然后把全部装备转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打算让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
【金日成一度表示不需要中国的援助】
1949年2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这是中共与苏共高层的第一次会晤和沟通,会面结果为中苏同盟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中、苏、朝未来的同盟打下了基础。接着,刘少奇对莫斯科的秘密出访进一步加快了中苏结盟的步伐。
在与刘少奇的会谈中,斯大林明确提出了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工问题。斯大林说,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咱们两家来个分工:你们多做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作,在这方面多多发挥你们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对西方多承担些义务,多做些工作。斯大林还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西方的社会民主运动停滞了下来。革命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而现在又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你们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刘少奇致中共中央电,1949年7月27日;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李海文整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这既是斯大林对毛泽东寄予的信任和希望,也是中苏同盟赋予中共的责任。这一点,很快就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体现出来。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同意金日成对朝鲜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并召他来莫斯科密谈。在4月的会谈中,斯大林最终批准了金日成发动战争的计划,前提是他相信了金日成的估计:美国不会或来不及对战争进行干预。不过,斯大林反复向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必须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出于革命的理念,毛泽东在原则上并不反对金日成采取军事手段统一朝鲜半岛。但毛希望朝鲜不要急于发动进攻,而应该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再采取行动,以便能够得到中国的军事援助。然而此时的金日成已踌躇满志,自认为不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科瓦廖夫致斯大林电,1949年5月18日)
5月13日,金日成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前往北京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对莫斯科已经为朝鲜开放绿灯的说法表示怀疑,当即中断会谈,派周恩来连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要求斯大林本人给予证明。第二天,斯大林回电说,他已经同意了金日成的计划,但如果中国不同意,这个问题可以重新讨论,最后的决定必须由中国和朝鲜自己做出。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莫斯科和平壤的共同意见。毛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不要贪图占领大城市,而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那么中国将会派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而且现在就可以向中朝边境调去军队。金日成认为,美国人在远东并未做好战争准备,既然他们没有干涉中国的内战,也就不会在朝鲜采取行动。金日成对中国的建议表示感谢,但没有接受,并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朝鲜问题。
【朝鲜战争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
很明显,统一朝鲜半岛当初只是莫斯科和平壤的主张,但斯大林最后还是把责任推到了毛泽东的身上。而金日成则充满信心地认为,美国不会参战,因此也不需要中国的帮助。这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干预,北方这一边的联盟很可能是没有中国参与的。
然而,战争刚刚爆发,美国便参战了。美国不仅参与了朝鲜战争,而且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过去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阻止了中共发动攻占台湾的战役。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到1949年底美国对华政策仍然处于“等待尘埃落定”的摇摆之中,涉及台湾问题,五角大楼坚持认为必须保卫台湾这一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不能让“共产党政权”占为己有。美国国务院则提出,问题的核心在于“防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如果能以台湾换取中国新政权脱离莫斯科的控制,美国在亚洲岂非取得了比直接控制台湾更为明显的战略优势?这一争论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在毛泽东访苏、中苏正在艰苦地谈判同盟条约时,美国决定采取放弃台湾以拉拢中共的方针。1月5日杜鲁门的声明和1月12日艾奇逊的讲演公开表明了美国的这一政策取向。然而,中苏同盟条约很快就发表了,这一事实导致美国逐渐改变了其远东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便宣布介入战争和“台湾地位未定”。所以,改变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原因不是朝鲜战争,而是中苏同盟,战争的爆发只是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宣示新政策的机会和借口。不过,美国对台湾立场的改变,确实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参战。
【斯大林对中国作过什么承诺?】
朝鲜战争爆发后,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意外的是,美国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并首先投入了空军和海军部队,给朝鲜人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苏军总参谋部报告,开战仅仅几天,到7月3日,朝鲜已有36架飞机和5艘舰艇被击毁。斯大林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很可能并不顺利,他需要考虑如何对朝鲜增加军事援助的问题,只是这种援助不能直接来自莫斯科。
战前苏联的援助主要在于训练朝鲜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制订作战计划,而斯大林绝对禁止苏军越过三八线、直接介入战争。战争爆发前5天,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报告说,因进攻和登陆需要,金日成要求为已经抵达朝鲜的两艘舰艇提供10名苏联驾驶员和顾问。莫斯科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进行干涉提供借口。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还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当时赫鲁晓夫询问其中原委,斯大林回答说:“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与了这件事。”(《赫鲁晓夫回忆录》,张岱云等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尽管后来在金日成的直接请求下,斯大林答应可以派一些苏联顾问进入朝鲜境内,但他明确指出,这些顾问只“派到前线司令部,而不是战斗部队”,而且他们是“作为《真理报》记者”而不是作为军人派去的。斯大林脑子里想的是在必要时由中国军队提供援助。当然,何时以及如何提供这种援助,还要看战局的发展。
美国参战也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关注。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要求向苏联政府通报中国领导人对朝鲜形势的判断,并指出:为了防止美军登陆,朝鲜人民军应当加速南进,攻占南方的港口,并在仁川等地建立起强大的守卫部队。周恩来强调,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以志愿军的方式并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与美军作战。为此,中国将在沈阳地区集中3个军,兵力12万人。最后,周恩来询问苏联空军能否确保对这些部队的空中掩护。实际上,中国的东北边防军是在几天后才正式决定组建的,并限令8月5日前完成集结。(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周恩来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这样说,显然是有意让斯大林知道,中国领导人是愿意帮助朝鲜的,但同时也要让斯大林明白,中国希望苏联出动空军予以配合。
斯大林对此立即作出了反应。7月5日斯大林回电:“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由于没有接到中国的进一步消息,7月13日斯大林再次请罗申转告周恩来或毛泽东:“我们不清楚你们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界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你们已作出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你们派一个配备124架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空师掩护这些部队。我们打算由我们的飞行员培训中国飞行员两到三个月,然后把全部装备转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打算让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