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颜推荐:爱是那年桂花开得正好,我未老,她还小,小小的她哭着鼻子在我怀里要抱抱……看到结尾眼眶一红,辗转半生,相爱的两个人还是南辕北撤。也许遥遥相念,是那个命途多舛的年代,给苏曼殊和纪臻安最好的礼物吧,即便只剩下回忆,至少回忆里也是他们彼此最美好的模样。
新浪微博|莉莉周阿
序言
四月暮春,我顶着南方濡湿的梅雨归去北京故里,为外婆奔丧。
唱着哀歌的宽巷静屋,前来吊唁的人寥寥可数。儿时父母忙于工作,索性将我丢给独居的外婆照料,那会儿她常穿件黄黑相间、素净的格纹布拉吉裙,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教我念唐诗,念《诗经》,老式留声机播一支不知名的昆曲,久久不歇。
冬天的时候,她带我去后山树林拾枯枝,她说她小的时候,那里曾经有一大片花田。我们围坐在火炉旁看书、泡茶,我边打盹,边听着北方落雪发出细微的声响。
外婆清俭,遗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母亲寻到一台古旧的海鸥牌相机,我摆弄了半天,奇迹般地,那台老古董竟然还能打开,可惜里面只剩一张照片——雪白广袤的雪山,篝火温暖,青年英俊的面容仿佛蒙上了光晕。
拍摄日期为,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七日。
生命的降临与逝去,始终在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规律进行着,但这张照片,却跨越了近四十载的光阴,复又重见天日。
作为一名业余三流小说写手,我嗅到这或许是某段好故事的开头。
往年秋天,外婆有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说:“大雁飞回来了,你闻这桂花,可真是一年比一年香了。”我想那时她惦念的不只是这花香,或许还有那段遥远的流金岁月。
001
她的名字叫苏曼殊。
一九四九年,东郊大院子里种的桂花开得盛极了,天安门前正举行盛大的开国庆典,苏曼殊就是在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欢喜时节来到这个世界。她出生时,纪臻安和纪家和在产房外头等着,纪臻安是第一个抱她的人,他说那会儿她哭得可难听了,脸皱巴巴的,像只小怪兽,自己没抱多久就把她还回护士小姐怀里了。
纪家有两个小子,家和是弟弟,臻安是哥哥。纪臻安大苏曼殊六岁,她在襁褓中尚不会说话时,每天放学回来他总是扮鬼脸吓唬她,逗她玩,他说:“小鼻涕虫,院子的桂花树上有好多小虫子,你要是在树下吃东西,吃下去的就全是小虫子了。”
说来也奇怪,小曼殊虽然常常被弄得哇哇大哭,却从来没怕过他。
等长大到了会说话的年纪,纪臻安倘若再欺负她,她也晓得红着脸反驳了。纪臻安觉得新鲜,油嘴滑舌的脾性愈发变本加厉。冬天,小曼殊穿了新衣裳,及膝的碎花夹袄,是苏母特地去裁缝店定制的。纪臻安见了,笑她:“又一年过去了,嗯,我们曼殊越来越像个水桶了。”
苏曼殊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去。她是早产儿,身子虚,苏母成日炖补品给她吃,那会儿她确实比同龄的女孩子圆润一些,可院子里的大家都说胖乎乎的曼殊才可爱啊,纪臻安怎么和他们班上的男同学一样,嫌弃她胖呢?
想着想着,心底的委屈劲涌上心头,小曼殊的嘴巴撇得跟鸭嘴似的,眼眶噙着泪看着若无其事的纪臻安,她转头跑回屋里号啕大哭起来。
因为这件事纪老爷子狠狠教训了纪臻安一顿,鸡毛掸子一下一下地打在他身上,他的哀嚎声跟杀猪似的。最后还是苏曼殊从门框后跑出来抱住了纪臻安:“别打了,别打了,都怪我太胖了,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了!”
纪老爷子连着屋里看热闹的人都啼笑皆非地看着苏曼殊眼泪鼻涕一把的滑稽模样,有人打趣说:“曼殊长大了,就做臻安的小媳妇儿,死小子要再欺负人家啊,看以后还有没有人护着你喽。”
打那以后,纪臻安身边总带着一条小尾巴。苏曼殊念幼教园,学校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她那头打娘胎出来便不曾剪过的长头发和长指甲自然不过关。纪臻安想了个办法,巷口杂货店的水果糖她尤其爱吃,他数出十颗糖摊在手心,挑眉说道:“一根指头一颗糖,要是不合作,我就全吃了。”
苏曼殊的手小,白白嫩嫩的,纪臻安托在掌心里,握着剪子小心翼翼地剪着。微风吹过,苏曼殊嚼着糖舒服地靠在他身边睡着了,哈喇子挂了老长一条,纪臻安摇摇头嫌弃地啧了一声,拿袖子替她擦掉。
纪家山脚下经营着一片花圃,漫山遍野的花朵儿次第娇媚着,纪臻安告诉她,绿色叶子结着红果的是覆盆子,她脚边一朵一丛的是孔雀菊和维吉尼亚玫瑰,顽皮的黄莺最喜欢衔着樱桃躲在月桂树枝上吃独食。
温室里养着睡莲,纪臻安带着苏曼殊趴在荷花纹的大水缸边,两人屏着呼吸,静静地等待鲤鱼从水底游出水面吃漂浮着的馒头碎屑,一看就是一下午的光景。
002
苏曼殊十岁的时候,纪家购置了院子里第一台天津生产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
翻着雪花的新闻频道不断地播放新中国第二座油田被发现的消息,纪家父母双双在黑龙江从事石油勘探,看着电视里熟悉的自家人面孔,老爷子一高兴,大手一挥给纪臻安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
他骑自行车上下学,骑自行车逛遍了整个老北京城。
家和就和他不一样了,小时候落水患上哮喘病,因此他性子静多了,常日躲在书房看看书,练练书法,是大院里长辈们夸赞的五好少年。苏母怕曼殊学习跟不上,无事便差遣她跟纪家和一道写字,纸写满一张又换一张,大门直直地敞开着,可就是听不见纪臻安响亮的车铃声。
苏曼殊一度很憎恨自行车这玩意儿,因为她觉得自行車带走了纪臻安的魂儿。
她猜得不错。
纪臻安和同伴去香山看日出,每天傍晚放学经过由戏院改建成的文工团,会看见瘦高娇俏的年轻女演员们簇拥着在门口买香喷喷的葱油烧饼。他一个急刹车停下来,看见女孩中间神情冷漠,有着细长眉眼的陈碧落。
陈碧落很瘦,低头蹙眉时能看见脊背骨骼微微地凸起。十岁的苏曼殊身量拔高了,可脸依然是婴儿肥。练完字帖,她坐在院子的台阶上百无聊赖地晃荡着腿,纪臻安带小零嘴回来,她噘着嘴不肯要,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根冰糖葫芦在她眼前晃了晃,她赶忙扑上前塞进嘴里。 十六岁的纪臻安已经长得很高,并且继承了纪父的英俊相貌。
每月月初,纪臻安揣着粮本、粮票还有面袋子去朝阳门买米,她戴着纪臻安大得过分的军帽混在形色各异的人们中间排队,就算等得再久也是乐呵的。
就快轮到他们,纪臻安忽然不高不低地呵斥了一声,原来是售货员帮他们前面的高个姑娘盛米,铁制的深斗儿簸箕颠了又颠,不知道缺了几两了。纪臻安笑了笑说:“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了,怎么你还给女同志缺斤少两的,思想觉悟可真够高的。”
这一下子,围观群众纷纷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售货员一张脸憋得通红,愤恨地看了他们几眼,往米袋里倒了满满一大勺米。
陈碧落只淡淡地对纪臻安说了声“谢谢”,语气里却没多少感谢的意思。苏曼殊站在一旁观望,这个气质冷艳的女孩穿着一袭练功服,外面套了一件黑色双排扣呢子大衣。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她有一双白皙且骨节修长的手,涂着暗红色的指甲油。后来苏曼殊在书里看到一个词——妖冶,她立刻想起了那天的场景。
领完粮食纪臻安载她去了故宫,自行车穿过广场惊起一群白鸽,他心情好,两人在东单附近用剩下的粮票点了两碗韭菜饺子。和他们一块儿拼桌的是两位年轻的解放军叔叔,见苏曼殊狼吞虎咽的样子,临走前有个叔叔还笑着帮她又叫了一碗。
酒足饭饱的苏曼殊靠在纪臻安背上昏昏欲睡,回去的路上晚风清凉,苏曼殊觉得,再没有比此时更惬意的时光了。
003
那段时间纪臻安依然早出晚归。
在纪家和的敦促下,苏曼殊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纪家和屋里有很多书和飞机模型,苏曼殊喜欢看地理杂志,那些奇异瑰丽的景象总是令她感到震撼。
再后来是一九六四年,苏曼殊收到了人生中最为贵重的一份礼物——苏父用教书攒下的部分积蓄给她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
复杂新奇的玩意儿在当时并不多见,苏曼殊跟得了宝贝似的和纪家和一起研究起来。他琢磨了一会儿说明书,继而教她拍照时眼睛要对准取景器,镜头左边的按钮是闪光灯。闪光灯亮起来的时候吓了她一大跳,滑稽的样子惹得纪家和忍不住笑了。
她拍下的第一张照片是霜落满湖的什刹海,她兴奋地跑回家敲纪臻安的房门,纪臻安裹着厚棉被堵在门口,随意地瞥了一眼照片便倒回床上呼呼大睡了。
快到年关的时候,纪臻安提出去什刹海冰场滑冰,苏曼殊兴奋得不得了,转头就跑回屋里拿相机去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什刹海冰场是老少聚集的娱乐之地,成排的红顶人力车停在路边拉客,也有边拉手风琴边滑冰的个中高手。
纪家和的身体协调性和他温吞的性格一样糟糕,看着他摇摇晃晃的样子,苏曼殊笑得直不起腰。
纪臻安坐在一旁看他们俩打打闹闹,夜晚璀璨的灯光照在他好看的侧脸上,像是有几分忧郁,又有几分焦灼。苏曼殊疑惑地朝他溜过去,他忽然勾起嘴角,起身往入口快步走去。
不得不承认,陈碧落是真的美,苏曼殊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直到后来香港电影业欣欣向荣,她才猛然发现陈碧落长得很像林青霞和王祖贤的结合体。即使她头发散乱,呢大衣陈旧,但纪臻安看她的眼神,却是从未有过的明亮。
心不在焉的苏曼殊狠狠地摔了一跤,膝盖蹭破皮不停地渗血,没等纪臻安牵着陈碧落的手溜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纪家和早已抱起苏曼殊快步奔向最近的医院。
诊所的护士阿姨下手一点都不温柔,她疼得呲牙咧嘴的。纪臻安送陈碧落回家后又寻过来,仔细询问了她的情况。苏曼殊把头埋在纪家和肩膀上装睡,忽然觉得眼睛好酸好酸。
陈碧落就像一阵沉郁的南风,吹入了他们的小天地当中,纪臻安和她处对象的事情很快传得街坊人尽皆知。
她是文工团最年轻的越剧花旦,能歌善舞,气质出众,母亲又曾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歌星。可大家都说可惜了,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成分不好。
那时苏曼殊不懂那么多,她只知道因为这个,纪臻安在文工团门口把欺负陈碧落的小混混打得差点打医院。纪老爷子最守规矩,得知前因后果后气得七窍生烟,将纪臻安关在书房里跪着,拿鸡毛掸子就是一顿打,呼呼的响声听得苏曼殊心惊肉跳。
纪臻安比老爷子还倔,咬着牙愣是一声也不吭。带着背上触目惊心的伤痕,他坐在院子的桂花树下抽烟,吸一口就疼得皱眉头,那模样像针刺痛苏曼殊的眼睛。
她从烟盒里掏出一支烟点燃,纪臻安眼疾手快地去夺,她一躲,刚吸了一口就呛得剧烈咳嗽起来。他不是很能忍吗,痛成那样都不肯讨一句饶,到底陈碧落哪里值得他这样着迷,她想不通。
纪臻安沉着脸拿过她嘴边的香烟,恶狠狠地扔在地上踩灭。苏曼殊不知哪来的勇气,抓着烟盒就往垃圾桶掷去。纪臻安苦笑了一下:“苏曼殊,你脾气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坏的?”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院都没出现过纪臻安的身影。开春的时候他回家里收拾了行李,苏曼殊站在窗户旁,看那道修长挺拔的身影穿过清晨的熹微,穿过那丛朝露未晞的栀子花,直至消失在门口。大概再也没有人细心呵护它们,为它们施肥浇水了。
004
没有纪臻安的东郊大院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沉静如一潭死水。
苏曼殊升入中学,校服是她梦寐以求的草绿色军服,纪家和赠她一支派克笔。长成大姑娘的苏曼殊,褪去了婴儿肥的脸蛋细白细白的,一双乌溜溜的杏眼,两根粗黑的麻花辫垂在兩肩,清丽明艳。
继纪臻安之后,纪家和也如愿考上了北大。
周末回家里辅导苏曼殊做作业,纪家和看到她她咬着笔,望着窗外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一口气叹了又叹。纪家和放下手中的书,笑得无奈:“我哥从小主意就多,他会照顾好自己的。”
是啊,即使离了家,纪臻安也把自己照顾得挺好——和同学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公寓,闲时便到处打工挣生活费。纪老爷子气早消了,只是面上不说。纪臻安生日那天,老爷子在家里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大半天过去,只有纪家和一个人回来,朝屋子里的人摇了摇头。 苏曼殊敲开纪臻安公寓的门时,他正和人激烈地争执着,陈碧落看了一眼呆呆地杵在门口的苏曼殊,淡笑了一下,转身走回房间“砰”地关上了门,震得门帘珠子不停地晃动着。
苏曼殊奉命带来的食物他们一口没尝。
一行人出了门,看到川餐馆门口有卖烤红薯的,小摊贩拿着破蒲扇朝炉子口扇啊扇啊,白烟阵阵往天上冒,香气扑鼻。
纪臻安买了两个,一个给了苏曼殊,一个给了陈碧落。苏曼殊趁着热乎赶紧吃了,而陈碧落手边那个,久久没吃慢慢凉透了。
后来他们三人去西四东大街的胜利影院看了电影,是部法国片子,沉闷冗长,影片还没过半,苏曼殊头一歪便去找周公了。醒来的时候,纪臻安背着她,慢腾腾地走在通往家门口的胡同里。昏黄的路灯照不清路面,纪家和站在门口对他说:“搬回来吧,老爷子身体日渐不硬朗了,我们小辈都不在身边,他怪寂寞的。”
纪臻安点点头,什么也没说,放下苏曼殊后,转身消失在了黑暗中。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文工团为来华参观的大使团表演了一出惊艳四座的《梁祝十八相送》,陈碧落扮祝英台,最后爱侣双双化蝶的桥段引得苏曼殊都忍不住站起来鼓掌。
那是陈碧落第一次作为主角登场,她牢牢地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并且一炮而红。其实她原本就是才情并茂的女子,迫于时代的压力难以翻身,倘若不是那位南洋富商的赏识以及慷慨解囊,也许故事的发展便不会是后来那样。
陈碧落随富商前往法国深造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說这女娃好福气,下半辈子再也不用为五斗米发愁了。
苏曼殊跨上自行车一口气骑到纪臻安宿舍。纪臻安倒在满屋子的空酒瓶中间,脸上不知道哪来的伤,他空洞的目光一直盯着墙上那幅巨幅剧照。冷艳如陈碧落,她是天生的戏子,她说自己从未爱过他。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是他这个看客入戏太深。
纪臻安痴痴地笑了:“来,小曼殊,我教你喝酒啊。”
苏曼殊的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
她世界里的纪臻安是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可你看他现在的样子,被那个坏女人折磨得像个斗败的懦夫。苏曼殊卸下墙上那幅照片扔在地上,一脚一脚地往上面踩。纪臻安把她推到一边,愤怒的脸扭曲成暴怒的狮子:“你疯了是不是?!”
苏曼殊带着哭腔喊:“是你疯了!为了一个戏子你连尊严都不要了!”
纪臻安终于忍不住高高地扬起了手,苏曼殊死死地盯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心在那刻生生碎裂成碎片。
那是一九六六年北京的夏暮,那年东郊大院的月桂树没有开花。
苏曼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005
纪老爷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中秋节那晚一个不留神,他中风被送进了医院。
纪家和请了假照顾老爷子,又雇了帮工照看花圃,纪臻安在遥远的北国散心,收到信后立刻买了最早的火车票赶回来。
可惜没等他抵达,花圃就出事了。
北京的秋天太干燥,花圃的杂房里堆着去年冬天积蓄下的干柴,遇着工人烟头上掉落下的火星,转瞬便烧着了。那天苏曼殊拿着相机在花圃采风,秋风微醺,她靠在树下倦倦地睡了,等她惊醒时,周围已是火光漫天。
纪家和第一时间赶到花圃找到了苏曼殊,浓重的烟熏得他剧烈地咳嗽,脸色苍白得骇人。这次以后,纪家和的哮喘病确确实实加重了,也在苏曼殊心里落下了一块心病。
纪臻安在事发第二天赶回来了,望着曾经百鸟啁啾、万花齐放的花圃转瞬变为一片荒芜的废墟。那是老爷子毕生的心血,他的背影仿佛压抑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纪臻安寻求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花圃的损失,倒是老爷子心态好,在病床上和纪家和下象棋:“老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何况是些不言不语的物件呢。只要这根还在,春天来了,总会长回来的,随它去吧。”
六十年代北京迎来暴风雨似的激越与愤懑,大家人心惶惶。
苏父因为某些言论的立场问题被带走谈了两天话,苏曼殊和母亲在家提心吊胆,纪臻安拍了拍她的发顶说:“不会有事的,别太担心了。”
自上次大吵了一架后,再面对纪臻安,苏曼殊总是带着些拘谨疏离,她害怕心底那些隐秘的小情绪会被他发觉。与其听到不想要的结果,倒不如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下去吧,至少彼此都不会那么难堪。
这就是少女苏曼殊的爱情观了,怯懦而卑微地喜欢着。
人生的路和爱情一样,该怎么走,都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听到纪臻安参军的消息,苏曼殊的筷子只微顿了几秒,故作轻松地想:嗯,今天的糖醋排骨好像咸了一点。
纪臻安在冬天入伍的,那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大院人家的水井都结冻了。苏曼殊裹着厚棉袄和羊毛围巾,但手脚还是冰凉凉的。火车站里敲锣打鼓,长辈们争相和挂着大红球的新兵拍纪念照,老爷子拄着拐杖,叮嘱说:“死小子,去了部队就安安分分的,要为国争光。”
纪家和顺利拿到了留校任职的名额,火车的汽笛声响彻云霄,兄弟俩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背。纪臻安说:“喜欢就抓紧,不然等别人抢了你后悔都来不及。”
他说得很轻,但苏曼殊听得清楚。她垂首站在旁边,强烈的酸楚哽在喉咙。纪臻安叫她的名字,她轻轻“嗯”了声,他走过来,像往常那样拍拍她的发顶:“你是打算我走了都不看我一眼是吧?”
苏曼殊摇摇头,她想说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她说:“你要照顾好自己,还有,要记得常写信回来。”声音淹没在噪杂的人声中,纪臻安看了她一会儿,背上行囊一步跨上了火车。
列车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发动,隔着熙攘的人群,苏曼殊的目光一直盯着纪臻安看。北风吹走了她心爱的人——他是她来到这个世间时第一个双手拥抱她的人,他温暖了她稚嫩懵懂的岁月,可他不能陪她走完这漫漫的一生。
这年是一九六八年,火车消失在了远方。
苏曼殊忽然难过地蹲下身子,抱住自己,仿佛抱住这地冻天寒的世界。 006
纪臻安在漠河服役。
那个被称为中国最北端的地方,苏曼殊在地理杂志上看见过,白茫茫的林海雪原覆盖在大地上,繁星朗月的午夜,天空是青蓝色的,分不清究竟是傍晚还是黎明。
纪臻安走后,苏曼殊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暑假,她顺利地拿到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录取通知书。
苏曼殊在上海念书的那几年,纪家和时常抽空来探望她,带些北京的老味道,或者苏母托付的琐碎东西。同学都说温文尔雅的纪家和跟她站在一起般配极了,苏曼殊望着他清风朗月般的眉眼,想的却都是另一个遥远地方的他。
国庆的时候,隔壁王二胖和曾经班上的班花办结婚酒。王二胖初三那年随叔父去了国外留学,后来实在是念不下去,便又回来了。苏曼殊还记得以前跟他同桌的日子,王二胖有鼻炎,还总不带纸,大家都被他借纸借烦了,他只好叹了口气,撕下一页作业纸便擤了鼻涕。
时光匆匆流去,转眼大家都忽然长成了大人。酒席上,新郎端着酒杯走过来:“哎,我说苏曼殊,以前学校那么多男的追你,也没见你喜欢谁。我现在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你可抓紧了啊。”
他看一眼静静坐着的纪家和,纪家和回以微笑,和他碰杯道:“恭喜。”
毕业后,苏父拜托学校退休的老校长为苏曼殊在报社安排了一个清闲的职位。
冬天来临时,北方连降十年罕见的暴雪,东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苏曼殊看着电视里滚动播报的新闻,手指紧紧地绞在一起。
她自作主张要求加入开往前线的新闻队伍,苏家父母坚决反对,气氛陷入僵局。纪家和对她说:“就算你去了又能怎样呢?黑龙江那么大块地界,遇得到他嗎?”
苏曼殊被关在房间里,队伍出发的前一天,她用凳子破窗而出,爱人之心何其强大,区区一道门怎么拦得住她?纪家和背对着她站在门前,苏曼殊望着他,忽然开口问道:“说实话,你到底为什么喜欢我呢?”
纪家和愣了下,继而苦笑了下:“大概是从小他就什么都不缺,而我,什么都没有吧。”
一九七二年一月,苏曼殊随新闻小组来到漠河。破皮卡在北极哨所熄火,迎接的官兵们热情地拥过来替他们提设备,拿行李。苏曼殊抱着相机跳下车,纪臻安站在对头远远地望着她,那一刻,她真的听到了雪融化的声音。
他们在北极哨所住了四天,白天跟随救援队前往事发地点抢险救人。纪臻安对她说:“我顾不上你,你自己要小心,知道了吗?不准有事。”
苏曼殊点点头,遇到紧急情况还是第一个冲上去。晚上大家蜷缩在温暖的篝火边取暖,操一口广西话的老班长唱起了山歌,渐渐地,大家都跟着哼起来。歌声飘荡在空旷的雪野之间,跳动的火焰温柔了纪臻安的侧脸,苏曼殊拿起相机,悄悄记录下这一刻。
那晚大家尽兴而归,苏曼殊缩着脖子在纪臻安身后亦步亦趋。忽然他转身,捧起她的脸:“快看。”
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漫天的靛蓝紫红的光晕犹如画家笔下神秘瑰丽的梦境。
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见极光。她努力睁大眼睛将眼前的景象收入眼里,铭记心底,她一生都庆幸与他分享这份感动的人,是纪臻安。
007
他们一起执行最后一个任务的时候,纪臻安说,等这边结束了,他就请个长假跟她回北京去。他还说,他想吃仿膳饭庄的芸豆糕,想清早跟老爷子去街上遛鸟。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再载着她逛遍整座北京城。
那是他小时候应她的承诺。
如果回程的途中没有发生雪崩,如果没有,也许他们还能够儿女绕膝,子孙满堂。
可惜没有如果。侧翻带来的冲击令苏曼殊产生轻微的耳鸣,除却车子下沉的“咯吱”声,她几乎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
纪臻安一行人率先爬出车子,他用手肘撞破了苏曼殊那侧的窗户,把她拉了出来。
大家都明白,雪崩还会再次发生,山下住着那么多还沉静在睡梦中的普通百姓,必须敲响山顶的警钟。他将苏曼殊拉到增援的卡车前:“你跟他们先走,遇到危险不要傻傻地冲在最前面,记住,你是个姑娘家,不用什么事都要争第一,知道了吗?”
北风那么凉,吹得苏曼殊眼睛都红了,她抓着他的手,惶恐地摇头:“别去,求求你,在这陪我好吗?”
纪臻安笑了,他温热厚实的大手摩挲着她冻得通红的耳朵:“放心,不会有事的。”
他慢慢抽出自己的手,眼泪顺着皲裂的双颊滚落下来。苏曼殊上前死死地抱住了纪臻安的腰,他抚摸着她的发顶,在她耳边极轻地说:“曼殊啊,别等我了。”
他说苏曼殊,你别等我了。
他决绝的身影逐渐隐没在呼啸的飞雪中,苏曼殊拿起相机,双手颤抖着按下了快门。车前伫立的所有官兵都向他离开的方向敬礼。凌晨两点,雪山的村民在睡梦中听见警钟敲响,回音在山野回荡着,那是黎明的钟声。
那是纪臻安生命最后的绝响。
二十三个春夏秋冬,苏曼殊终于不用再等纪臻安。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天地,她失声痛哭。
那张《风雪中的背影》,被评为当年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作品,而它的拍摄者,却从不曾接受这幅作品获得的任何奖项和荣誉。
苏曼殊回了北京,大院的花草依然枝繁叶茂,月桂树开花时散发的香气一年胜过一年。之后苏曼殊回过极寒之地,巍峨的雪山,静得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可她知道,那里长眠着她的爱人。
她的爱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尾声
再后来,苏曼殊在两家长辈的撮合下,与纪家和登记结婚。他们领养了一个在雪灾中幸存的孤儿——那个孤儿就是我的母亲。
苏曼殊的余生在东郊大院里度过。
纪臻安要她别等他,好,她潇洒过往,莫问前程。他要她安安稳稳,好,她念书种花,享一世安乐浮华。这大概就是那个尘封于时光深处的故事的全部了。
只可惜,穷尽一生,苏曼殊都没能对纪臻安说一声喜欢。
老人走的那天,北京的天气明媚得不像话,胡同口有人拉二胡,唱京剧段子。大院早就没人住了,城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自行车怎么转也转不出个头。她翻出箱底发霉、被虫蛀过的旧书,那本《破碎故事之心》被翻得缺了页,书上写: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
下面接了一段模糊的手写小字:我认为,爱是那年桂花开得正好,我未老,她还小,小小的她哭着鼻子在我怀里要抱抱……
那晚苏曼殊和衣躺在床榻上,沉沉入睡。
梦里她梦见纪臻安满头黑发,她红颜不老,他们骑着自行车驶在朝阳门绿荫蔽日的街道上,仿佛可以看到地老天荒。
编辑:十颜
新浪微博|莉莉周阿
序言
四月暮春,我顶着南方濡湿的梅雨归去北京故里,为外婆奔丧。
唱着哀歌的宽巷静屋,前来吊唁的人寥寥可数。儿时父母忙于工作,索性将我丢给独居的外婆照料,那会儿她常穿件黄黑相间、素净的格纹布拉吉裙,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教我念唐诗,念《诗经》,老式留声机播一支不知名的昆曲,久久不歇。
冬天的时候,她带我去后山树林拾枯枝,她说她小的时候,那里曾经有一大片花田。我们围坐在火炉旁看书、泡茶,我边打盹,边听着北方落雪发出细微的声响。
外婆清俭,遗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母亲寻到一台古旧的海鸥牌相机,我摆弄了半天,奇迹般地,那台老古董竟然还能打开,可惜里面只剩一张照片——雪白广袤的雪山,篝火温暖,青年英俊的面容仿佛蒙上了光晕。
拍摄日期为,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七日。
生命的降临与逝去,始终在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规律进行着,但这张照片,却跨越了近四十载的光阴,复又重见天日。
作为一名业余三流小说写手,我嗅到这或许是某段好故事的开头。
往年秋天,外婆有句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说:“大雁飞回来了,你闻这桂花,可真是一年比一年香了。”我想那时她惦念的不只是这花香,或许还有那段遥远的流金岁月。
001
她的名字叫苏曼殊。
一九四九年,东郊大院子里种的桂花开得盛极了,天安门前正举行盛大的开国庆典,苏曼殊就是在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欢喜时节来到这个世界。她出生时,纪臻安和纪家和在产房外头等着,纪臻安是第一个抱她的人,他说那会儿她哭得可难听了,脸皱巴巴的,像只小怪兽,自己没抱多久就把她还回护士小姐怀里了。
纪家有两个小子,家和是弟弟,臻安是哥哥。纪臻安大苏曼殊六岁,她在襁褓中尚不会说话时,每天放学回来他总是扮鬼脸吓唬她,逗她玩,他说:“小鼻涕虫,院子的桂花树上有好多小虫子,你要是在树下吃东西,吃下去的就全是小虫子了。”
说来也奇怪,小曼殊虽然常常被弄得哇哇大哭,却从来没怕过他。
等长大到了会说话的年纪,纪臻安倘若再欺负她,她也晓得红着脸反驳了。纪臻安觉得新鲜,油嘴滑舌的脾性愈发变本加厉。冬天,小曼殊穿了新衣裳,及膝的碎花夹袄,是苏母特地去裁缝店定制的。纪臻安见了,笑她:“又一年过去了,嗯,我们曼殊越来越像个水桶了。”
苏曼殊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去。她是早产儿,身子虚,苏母成日炖补品给她吃,那会儿她确实比同龄的女孩子圆润一些,可院子里的大家都说胖乎乎的曼殊才可爱啊,纪臻安怎么和他们班上的男同学一样,嫌弃她胖呢?
想着想着,心底的委屈劲涌上心头,小曼殊的嘴巴撇得跟鸭嘴似的,眼眶噙着泪看着若无其事的纪臻安,她转头跑回屋里号啕大哭起来。
因为这件事纪老爷子狠狠教训了纪臻安一顿,鸡毛掸子一下一下地打在他身上,他的哀嚎声跟杀猪似的。最后还是苏曼殊从门框后跑出来抱住了纪臻安:“别打了,别打了,都怪我太胖了,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了!”
纪老爷子连着屋里看热闹的人都啼笑皆非地看着苏曼殊眼泪鼻涕一把的滑稽模样,有人打趣说:“曼殊长大了,就做臻安的小媳妇儿,死小子要再欺负人家啊,看以后还有没有人护着你喽。”
打那以后,纪臻安身边总带着一条小尾巴。苏曼殊念幼教园,学校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她那头打娘胎出来便不曾剪过的长头发和长指甲自然不过关。纪臻安想了个办法,巷口杂货店的水果糖她尤其爱吃,他数出十颗糖摊在手心,挑眉说道:“一根指头一颗糖,要是不合作,我就全吃了。”
苏曼殊的手小,白白嫩嫩的,纪臻安托在掌心里,握着剪子小心翼翼地剪着。微风吹过,苏曼殊嚼着糖舒服地靠在他身边睡着了,哈喇子挂了老长一条,纪臻安摇摇头嫌弃地啧了一声,拿袖子替她擦掉。
纪家山脚下经营着一片花圃,漫山遍野的花朵儿次第娇媚着,纪臻安告诉她,绿色叶子结着红果的是覆盆子,她脚边一朵一丛的是孔雀菊和维吉尼亚玫瑰,顽皮的黄莺最喜欢衔着樱桃躲在月桂树枝上吃独食。
温室里养着睡莲,纪臻安带着苏曼殊趴在荷花纹的大水缸边,两人屏着呼吸,静静地等待鲤鱼从水底游出水面吃漂浮着的馒头碎屑,一看就是一下午的光景。
002
苏曼殊十岁的时候,纪家购置了院子里第一台天津生产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
翻着雪花的新闻频道不断地播放新中国第二座油田被发现的消息,纪家父母双双在黑龙江从事石油勘探,看着电视里熟悉的自家人面孔,老爷子一高兴,大手一挥给纪臻安买了辆永久牌自行车。
他骑自行车上下学,骑自行车逛遍了整个老北京城。
家和就和他不一样了,小时候落水患上哮喘病,因此他性子静多了,常日躲在书房看看书,练练书法,是大院里长辈们夸赞的五好少年。苏母怕曼殊学习跟不上,无事便差遣她跟纪家和一道写字,纸写满一张又换一张,大门直直地敞开着,可就是听不见纪臻安响亮的车铃声。
苏曼殊一度很憎恨自行车这玩意儿,因为她觉得自行車带走了纪臻安的魂儿。
她猜得不错。
纪臻安和同伴去香山看日出,每天傍晚放学经过由戏院改建成的文工团,会看见瘦高娇俏的年轻女演员们簇拥着在门口买香喷喷的葱油烧饼。他一个急刹车停下来,看见女孩中间神情冷漠,有着细长眉眼的陈碧落。
陈碧落很瘦,低头蹙眉时能看见脊背骨骼微微地凸起。十岁的苏曼殊身量拔高了,可脸依然是婴儿肥。练完字帖,她坐在院子的台阶上百无聊赖地晃荡着腿,纪臻安带小零嘴回来,她噘着嘴不肯要,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根冰糖葫芦在她眼前晃了晃,她赶忙扑上前塞进嘴里。 十六岁的纪臻安已经长得很高,并且继承了纪父的英俊相貌。
每月月初,纪臻安揣着粮本、粮票还有面袋子去朝阳门买米,她戴着纪臻安大得过分的军帽混在形色各异的人们中间排队,就算等得再久也是乐呵的。
就快轮到他们,纪臻安忽然不高不低地呵斥了一声,原来是售货员帮他们前面的高个姑娘盛米,铁制的深斗儿簸箕颠了又颠,不知道缺了几两了。纪臻安笑了笑说:“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了,怎么你还给女同志缺斤少两的,思想觉悟可真够高的。”
这一下子,围观群众纷纷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售货员一张脸憋得通红,愤恨地看了他们几眼,往米袋里倒了满满一大勺米。
陈碧落只淡淡地对纪臻安说了声“谢谢”,语气里却没多少感谢的意思。苏曼殊站在一旁观望,这个气质冷艳的女孩穿着一袭练功服,外面套了一件黑色双排扣呢子大衣。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她有一双白皙且骨节修长的手,涂着暗红色的指甲油。后来苏曼殊在书里看到一个词——妖冶,她立刻想起了那天的场景。
领完粮食纪臻安载她去了故宫,自行车穿过广场惊起一群白鸽,他心情好,两人在东单附近用剩下的粮票点了两碗韭菜饺子。和他们一块儿拼桌的是两位年轻的解放军叔叔,见苏曼殊狼吞虎咽的样子,临走前有个叔叔还笑着帮她又叫了一碗。
酒足饭饱的苏曼殊靠在纪臻安背上昏昏欲睡,回去的路上晚风清凉,苏曼殊觉得,再没有比此时更惬意的时光了。
003
那段时间纪臻安依然早出晚归。
在纪家和的敦促下,苏曼殊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纪家和屋里有很多书和飞机模型,苏曼殊喜欢看地理杂志,那些奇异瑰丽的景象总是令她感到震撼。
再后来是一九六四年,苏曼殊收到了人生中最为贵重的一份礼物——苏父用教书攒下的部分积蓄给她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
复杂新奇的玩意儿在当时并不多见,苏曼殊跟得了宝贝似的和纪家和一起研究起来。他琢磨了一会儿说明书,继而教她拍照时眼睛要对准取景器,镜头左边的按钮是闪光灯。闪光灯亮起来的时候吓了她一大跳,滑稽的样子惹得纪家和忍不住笑了。
她拍下的第一张照片是霜落满湖的什刹海,她兴奋地跑回家敲纪臻安的房门,纪臻安裹着厚棉被堵在门口,随意地瞥了一眼照片便倒回床上呼呼大睡了。
快到年关的时候,纪臻安提出去什刹海冰场滑冰,苏曼殊兴奋得不得了,转头就跑回屋里拿相机去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什刹海冰场是老少聚集的娱乐之地,成排的红顶人力车停在路边拉客,也有边拉手风琴边滑冰的个中高手。
纪家和的身体协调性和他温吞的性格一样糟糕,看着他摇摇晃晃的样子,苏曼殊笑得直不起腰。
纪臻安坐在一旁看他们俩打打闹闹,夜晚璀璨的灯光照在他好看的侧脸上,像是有几分忧郁,又有几分焦灼。苏曼殊疑惑地朝他溜过去,他忽然勾起嘴角,起身往入口快步走去。
不得不承认,陈碧落是真的美,苏曼殊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直到后来香港电影业欣欣向荣,她才猛然发现陈碧落长得很像林青霞和王祖贤的结合体。即使她头发散乱,呢大衣陈旧,但纪臻安看她的眼神,却是从未有过的明亮。
心不在焉的苏曼殊狠狠地摔了一跤,膝盖蹭破皮不停地渗血,没等纪臻安牵着陈碧落的手溜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纪家和早已抱起苏曼殊快步奔向最近的医院。
诊所的护士阿姨下手一点都不温柔,她疼得呲牙咧嘴的。纪臻安送陈碧落回家后又寻过来,仔细询问了她的情况。苏曼殊把头埋在纪家和肩膀上装睡,忽然觉得眼睛好酸好酸。
陈碧落就像一阵沉郁的南风,吹入了他们的小天地当中,纪臻安和她处对象的事情很快传得街坊人尽皆知。
她是文工团最年轻的越剧花旦,能歌善舞,气质出众,母亲又曾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歌星。可大家都说可惜了,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成分不好。
那时苏曼殊不懂那么多,她只知道因为这个,纪臻安在文工团门口把欺负陈碧落的小混混打得差点打医院。纪老爷子最守规矩,得知前因后果后气得七窍生烟,将纪臻安关在书房里跪着,拿鸡毛掸子就是一顿打,呼呼的响声听得苏曼殊心惊肉跳。
纪臻安比老爷子还倔,咬着牙愣是一声也不吭。带着背上触目惊心的伤痕,他坐在院子的桂花树下抽烟,吸一口就疼得皱眉头,那模样像针刺痛苏曼殊的眼睛。
她从烟盒里掏出一支烟点燃,纪臻安眼疾手快地去夺,她一躲,刚吸了一口就呛得剧烈咳嗽起来。他不是很能忍吗,痛成那样都不肯讨一句饶,到底陈碧落哪里值得他这样着迷,她想不通。
纪臻安沉着脸拿过她嘴边的香烟,恶狠狠地扔在地上踩灭。苏曼殊不知哪来的勇气,抓着烟盒就往垃圾桶掷去。纪臻安苦笑了一下:“苏曼殊,你脾气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坏的?”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院都没出现过纪臻安的身影。开春的时候他回家里收拾了行李,苏曼殊站在窗户旁,看那道修长挺拔的身影穿过清晨的熹微,穿过那丛朝露未晞的栀子花,直至消失在门口。大概再也没有人细心呵护它们,为它们施肥浇水了。
004
没有纪臻安的东郊大院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沉静如一潭死水。
苏曼殊升入中学,校服是她梦寐以求的草绿色军服,纪家和赠她一支派克笔。长成大姑娘的苏曼殊,褪去了婴儿肥的脸蛋细白细白的,一双乌溜溜的杏眼,两根粗黑的麻花辫垂在兩肩,清丽明艳。
继纪臻安之后,纪家和也如愿考上了北大。
周末回家里辅导苏曼殊做作业,纪家和看到她她咬着笔,望着窗外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一口气叹了又叹。纪家和放下手中的书,笑得无奈:“我哥从小主意就多,他会照顾好自己的。”
是啊,即使离了家,纪臻安也把自己照顾得挺好——和同学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公寓,闲时便到处打工挣生活费。纪老爷子气早消了,只是面上不说。纪臻安生日那天,老爷子在家里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大半天过去,只有纪家和一个人回来,朝屋子里的人摇了摇头。 苏曼殊敲开纪臻安公寓的门时,他正和人激烈地争执着,陈碧落看了一眼呆呆地杵在门口的苏曼殊,淡笑了一下,转身走回房间“砰”地关上了门,震得门帘珠子不停地晃动着。
苏曼殊奉命带来的食物他们一口没尝。
一行人出了门,看到川餐馆门口有卖烤红薯的,小摊贩拿着破蒲扇朝炉子口扇啊扇啊,白烟阵阵往天上冒,香气扑鼻。
纪臻安买了两个,一个给了苏曼殊,一个给了陈碧落。苏曼殊趁着热乎赶紧吃了,而陈碧落手边那个,久久没吃慢慢凉透了。
后来他们三人去西四东大街的胜利影院看了电影,是部法国片子,沉闷冗长,影片还没过半,苏曼殊头一歪便去找周公了。醒来的时候,纪臻安背着她,慢腾腾地走在通往家门口的胡同里。昏黄的路灯照不清路面,纪家和站在门口对他说:“搬回来吧,老爷子身体日渐不硬朗了,我们小辈都不在身边,他怪寂寞的。”
纪臻安点点头,什么也没说,放下苏曼殊后,转身消失在了黑暗中。
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文工团为来华参观的大使团表演了一出惊艳四座的《梁祝十八相送》,陈碧落扮祝英台,最后爱侣双双化蝶的桥段引得苏曼殊都忍不住站起来鼓掌。
那是陈碧落第一次作为主角登场,她牢牢地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并且一炮而红。其实她原本就是才情并茂的女子,迫于时代的压力难以翻身,倘若不是那位南洋富商的赏识以及慷慨解囊,也许故事的发展便不会是后来那样。
陈碧落随富商前往法国深造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說这女娃好福气,下半辈子再也不用为五斗米发愁了。
苏曼殊跨上自行车一口气骑到纪臻安宿舍。纪臻安倒在满屋子的空酒瓶中间,脸上不知道哪来的伤,他空洞的目光一直盯着墙上那幅巨幅剧照。冷艳如陈碧落,她是天生的戏子,她说自己从未爱过他。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是他这个看客入戏太深。
纪臻安痴痴地笑了:“来,小曼殊,我教你喝酒啊。”
苏曼殊的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
她世界里的纪臻安是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可你看他现在的样子,被那个坏女人折磨得像个斗败的懦夫。苏曼殊卸下墙上那幅照片扔在地上,一脚一脚地往上面踩。纪臻安把她推到一边,愤怒的脸扭曲成暴怒的狮子:“你疯了是不是?!”
苏曼殊带着哭腔喊:“是你疯了!为了一个戏子你连尊严都不要了!”
纪臻安终于忍不住高高地扬起了手,苏曼殊死死地盯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心在那刻生生碎裂成碎片。
那是一九六六年北京的夏暮,那年东郊大院的月桂树没有开花。
苏曼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005
纪老爷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中秋节那晚一个不留神,他中风被送进了医院。
纪家和请了假照顾老爷子,又雇了帮工照看花圃,纪臻安在遥远的北国散心,收到信后立刻买了最早的火车票赶回来。
可惜没等他抵达,花圃就出事了。
北京的秋天太干燥,花圃的杂房里堆着去年冬天积蓄下的干柴,遇着工人烟头上掉落下的火星,转瞬便烧着了。那天苏曼殊拿着相机在花圃采风,秋风微醺,她靠在树下倦倦地睡了,等她惊醒时,周围已是火光漫天。
纪家和第一时间赶到花圃找到了苏曼殊,浓重的烟熏得他剧烈地咳嗽,脸色苍白得骇人。这次以后,纪家和的哮喘病确确实实加重了,也在苏曼殊心里落下了一块心病。
纪臻安在事发第二天赶回来了,望着曾经百鸟啁啾、万花齐放的花圃转瞬变为一片荒芜的废墟。那是老爷子毕生的心血,他的背影仿佛压抑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纪臻安寻求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花圃的损失,倒是老爷子心态好,在病床上和纪家和下象棋:“老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何况是些不言不语的物件呢。只要这根还在,春天来了,总会长回来的,随它去吧。”
六十年代北京迎来暴风雨似的激越与愤懑,大家人心惶惶。
苏父因为某些言论的立场问题被带走谈了两天话,苏曼殊和母亲在家提心吊胆,纪臻安拍了拍她的发顶说:“不会有事的,别太担心了。”
自上次大吵了一架后,再面对纪臻安,苏曼殊总是带着些拘谨疏离,她害怕心底那些隐秘的小情绪会被他发觉。与其听到不想要的结果,倒不如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下去吧,至少彼此都不会那么难堪。
这就是少女苏曼殊的爱情观了,怯懦而卑微地喜欢着。
人生的路和爱情一样,该怎么走,都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听到纪臻安参军的消息,苏曼殊的筷子只微顿了几秒,故作轻松地想:嗯,今天的糖醋排骨好像咸了一点。
纪臻安在冬天入伍的,那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大院人家的水井都结冻了。苏曼殊裹着厚棉袄和羊毛围巾,但手脚还是冰凉凉的。火车站里敲锣打鼓,长辈们争相和挂着大红球的新兵拍纪念照,老爷子拄着拐杖,叮嘱说:“死小子,去了部队就安安分分的,要为国争光。”
纪家和顺利拿到了留校任职的名额,火车的汽笛声响彻云霄,兄弟俩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背。纪臻安说:“喜欢就抓紧,不然等别人抢了你后悔都来不及。”
他说得很轻,但苏曼殊听得清楚。她垂首站在旁边,强烈的酸楚哽在喉咙。纪臻安叫她的名字,她轻轻“嗯”了声,他走过来,像往常那样拍拍她的发顶:“你是打算我走了都不看我一眼是吧?”
苏曼殊摇摇头,她想说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她说:“你要照顾好自己,还有,要记得常写信回来。”声音淹没在噪杂的人声中,纪臻安看了她一会儿,背上行囊一步跨上了火车。
列车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发动,隔着熙攘的人群,苏曼殊的目光一直盯着纪臻安看。北风吹走了她心爱的人——他是她来到这个世间时第一个双手拥抱她的人,他温暖了她稚嫩懵懂的岁月,可他不能陪她走完这漫漫的一生。
这年是一九六八年,火车消失在了远方。
苏曼殊忽然难过地蹲下身子,抱住自己,仿佛抱住这地冻天寒的世界。 006
纪臻安在漠河服役。
那个被称为中国最北端的地方,苏曼殊在地理杂志上看见过,白茫茫的林海雪原覆盖在大地上,繁星朗月的午夜,天空是青蓝色的,分不清究竟是傍晚还是黎明。
纪臻安走后,苏曼殊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暑假,她顺利地拿到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录取通知书。
苏曼殊在上海念书的那几年,纪家和时常抽空来探望她,带些北京的老味道,或者苏母托付的琐碎东西。同学都说温文尔雅的纪家和跟她站在一起般配极了,苏曼殊望着他清风朗月般的眉眼,想的却都是另一个遥远地方的他。
国庆的时候,隔壁王二胖和曾经班上的班花办结婚酒。王二胖初三那年随叔父去了国外留学,后来实在是念不下去,便又回来了。苏曼殊还记得以前跟他同桌的日子,王二胖有鼻炎,还总不带纸,大家都被他借纸借烦了,他只好叹了口气,撕下一页作业纸便擤了鼻涕。
时光匆匆流去,转眼大家都忽然长成了大人。酒席上,新郎端着酒杯走过来:“哎,我说苏曼殊,以前学校那么多男的追你,也没见你喜欢谁。我现在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你可抓紧了啊。”
他看一眼静静坐着的纪家和,纪家和回以微笑,和他碰杯道:“恭喜。”
毕业后,苏父拜托学校退休的老校长为苏曼殊在报社安排了一个清闲的职位。
冬天来临时,北方连降十年罕见的暴雪,东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苏曼殊看着电视里滚动播报的新闻,手指紧紧地绞在一起。
她自作主张要求加入开往前线的新闻队伍,苏家父母坚决反对,气氛陷入僵局。纪家和对她说:“就算你去了又能怎样呢?黑龙江那么大块地界,遇得到他嗎?”
苏曼殊被关在房间里,队伍出发的前一天,她用凳子破窗而出,爱人之心何其强大,区区一道门怎么拦得住她?纪家和背对着她站在门前,苏曼殊望着他,忽然开口问道:“说实话,你到底为什么喜欢我呢?”
纪家和愣了下,继而苦笑了下:“大概是从小他就什么都不缺,而我,什么都没有吧。”
一九七二年一月,苏曼殊随新闻小组来到漠河。破皮卡在北极哨所熄火,迎接的官兵们热情地拥过来替他们提设备,拿行李。苏曼殊抱着相机跳下车,纪臻安站在对头远远地望着她,那一刻,她真的听到了雪融化的声音。
他们在北极哨所住了四天,白天跟随救援队前往事发地点抢险救人。纪臻安对她说:“我顾不上你,你自己要小心,知道了吗?不准有事。”
苏曼殊点点头,遇到紧急情况还是第一个冲上去。晚上大家蜷缩在温暖的篝火边取暖,操一口广西话的老班长唱起了山歌,渐渐地,大家都跟着哼起来。歌声飘荡在空旷的雪野之间,跳动的火焰温柔了纪臻安的侧脸,苏曼殊拿起相机,悄悄记录下这一刻。
那晚大家尽兴而归,苏曼殊缩着脖子在纪臻安身后亦步亦趋。忽然他转身,捧起她的脸:“快看。”
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漫天的靛蓝紫红的光晕犹如画家笔下神秘瑰丽的梦境。
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见极光。她努力睁大眼睛将眼前的景象收入眼里,铭记心底,她一生都庆幸与他分享这份感动的人,是纪臻安。
007
他们一起执行最后一个任务的时候,纪臻安说,等这边结束了,他就请个长假跟她回北京去。他还说,他想吃仿膳饭庄的芸豆糕,想清早跟老爷子去街上遛鸟。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再载着她逛遍整座北京城。
那是他小时候应她的承诺。
如果回程的途中没有发生雪崩,如果没有,也许他们还能够儿女绕膝,子孙满堂。
可惜没有如果。侧翻带来的冲击令苏曼殊产生轻微的耳鸣,除却车子下沉的“咯吱”声,她几乎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
纪臻安一行人率先爬出车子,他用手肘撞破了苏曼殊那侧的窗户,把她拉了出来。
大家都明白,雪崩还会再次发生,山下住着那么多还沉静在睡梦中的普通百姓,必须敲响山顶的警钟。他将苏曼殊拉到增援的卡车前:“你跟他们先走,遇到危险不要傻傻地冲在最前面,记住,你是个姑娘家,不用什么事都要争第一,知道了吗?”
北风那么凉,吹得苏曼殊眼睛都红了,她抓着他的手,惶恐地摇头:“别去,求求你,在这陪我好吗?”
纪臻安笑了,他温热厚实的大手摩挲着她冻得通红的耳朵:“放心,不会有事的。”
他慢慢抽出自己的手,眼泪顺着皲裂的双颊滚落下来。苏曼殊上前死死地抱住了纪臻安的腰,他抚摸着她的发顶,在她耳边极轻地说:“曼殊啊,别等我了。”
他说苏曼殊,你别等我了。
他决绝的身影逐渐隐没在呼啸的飞雪中,苏曼殊拿起相机,双手颤抖着按下了快门。车前伫立的所有官兵都向他离开的方向敬礼。凌晨两点,雪山的村民在睡梦中听见警钟敲响,回音在山野回荡着,那是黎明的钟声。
那是纪臻安生命最后的绝响。
二十三个春夏秋冬,苏曼殊终于不用再等纪臻安。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天地,她失声痛哭。
那张《风雪中的背影》,被评为当年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作品,而它的拍摄者,却从不曾接受这幅作品获得的任何奖项和荣誉。
苏曼殊回了北京,大院的花草依然枝繁叶茂,月桂树开花时散发的香气一年胜过一年。之后苏曼殊回过极寒之地,巍峨的雪山,静得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可她知道,那里长眠着她的爱人。
她的爱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尾声
再后来,苏曼殊在两家长辈的撮合下,与纪家和登记结婚。他们领养了一个在雪灾中幸存的孤儿——那个孤儿就是我的母亲。
苏曼殊的余生在东郊大院里度过。
纪臻安要她别等他,好,她潇洒过往,莫问前程。他要她安安稳稳,好,她念书种花,享一世安乐浮华。这大概就是那个尘封于时光深处的故事的全部了。
只可惜,穷尽一生,苏曼殊都没能对纪臻安说一声喜欢。
老人走的那天,北京的天气明媚得不像话,胡同口有人拉二胡,唱京剧段子。大院早就没人住了,城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自行车怎么转也转不出个头。她翻出箱底发霉、被虫蛀过的旧书,那本《破碎故事之心》被翻得缺了页,书上写: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
下面接了一段模糊的手写小字:我认为,爱是那年桂花开得正好,我未老,她还小,小小的她哭着鼻子在我怀里要抱抱……
那晚苏曼殊和衣躺在床榻上,沉沉入睡。
梦里她梦见纪臻安满头黑发,她红颜不老,他们骑着自行车驶在朝阳门绿荫蔽日的街道上,仿佛可以看到地老天荒。
编辑:十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