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教育职能能够满足学生、教师在日常学习、科研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内容等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31-01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促使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多数馆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学历偏低甚至无学历的馆员占据着管理队伍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复合型、专业型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1]在信息知识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广大用户不但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求更高而且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现代化信息意识、计算机技能熟练、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加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队伍之中。
1.2 服务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都是以馆藏的传统服务模式为主即以馆藏作为中心的各种文献资源服务。而这种传统的馆藏模式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容易导致重复化与繁琐化的管理服务。以馆藏为主的指导思想使得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任务基本按照图书报刊的选编、分类、储藏、管理与借阅等重复而又繁琐的服务模式进行。[2]另一方面则使得高校图书馆停留在浅层次的文献服务层面。高校图书馆以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纸张文献资料为主的工作内容使得图书馆为广大用户提供的服务局限于原始文献方式而对这些原始文献的更深层信息等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提炼因而导致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重视藏书数量而轻视藏书质量的现象发生。
2 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1 深化高校改革的要求
我国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科学创新管理内容与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更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同时,科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模式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十分迫切,即推動科技化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满足高校深化改革的发展需要。
2.2 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目标与宗旨就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然而,目前过于繁杂的管理规则,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处于相对僵化的状态,即工作流程过于单一、机械与冗杂,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质量。因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大力创新,探索出更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成效,是当前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3 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3.1 创新管理体制
高校要想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馆长任命和馆员准入制度。高校在选择图书馆馆长人选时要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避免出现依靠人际关系任职的现象尽可能地降低馆长任命工作的主观性克服传统工作模式下的诸多弊端。同时高校在招聘图书馆工作人员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改变以往任何人都能入职的现象挑选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准。第二实行管理监督制度规范馆长和馆员的工作。一方面高校应建立一套常态的监督机制收集广大读者用户对工作人员的评价和建议信息并将其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将用户评价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与图书馆馆员的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进而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3.2 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点为切入点来展开科学的管理模式:一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学校应定期组织图书馆馆员参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用户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注重学校师生的用户反馈建议。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平台用来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议以便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三是拓宽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紧贴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读者用户的需求开展如专题讲座、导读、网上咨询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尽可能地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3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
高校要想切实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阅读管理系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信息化”为目标积极推进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工作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都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封闭式管理手段不对校外读者开放某种程度上而言违背了图书馆公益性的社会宗旨不仅限制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形成一种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从而有效促进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
3.4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只有管理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购进高质量、多元化的文献资料以满足读者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其次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校应重视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讲座、网络咨询等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变采取合适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最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数据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来整合各项知识资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不仅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明确自身职能积极创新当前的管理体制灵活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打造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卫民.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 李良菊.管理创新对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31-01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促使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多数馆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学历偏低甚至无学历的馆员占据着管理队伍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复合型、专业型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1]在信息知识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广大用户不但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求更高而且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现代化信息意识、计算机技能熟练、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加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队伍之中。
1.2 服务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都是以馆藏的传统服务模式为主即以馆藏作为中心的各种文献资源服务。而这种传统的馆藏模式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容易导致重复化与繁琐化的管理服务。以馆藏为主的指导思想使得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任务基本按照图书报刊的选编、分类、储藏、管理与借阅等重复而又繁琐的服务模式进行。[2]另一方面则使得高校图书馆停留在浅层次的文献服务层面。高校图书馆以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纸张文献资料为主的工作内容使得图书馆为广大用户提供的服务局限于原始文献方式而对这些原始文献的更深层信息等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提炼因而导致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重视藏书数量而轻视藏书质量的现象发生。
2 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1 深化高校改革的要求
我国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科学创新管理内容与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更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同时,科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模式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十分迫切,即推動科技化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满足高校深化改革的发展需要。
2.2 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目标与宗旨就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然而,目前过于繁杂的管理规则,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处于相对僵化的状态,即工作流程过于单一、机械与冗杂,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质量。因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大力创新,探索出更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成效,是当前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3 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3.1 创新管理体制
高校要想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馆长任命和馆员准入制度。高校在选择图书馆馆长人选时要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避免出现依靠人际关系任职的现象尽可能地降低馆长任命工作的主观性克服传统工作模式下的诸多弊端。同时高校在招聘图书馆工作人员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改变以往任何人都能入职的现象挑选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准。第二实行管理监督制度规范馆长和馆员的工作。一方面高校应建立一套常态的监督机制收集广大读者用户对工作人员的评价和建议信息并将其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创新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将用户评价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与图书馆馆员的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进而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3.2 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点为切入点来展开科学的管理模式:一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学校应定期组织图书馆馆员参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用户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注重学校师生的用户反馈建议。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平台用来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议以便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三是拓宽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紧贴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读者用户的需求开展如专题讲座、导读、网上咨询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尽可能地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3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
高校要想切实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阅读管理系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信息化”为目标积极推进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工作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都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封闭式管理手段不对校外读者开放某种程度上而言违背了图书馆公益性的社会宗旨不仅限制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形成一种资源浪费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从而有效促进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
3.4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只有管理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购进高质量、多元化的文献资料以满足读者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其次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校应重视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讲座、网络咨询等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变采取合适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最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数据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来整合各项知识资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不仅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明确自身职能积极创新当前的管理体制灵活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打造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卫民.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 李良菊.管理创新对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