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的扁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无家不用竹,村人无一不吃笋。江岸溪边,山林野外,各种野竹恣意生长,十分茂盛。每年出春笋,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常常每天肩扛手提一筐筐满满的竹笋从周边的山野下来。这些笋子都有手指粗,尺许长。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笋的品种有别,形态、色泽明显不同。我们通常能叫出名字的有早笋、红花笋、阿打秧、尖尾巴笋、麻子笋诸种。吃笋子,晒干笋子,是这个时节家乡的日常景象。
  若竹生笋,笋又成竹,循环往复。一批一批的老竹砍伐了,在篾匠的巧手之下,做成箩、筐、篓、筛、笼、勺、筒、升、篙、椅、床……种种日常竹器。自然,也包括无家不有的扁担。
  旧时的故乡,每户人家都会有几条扁担。扁担的数量与人口的多少成正比,家庭大,扁担也就多。扁担形如细长的柳叶,中间宽,两端略尖。新买的扁担,呈现绿竹的本色,不少村人常将铁丝烧红,在其两端朝上的一面烫出名字和记号,以示区别。扁担用久了,与肩部接触的地方油光发亮,色泽也由绿转黄,最后变得橙红而老旧。
  扁担的两端可套棕绳或麻绳,也有的不套。不套者,用来挑谷箩、米箩、炭箩、油篓这类本身带有长绳索的器物。套者,又叫钩挂扁担,也叫钩担,乃因所套绳索下端系了一副铁钩子,用于挑竹筛、竹篮、水桶、潲桶、淤桶……因鐵钩子常年与所挑器物摩擦,钩内磨得异常光亮。
  山村之人,从小就会挑担。扯猪草,割叶,捡柴,挑水,杀禾,挖红薯,摘油茶,都要用到扁担。至于成年劳动力,每天干活不是挑箩筐筛子淤桶,就是扛齿锄板锄犁耙,一年四季,无非就是围绕着田土山岭打转转,谋生计。
  挑担子也有技巧。小时候刚学挑担,不会换肩。沉重的担子总是压着一边肩膀,另一边不习惯挑。如此,很是吃力,每走一小段路就得放下来歇歇。更有甚者,挑担时两手不会压扁担,常将伸张的双臂从身后反转着搭在扁担上,勾头耷脑,跌跌撞撞,如同受刑,模样十分可笑。村人将这样子挑担,叫做挑猴子担,是常要取笑和奚落的。
  不过,担子挑多了,经验就渐渐摸索出来了。扁担不能选硬翘翘的,得富有弹性。挑担的绳索不能过长,过长则容易触底,上坡上台阶时几乎会搁在地面上,很麻烦;也不能过短,过短则沉,更费力。走长路要常交替换肩,换肩时,脚步暂停,双掌朝上用力一托扁担,身子一侧扭,就能轻松换过来,继续前行。走的步伐不能太硬,硬则沉,沉则吃力。需走快步,脚下生风,这样,两端的担子一弹一跳,弹性十足,挑起来就轻松多了。当然,所有这些技巧的前提是,所挑之物不能贪多过沉,需量体裁衣。母亲常说:“轻快轻快,挑轻一点才走得快。多挑几趟,人不吃亏,挑得还多。”确是经验之谈。
  挑担走长路也是培养耐力和韧性的过程。我年少时从田里挑谷子回家,或者自山岭挑油茶坯到晒坪,路途很长,担子很重,感觉无比艰难,腰酸腿痛。即便如此,我总是默默忍受,用目光在前路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短期目标,心里想,只要到了下一个目标,就放下来歇歇。可是过了这个目标,又咬咬牙,给自己鼓劲,到下一个再歇。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一路坚持下来,最终抵达,常令自己都感到惊异。于今想来,那些人生路上取得成果者,又何尝不正是有了这种扁担精神?
  (水云间摘自《羊城晚报》2020年1月31日 图/槿喑)
其他文献
妻子的生日快到了,我打算给她一个惊喜。可我们已是老夫老妻了,之前所有的浪漫招数,送花、请吃饭、出外游玩都用过,没什么新意,我不禁有些犯愁。  同事们得知我的烦恼,就开玩笑说:“再过些天就是‘双十一’了,女人最喜欢网上购物,给你支个招,回家把嫂子的购物车清空。不是真的清空,而是全买下来,等嫂子收到快递,肯定开心得不行。”我一听觉得有戏,虽然这个段子听上去有点老套,可情话爱意不怕旧,只要老婆肯接受。 
雨衣是不怕水的挡雨衣服,由胶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防水布料制成。它看似很普通,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是一位贫穷的少年发明出来的。  18世纪30年代,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让贫穷的麦金托德十分郁闷,外面下着大雨,里面下着小雨,妻子很快就要分娩了,可屋里到处都潮湿不堪。  几天后,一个小生命在雨声和屋内“叮叮当当”的滴水声中诞生了,麦金托德给他取了个名字,叫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土木建筑专家。他姓公输,名般,生活在春秋时的鲁国。出身于世代工匠家庭,从小随家人参加各种土木建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还相传曾发明木匠工具。  一次,鲁班赶路累了,坐在一家酒店门口休息。酒店临河,河边一群工匠正在赶造一座石桥。鲁班一打听,得知当地有种风俗,每年立春要举行迎春会。第二天就是立春,迎春队伍将从这座石桥上过。  主持造桥的掌墨师正手忙脚乱地催促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的范荣期、王文度一起得到简文帝邀请。王文度比范荣期年纪小,官位却在其上。臨出发时,两人互相谦让,都要对方走在前面。推让了一阵之后,最终还是范走在前面,王走在后面。于是,王便开范的玩笑,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随即回敬道:“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林语堂《苏东坡传》里也有两个互怼的桥段。苏东坡调侃佛印:古人常将僧和鸟在诗中相对,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
月儿是旧的,半明着。船就停在江心。  灯火从橙黄的波渐渐漾成米白的晕,继而零碎成一点点暗红的星子,沉了下去。水,干净了。船家走进乌篷去。新油的篾顶,桐子的香缠进他的梦里。杉木的桅杆,绕了白绳。我就这样靠在船杆上,静静地看水。  水汩汩地淌,从渔梁坝流进唐朝的诗。月也是唐朝的。水与月,不远不近。这样的景,给多少人看过。  那个十三岁的学徒,就是从这样的水夜走出去的。挥别一个个渡口,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朋友发了一条微博:家里来了客人,临走时忘了拿带来的雨伞,他发现了会一边喊一边下楼把伞递给来客,还顺便提醒来客路上慢一点。但是家里人出门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则会说怎么光吃饭不长记性。朋友叹道:“我经常把毒舌给了亲近的人,把优雅给了陌生人。”朋友说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对外人客客气气,而对家人却常常没有好脾气。  有一种观点,说家人在一起朝夕相处,摩擦碰撞自然就多,积累负面情绪的可能性也自
唐人赵璘在《因话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裴垍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于是有个朋友从大老远的地方赶到京城来拜访他。裴垍并不因地位的悬殊而流露出半点轻蔑之心,不仅盛情款待,还经常与他饮酒叙旧,相处得十分融洽。更难能可贵的是,裴垍给老友充分的自由——老友在裴府可以“无所不为”,纵情玩乐、猛吃猛喝,均不受限制,简直比在自己家里更自在。眼见裴垍如此重视感情如此珍惜友谊,老朋友心里美滋滋的,乘机
一个发明获利10万元!枫树山鸿铭小学在去年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无疑是最闪耀的焦点,专利转让者——枫树山鸿铭小学的罗嘉铭同学更是最受瞩目的发明之星。  当鲜花、掌声、喝彩齐聚那一刻时,罗嘉铭的指导老师、枫树山鸿铭小学教研主任兼科学教师杨玺可谓功不可没。她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科学教育的最前线,引导学生开启创意之门。    杨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科学这门学科教学的,从湖南省第一师范毕业后,
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覃宝学甘愿放弃校长职务,来到深圳市石岩公学从事发明创造教育工作。  虽是半路出家,却是学生眼中“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外星老师”,他带领学生迈进发明创造门槛,攻下一个个难关,成为摘金夺银的小发明家——有的9岁便成功转让专利权,有的获市领导批示入户深圳,有的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他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百佳创新型名师”、“广东省十佳科技教师”、“深
中秋节前夕,一帮朋友到酒店聚餐。刚一落座,我就被餐桌上的火柴盒吸引住了。我轉动餐桌,把火柴盒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火柴盒呈扁长方形,宽不盈寸,长约二寸。盒子正面印有饭店名字,旁边印有两个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房子右上角圆形内篆书一“家”字,让人顿生宾至如归之感。盒子背面印有饭店在石家庄分店的店名、地址、电话等。一个小小的火柴盒,设计颇具匠心。  父母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我也用过十几年火柴,记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