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天这么学,我都不想活儿了!”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双双,一天晚上从培训班回家的路上对妈妈李博说。这让李博大惊失色。
为了让女儿顺利升入某重点中学,李博在某培训机构为双双报了数个培训班。
“密集的时候几个班的课程要花1万多,孩子每天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不是不知道女儿的辛苦,但是李博没有别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想进入一所理想的重点中学只有两条路,要么靠奥数、英语,要么走特长。
双双和李博所经历的,正是北京等诸多城市的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
与家长的焦虑相对应的是大量培训机构的一夜暴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其微博上感慨,这些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在美国股价的表现,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指数,教育培训机构做的是奥数、高考培训,是填鸭式教育的象征。
当然也有不甘于孩子被培训“绑架”的家长,倡导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往往到最后,孩子和家长还是抗不过层层重压。
“那些学校只认奥数杯赛证书或者是英语BETS3、FCE证书,没有这些根本没机会。”小航的妈妈为此头疼不已。
因为事实不止是填鸭培训这么简单。“小升初”带动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市场,培训机构与学校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直接参与到了学校对生源的筛选环节中。
而让小航的妈妈不再敢小看“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培训机构与名校间抽丝剥茧的利益关系。“每个培训机构都会跟一些学校有‘人情’往来,你只要进入与这些学校‘挂钩’的培训机构就有可能进入学校的‘坑班’或者是通过奥数、英语竞赛直接被学校点招。”小航的妈妈称,“里面的弯弯绕儿和技术细节太多了。”
学校、家长、培训机构
理不清的“三角关系”
没有好父母做“共建生”、没有门路当“条子生”,没有钱成“交费生”?那么恭喜你,你的升学途径会变得非常简单,要么上名校的“占坑班”或培训班,或者通过“推优”、特长生等形式择优入学。换言之,命运的70%以上都与培训机构难脱干系。
身为“过来人”,一起学习网的创始人鲍岳桥也有过同样“纠结”的经历。鲍岳桥认为小学生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一直极力反对儿子上类似的培训班,但等到小学六年级时,发现好像不太对头,学校考的很多内容儿子根本就没学过,完全没机会参与竞争。
鲍岳桥曾经鼓励儿子去人大附中面试,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考试题目特别难,全是奥数。”鲍岳桥的外甥现在小学五年级,马上也要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北大附、人大附都离他家特别近,但是想上这两个学校就必须去报那些培训班,不报根本不可能上。”
鲍岳桥的经历也正是目前绝大多数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1年发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个教育强区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提倡的电脑就近派位的比例不到50%,其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2010年通过电脑派位录取的班级是0个。
从十数年前的“补差”(哪门功课跟不上才进行课外辅导培训)到现在与学校抽丝剥茧的协同性生源“选拔”,培训机构的角色正在由四五线向一线进发。
几乎每个培训机构都会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学校,曾经有业内人士根据2011年2月前小升初“点招”推荐的情况爆料出各大培训机构与学校的关系网,其中巨人推荐为首师大附中5人、四中6人、十一中12人,还有水木、高思等多家机构的数据。
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入学名额足以让孩子们争得头破血流。鲍岳桥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一位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来国内讲课,有一个家长拿着一道他孩子做的奥数题给数学家做,数学家花了半个多小时,汗都冒出来了也没做出来。
一位中学招生办的老师称,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参加了奥数班,大家都追着赶着拔高,学校为了选拔出尖子生,出的奥数题目一年比一年难。
培训机构已经成为了学校选拔生源的分支渠道,这或许可以成为解释培训机构升名校高比例的原因之一。巨人教育在其聚优的师资介绍上就这样写道,拥有300多位一线特高级教师……整个知识层次在全北京首屈一指,考入各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员占85%以上。
一边骂一边掏钱
“被财富”的教育培训
“越是有钱的人越爱掏钱,超级课堂就是要赚那些富人的钱。”在创立超级课堂之前,杨平明是一家饭馆的老板,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生意很好的餐厅规模化和连锁化?杨平明笑称“开餐馆苦啊。”或许当第一个培训客户将12万元现金拍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嗅到了教育培训行业“金钱”的味道。
不过3年多时间,超级课堂杭州和上海已经有了5家分支机构,每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我这次来北京就是来找投资的。”杨平明说真格基金已经与他进行了接洽。
像杨平明这样视教育培训为掘金地,毫无经验就一头扎进来的人不在少数。教育培训诱人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些人趋之若鹜的主因。同样来自《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已经超过3000亿,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长。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扛不住升学压力的小航妈妈也开始了培训课程的咨询。“我去了巨人,工作人员问我孩子是哪个学校的,我告诉他以后,他立刻拿出来一张单子说,你看这都是你孩子学校的,XXX妈妈交了五万,那个妈妈交了六万,最少的也都交了三万……,人家的孩子都是拿钱去拼命,我们家孩子自己学,他怎么拼得过人家。”
有网友不完全统计,北京小学生四年级时一年的占坑费、补习费是3万元,而五年级至少5万元,到六年级时花了几十万的家庭大有人在,升学培训已经成为各类培训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身边的很多家长都是一边骂培训机构一边掏钱。”李博称培训机构赚钱太容易,有时候家长捧着钱去都不一定能排上号。
培训机构越来越大牌,有些培训班甚至有区域性的歧视。中关村的一个语文课外班,五点钟到七点钟上课。“我问他们为什么开课这么早,我们的孩子要坐地铁过来,时间很紧张。结果人家说了,我们这个班就是开给北大附和人大附的,你乐意上是你的事儿,我不管。”面对这样的教育机构李博心里恨但又无可奈何。
为什么有钱都不赚?李博分析,应该是这两所学校已经让这个培训班饱和了,所以培训机构才只考虑这两所学校的需求;他们下午三点半就放学,那凭什么让人家等到6点才上课?
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让中国的培训行业处于一种“被财富”的状况。2010年年底,数家教育机构于美国上市,一夜之间创始人身价倍增,着实上演了一场“一夜暴富”的神话,让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蠢蠢欲动。
对这些创始人来说,他们的成功不得不加上几分幸运的色彩,因为他们幸运地在创业初期选择了进入培训行业,又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混乱时代。
上市的野心
疯狂扩张之殇
在需求过剩的教育培训行业,龙文教育最近的日子可谓水深火热。“30多个城市教学点无办学资格”、“违规运营”、“师资山寨”等消息将其推至了风口浪尖。
“这个行业有很多‘潜规则’,像龙文教育这样没有办学资格‘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十分普遍。”新思维的一位老师表示,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很大,而且门槛非常低,十万元钱就可以开一家,所以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激烈。
为了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龙文教育去年年底收到国内教育产业最大的一笔股权PE投资4.5亿元,而类似对赌协议的“业绩激励计划”,让龙文教育放出在上市之前达到2000个学校的豪言壮语。
教育培训业“金山”的事实让大家对这个市场集体看好,圈外的拼命想进来,圈内的疯狂玩扩张,上市圈取充裕的发展资金成为众多培训机构的集体冲动。
龙文集团并不是惟一一家瞄准上市目标的培训机构。巨人教育董事长尹雄也一直在谋求巨人上市,以加速巨人的发展。在庞大市场的驱使下,“扩张”已经成为现阶段培训机构的关键词。
“我们除了在北京市有三四个教学点有幼教中心外,最近又建立了三所幼儿园。巨人教育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多学科体系、一站式服务,3~18岁的课程几乎都有。”尹雄甚至提出了0~99岁终身教育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龙文教育的快速扩张是其“掉链子”的根源所在,对于教育培训行业而言,扩张后遗症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巨人教育的一位老师透露,教师队伍的成长很难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快速扩张也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到成为专家老师,老师的成长需要一段时间。”由于师资缺乏,各培训机构之间经常会出现“互挖墙脚”的现象。
“现在中国的教育特别急功近利,恨不得今天成立学校,明天就上市,赚钱。”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全国“两会”上发言称,“教育是急不得的。”
全国“两会”后,教育部2012年一号文件《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第一次对择校比例提出了量化的治理目标,三年内实现跨区择校生源不超过10%。这项措施能够为培训机构带来的影响尚不得而知。
为了让女儿顺利升入某重点中学,李博在某培训机构为双双报了数个培训班。
“密集的时候几个班的课程要花1万多,孩子每天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不是不知道女儿的辛苦,但是李博没有别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想进入一所理想的重点中学只有两条路,要么靠奥数、英语,要么走特长。
双双和李博所经历的,正是北京等诸多城市的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
与家长的焦虑相对应的是大量培训机构的一夜暴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其微博上感慨,这些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在美国股价的表现,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指数,教育培训机构做的是奥数、高考培训,是填鸭式教育的象征。
当然也有不甘于孩子被培训“绑架”的家长,倡导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往往到最后,孩子和家长还是抗不过层层重压。
“那些学校只认奥数杯赛证书或者是英语BETS3、FCE证书,没有这些根本没机会。”小航的妈妈为此头疼不已。
因为事实不止是填鸭培训这么简单。“小升初”带动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市场,培训机构与学校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直接参与到了学校对生源的筛选环节中。
而让小航的妈妈不再敢小看“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培训机构与名校间抽丝剥茧的利益关系。“每个培训机构都会跟一些学校有‘人情’往来,你只要进入与这些学校‘挂钩’的培训机构就有可能进入学校的‘坑班’或者是通过奥数、英语竞赛直接被学校点招。”小航的妈妈称,“里面的弯弯绕儿和技术细节太多了。”
学校、家长、培训机构
理不清的“三角关系”
没有好父母做“共建生”、没有门路当“条子生”,没有钱成“交费生”?那么恭喜你,你的升学途径会变得非常简单,要么上名校的“占坑班”或培训班,或者通过“推优”、特长生等形式择优入学。换言之,命运的70%以上都与培训机构难脱干系。
身为“过来人”,一起学习网的创始人鲍岳桥也有过同样“纠结”的经历。鲍岳桥认为小学生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一直极力反对儿子上类似的培训班,但等到小学六年级时,发现好像不太对头,学校考的很多内容儿子根本就没学过,完全没机会参与竞争。
鲍岳桥曾经鼓励儿子去人大附中面试,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考试题目特别难,全是奥数。”鲍岳桥的外甥现在小学五年级,马上也要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北大附、人大附都离他家特别近,但是想上这两个学校就必须去报那些培训班,不报根本不可能上。”
鲍岳桥的经历也正是目前绝大多数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1年发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个教育强区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提倡的电脑就近派位的比例不到50%,其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2010年通过电脑派位录取的班级是0个。
从十数年前的“补差”(哪门功课跟不上才进行课外辅导培训)到现在与学校抽丝剥茧的协同性生源“选拔”,培训机构的角色正在由四五线向一线进发。
几乎每个培训机构都会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学校,曾经有业内人士根据2011年2月前小升初“点招”推荐的情况爆料出各大培训机构与学校的关系网,其中巨人推荐为首师大附中5人、四中6人、十一中12人,还有水木、高思等多家机构的数据。
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入学名额足以让孩子们争得头破血流。鲍岳桥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一位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来国内讲课,有一个家长拿着一道他孩子做的奥数题给数学家做,数学家花了半个多小时,汗都冒出来了也没做出来。
一位中学招生办的老师称,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参加了奥数班,大家都追着赶着拔高,学校为了选拔出尖子生,出的奥数题目一年比一年难。
培训机构已经成为了学校选拔生源的分支渠道,这或许可以成为解释培训机构升名校高比例的原因之一。巨人教育在其聚优的师资介绍上就这样写道,拥有300多位一线特高级教师……整个知识层次在全北京首屈一指,考入各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员占85%以上。
一边骂一边掏钱
“被财富”的教育培训
“越是有钱的人越爱掏钱,超级课堂就是要赚那些富人的钱。”在创立超级课堂之前,杨平明是一家饭馆的老板,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生意很好的餐厅规模化和连锁化?杨平明笑称“开餐馆苦啊。”或许当第一个培训客户将12万元现金拍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嗅到了教育培训行业“金钱”的味道。
不过3年多时间,超级课堂杭州和上海已经有了5家分支机构,每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我这次来北京就是来找投资的。”杨平明说真格基金已经与他进行了接洽。
像杨平明这样视教育培训为掘金地,毫无经验就一头扎进来的人不在少数。教育培训诱人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些人趋之若鹜的主因。同样来自《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已经超过3000亿,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长。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扛不住升学压力的小航妈妈也开始了培训课程的咨询。“我去了巨人,工作人员问我孩子是哪个学校的,我告诉他以后,他立刻拿出来一张单子说,你看这都是你孩子学校的,XXX妈妈交了五万,那个妈妈交了六万,最少的也都交了三万……,人家的孩子都是拿钱去拼命,我们家孩子自己学,他怎么拼得过人家。”
有网友不完全统计,北京小学生四年级时一年的占坑费、补习费是3万元,而五年级至少5万元,到六年级时花了几十万的家庭大有人在,升学培训已经成为各类培训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身边的很多家长都是一边骂培训机构一边掏钱。”李博称培训机构赚钱太容易,有时候家长捧着钱去都不一定能排上号。
培训机构越来越大牌,有些培训班甚至有区域性的歧视。中关村的一个语文课外班,五点钟到七点钟上课。“我问他们为什么开课这么早,我们的孩子要坐地铁过来,时间很紧张。结果人家说了,我们这个班就是开给北大附和人大附的,你乐意上是你的事儿,我不管。”面对这样的教育机构李博心里恨但又无可奈何。
为什么有钱都不赚?李博分析,应该是这两所学校已经让这个培训班饱和了,所以培训机构才只考虑这两所学校的需求;他们下午三点半就放学,那凭什么让人家等到6点才上课?
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让中国的培训行业处于一种“被财富”的状况。2010年年底,数家教育机构于美国上市,一夜之间创始人身价倍增,着实上演了一场“一夜暴富”的神话,让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蠢蠢欲动。
对这些创始人来说,他们的成功不得不加上几分幸运的色彩,因为他们幸运地在创业初期选择了进入培训行业,又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混乱时代。
上市的野心
疯狂扩张之殇
在需求过剩的教育培训行业,龙文教育最近的日子可谓水深火热。“30多个城市教学点无办学资格”、“违规运营”、“师资山寨”等消息将其推至了风口浪尖。
“这个行业有很多‘潜规则’,像龙文教育这样没有办学资格‘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十分普遍。”新思维的一位老师表示,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很大,而且门槛非常低,十万元钱就可以开一家,所以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激烈。
为了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龙文教育去年年底收到国内教育产业最大的一笔股权PE投资4.5亿元,而类似对赌协议的“业绩激励计划”,让龙文教育放出在上市之前达到2000个学校的豪言壮语。
教育培训业“金山”的事实让大家对这个市场集体看好,圈外的拼命想进来,圈内的疯狂玩扩张,上市圈取充裕的发展资金成为众多培训机构的集体冲动。
龙文集团并不是惟一一家瞄准上市目标的培训机构。巨人教育董事长尹雄也一直在谋求巨人上市,以加速巨人的发展。在庞大市场的驱使下,“扩张”已经成为现阶段培训机构的关键词。
“我们除了在北京市有三四个教学点有幼教中心外,最近又建立了三所幼儿园。巨人教育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多学科体系、一站式服务,3~18岁的课程几乎都有。”尹雄甚至提出了0~99岁终身教育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龙文教育的快速扩张是其“掉链子”的根源所在,对于教育培训行业而言,扩张后遗症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巨人教育的一位老师透露,教师队伍的成长很难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快速扩张也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到成为专家老师,老师的成长需要一段时间。”由于师资缺乏,各培训机构之间经常会出现“互挖墙脚”的现象。
“现在中国的教育特别急功近利,恨不得今天成立学校,明天就上市,赚钱。”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全国“两会”上发言称,“教育是急不得的。”
全国“两会”后,教育部2012年一号文件《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第一次对择校比例提出了量化的治理目标,三年内实现跨区择校生源不超过10%。这项措施能够为培训机构带来的影响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