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阅读能力。
一、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审核标题,推测主题。根据文章的标题或第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推测文章的大体内容。例如下面这道阅读理解题,从开头两句Have you ever seen any 3D movies? They seem so much more real than common movies和后面的单词images(图像)、projectors(放映机)、separate(分开)、brain(大脑)、three-dimensional(三维空间的)等信息中可以推断出本文讲述了3D电影的成像原理。
浏览全文,捕捉信息。学生在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后,应该先快速浏览文后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短文,力求掌握文章大意。阅读时,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还要做出标记,即把文章中比较重要的信息用笔画出来,特别要注意每段起始句和段尾句。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快速地把文后题目与短文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越过障碍,猜测词义。其实,阅读理解中的许多生词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熟词通过合成、加词缀转化而成的。例如,unconditional和nonjudgemental,初看起来,非常生疏,细心观察后发现,前者是condition 加前缀un,加后缀al 而成的,意思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是judge加前缀non,加后缀ment,再加后缀al而成的,其意思是“没有判断力的”。学生可灵活运用多种猜词技巧,联系上下文猜出其意思。例如,在They are vertebrates, that is, animals that have back bones一句中,从后半部分可以知道vertebrates的意思是脊椎动物。这是根据文中的定义猜测词义法。在“Glance”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look”句中,glance 假如没学过,但我们通过这里的句型可以知其是look的同义词,从而可猜出词义。这是通过文中解释猜测词义法。
浏览试题,明确要求。若文章较短,可先读文章,再快速浏览思考题;若文章较长,为迅速抓住要点,可先浏览考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做效果比较好。
复读全文,抓住细节。带着问题去复读,更便于捕捉信息。细读时要注意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5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及一些定义、数据和一些关键词语。要注意每个信息点暗含的意思与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分析和逻辑推理。
先易后难,初选答案。可以先确定那些明显的、有把握的题目。对稍难的题,应再查阅短文,迅速找到依据,排除干扰,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一时无法把握的题,可先试选一处,按自己的观点去答题。
再读全文,核对答案。这是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不能疏忽。这一步骤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考题,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依次审核各题答案,把我们在阅读和答题时所得到的信息归纳整理一遍后,重新再读一遍短文,检查答案,看前后是否一致;意义和语言知识是否和原文相同;是否符合逻辑。发现前后矛盾、遗漏要点等错误,要立即纠正。
二、增强课堂阅读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课堂阅读训练之前,教师需认真思考,选择阅读内容、形式,认真设计阅读课教学环节,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堂训练中可采取以下形式。
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录像、幻灯等多媒体,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通过交谈、讨论、做游戏等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精心设计好“讲解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需要精讲呢?第一,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第二,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第三,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解,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第四,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第五,总结时补充讲: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补充,并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完整、准确。
(责 编 再 澜)
一、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审核标题,推测主题。根据文章的标题或第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推测文章的大体内容。例如下面这道阅读理解题,从开头两句Have you ever seen any 3D movies? They seem so much more real than common movies和后面的单词images(图像)、projectors(放映机)、separate(分开)、brain(大脑)、three-dimensional(三维空间的)等信息中可以推断出本文讲述了3D电影的成像原理。
浏览全文,捕捉信息。学生在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后,应该先快速浏览文后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短文,力求掌握文章大意。阅读时,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还要做出标记,即把文章中比较重要的信息用笔画出来,特别要注意每段起始句和段尾句。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快速地把文后题目与短文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越过障碍,猜测词义。其实,阅读理解中的许多生词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熟词通过合成、加词缀转化而成的。例如,unconditional和nonjudgemental,初看起来,非常生疏,细心观察后发现,前者是condition 加前缀un,加后缀al 而成的,意思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是judge加前缀non,加后缀ment,再加后缀al而成的,其意思是“没有判断力的”。学生可灵活运用多种猜词技巧,联系上下文猜出其意思。例如,在They are vertebrates, that is, animals that have back bones一句中,从后半部分可以知道vertebrates的意思是脊椎动物。这是根据文中的定义猜测词义法。在“Glance”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look”句中,glance 假如没学过,但我们通过这里的句型可以知其是look的同义词,从而可猜出词义。这是通过文中解释猜测词义法。
浏览试题,明确要求。若文章较短,可先读文章,再快速浏览思考题;若文章较长,为迅速抓住要点,可先浏览考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做效果比较好。
复读全文,抓住细节。带着问题去复读,更便于捕捉信息。细读时要注意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5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及一些定义、数据和一些关键词语。要注意每个信息点暗含的意思与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分析和逻辑推理。
先易后难,初选答案。可以先确定那些明显的、有把握的题目。对稍难的题,应再查阅短文,迅速找到依据,排除干扰,然后确定正确答案。对一时无法把握的题,可先试选一处,按自己的观点去答题。
再读全文,核对答案。这是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不能疏忽。这一步骤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考题,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依次审核各题答案,把我们在阅读和答题时所得到的信息归纳整理一遍后,重新再读一遍短文,检查答案,看前后是否一致;意义和语言知识是否和原文相同;是否符合逻辑。发现前后矛盾、遗漏要点等错误,要立即纠正。
二、增强课堂阅读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课堂阅读训练之前,教师需认真思考,选择阅读内容、形式,认真设计阅读课教学环节,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堂训练中可采取以下形式。
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录像、幻灯等多媒体,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通过交谈、讨论、做游戏等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精心设计好“讲解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需要精讲呢?第一,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第二,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第三,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解,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第四,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第五,总结时补充讲: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补充,并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完整、准确。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