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开展项目式教学、构建和改善“1+X”证书制度、改善教学评价机制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优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创新能力、独立设计能力较差,导致其学业完成后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是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单一的独立学科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其涉及建筑学、艺术学、材料学、行为心理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专业性教学,缺少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效渗透。同时,只强调教材内容的学习,侧重绘画、绘图能力训练,对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
(二)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
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理论性内容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性内容,课程指导性价值也不足,导致学生环境艺术设计能力较差。例如,在人体工程学课程学习中,教师侧重教学生了解人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理、心理测量方法,掌握人体尺寸等人体工程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但是忽略了课程的设计指导环节,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空间设计问题。此外,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教学。但是,目前该专业教学中很少融入企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只是单纯的教与学,缺乏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注重市场调研和设计过程。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听众,教师讲完专业知识后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和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设计思维僵化、应变能力缺失,使得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设计难题。
(四)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估缺乏专业化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该专业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评价机制仅仅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1.从单一学科教学理念向多学科教学理念转变。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理念,转向多学科教学理念,以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以学生学习需求与能力培养需求为依据,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创新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第一,强调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授课中应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设计问题,强调答案的多种可能性。例如,在讲授装饰材料的应用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空间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装饰材料知识独立自主地进行空间设计,完成作品构思、材料搭配、创意表达等内容,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实现多种空间设计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二,增加市场调研环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只有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才能掌握市场的需求,然后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教师应增加市场调研环节,由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设计问题,分小组对不同的设计空间、不同的功能区域、不同的材料施工工艺场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和分析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通过调研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含义,提升设计实践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例如,学校通过与企业对接,设置一个真实的居室空间设计项目,项目包含人体工程学、居室设计、装饰材料等多门课程知识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老师作为项目经理,而学生作为项目设计人员,按照项目经理设定的设计项目独立进行设计。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图纸绘制、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评价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可以明确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要求,直观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全过程,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四)构建和改善“1+X”证书制度
“1+X”证书中的“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通过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则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单而言,“1+X”证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构建和完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1+X”证书制度。 首先,明确证书标准。在明确证书范围和等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列化的标准。具体来说,可分别针对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方面落实证书标准,并明确等级的能力标准。其次,构建证书体系。“1+X”证书体系并不是单纯的证书叠加,而是基于两种证书对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的有效统筹。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应以学历证书为基础,在课程、项目以及实践三个具体的层面落实学历证书相关培养,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高。可构建便于执行和考核评价的试题库、技能库,并配套相应的标准化资源。最后,构建考核评价机制。为保证证书体系的有效实施,应构建良好的评价标准以及考评机制,保证“1+X”证书制度的高水平落实,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改善教学评价机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并不能直接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估上。对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改善教学评价机制。
第一,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多元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不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而且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建立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实操等方面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第二,重视创新性评价。在评价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创新这一元素,在评价学生的设计成果时,在评价设计成效及绘图质量的基础上,重视评价设计的创新性,对于抄袭或隐形抄袭的学生给予批评。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持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三,引入行业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于在教学中引入了企业项目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也应引入行业评价。可由行业专家、企业人员与教师共同组成课程评价小组,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则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创新性设计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提高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国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6).
[2]蒋梅玲.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茶叶,2019(5).
[3]秘云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研究——兼评《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
[4]余洋.以面向“工匠”应用型教学创新人才实践网络——评《电商品牌形象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
[5]孙明慧.环境设计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9(6).
【作者简介】程 晴(1982— ),女,廣东高明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民居建筑。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优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创新能力、独立设计能力较差,导致其学业完成后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是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单一的独立学科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其涉及建筑学、艺术学、材料学、行为心理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专业性教学,缺少其他领域知识的有效渗透。同时,只强调教材内容的学习,侧重绘画、绘图能力训练,对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
(二)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
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理论性内容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性内容,课程指导性价值也不足,导致学生环境艺术设计能力较差。例如,在人体工程学课程学习中,教师侧重教学生了解人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理、心理测量方法,掌握人体尺寸等人体工程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但是忽略了课程的设计指导环节,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空间设计问题。此外,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教学。但是,目前该专业教学中很少融入企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只是单纯的教与学,缺乏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注重市场调研和设计过程。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听众,教师讲完专业知识后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和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设计思维僵化、应变能力缺失,使得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设计难题。
(四)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估缺乏专业化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该专业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评价机制仅仅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1.从单一学科教学理念向多学科教学理念转变。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理念,转向多学科教学理念,以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發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以学生学习需求与能力培养需求为依据,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创新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第一,强调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授课中应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设计问题,强调答案的多种可能性。例如,在讲授装饰材料的应用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空间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装饰材料知识独立自主地进行空间设计,完成作品构思、材料搭配、创意表达等内容,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实现多种空间设计的可能性,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二,增加市场调研环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只有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才能掌握市场的需求,然后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教师应增加市场调研环节,由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设计问题,分小组对不同的设计空间、不同的功能区域、不同的材料施工工艺场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发现和分析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通过调研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含义,提升设计实践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主要是学校与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例如,学校通过与企业对接,设置一个真实的居室空间设计项目,项目包含人体工程学、居室设计、装饰材料等多门课程知识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老师作为项目经理,而学生作为项目设计人员,按照项目经理设定的设计项目独立进行设计。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图纸绘制、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评价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可以明确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要求,直观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全过程,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四)构建和改善“1+X”证书制度
“1+X”证书中的“1”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通过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则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单而言,“1+X”证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构建和完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1+X”证书制度。 首先,明确证书标准。在明确证书范围和等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列化的标准。具体来说,可分别针对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方面落实证书标准,并明确等级的能力标准。其次,构建证书体系。“1+X”证书体系并不是单纯的证书叠加,而是基于两种证书对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的有效统筹。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应以学历证书为基础,在课程、项目以及实践三个具体的层面落实学历证书相关培养,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高。可构建便于执行和考核评价的试题库、技能库,并配套相应的标准化资源。最后,构建考核评价机制。为保证证书体系的有效实施,应构建良好的评价标准以及考评机制,保证“1+X”证书制度的高水平落实,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改善教学评价机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并不能直接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估上。对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改善教学评价机制。
第一,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多元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不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而且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建立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小组讨论、实操等方面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第二,重视创新性评价。在评价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创新这一元素,在评价学生的设计成果时,在评价设计成效及绘图质量的基础上,重视评价设计的创新性,对于抄袭或隐形抄袭的学生给予批评。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持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三,引入行业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于在教学中引入了企业项目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也应引入行业评价。可由行业专家、企业人员与教师共同组成课程评价小组,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则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创新性设计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提高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国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6).
[2]蒋梅玲.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茶叶,2019(5).
[3]秘云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研究——兼评《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
[4]余洋.以面向“工匠”应用型教学创新人才实践网络——评《电商品牌形象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
[5]孙明慧.环境设计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9(6).
【作者简介】程 晴(1982— ),女,廣东高明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民居建筑。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