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三)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的母亲看到我向她望去,她连忙放下手上的活儿,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母亲比少年更黝黑一点儿,眼睛非常坚定有神。她的神采丝毫没有被油米柴盐的岁月打磨掉。同时,她的脸上又透露出一丝温柔,却不泛滥。她比我想象的更壮实,身上穿着桃红和橙色相交错的薄褂子。不知道为什么,那本来艳丽得有点刺眼的颜色,在她身上看起来却恰到好处,好像那就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
  我向她点头致意之后,她稍微欠了一下身体,看不出嘴角有没有上扬。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她的从容不迫和并不殷勤的友好,给我不需要太多修饰的舒服。
  “我很爱我的母亲。她有六个孩子,然后我的哥哥姐姐结婚之后,又有了侄子侄女。她把他们都接过来了,因为她天生就喜欢照顾人。你看那群小捣蛋鬼,有我的年纪很小的妹妹,也有两个侄子。正好在一起玩儿。”少年对于母亲的爱溢于言表。
  我微笑着,我很希望自己能通过眼神告诉这位母亲,她的儿子刚刚跟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了她的故事。不知道她是否明了。
  “她打算做传统的摩洛哥馅饼给你们吃。”少年解释道。我正习惯性地拿出相机打算拍照,只见少年的母亲突然从小板凳站起来,其实她动作不大,但举动突然,仿佛一下子打破了这个家中特有的平缓的节奏。她在灶台上随手扯上一条暗色丝巾,很利索地系在头上。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少年的母亲这下好像完成了一项任务似的微笑着看着我,我也随即按下了快门。这下,我才意识到,按照穆斯林教义,女性的头发是不能轻易露出来的。尤其是头发被相机捕捉到,那更是不太合适。
  我望望自己手中的相机,只好抱歉一笑,提了提镜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此外,我还真想狠狠地掐自己,怎么不多了解一下当地地风俗呢。我余光发现少年看着我的表情忍俊不禁的样子,我只好向他扭过头去,讪讪地挤出一个笑容。我那样子看起来应该是滑稽得不行。
  这时,从里房里走来一个白褂儿小老头。原谅我用“小老头”这三个字。仅仅是因为这位阿拉伯大叔身材稍稍有些干瘪,抿着嘴,似乎总是在和蔼地微笑,又好像透露着狡黠的眼神。“小老头”这个称呼对于我来说,就带着这种亲切感。
  小老头看到我,嘴角抿得越发厉害,带着点羞涩的笑脸更可爱。然后,他向少年很从容地摆了摆手,然后坐在沙发的一个角落里,有一点点拘谨。
  “这是我父亲。你看,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分别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儿人。还有那群吵闹的小屁孩儿,这就是摩洛哥家庭。”笑容划过少年的神采奕奕的脸庞,我感到了一丝温暖。
  “来,别客气。”少年看到我还站在那儿发呆,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拉着我坐在客厅的沙发边。
  说是客厅,其实室内的装修非常简单,周围摆放着的仅仅是最基本的家具了。客厅左边的墙上是一排窗户,左边和右边都围着一圈沙发。左手边是一个木桌和几张木椅。向右边望去,就会看到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电视骄傲地架在角落。
  真有点不敢相信,现在的我,因祸得福,虽然错过了梦寐以求的沙漠之旅,但一不小心,和一个摩洛哥家庭坐在一起,等待着家中的母亲的饭菜。窗外的空气都带点沙尘的黄色。客厅里的时间都似乎比外面走得更慢一些。
  我随意地转过头去,发现坐在旁边的少年正在看着我。我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头发一点一点地往下垂,遮住了额头。
  “哎,”只听见少年的声音打破了空气中的尴尬,“你可能看不出来,想当年,我父母的相遇也是个美丽的故事。”少年看到我怔怔地看着他,有些得意。这个故事随着他舒服的英语语调轻缓地流淌出来。
  “别看我父亲现在无公害的样子,当年他可叛逆得很。从一个小村庄出来,没读什么书,就想要去闯荡。后来到了卡萨布兰卡,他家附近最大的城市了。”少年顿了顿,看到我急切的样子,又开始不急不慢地说了起来。
  “抽烟,喝酒,打架,文身,他什么都做过。他没有技能,找不到正当的工作。不过,他也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一位和蔼的中年男子看到了他,希望用自己的温暖感染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少年歪着嘴笑了笑,似乎在想象自己老爹当年的叛逆模样,觉得那太滑稽,把自己也给逗乐了。
  “这小伙子倒是不在乎。不过不去不要紧,这一去就不得了,”少年卖关子。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噗嗤一下,嘻嘻哈哈地继续说下去,“中年男子家中有个漂亮的女儿。他们一见钟情。从此,小伙子才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一样,开始平稳下来。他戒掉了烟酒,也不再和兄弟出去混了,开始扎扎实实地工作起来。”
  “可是,姑娘的父亲自然是不愿意女儿嫁给这个小混混。还想办法把小伙子弄出家门。从一开始的苦苦哀求,到后来的伤心欲绝。一连几天,他再也没有出现。其实姑娘的父亲知道小伙子不是坏人,只是个迷途的少年。正当姑娘的父亲稍稍有点担心小伙子的时候,小伙子和他自己的父亲亲自登门,希望向姑娘家娶亲。小伙子的父亲告诉姑娘的家人,儿子这几天连夜赶回家,然后一直绝食,再不答应可能就出人命了。”少年说着,还真的入戏越来越深,我也急切地想知道小老头儿当初到底做了什么,才娶得美人归。
  “姑娘的父亲向自己的女儿征求意见,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已一见钟情。你知道,外攻内患,注定是要被攻陷的了。哈哈。”少年开起了玩笑。“所以,你今天也看到了。这样才有了我还有我的其他的兄弟姐妹。”
  “真不敢相信他们还这么相爱咧。”少年向坐在角落的父亲努了努嘴。阿拉伯大伯憨憨地笑了。
  “我的母亲不会说英语,也没有过正式的工作,但你看她的天赋是照顾人。这一家大大小小,每个都愿意和她在一起。”少年平静地说着,脸上却洋溢着爱意。
  我看着还坐在板凳上,却已经开始架起炉火,把面糊糊轻轻地浇在平底锅上的少年母亲,试图想象她如何用她坚实的臂膀,托起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当孩子一个个长大离去,还是继续地张开怀抱,迎接新的生命。她的脸上的温和,映着眼神的坚定,在炉火的照耀下,散发着温暖,感染到了我这个异乡人。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母亲爱的怀抱里,包括我一个,嗯,残疾的妹妹。其实,你看到那个小女孩,”少年说道。我顺着他的眼神望去,角落里是有个身上特别邋遢,眼神无光,一只手含在嘴里,默默地站着的女孩子。
  “她天生是盲的。母亲却把她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带大。因为可兰经里阐明人都是平等的。虽然她的眼睛是盲的,她的心却不盲。”少年说着,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过去抱了抱蜷缩在角落的妹妹,然后拿起干净的手帕替她擦了擦鼻涕。少年看起来就是个温柔的大哥哥,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
  我看着这位天生眼睛看不见的女孩子,她确实不漂亮。那也是,因为她不会打扮,也不了解我们所谓的审美,可这不代表她不懂什么是“美”。我们常常忘记了,有眼睛的人,有时却盲得更厉害。在全世界都为外表疯狂的时候,她是不是能洞察到眼睛所观察不到的美呢?
  还在胡思乱想之际,另一位穿着鲜嫩粉色长褂子的女子推门进来。那褂子上的粉色忽闪忽闪的,很漂亮。她乌黑的头发潇洒地铺在肩膀上,随着她的脚步摇曳着。她有少年的眼睛和挺直的鼻粱,肤色却是小麦色,偏暗。她的嘴唇比少年略厚一些,下巴尖尖的,看起来很清爽。
  她的头发没有头巾遮掩。我这次倒是学乖了,轻轻地举起相机用问询的眼神看着她。她丝毫不拘谨,落落大方地咧嘴露出洁白的牙齿。我夸张地做拿起头巾的动作,提醒她在我照相之前带好头巾。她倒是潇洒地甩甩手,还撩了一下头发,继续对着我的镜头微笑。
  “这是我的姐姐,”少年笑了,和姐姐一样的明亮的笑容,“没关系,你照吧。她不戴头巾的。”
  “你好,欢迎。”这位女子张口。简单的英文,发音很标准。
  “我们一家人其实住在二楼哦。而一楼,就是我姐姐的婚礼策划工作室。”少年的笑容里一丝小小的骄傲。
  自己的工作窒?!这让我联想起了那些朝九晚五,却从来不按时下班的事业型女人。她们打扮入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不需要客套,也不给人面子。可是,这里毕竟不是上海,东京,或者首尔。这里是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少年的姐姐更多的是随意,也看不出是有自己工作室打拼的人。她笑着从一堆小孩儿中间,牵出自己的女儿,摸摸她的头,那眼神也是充满温柔。
  “她自己设计结婚礼服,还有摩洛哥传统的身体彩绘。从安排食物,到租借场地,如果需要的话,她还会请来乐队,策划整个婚礼呢。”少年望着自己的姐姐,语气里透出一丝骄傲。
  姐姐微微点点头,也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一只手用手遮了遮微笑的嘴,另一只手还继续牵着自己的女儿。
  在这简单但并不简陋的摩洛哥小民楼里,这两位摩洛哥女子,少年的母亲和少年的姐姐,仿佛摩洛哥的两张脸。这两张面孔看似与众不同,却都带着摩洛哥女子的温柔和坚定。少年的母亲在陌生人面前蒙住头发,鲜有自己的声音,她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将爱情熬成亲情,在下一代身上传承下去。而少年的姐姐,掌握自己的事业,描绘着自己的人生,也不放弃生命中美好的亲情。
  这时候,少年的哥哥和嫂嫂急匆匆地推门而入。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Before I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llege,I often though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single entity② and American people as a whole. To make it specific,I never actually paid attention to where my
期刊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如果说,情感的挫折与生活的苦难是生命里必然的悲情,晚年的遭受一连串精神重创的李清照又偏是集万千悲苦于一身,《声声慢》里的每一个叠词,每一个意象,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李清照用绝望的眼泪写就,故而不朽。  然而词人是如何传达这种无处寻觅,却又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精神悲苦呢?通读《声声慢》,她仍是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来铺叙她的万千苦痛
期刊
自有记忆开始,我便开始读历史书。  当时,小小的我从父母卧室的书架上取出一本书,就歪在床上以各种姿势阅读,虽然读的史书都是儿童版,但我仍觉得历史比童话有趣。  从《上下五千年》到《三国演义》,幼年的我常读中国古代史,枭雄良将,朝代更迭的故事自是好看,又有着残酷的美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与成王败寇的价值观,总让我心有不忍。一再轮回的王朝倾覆总也走不出封建窠臼,也每每让人感到沮丧。历史上的开端总是豪
期刊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圈  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会徽,利用汉字“世”的篆体形式,与“2010”巧妙组合,直观呈现“世博会2010”的寓意。再仔细看,这个“世”分明是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相携同乐的家庭,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小
期刊
内地生在中文大学读书有一个好处:第一年作为基础学年,到第二年才正式选择主修。这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我在大一下学期便笃定想法,要进历史系。家里人并不反对,任我去选择自己的未来。不过,老妈也会试探性地问两句:“不读经济系吗?”“去试一试法律系的考试吧。”到了第二年,我进了历史系,虽然在这里转系很方便,木已成舟,老妈也不再就我的主修发表什么看法。  于是,之后的三年我不得不致力耕耘的课题便是:回答别人
期刊
“我也很忙啊。”小男孩  说,他在书里迷了路。  书里的男孩,迷路在  书里,他什么也没有  除了一史紫色蜡笔  和他救他出来的灵光。  “汉育人能和我坐在一起,  我沒有空间。  我忙  我也是很忙的。  我们现在  不想听到任何嘌奇。”  他从头  翻到尾,一遍,再一遍;  插图里掺搅着如风的  叹息。渐渐让人发晕,  世界  那么难懂。那么高高在上  像一场雪下了两天  无法停歇。  那些渐
期刊
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  一到法国便再次去了凡尔赛宫。几年前首次参观它时的震撼和惊异感犹新,哪怕它已经历了几百个春秋和数次洗掠。遥想当年,路易十四用这座宫廷定义奢华与宏大,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内部装潢和法兰西式的大花园,无数贵族争相效仿这里的着装和礼仪,以期延续王室的宠幸。然而那些骄傲、繁华、荣宠不过一瞬,只
期刊
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走入诗的领域,爱上诗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按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他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像拉
期刊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  我是一个旅行耆,  凝视着那些花朵  争奇斗巧的形状  就像其他什么人  之前栽种了它们:  在花朵和半明半晴的  兒童房之间  有一条看不见的天鹅绒绳索  将它们隔开。  衣橱里那些衣服  是另一个女人的  戏服。  虽然栽经常用它们丝滑的材质  来隐藏自己。  那个睡在栽床上的  男人  在黑暗中  最了解我。  荐诗/光诸  这首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只有一句:“在我自己
期刊
圣诞树,树像难民一样分行站立,  失败的大军仍然身着绿色的战衣。  仅存的一条腿被齐踝斩断,  它们仍然勉力起身,高举着胳膊。  我们像收获木材一样砍倒它们,  被搁绑着。它们在卡车上游街,  然后被托进门,孜在窄小的房间,  盖上单薄的毯子。  只有一口水喝,却被欢笑包围。  穿戴着俗艳的金色里星,  它们被迫放弃最后的骄傲,  尽其所能显得生机勃勃。  荐诗/光诸  以“文化自信”的眼光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