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的,主要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素质,当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其实,大部分的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相应的周期性。伴随着我国书法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不断普及,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只强调专业技能的素质,这很明显难以表达对现代新人才的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它能解决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是它所具有的天然的优势。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孔子思想;书法教育
一、人性陶冶
人性陶冶往往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孔子就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也主张人性本善。应该说儒家人性论思想对于人性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同样人性的培养在书法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以这里所说“人性的陶冶”,其实也就是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书法应用型人才必须所具备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以“人”为起点,以“人”为落脚点。那么,书法应用型人才应该清楚,一切艺术均源于“人”,书法本身的价值也不在“写”什么,其意义都在于人,在于作者所表现的内心感情。古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并不是兰亭序里的每一个字都无与伦比,而是蕴藏着书法家王羲之个人强烈的情感,因此,人人都可以写字,但是写出来的却是千姿百态。这也与陈方既提出“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同”相对应。
所以,书法的“人性陶冶功能”是最为基本的,尤其在我们现代社会,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如果现代书法人才把书法只是作为盈利的手段,则失去了书法的原有意义。为此,书法应用型人才应该从人的角度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书法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主体性,重新认识书法教材,透过发掘书法教材发现书法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重新认识书法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性情,这就是孔子思想所倡导的人性陶冶。
二、学以成才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同样,“学以成才”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就把学习看的非常重要,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终生的、自发的实践活动。六言六蔽中,他着重强调了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那么他的六种美德将都会有缺陷和弊端存在。
现代社会鼓励人才在做好自己必修课的同时,再选择一门副课作为完善自我素质的辅助。想要成才就要培养基本素质,书法可以作为培养素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了书法这门副课。由于书法蕴含着一个民族激昂向上的精神,承载着文明、礼仪、政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净化人们的心灵。书法的技能可以完美地投射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选择一种字帖反复练习,就会将自己的性情逐渐转移到才智上,然后再博览更多的字帖,使自己的心胸宽广,博采众长。因此,学习书法,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应用型人才更好地迎接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学以致用
孔子曾提出“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儒家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既体现了言行统一、学以致用,也强调了“行动”是检验认识的基本标准。对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很深的启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也表现出思考和学习的结合,是学习的一种正确方法和目的。
学以致用与现代书法教育主张的实用型教育观十分契合,都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而去学习。一方面,介入生活中,比如写春联。春联是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的精神文化和巨大的文化魅力。春联看似是普通的文化活动,但的确也是书法应用型人才可以施展才华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些文化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民族尊严。所以书法教育在文化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归纳为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的生命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这不仅是儒家思想对书法应用型人才教育方法的启发,也是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办好教学的目标,更是当代中国实用型教育体系的核心。
四、因材施教
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特别是他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对书法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启发,值得我们在书法教育中研究和借鉴。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从学生本身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地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更好的获得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采用的通常是“一视同仁”的做法,缺乏区分度,忽视了职业差异,以及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无法保证应用型人才多行业的多样性,也无法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但是,随着书法地位的提升,現在高校教学模式正逐渐规范化。
有些学校根据不同人才应用需求,加入书画、书法设计、书法与经纪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书法设计,一个笔画可以作为元素,一个字也可以作为元素,一幅字也可以作为元素。如篆书,结体修长匀称,以篆字为元素可以表达主题的远古,诚信;隶书,延伸随意,其装饰性更好,可以表达舒展缓慢的主体;草书,具有龙飞凤舞之势,有利于表现在酒店或者办公厅等地方。这种以书法为设计的方向,虽然超过了书法本质的意义,但是作为书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更好展现孔子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总之,孔子思想一直以来被证明是合格的教学理念。因此,对孔子的儒家教学思想进行传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理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造就出更为杰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向彬.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贺韧.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探析.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3]李如密.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
[4]范晓雪.儒家修身思想与高校文化育人关系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5]葛力力.说“人才”.职教论坛,2010(3).
[6]周险枫,陈梦稀.“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报,2002.
作者简介:
刘珽,女,山西太原人,现为山东省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孔子思想;书法教育
一、人性陶冶
人性陶冶往往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孔子就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也主张人性本善。应该说儒家人性论思想对于人性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同样人性的培养在书法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以这里所说“人性的陶冶”,其实也就是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书法应用型人才必须所具备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以“人”为起点,以“人”为落脚点。那么,书法应用型人才应该清楚,一切艺术均源于“人”,书法本身的价值也不在“写”什么,其意义都在于人,在于作者所表现的内心感情。古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并不是兰亭序里的每一个字都无与伦比,而是蕴藏着书法家王羲之个人强烈的情感,因此,人人都可以写字,但是写出来的却是千姿百态。这也与陈方既提出“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同”相对应。
所以,书法的“人性陶冶功能”是最为基本的,尤其在我们现代社会,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如果现代书法人才把书法只是作为盈利的手段,则失去了书法的原有意义。为此,书法应用型人才应该从人的角度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书法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主体性,重新认识书法教材,透过发掘书法教材发现书法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重新认识书法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性情,这就是孔子思想所倡导的人性陶冶。
二、学以成才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同样,“学以成才”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就把学习看的非常重要,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终生的、自发的实践活动。六言六蔽中,他着重强调了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那么他的六种美德将都会有缺陷和弊端存在。
现代社会鼓励人才在做好自己必修课的同时,再选择一门副课作为完善自我素质的辅助。想要成才就要培养基本素质,书法可以作为培养素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了书法这门副课。由于书法蕴含着一个民族激昂向上的精神,承载着文明、礼仪、政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净化人们的心灵。书法的技能可以完美地投射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选择一种字帖反复练习,就会将自己的性情逐渐转移到才智上,然后再博览更多的字帖,使自己的心胸宽广,博采众长。因此,学习书法,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应用型人才更好地迎接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学以致用
孔子曾提出“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儒家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既体现了言行统一、学以致用,也强调了“行动”是检验认识的基本标准。对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很深的启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也表现出思考和学习的结合,是学习的一种正确方法和目的。
学以致用与现代书法教育主张的实用型教育观十分契合,都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而去学习。一方面,介入生活中,比如写春联。春联是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的精神文化和巨大的文化魅力。春联看似是普通的文化活动,但的确也是书法应用型人才可以施展才华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些文化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民族尊严。所以书法教育在文化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归纳为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的生命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这不仅是儒家思想对书法应用型人才教育方法的启发,也是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办好教学的目标,更是当代中国实用型教育体系的核心。
四、因材施教
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特别是他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观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对书法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启发,值得我们在书法教育中研究和借鉴。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从学生本身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地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更好的获得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采用的通常是“一视同仁”的做法,缺乏区分度,忽视了职业差异,以及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无法保证应用型人才多行业的多样性,也无法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但是,随着书法地位的提升,現在高校教学模式正逐渐规范化。
有些学校根据不同人才应用需求,加入书画、书法设计、书法与经纪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书法设计,一个笔画可以作为元素,一个字也可以作为元素,一幅字也可以作为元素。如篆书,结体修长匀称,以篆字为元素可以表达主题的远古,诚信;隶书,延伸随意,其装饰性更好,可以表达舒展缓慢的主体;草书,具有龙飞凤舞之势,有利于表现在酒店或者办公厅等地方。这种以书法为设计的方向,虽然超过了书法本质的意义,但是作为书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更好展现孔子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总之,孔子思想一直以来被证明是合格的教学理念。因此,对孔子的儒家教学思想进行传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理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造就出更为杰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向彬.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贺韧.儒家传统教育思想探析.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3]李如密.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
[4]范晓雪.儒家修身思想与高校文化育人关系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5]葛力力.说“人才”.职教论坛,2010(3).
[6]周险枫,陈梦稀.“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报,2002.
作者简介:
刘珽,女,山西太原人,现为山东省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