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犹如培育一株幼苗,它需要你适时地浇水、施肥、修剪并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一教学过程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注重语言积累,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作文评价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最后,要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是给孩子美好的人生奠基。
[关键词]注重积累 生动评价 联系生活 习惯养成
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强弱的综合反映。纵观小学作文教学,从一、二年级看图说话训练,到中年级能运用准确的词语来叙述事物,再到高年级能完成一篇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小学阶段作文经历了一个篇幅由短到长,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跨越。小学作文形式包含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种类之多,可谓“百花齐放”。
由于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势必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资源进行研究。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以及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分两步走:一是有效利用课内资源;二是充分开发课外资源。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积累。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写,却陷入一种想写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太少,表达能力跟不上。作文本身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无论多好的题材、主题、构思,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技巧、表达形式,最终也只能像一块含玉的石头,不能闪出玉的光彩。
要解决这个难题,构建自己的写作大厦,必须坚持长期的积累,让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胸有成竹。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作文教学重在大量地阅读和积累。古语云“厚积而薄发”,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才会具有“我嘴表我心,我笔写我思”的能力。1~6年级有不同的阅读训练内容,包括古诗词、美文、佳段、成语、寓言故事、好词佳句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勤阅读,勤思考,勤记录。同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一些有特色的阅读内容。
二、注重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够激励学生乐于写作、敢于写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与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提出较高一些的要求,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要及时表扬。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我抓住契机,在批语中这样写道:如果今后能多读些书,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种评语,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既得到了鼓励,又看到了希望。学校组织学生到世博园游园,我利用活动的机会,一路上有心地指导学生观察景物,适时地让学生记录下来,用词语形容一下,比比谁形容得最恰当。回来及时地让学生写游记,孩子们思绪飞扬,兴奋之情在笔尖流淌,文章词语丰富,内容饱满。针对这种良好状况,评价语就是一种催化剂,它会让孩子们有新的方向与目标。于是,我在学生作文本上毫不吝啬地写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遣词造句能够做到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让老师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传情的画面。”“想象合理丰富,构思奇特而且不脱离生活实际,扎根于生活的联想,让人觉得生动有趣。”“整个游记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表达出了你对游园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动。”凡此等等。
对于学生作文评语,教师首先要做到评价态度中肯。如果教师的评语总是乏味的几句套话,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评语要避免枯燥无味。例如,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评语可以这样写:“你的标点打得太多啦,读起来觉得很累,一跳一跳的,希望你能用心地打好每个标点。”适度运用幽默性的评语会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建作文课程资源
几年来,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课堂作文教学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应指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作文资源。只有不断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我们的作文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教师应追求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有生命力。课堂中我采用以下渠道。
(1)辩论式。选择一个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熱门话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校园中的自由与纪律你是怎么看的”等话题。往往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材料。
(2)想象式。这种方式是让教师或学生提供一个事物的情景或者事情的开头,然后让大家展开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结果,为学生提供了展开合理想象的空间。
(3)实用式。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积累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也是作文教学有效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因此我尝试开发“童谣”创作。“童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是他们自身体验和感受的表达。在教师细心指导下,小小的“童谣”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想象的大门,创作了一大批富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品,体现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如:学生们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创作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让学习、生活的教室更干净整齐,创作了《值日生》;反映自己乐学爱学的情感,创作了《上学路上》;帮助生活困难的小伙伴,创作了《零用钱,不乱花》;学完安全自救知识,创作了《救护知识记心中》;听到“神九”发射成功的消息,创作了《我与星星打电话》;等等。“童谣”的创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形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初步形成了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
经历了拓宽作文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愈加浓厚,写作形式丰富多彩,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于是我尝试着为学生建立了笔耕袋,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我喜爱的作品、我的代表作、笔耕小语、教师寄语、家长的话,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和学习体会。学生把自己的每一篇习作都收藏起来,每一篇都有老师的评语和鼓励,再根据习作内容配上精美的图画,每每阅读都会激起自己创作的欲望。家长也参与到笔耕袋的评价中,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与鞭策。笔耕袋是学生自己的习作记录,从内容到形式,学生有自主权,可以依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兴趣来规划,少了许多束缚,多了许多自由,孩子们可以真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有感而发,随情而抒,不论章法,不论首尾,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读写兴趣,而且作文水平也明显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作文教学的质量。作为课堂的实施者,教师要做的是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眼睛不能只看着课堂与教材,还要面对课堂以外的资源,只有把握课堂内外的资源,才能使学生写得好,写得真。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付于实践。
(责任编辑:赵继莹 鄢林敢)
[关键词]注重积累 生动评价 联系生活 习惯养成
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强弱的综合反映。纵观小学作文教学,从一、二年级看图说话训练,到中年级能运用准确的词语来叙述事物,再到高年级能完成一篇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小学阶段作文经历了一个篇幅由短到长,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跨越。小学作文形式包含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种类之多,可谓“百花齐放”。
由于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势必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资源进行研究。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以及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分两步走:一是有效利用课内资源;二是充分开发课外资源。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积累。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写,却陷入一种想写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太少,表达能力跟不上。作文本身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无论多好的题材、主题、构思,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技巧、表达形式,最终也只能像一块含玉的石头,不能闪出玉的光彩。
要解决这个难题,构建自己的写作大厦,必须坚持长期的积累,让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胸有成竹。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
作文教学重在大量地阅读和积累。古语云“厚积而薄发”,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才会具有“我嘴表我心,我笔写我思”的能力。1~6年级有不同的阅读训练内容,包括古诗词、美文、佳段、成语、寓言故事、好词佳句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勤阅读,勤思考,勤记录。同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一些有特色的阅读内容。
二、注重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够激励学生乐于写作、敢于写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与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提出较高一些的要求,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要及时表扬。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我抓住契机,在批语中这样写道:如果今后能多读些书,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种评语,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既得到了鼓励,又看到了希望。学校组织学生到世博园游园,我利用活动的机会,一路上有心地指导学生观察景物,适时地让学生记录下来,用词语形容一下,比比谁形容得最恰当。回来及时地让学生写游记,孩子们思绪飞扬,兴奋之情在笔尖流淌,文章词语丰富,内容饱满。针对这种良好状况,评价语就是一种催化剂,它会让孩子们有新的方向与目标。于是,我在学生作文本上毫不吝啬地写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遣词造句能够做到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让老师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传情的画面。”“想象合理丰富,构思奇特而且不脱离生活实际,扎根于生活的联想,让人觉得生动有趣。”“整个游记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表达出了你对游园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动。”凡此等等。
对于学生作文评语,教师首先要做到评价态度中肯。如果教师的评语总是乏味的几句套话,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评语要避免枯燥无味。例如,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评语可以这样写:“你的标点打得太多啦,读起来觉得很累,一跳一跳的,希望你能用心地打好每个标点。”适度运用幽默性的评语会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有效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建作文课程资源
几年来,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课堂作文教学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应指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作文资源。只有不断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我们的作文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教师应追求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有生命力。课堂中我采用以下渠道。
(1)辩论式。选择一个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熱门话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校园中的自由与纪律你是怎么看的”等话题。往往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材料。
(2)想象式。这种方式是让教师或学生提供一个事物的情景或者事情的开头,然后让大家展开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结果,为学生提供了展开合理想象的空间。
(3)实用式。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积累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也是作文教学有效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因此我尝试开发“童谣”创作。“童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是他们自身体验和感受的表达。在教师细心指导下,小小的“童谣”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想象的大门,创作了一大批富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品,体现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如:学生们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创作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了让学习、生活的教室更干净整齐,创作了《值日生》;反映自己乐学爱学的情感,创作了《上学路上》;帮助生活困难的小伙伴,创作了《零用钱,不乱花》;学完安全自救知识,创作了《救护知识记心中》;听到“神九”发射成功的消息,创作了《我与星星打电话》;等等。“童谣”的创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形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初步形成了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
经历了拓宽作文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愈加浓厚,写作形式丰富多彩,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于是我尝试着为学生建立了笔耕袋,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我喜爱的作品、我的代表作、笔耕小语、教师寄语、家长的话,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和学习体会。学生把自己的每一篇习作都收藏起来,每一篇都有老师的评语和鼓励,再根据习作内容配上精美的图画,每每阅读都会激起自己创作的欲望。家长也参与到笔耕袋的评价中,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与鞭策。笔耕袋是学生自己的习作记录,从内容到形式,学生有自主权,可以依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兴趣来规划,少了许多束缚,多了许多自由,孩子们可以真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有感而发,随情而抒,不论章法,不论首尾,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读写兴趣,而且作文水平也明显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作文教学的质量。作为课堂的实施者,教师要做的是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眼睛不能只看着课堂与教材,还要面对课堂以外的资源,只有把握课堂内外的资源,才能使学生写得好,写得真。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付于实践。
(责任编辑:赵继莹 鄢林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