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与赤壁
风飘飘,水汤汤,掸掸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中,来到这个古战场——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面前的赤壁却让这位大作家看得迷惘。
“这张面具带得太久了。”苏轼小声说道。他回想在朝中的日子,周围的环境迫使他只能点头哈腰,没有人见过真实的他,只有他的诗中才肯把真情流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想起了公瑾,周公瑾难道不是自己的写照吗?经天纬地,胸有经纶,堂堂正正的一个男子汉。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开面具,去痛快淋漓地做人呢!
他无意中一句实话,就遭人陷害,被贬黄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定要报仇……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惊,汗水从额上溢出,顺着脸往下流着;我怎么有这种想法,难道装备着面具整天勾心斗角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还是因为近墨者黑,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不,我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清!
他的声音很小,却回荡在这静静的赤壁中。天空下铺满金色,月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赤壁映着金色显得更加尊贵。又是一阵清风,吹着水卷起了涟漪,他的心在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
“你是谁?”苏轼在迷蒙中看见了一个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吗?想当年他擒吕布,破袁绍,平袁术,败张鲁,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酒临江,横槊赋诗,岂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不在,苏轼还漂泊在这赤壁之上。
苏轼如梦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纵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头来不还是化为尘土一堆吗?何不摘去这遮脸的累赘,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员,“侣鱼吓而友麇鹿”,“渔樵于江渚之上”,一生逍遥,何其痛快。
苏轼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这赤壁之水将面具洗去。倾刻回船舱,命仆人煮酒,痛饮数碗,大醉而卧。
文外音:有很多时候,人总是用自己造的面具来给自己编写一部悲剧。放弃勾心斗角吧,放弃老谋深算吧,也放弃追名逐利的丑恶嘴脸吧。真正的人生从取下面具的那一刻开始!
[简评]该文是月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考试的题目是“面具”。首先,习作者选对了材料。苏轼是一位“真人”,他才华横溢而又不善于伪装,豪爽洒脱,他是封建官吏中极少的不愿戴着面具行事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遭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毁之”的嫉妒打击。然而,即使这样,他仍然坦坦荡荡,不肯苟合于世,戴着面具做人。其次,习作者巧妙地把学过的几篇课文结合起来,原文的引用与自己的生发链接得天衣无缝。再次是语言亦庄亦谐,自然老到。因而该文不失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指导老师:储 俊)
芦花飞飞
高二(7)班
周雪莲
芦花飞飞。
秋风吹尽。
匆忙中我遗落在这片土地。
睡过严冬,春又来了。春风柔柔,细雨绵绵,于是我醒了,发现身边还有少许同伴。同样的秋风,同样的秋落。于是,我们几颗孤独的心便又有了少许安慰。
多好的天气,多美好的日子。我们围长在水旁,身边是一方田地。不远处绿树环绕着几户人家,袅袅炊烟悠然升起,轻风吹过,穿过树缝,扩散开来。
清脆的笛声,慢慢地越来越近,越来越欢。这是一户人家耕作来了。因为小女儿缠着吹笛,父亲只好由她牵着,一路吹来,后面跟着笑着的母亲。
在一旁玩累了的女儿,坐在地上,痴痴地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惊喜。满头大汗的父亲,微笑着过来拉着女儿的手:“来,我们来做小风车。”父亲选了几片芦苇叶,三折两穿地一个简单的小风车便做成了。
女儿骑上父亲的脖子,父亲迎着风欢跑起来,小风车便呼呼地转动了。“快跑,快跑。”女儿叫着,雀跃着。父亲跑得更快了,小风车也转得更欢了,撒下了满地的欢笑。
“我要爸爸天天带我转小风车。”风中传来女儿稚嫩的声音。
不知为何,我竟被感动了。
盛夏的风,丝毫没有一丝凉意。父亲也只是清晨来一会儿。其间,小女儿一定会拿一个水瓶来,然后父女俩一起回家。
日复一日,我守望着这个家,与他们朝夕相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又是一年秋来到,天却依然炎热。我喜欢看到这田地的主人,他们辛勤劳作,淳朴善良。我尤其愿意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休憩时围坐在田边,父亲为母亲擦汗,女儿为父亲擦汗。他们嬉闹着,无忧无虑的。
秋风起了,吹黄了稻穗,吹白了棉花,但亲爱的主人啊,这一家三口,你们去了哪儿,都在忙些什么?为何不见你们来收割庄稼,不见你们熟悉的身影?
远处传来的却是撕心裂肺的哀号。所有的人都向我的主人家聚去,脸上满是悲戚,他们带来了让我伤心的消息:我的主人——女儿的父亲,死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死的。
过了好久,母亲来过,女儿来过。女儿呆呆地看着这块田地,看着我和我的伙伴——一片芦苇,眼底飘过丝丝绝望。
我的心碎了,但我只能带来你悲伤的回忆。
秋风飒飒,秋雨萧萧。我再次感到了孤独、绝望,我决定要离开这片土地。
秋风再起时,我飞了起来……
芦花飞飞。也许,我再不回来。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又是一年秋风起”。文章选取的角度很巧妙——以一棵芦苇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流露出众浓的亲情,尤其是父女俩的欢笑,充满温馨。可是,父亲的死却使这一切只剩下悲伤的回忆,“我”——一棵芦苇也难以忍受,随秋风飘飞而去。情节很简单,却感人至深。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沈从文式的诗的意境美,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指导老师:许思明)
一个灵魂的期盼
高二(1)班
刘翠红
我是一个已升入天国的灵魂,正以不再与人类同伍为荣。
几天前我还是一个快乐活泼的人,一个人闲逛着。夕阳西下,残落的余辉变幻出迷人的色彩,我痴痴地欣赏着。穿越街道,在一声撞倒声后,我意识模糊了。那个刚刚与我接触的东西仓皇离去,我静静地躺着,似乎还能感觉云朵在变幻,似乎还能听到血液溢出体外。
一声刹车声,接着一段对话:“经理,前面躺着一个人,救救她吧。”“饶过去。”“好像还有呼吸。”“我很忙,饶过去!”车手重新启动,远去。
“叮铃……”一阵自行车的铃声,我无暇欣赏它的清脆。一个女人的声音:“那个人在颤动,帮帮她吧。”“别管那么多,还要回家做晚饭呢。这种利人不利已的事我们还是少做。”一个男子的声音结束了耳边的铃声。
不知过了多久,我要睡了……不能,不能……
怎么会有人在街上跑步?感觉脚步声在我身边停下了,几下子,我被放进了车子里,我沉沉地睡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醒了,可不管 怎么动身体都不听指挥,原来我脱离了身体成了一个灵魂,周围一点都不安静。哦,是爸爸妈妈,我最亲最爱的人,我好高兴,又见到他们了,可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妈妈显然伤心地哭过,眼睛红红的,微肿,两人在和什么人争吵着,音量有些大,音调有些高。
“你这人怎么这样呢?孩子都已经去了,你难道还不承认,想逃避责任?”是爸爸的声音,以往的温柔没有了,声音高得刺耳。
“我真的不是肇事者,我看见那女孩躺在地上怪可怜的,就帮她,把她送到医院。”一个人争辩着。
“不是你撞的,你会把她送到医院里来?天底下有这等好事?这等好人?”还是爸爸高八度的声音。
“他是好人呀,爸爸妈妈可别冤枉他呀……”认出那人正是带我上医院的中年人,我急得叫出来,可就是发不出声音。他虽然没救活我,但他尽力了,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最后的温情。我好不安,比起这个中年人,我为爸爸妈妈汗颜。我捶胸,我顿足,可什么用也没有。
我已经远离了人间,成了一个灵魂,我不能帮助人了。但我真心地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真诚,愿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永驻人间。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帮助”。乍一看本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写了一个女孩于被人撞倒以后,因为没能及时送医院而死亡。我们说简单的事情也能写出精彩,写出深意。本文有几大特色:(一)构思新颖。本文以一个已死的人的灵魂作为讲述者,回顾了当时被人撞了以后,肇事者逃逸,路过者冷漠,没有人帮“我”的情景,写出了“我”的无助与无奈,看似荒诞,又符合情理,这比一般的平铺直叙要吸引读者一些。(二)立意深刻。本文要表达的就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但作者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写人们的冷漠,从反面表达对人间互帮互助的渴望和呼唤。(三)结尾发人深省。假如只写路人见死不救,本文就流于一般了。小作者设计了一个好人把“我”送上医院,但最终没能挽回“我”的生命。特别是结尾,“我”父母硬说那救“我”的人就是肇事者,升华了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路过人不救“我”的社会根源了。好的文章在于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本文就是。尽管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照样能打动人。
(指导老师:冯日晖)
找准位置.释放价值
高二(8)班
江 晶
一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在麦田里。花籽发芽了,抽出修长的茎和叶,又孕育出了花蕾,开出了洁白的花。看看周围都是干篇一律的麦苗,百合十分骄傲:“看看你们,都是凡俗的麦苗,你们的价值也就是结出几穗麦子,成为人类的食物。而我,是高贵的百合,是纯洁的象征,你们谁都不能跟我相提并论。”
百合洋洋自得,麦苗却一言不发。这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他对花卉没有研究,眼里只有他的庄稼。美丽的百合对于他,不过是一株和庄稼抢水肥、争阳光的杂草。只见他随手拔掉百合,扔到田埂上了。
百合被烈日暴晒着,渐渐枯萎。
——我相信你很优秀,周围的人都比不上你。但,你就是郁郁不得志。你是一株百合,但,你是不是错长在了麦田里?长在麦田里的百合,就只是杂草。还是想一想,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吧。
二
浩瀚的海洋里,有一粒沙子,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子,和亿亿万万的沙子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它有理想,它的理想是,成为一粒晶莹的珍珠。
别的沙子都在笑话它,说它白日做梦。它却从没有放弃理想,放弃努力。
海底的水是流动的。它借助水流,缓缓移动身体,终于接近了一只蚌。后来又随着水流,进到了蚌的体内。
蚌受到了刺激,便分泌出珍珠质,把沙子层层包裹起来。
许多年后,有人捞起了这只蚌,在蚌的体内,发现了一颗硕大的珍珠。
珍珠被镶在女王的皇冠上,受到万人称颂。而当年嘲笑过它的那些沙子,还在深而幽暗的海底,做普普通通的沙子,没有丝毫改变。
——在这个位置上,你只能做一粒沙;但换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你就可以做珍珠。关键在于,你不仅要敢于梦想,还要善于行动。
人生的成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些位置很显赫、很荣耀,但不适合自己,否则,就像那株骄傲的百合,最终会枯萎。
同样地,我们也必须找准我们的位置,拥有我们的理想。为它努力,为它奋斗,就如那粒沙子,变成明亮的珍珠。
懂得舍弃,懂得努力,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自己的价值!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位置与价值”。文章选取的角度很巧妙——以一株百合花和一粒沙子的视角叙述了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释放自己的价值。正文选写两则材料,集中而恰当地证明了所持观点,不枝不蔓,言之成理,自然贴切,令人信服。
(指导老师:严凤祥)
致黄浦江
高二(2)班
黄建军
黄浦江,当在地理课本上看到你的时候,你就注定是我的牵挂;当我坐上开往你的大巴的时候,我就在神往你的壮美的身姿。
当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我站了很久很久……牵挂我的黄浦江,我牵挂的黄浦江,我们终于相见了。
我的心如你澎湃的浪涛,我听见你的霸气冲天,感受到你的瑟瑟逼人……
我乘上快艇,遨游在你的怀间,你的一起一伏.使第一次坐快艇的我心惊胆战,我感受到你胸中滚滚的豪气。
后来,我每天都来到你的身边,追逐你拍打的浪花,捡起你馈赠的美鲜。
看着你,我的心开阔了,我的胆变大了,似乎有了你的波涛汹涌,或许有了你的英雄霸气。我不再畏惧你,我试着每天向更深的地方逼进,同你涨潮时候的浪涛一起奔腾。
你掀起的浪似乎一天更比一天高,你的声音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大,变得更猛烈、更嚣张。因为你,我也变得更犷野、更威猛。你拍打的每一个高浪,我都迎头去劈,你每一声怒吼也都会引起我声带的狂震……
我每天都和你一起奔跑,一起怒吼。黄浦江,我很开心,也很自信,自信得有些狂傲。
每天的一身尘土,都会在晚霞时,被你拍打而去。你虽无清澈见底的江水,却有汹涌奔腾的气势。我的心随着你在震动,重重尘土被你涤荡得清澈光鲜。
黄浦江,你哺育了一代骄子,你孕育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民族的浓缩了的春天,林立的摩天大厦,蛛网似的立体交通网络,如潮水般的人流……繁华一片,国际化的大都市见证了你的历史身影,你见证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这便是你的丰功伟绩,这就是你汹涌向前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足迹……我的心再次沸腾。
耳边传来嘹亮的汽笛声音,一艘巨轮正启锚远航,我的心也随着飘向远方……我陶醉了。
在和你相处的一个多月里,我的心灵不再空虚,心一刻不停地在 沸腾、沸腾,你的忙碌的身影一刻也没有停息,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平静,随着你发狂似地奔腾。
感谢你,黄浦江。是你让我明白了:打开心扉,敞开胸襟,勇于挑战。飞,要像翱翔蓝天的雄鹰;吼,要像狂野咆哮的猛狮。
——唯有这样,一个崭新的明天才会出现在勇者的面前!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自然与心灵”。文章最主要的特色是语言很有气势,特别是一些贬义词语的褒用,更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到黄浦江壮阔、豪放的景观。文章联想丰富,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读后让人有一种心灵为之一震的感觉。
(指导老师:王维东)
镇海寺参观记
初三(1)班
吕书彬
古镇李堡曾有31座造型各异的庙宇,这些庙宇曾为古镇大长雄气。可惜大部分在后来的战争中灰飞烟灭,幸存下来的如今已经很少了。镇海寺便是这幸存中的一座。
镇海寺位于李堡北郊,占地面积广达两万平方米。原名泰山寺,重新修建时改名为镇海寺。修建后的庙宇焕然一新。《大雄宝殿序》中这样写道:
镇海寺,尘动历五百余年而重复旧现,
建宝殿,众佛子千万之众有名贤作主。
镇海寺远近闻名,远乡近邻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雨过天晴,我便也来到了镇海寺。
两只雄壮的石狮端坐门前,给寺院平添了几分威严。寺院两旁的院墙上写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镏金大字。
往里走,便是三门殿,此殿因有三扇大门而得名。殿中央,是一尊金色的文藏菩萨,两尊小佛侍立两旁,再往前走,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顶呈正方形,共三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各卧着一条大青龙,青龙全都张着大嘴,龙身弯曲,似四张压弯的弓,欲上青天,龙鳞清晰可见。
走进宝殿,站在殿下抬头仰望,四大天王高耸于大殿的四角,何等巍峨!他们或手执宝剑,或撑着魔伞,或半抱琵琶,虽神态各异,却个个透着威严。
宝殿正中央,摆放着两尊大佛,面南的一尊是镇海寺内最大的佛像——昆庐佛。他盘膝而坐,两手合拢在胸前,十指合并,两眼正视前方,目光如真人般炯炯有神,神态和蔼可亲。与昆庐佛背向而坐的则是观音菩萨了。她端庄美丽,一手竖于胸前,一手托着一只玉瓶。在仙水的滋润下,瓶中的垂柳青翠欲滴,栩栩如生。
那分列宝殿左右的十八罗汉同样引人注目。他们或和蔼,或严肃;或盘坐,或站立;或手持宝物,或双手搭在胸前……看着他们,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各显神通、大显神威、除妖降魔的动人情景。
出了宝殿,我来到了位于寺院两旁的厢房。厢房共24间,左右各12间,对称、工整。每座厢房内各有一尊佛像,每尊佛像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房内香客不断,香雾缭绕。
参观完毕,我走出镇海寺。回望镇海寺,那冲天的四条青龙在熠熠阳光下更是气派,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镏金大字更显得威力无穷,它时时昭示人们.告诫人们:切莫行恶!多做善事!
镇海寺,是古镇李堡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古镇李堡的骄傲,待到假日,我还会重游镇海寺。
[简评l本文以行踪为序,条理清楚地向读者介绍了古迹镇海寺的造型、结构,写出镇海寺的威严、气派等特征,并指出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其在警戒后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面所起的作用。全文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栩棚如生。
(指导老师:高 红)
风飘飘,水汤汤,掸掸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中,来到这个古战场——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面前的赤壁却让这位大作家看得迷惘。
“这张面具带得太久了。”苏轼小声说道。他回想在朝中的日子,周围的环境迫使他只能点头哈腰,没有人见过真实的他,只有他的诗中才肯把真情流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想起了公瑾,周公瑾难道不是自己的写照吗?经天纬地,胸有经纶,堂堂正正的一个男子汉。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开面具,去痛快淋漓地做人呢!
他无意中一句实话,就遭人陷害,被贬黄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定要报仇……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惊,汗水从额上溢出,顺着脸往下流着;我怎么有这种想法,难道装备着面具整天勾心斗角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还是因为近墨者黑,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不,我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清!
他的声音很小,却回荡在这静静的赤壁中。天空下铺满金色,月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赤壁映着金色显得更加尊贵。又是一阵清风,吹着水卷起了涟漪,他的心在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
“你是谁?”苏轼在迷蒙中看见了一个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吗?想当年他擒吕布,破袁绍,平袁术,败张鲁,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酒临江,横槊赋诗,岂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不在,苏轼还漂泊在这赤壁之上。
苏轼如梦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纵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头来不还是化为尘土一堆吗?何不摘去这遮脸的累赘,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员,“侣鱼吓而友麇鹿”,“渔樵于江渚之上”,一生逍遥,何其痛快。
苏轼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这赤壁之水将面具洗去。倾刻回船舱,命仆人煮酒,痛饮数碗,大醉而卧。
文外音:有很多时候,人总是用自己造的面具来给自己编写一部悲剧。放弃勾心斗角吧,放弃老谋深算吧,也放弃追名逐利的丑恶嘴脸吧。真正的人生从取下面具的那一刻开始!
[简评]该文是月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考试的题目是“面具”。首先,习作者选对了材料。苏轼是一位“真人”,他才华横溢而又不善于伪装,豪爽洒脱,他是封建官吏中极少的不愿戴着面具行事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遭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毁之”的嫉妒打击。然而,即使这样,他仍然坦坦荡荡,不肯苟合于世,戴着面具做人。其次,习作者巧妙地把学过的几篇课文结合起来,原文的引用与自己的生发链接得天衣无缝。再次是语言亦庄亦谐,自然老到。因而该文不失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指导老师:储 俊)
芦花飞飞
高二(7)班
周雪莲
芦花飞飞。
秋风吹尽。
匆忙中我遗落在这片土地。
睡过严冬,春又来了。春风柔柔,细雨绵绵,于是我醒了,发现身边还有少许同伴。同样的秋风,同样的秋落。于是,我们几颗孤独的心便又有了少许安慰。
多好的天气,多美好的日子。我们围长在水旁,身边是一方田地。不远处绿树环绕着几户人家,袅袅炊烟悠然升起,轻风吹过,穿过树缝,扩散开来。
清脆的笛声,慢慢地越来越近,越来越欢。这是一户人家耕作来了。因为小女儿缠着吹笛,父亲只好由她牵着,一路吹来,后面跟着笑着的母亲。
在一旁玩累了的女儿,坐在地上,痴痴地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惊喜。满头大汗的父亲,微笑着过来拉着女儿的手:“来,我们来做小风车。”父亲选了几片芦苇叶,三折两穿地一个简单的小风车便做成了。
女儿骑上父亲的脖子,父亲迎着风欢跑起来,小风车便呼呼地转动了。“快跑,快跑。”女儿叫着,雀跃着。父亲跑得更快了,小风车也转得更欢了,撒下了满地的欢笑。
“我要爸爸天天带我转小风车。”风中传来女儿稚嫩的声音。
不知为何,我竟被感动了。
盛夏的风,丝毫没有一丝凉意。父亲也只是清晨来一会儿。其间,小女儿一定会拿一个水瓶来,然后父女俩一起回家。
日复一日,我守望着这个家,与他们朝夕相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又是一年秋来到,天却依然炎热。我喜欢看到这田地的主人,他们辛勤劳作,淳朴善良。我尤其愿意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休憩时围坐在田边,父亲为母亲擦汗,女儿为父亲擦汗。他们嬉闹着,无忧无虑的。
秋风起了,吹黄了稻穗,吹白了棉花,但亲爱的主人啊,这一家三口,你们去了哪儿,都在忙些什么?为何不见你们来收割庄稼,不见你们熟悉的身影?
远处传来的却是撕心裂肺的哀号。所有的人都向我的主人家聚去,脸上满是悲戚,他们带来了让我伤心的消息:我的主人——女儿的父亲,死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死的。
过了好久,母亲来过,女儿来过。女儿呆呆地看着这块田地,看着我和我的伙伴——一片芦苇,眼底飘过丝丝绝望。
我的心碎了,但我只能带来你悲伤的回忆。
秋风飒飒,秋雨萧萧。我再次感到了孤独、绝望,我决定要离开这片土地。
秋风再起时,我飞了起来……
芦花飞飞。也许,我再不回来。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又是一年秋风起”。文章选取的角度很巧妙——以一棵芦苇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流露出众浓的亲情,尤其是父女俩的欢笑,充满温馨。可是,父亲的死却使这一切只剩下悲伤的回忆,“我”——一棵芦苇也难以忍受,随秋风飘飞而去。情节很简单,却感人至深。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沈从文式的诗的意境美,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指导老师:许思明)
一个灵魂的期盼
高二(1)班
刘翠红
我是一个已升入天国的灵魂,正以不再与人类同伍为荣。
几天前我还是一个快乐活泼的人,一个人闲逛着。夕阳西下,残落的余辉变幻出迷人的色彩,我痴痴地欣赏着。穿越街道,在一声撞倒声后,我意识模糊了。那个刚刚与我接触的东西仓皇离去,我静静地躺着,似乎还能感觉云朵在变幻,似乎还能听到血液溢出体外。
一声刹车声,接着一段对话:“经理,前面躺着一个人,救救她吧。”“饶过去。”“好像还有呼吸。”“我很忙,饶过去!”车手重新启动,远去。
“叮铃……”一阵自行车的铃声,我无暇欣赏它的清脆。一个女人的声音:“那个人在颤动,帮帮她吧。”“别管那么多,还要回家做晚饭呢。这种利人不利已的事我们还是少做。”一个男子的声音结束了耳边的铃声。
不知过了多久,我要睡了……不能,不能……
怎么会有人在街上跑步?感觉脚步声在我身边停下了,几下子,我被放进了车子里,我沉沉地睡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醒了,可不管 怎么动身体都不听指挥,原来我脱离了身体成了一个灵魂,周围一点都不安静。哦,是爸爸妈妈,我最亲最爱的人,我好高兴,又见到他们了,可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妈妈显然伤心地哭过,眼睛红红的,微肿,两人在和什么人争吵着,音量有些大,音调有些高。
“你这人怎么这样呢?孩子都已经去了,你难道还不承认,想逃避责任?”是爸爸的声音,以往的温柔没有了,声音高得刺耳。
“我真的不是肇事者,我看见那女孩躺在地上怪可怜的,就帮她,把她送到医院。”一个人争辩着。
“不是你撞的,你会把她送到医院里来?天底下有这等好事?这等好人?”还是爸爸高八度的声音。
“他是好人呀,爸爸妈妈可别冤枉他呀……”认出那人正是带我上医院的中年人,我急得叫出来,可就是发不出声音。他虽然没救活我,但他尽力了,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最后的温情。我好不安,比起这个中年人,我为爸爸妈妈汗颜。我捶胸,我顿足,可什么用也没有。
我已经远离了人间,成了一个灵魂,我不能帮助人了。但我真心地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真诚,愿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永驻人间。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帮助”。乍一看本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写了一个女孩于被人撞倒以后,因为没能及时送医院而死亡。我们说简单的事情也能写出精彩,写出深意。本文有几大特色:(一)构思新颖。本文以一个已死的人的灵魂作为讲述者,回顾了当时被人撞了以后,肇事者逃逸,路过者冷漠,没有人帮“我”的情景,写出了“我”的无助与无奈,看似荒诞,又符合情理,这比一般的平铺直叙要吸引读者一些。(二)立意深刻。本文要表达的就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但作者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写人们的冷漠,从反面表达对人间互帮互助的渴望和呼唤。(三)结尾发人深省。假如只写路人见死不救,本文就流于一般了。小作者设计了一个好人把“我”送上医院,但最终没能挽回“我”的生命。特别是结尾,“我”父母硬说那救“我”的人就是肇事者,升华了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路过人不救“我”的社会根源了。好的文章在于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本文就是。尽管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照样能打动人。
(指导老师:冯日晖)
找准位置.释放价值
高二(8)班
江 晶
一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在麦田里。花籽发芽了,抽出修长的茎和叶,又孕育出了花蕾,开出了洁白的花。看看周围都是干篇一律的麦苗,百合十分骄傲:“看看你们,都是凡俗的麦苗,你们的价值也就是结出几穗麦子,成为人类的食物。而我,是高贵的百合,是纯洁的象征,你们谁都不能跟我相提并论。”
百合洋洋自得,麦苗却一言不发。这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他对花卉没有研究,眼里只有他的庄稼。美丽的百合对于他,不过是一株和庄稼抢水肥、争阳光的杂草。只见他随手拔掉百合,扔到田埂上了。
百合被烈日暴晒着,渐渐枯萎。
——我相信你很优秀,周围的人都比不上你。但,你就是郁郁不得志。你是一株百合,但,你是不是错长在了麦田里?长在麦田里的百合,就只是杂草。还是想一想,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吧。
二
浩瀚的海洋里,有一粒沙子,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子,和亿亿万万的沙子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它有理想,它的理想是,成为一粒晶莹的珍珠。
别的沙子都在笑话它,说它白日做梦。它却从没有放弃理想,放弃努力。
海底的水是流动的。它借助水流,缓缓移动身体,终于接近了一只蚌。后来又随着水流,进到了蚌的体内。
蚌受到了刺激,便分泌出珍珠质,把沙子层层包裹起来。
许多年后,有人捞起了这只蚌,在蚌的体内,发现了一颗硕大的珍珠。
珍珠被镶在女王的皇冠上,受到万人称颂。而当年嘲笑过它的那些沙子,还在深而幽暗的海底,做普普通通的沙子,没有丝毫改变。
——在这个位置上,你只能做一粒沙;但换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你就可以做珍珠。关键在于,你不仅要敢于梦想,还要善于行动。
人生的成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些位置很显赫、很荣耀,但不适合自己,否则,就像那株骄傲的百合,最终会枯萎。
同样地,我们也必须找准我们的位置,拥有我们的理想。为它努力,为它奋斗,就如那粒沙子,变成明亮的珍珠。
懂得舍弃,懂得努力,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自己的价值!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位置与价值”。文章选取的角度很巧妙——以一株百合花和一粒沙子的视角叙述了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释放自己的价值。正文选写两则材料,集中而恰当地证明了所持观点,不枝不蔓,言之成理,自然贴切,令人信服。
(指导老师:严凤祥)
致黄浦江
高二(2)班
黄建军
黄浦江,当在地理课本上看到你的时候,你就注定是我的牵挂;当我坐上开往你的大巴的时候,我就在神往你的壮美的身姿。
当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我站了很久很久……牵挂我的黄浦江,我牵挂的黄浦江,我们终于相见了。
我的心如你澎湃的浪涛,我听见你的霸气冲天,感受到你的瑟瑟逼人……
我乘上快艇,遨游在你的怀间,你的一起一伏.使第一次坐快艇的我心惊胆战,我感受到你胸中滚滚的豪气。
后来,我每天都来到你的身边,追逐你拍打的浪花,捡起你馈赠的美鲜。
看着你,我的心开阔了,我的胆变大了,似乎有了你的波涛汹涌,或许有了你的英雄霸气。我不再畏惧你,我试着每天向更深的地方逼进,同你涨潮时候的浪涛一起奔腾。
你掀起的浪似乎一天更比一天高,你的声音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大,变得更猛烈、更嚣张。因为你,我也变得更犷野、更威猛。你拍打的每一个高浪,我都迎头去劈,你每一声怒吼也都会引起我声带的狂震……
我每天都和你一起奔跑,一起怒吼。黄浦江,我很开心,也很自信,自信得有些狂傲。
每天的一身尘土,都会在晚霞时,被你拍打而去。你虽无清澈见底的江水,却有汹涌奔腾的气势。我的心随着你在震动,重重尘土被你涤荡得清澈光鲜。
黄浦江,你哺育了一代骄子,你孕育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民族的浓缩了的春天,林立的摩天大厦,蛛网似的立体交通网络,如潮水般的人流……繁华一片,国际化的大都市见证了你的历史身影,你见证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
这便是你的丰功伟绩,这就是你汹涌向前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足迹……我的心再次沸腾。
耳边传来嘹亮的汽笛声音,一艘巨轮正启锚远航,我的心也随着飘向远方……我陶醉了。
在和你相处的一个多月里,我的心灵不再空虚,心一刻不停地在 沸腾、沸腾,你的忙碌的身影一刻也没有停息,我的心一刻也没有平静,随着你发狂似地奔腾。
感谢你,黄浦江。是你让我明白了:打开心扉,敞开胸襟,勇于挑战。飞,要像翱翔蓝天的雄鹰;吼,要像狂野咆哮的猛狮。
——唯有这样,一个崭新的明天才会出现在勇者的面前!
[简评]这篇作文的话题是“自然与心灵”。文章最主要的特色是语言很有气势,特别是一些贬义词语的褒用,更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到黄浦江壮阔、豪放的景观。文章联想丰富,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读后让人有一种心灵为之一震的感觉。
(指导老师:王维东)
镇海寺参观记
初三(1)班
吕书彬
古镇李堡曾有31座造型各异的庙宇,这些庙宇曾为古镇大长雄气。可惜大部分在后来的战争中灰飞烟灭,幸存下来的如今已经很少了。镇海寺便是这幸存中的一座。
镇海寺位于李堡北郊,占地面积广达两万平方米。原名泰山寺,重新修建时改名为镇海寺。修建后的庙宇焕然一新。《大雄宝殿序》中这样写道:
镇海寺,尘动历五百余年而重复旧现,
建宝殿,众佛子千万之众有名贤作主。
镇海寺远近闻名,远乡近邻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雨过天晴,我便也来到了镇海寺。
两只雄壮的石狮端坐门前,给寺院平添了几分威严。寺院两旁的院墙上写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镏金大字。
往里走,便是三门殿,此殿因有三扇大门而得名。殿中央,是一尊金色的文藏菩萨,两尊小佛侍立两旁,再往前走,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顶呈正方形,共三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各卧着一条大青龙,青龙全都张着大嘴,龙身弯曲,似四张压弯的弓,欲上青天,龙鳞清晰可见。
走进宝殿,站在殿下抬头仰望,四大天王高耸于大殿的四角,何等巍峨!他们或手执宝剑,或撑着魔伞,或半抱琵琶,虽神态各异,却个个透着威严。
宝殿正中央,摆放着两尊大佛,面南的一尊是镇海寺内最大的佛像——昆庐佛。他盘膝而坐,两手合拢在胸前,十指合并,两眼正视前方,目光如真人般炯炯有神,神态和蔼可亲。与昆庐佛背向而坐的则是观音菩萨了。她端庄美丽,一手竖于胸前,一手托着一只玉瓶。在仙水的滋润下,瓶中的垂柳青翠欲滴,栩栩如生。
那分列宝殿左右的十八罗汉同样引人注目。他们或和蔼,或严肃;或盘坐,或站立;或手持宝物,或双手搭在胸前……看着他们,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各显神通、大显神威、除妖降魔的动人情景。
出了宝殿,我来到了位于寺院两旁的厢房。厢房共24间,左右各12间,对称、工整。每座厢房内各有一尊佛像,每尊佛像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房内香客不断,香雾缭绕。
参观完毕,我走出镇海寺。回望镇海寺,那冲天的四条青龙在熠熠阳光下更是气派,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镏金大字更显得威力无穷,它时时昭示人们.告诫人们:切莫行恶!多做善事!
镇海寺,是古镇李堡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古镇李堡的骄傲,待到假日,我还会重游镇海寺。
[简评l本文以行踪为序,条理清楚地向读者介绍了古迹镇海寺的造型、结构,写出镇海寺的威严、气派等特征,并指出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其在警戒后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面所起的作用。全文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栩棚如生。
(指导老师: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