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形成了伟大的精神成果。因此抓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使之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保持其民族性并体现其时代性和创新性,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其对于维系民族团结、培养民族精神以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
1.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都曾激发过无数爱国志士的奋发精神,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2.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表达了为国分忧、报效祖国的精神境界,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教材,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3.人本主义精神。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蕴藏着人本注意精神,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肯定心性向善,注重人的修养。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不足。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不够重视,重“术”轻“道”现象严重,学生过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2.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目前高校中确实存在诸如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奉献精神减弱、失信现象等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规范的现象。另外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也是造成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的主要原因,导致学生盲目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从而怀疑甚至否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当代整个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都不够重视,造成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三、现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路,通过文化重建、价值重建和生活重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等,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今在校大学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许多人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能力。
3.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有助于激发、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途经分析
1.增强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与课程内容。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教教育中,提升其当代价值认知,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传授,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
2.增强大众媒体的重要途径作用。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渐次发展,已成为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大众传媒知识接受的引导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3.开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思想落实在行为活动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要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将其融于教育理念、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打造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
总之,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社会责任,担负起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3).
(作者单位:1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张俊英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已经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其对于维系民族团结、培养民族精神以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
1.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都曾激发过无数爱国志士的奋发精神,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2.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表达了为国分忧、报效祖国的精神境界,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教材,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3.人本主义精神。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蕴藏着人本注意精神,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肯定心性向善,注重人的修养。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不足。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不够重视,重“术”轻“道”现象严重,学生过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忽视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2.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目前高校中确实存在诸如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奉献精神减弱、失信现象等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规范的现象。另外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也是造成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的主要原因,导致学生盲目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从而怀疑甚至否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当代整个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都不够重视,造成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
三、现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路,通过文化重建、价值重建和生活重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等,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今在校大学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许多人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能力。
3.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有助于激发、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途经分析
1.增强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与课程内容。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教教育中,提升其当代价值认知,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传授,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
2.增强大众媒体的重要途径作用。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渐次发展,已成为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大众传媒知识接受的引导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3.开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思想落实在行为活动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要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将其融于教育理念、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打造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
总之,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社会责任,担负起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调查分析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3).
(作者单位:1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