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无妊娠并发症,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33岁,体重55~90kg,术前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麻醉前输入琥珀酰明胶,对照组麻醉前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液。
方法:病人术前常规禁食,入室后迈瑞PM-9000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BP、HR、ECG和SPO2。建立静脉通路后,观察组输入琥珀酰明胶,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液,输液速度15~20ml/(kg•小时),输液量7~12ml/kg,均于麻醉开始前输完。选择两点穿刺行CSEA,即先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推2%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再行L3~4间隙腰推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重比重局麻液(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1ml),改仰卧位后控制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术中补液均使用乳酸林格液。所有病人均
左倾20~25°平卧位,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混合液维持麻醉平面。于麻醉前、麻醉后5、15、30分钟记录SP、DP、HR、SPO2。所有病人常规给予术中鼻
导管吸氧(5L/分钟)。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TX-]±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前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对照组麻醉后5、15分钟SP降低(P<0.05),低于观察组(见表)。
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讨 论
剖宫产手术病人妊娠期间已在不同程度组织水肿,术中大量输入晶体液可加重容量负荷,有可能诱发肺水肿。有研究表明胶体液预扩容可防止CSEA导致的血压下降。本研究所有病人体位右髂垫高10cm,左倾20°~30°平卧位,均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出现。CSEA时血压下降多发生于麻醉后早期,观察组血压在麻醉后5分钟,15分钟,30分钟无明显改变,提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可以有效防止CSEA时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产妇循环稳定。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4.
2 徐享昭.剖宫产脊麻的临床处理.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14:107.110.
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无妊娠并发症,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33岁,体重55~90kg,术前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麻醉前输入琥珀酰明胶,对照组麻醉前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液。
方法:病人术前常规禁食,入室后迈瑞PM-9000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BP、HR、ECG和SPO2。建立静脉通路后,观察组输入琥珀酰明胶,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林格液,输液速度15~20ml/(kg•小时),输液量7~12ml/kg,均于麻醉开始前输完。选择两点穿刺行CSEA,即先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推2%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再行L3~4间隙腰推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重比重局麻液(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1ml),改仰卧位后控制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术中补液均使用乳酸林格液。所有病人均
左倾20~25°平卧位,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混合液维持麻醉平面。于麻醉前、麻醉后5、15、30分钟记录SP、DP、HR、SPO2。所有病人常规给予术中鼻
导管吸氧(5L/分钟)。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TX-]±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前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对照组麻醉后5、15分钟SP降低(P<0.05),低于观察组(见表)。
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讨 论
剖宫产手术病人妊娠期间已在不同程度组织水肿,术中大量输入晶体液可加重容量负荷,有可能诱发肺水肿。有研究表明胶体液预扩容可防止CSEA导致的血压下降。本研究所有病人体位右髂垫高10cm,左倾20°~30°平卧位,均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出现。CSEA时血压下降多发生于麻醉后早期,观察组血压在麻醉后5分钟,15分钟,30分钟无明显改变,提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可以有效防止CSEA时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产妇循环稳定。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4.
2 徐享昭.剖宫产脊麻的临床处理.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1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