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答疑嘉宾:吴雪征先生,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
故事一: 零存款房奴,为紧急事件做准备
昕和兰是一对新婚的年轻夫妇,现在这套大城市里的小房子的首付花光了他们所有积蓄,还有一部分父母的积蓄,他们的存折只剩下了可怜的个位数。两个年轻人开始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每月还完房贷,付完家庭必需开支,结余还有1500元。因为还年轻,他们在近几年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理财建议】
此时是家庭财务状况最为脆弱的时候,经不起意外事件的资金紧急使用需要,因此要加强保障,可通过两个途径来缓解可能发生的紧急资金需要。第一,在房屋的贷款银行方面,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循环授信额度”,即不需要资金时,是正常还房贷;当需要资金时,可以从银行办理贷款,仍然是以此房屋作为抵押给银行。第二,可购买定期的寿险以及意外险,用很小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保险保障。
故事二: 房奴变孩奴,舍“大”求“小”
这段时间以来,霖觉得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总是心烦意乱。原因是孩子问题。父母的一再催促,让他和妻子终于要顶不住压力了,未来两三年内家里肯定要新添一个小生命。可是除去房贷和生活必需的开支,他们这个家庭现在每月的结余同昕和兰一样,也是1500元,而养孩子这点钱远远不够。
【理财建议】
根据霖的情况,应当更加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家庭财产结构,原因是他们目前的状况对抚养孩子来说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双方父母的家庭财务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如果夫妻双方工作繁忙,父母也可能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如果双方父母家的经济状况和时间都不理想,则要谨慎考虑。第二,目前购买的房屋是否合适。如果是一居,抚养孩子显然不够,则房子的规划需要重新考虑;如果是三居,房子富余,则可以考虑换成两居以缓解资金压力。第三是夫妻双方的职业规划,要对未来3~5年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再考虑孩子的问题。
故事三: 房奴兼孩奴,必须建立“应急资金池”
康先生的孩子已经两岁了,除去房贷和家庭所有必需的开支,每月尚有2000元结余,之前这笔结余他一直用储蓄的方式进行管理,现在在理财顾问的劝说下,他决定好好挖掘这笔小财的投资潜力。
【理财建议】
如果孩子的抚养费用已经成为“家庭必需开支”,则结余的资金首先要建立“应急资金池”,规模在每月正常开销的3到6倍为宜。之后的资金可以考虑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真有资金紧急需要,也可以赎回。
故事四: “买”“房”是两码事,考虑好了再出手
开心是众多梦想成为房奴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动辄几十年几十万的房贷,算下来让她不免有点心惊肉跳。一边是房奴们抱怨着却满足着的神情,另一边是誓不做房奴族的潇洒,她很困惑:财务方面处于何种状态,或者事先做好哪些安排,才能让买房后的日子好过一点呢?
【理财建议】
笔者认为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买房”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可以分成“买”和“房”两个字来单独分析。
首先是“买”。如果我们需要某种物品,可以通过“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租”的方式来使用,两者的区别在于物品的所有权归谁。
从使用角度出发,“需要”并不是说要“拥有”物品本身,而是要“使用”,至于物品的归属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归属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其次是“房”。 “房”是一个钢筋水泥构筑的“方盒子”,是用来居住的空间。“房”的价值,一部分是由有形的制造房子的原材料、土地价值等组成,另一部分是房子的无形价值,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户型、供求关系等因素。在当今社会,“房”的价值更多是由无形价值组成的。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目前“房”已不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成为一个价格可以上下波动的“投资品”,房屋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房屋的买卖实现投资的获利,当然也会出现亏损。
再来分析“买房”,笔者认为不仅仅取决于需要房子的人的经济实力,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出于什么目的,是用来居住,还是更看重房子未来可能的升值?
如果用来居住,即把房子的使用价值放在首位,则既可以“买”,也可以“租”,主要是看经济实力,如果全款“买”或贷款“买”的成本是在家庭总金融资产的40%以内,笔者认为“买”和“租”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投资,那只有通过“买”才能实现,而且是建立在自己已经有用来居住的房屋之后。如果购买第二套房子后,两套房子的投入成本仍在家庭总金融资产的40%以内,则“买”投资性“房”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既然是投资,就会有亏损的风险、有变现的周期,也要和其他的投资方式进行比较后做出决定。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买”“房”不应该是被迫的,而应是在理性分析后,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做出的决定。在当今的大城市,房子的价格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大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拥有房子固然会有“归属”感,但为了这样的感觉所要付出的金钱成本是必须考虑清楚的。如果经济实力不允许,硬是要 “买”房,尤其是贷款“买”,则家庭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当前国内房屋的租售比已严重失衡,意味着房主要用更长时间才能将购房成本收回,也意味着租房的人可以用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早日住上理想中大房子的理想。由此看来,“买房”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因“买房”而背上几十年沉重的债务负担。
答疑嘉宾:吴雪征先生,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
故事一: 零存款房奴,为紧急事件做准备
昕和兰是一对新婚的年轻夫妇,现在这套大城市里的小房子的首付花光了他们所有积蓄,还有一部分父母的积蓄,他们的存折只剩下了可怜的个位数。两个年轻人开始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每月还完房贷,付完家庭必需开支,结余还有1500元。因为还年轻,他们在近几年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理财建议】
此时是家庭财务状况最为脆弱的时候,经不起意外事件的资金紧急使用需要,因此要加强保障,可通过两个途径来缓解可能发生的紧急资金需要。第一,在房屋的贷款银行方面,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循环授信额度”,即不需要资金时,是正常还房贷;当需要资金时,可以从银行办理贷款,仍然是以此房屋作为抵押给银行。第二,可购买定期的寿险以及意外险,用很小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保险保障。
故事二: 房奴变孩奴,舍“大”求“小”
这段时间以来,霖觉得压力倍增,工作起来总是心烦意乱。原因是孩子问题。父母的一再催促,让他和妻子终于要顶不住压力了,未来两三年内家里肯定要新添一个小生命。可是除去房贷和生活必需的开支,他们这个家庭现在每月的结余同昕和兰一样,也是1500元,而养孩子这点钱远远不够。
【理财建议】
根据霖的情况,应当更加认真地分析当前的家庭财产结构,原因是他们目前的状况对抚养孩子来说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双方父母的家庭财务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如果夫妻双方工作繁忙,父母也可能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如果双方父母家的经济状况和时间都不理想,则要谨慎考虑。第二,目前购买的房屋是否合适。如果是一居,抚养孩子显然不够,则房子的规划需要重新考虑;如果是三居,房子富余,则可以考虑换成两居以缓解资金压力。第三是夫妻双方的职业规划,要对未来3~5年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再考虑孩子的问题。
故事三: 房奴兼孩奴,必须建立“应急资金池”
康先生的孩子已经两岁了,除去房贷和家庭所有必需的开支,每月尚有2000元结余,之前这笔结余他一直用储蓄的方式进行管理,现在在理财顾问的劝说下,他决定好好挖掘这笔小财的投资潜力。
【理财建议】
如果孩子的抚养费用已经成为“家庭必需开支”,则结余的资金首先要建立“应急资金池”,规模在每月正常开销的3到6倍为宜。之后的资金可以考虑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真有资金紧急需要,也可以赎回。
故事四: “买”“房”是两码事,考虑好了再出手
开心是众多梦想成为房奴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动辄几十年几十万的房贷,算下来让她不免有点心惊肉跳。一边是房奴们抱怨着却满足着的神情,另一边是誓不做房奴族的潇洒,她很困惑:财务方面处于何种状态,或者事先做好哪些安排,才能让买房后的日子好过一点呢?
【理财建议】
笔者认为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买房”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可以分成“买”和“房”两个字来单独分析。
首先是“买”。如果我们需要某种物品,可以通过“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租”的方式来使用,两者的区别在于物品的所有权归谁。
从使用角度出发,“需要”并不是说要“拥有”物品本身,而是要“使用”,至于物品的归属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归属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其次是“房”。 “房”是一个钢筋水泥构筑的“方盒子”,是用来居住的空间。“房”的价值,一部分是由有形的制造房子的原材料、土地价值等组成,另一部分是房子的无形价值,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户型、供求关系等因素。在当今社会,“房”的价值更多是由无形价值组成的。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目前“房”已不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成为一个价格可以上下波动的“投资品”,房屋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房屋的买卖实现投资的获利,当然也会出现亏损。
再来分析“买房”,笔者认为不仅仅取决于需要房子的人的经济实力,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是——出于什么目的,是用来居住,还是更看重房子未来可能的升值?
如果用来居住,即把房子的使用价值放在首位,则既可以“买”,也可以“租”,主要是看经济实力,如果全款“买”或贷款“买”的成本是在家庭总金融资产的40%以内,笔者认为“买”和“租”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投资,那只有通过“买”才能实现,而且是建立在自己已经有用来居住的房屋之后。如果购买第二套房子后,两套房子的投入成本仍在家庭总金融资产的40%以内,则“买”投资性“房”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既然是投资,就会有亏损的风险、有变现的周期,也要和其他的投资方式进行比较后做出决定。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买”“房”不应该是被迫的,而应是在理性分析后,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做出的决定。在当今的大城市,房子的价格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大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拥有房子固然会有“归属”感,但为了这样的感觉所要付出的金钱成本是必须考虑清楚的。如果经济实力不允许,硬是要 “买”房,尤其是贷款“买”,则家庭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更大。
当前国内房屋的租售比已严重失衡,意味着房主要用更长时间才能将购房成本收回,也意味着租房的人可以用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早日住上理想中大房子的理想。由此看来,“买房”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没有必要因“买房”而背上几十年沉重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