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塑造的一个生活在资本社会现实中的世袭巫师.11岁生日这天,来自魔法世界的猫头鹰为这个蜗居在碗橱柜里的小男孩送来了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
【机 构】
: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塑造的一个生活在资本社会现实中的世袭巫师.11岁生日这天,来自魔法世界的猫头鹰为这个蜗居在碗橱柜里的小男孩送来了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从此,猫头鹰成了哈利?波特忠诚的信使.这是猫头鹰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首次精彩亮相.作为巫师的宠物,猫头鹰意象蕴藏着西方古代文明的原型.“原型是人类的精神残留物,原型批评是伟大的'精神考古'.”(1)从文化谱系考量,《哈利?波特》中的“猫头鹰”意象不仅汲取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神话资源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神秘元素,而且深层次地复活了“凯尔特文化”的巫术资源,有着渊源厚重的西方古代文明的文化原型.
其他文献
过去的半个世纪,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生态层面关照乡土书写,能够凸显乡土的原初性、精神性和自然性.文化寻根一直是乡土想象的重要内涵,城市化进程
服饰既指各种衣服,也包括发型、装饰品、珠宝化妆品和身体饰物(1).服饰的产生肇始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审美追求,承载着蔽体御寒的物质实用功能和内含厚重的文化意蕴,表征着特
一、导言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磨合思潮存在于我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何认识这种潜在的文化与文学思潮现象,又如何将其蕴含的理论维度与我国当下文艺批评的话语实践联系起来,破除或者二元对立、或者化多为一的两种批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强调“生成”与“转化”、重视“差异”与“不确定性”、凸显“对话”、“互补”与“多样性”的批评话语,是文化磨合思潮这一文化与文学现象在文艺批评话语方面带给我们的方法论思考。
在《文艺争鸣》2019年3期,我曾经刊发了一篇向李泽厚先生请教的争鸣文章《实践问题的美学困局——就教于李泽厚先生》,但是,仍旧言犹未尽,因此,特再撰写一篇新作《再说实践问
《红日》《红岩》《红旗谱》和《创业史》《青春之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间最主要的文学成就.其中“三红”都是“革命历史小说”,黄子平在这六个字中间加了两个
引言rn图画书综合了视觉设计和语言文学两套话语体系,在今天的儿童文学领域内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作为开启儿童早期阅读的“人生第一书”,当代图画书不再仅仅是愉悦儿
我喜欢钱锺书先生的文章,也喜欢杨绛先生的文章。钱文以智取胜,杨文以情见长,都让人爱不释手。今天单说前者。钱先生的智,是大智,是参透世事人情的大智;而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幽默。年轻时读钱先生的《围城》,时时为其幽默绝倒,书中把鲍小姐喻为“真理”(西方有一句话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衣着暴露,所以人称“真理”),当时我们一帮年轻人曾为之笑破肚皮——现在满街尽是“真理”或“半个真理”了。
1970年代末,阿城就在《今天》杂志公开发表作品,参与新时期文学构建,但直至1984年,他才凭借《棋王》为人所知.同年,杭州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寻根文学”序幕,“寻找民族文化之
中国古代的意象思想,在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和审美批评实践中依然有着重要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意象概念本身迄今还包含着有活力的元素,另一方面它对于现代学者也具有积极的可探索与阐释的空间,以推动它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我们不仅要在当代中西交流和中西融通的学术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意象思想的精髓,而且还要对20世纪以来中西交流语境中的意象思想予以继承和扬弃。
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1762)一生著述颇丰.1735年,完成学位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Meditationes philosophicae de nonnu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