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本科生就业为导向,在分析本科生就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分别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应尽快完善土地整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加强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应适当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进行调整。
关键词:土地整理;课程体系;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9-03
一、研究背景
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内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解决用地建设指标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保障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中国耕地资源日渐稀缺的未来,土地整理任务将更加艰巨,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多。从我国当前土地整理人才培养状况来看,并没有专门的土地整理本科专业,其土地整理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专业教学来实现。从土地整理人才培养内容来看,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等内容。从教学上看,土地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没有专门针对土地整理技能培养,因此,当前本科课程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土地整理能力培养,必须研究讨论专门的土地整理技能培养方案,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途径
从当前本科学生培养要求来看,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①基本能力培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能力,即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基本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②专业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该能力主要由专业理论课教学来形成,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石,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潜力源泉。③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生顺利走向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作为教学型高校,更应注意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得学生能顺利就业。结合本专业实际,从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层关系:基本能力与学生就业;专业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与学生就业;专业技能与就业。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学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参考龚怡祖等人观点,目前我国高校一般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课程、科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公共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底部,其功能主要是承载大学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并促进其相互交融,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科类基础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中部,其功能是建构人才的知识结构主体,使学生获得以主干学科为核心的大门类范围内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受到相关的方法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更深入的知识打好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顶部,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专业方向(或特色),使他们有选择地接触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领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从课程安排上来看,对于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由基础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对于学生专业理论及应用能力,一般应由专业基础课程来承担教学;而专业技能,则应由专业核心课程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主要有土地规划与土地管理、土地整理、土地测绘、不动产经纪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与开发等。从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来看,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规范实用的课程体系;其次,没有系统专业的师资渠道;再次,可选用的课程教材少。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综合性,除了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外,还需兼顾其他专业技能,因此,其设置的课程难以满足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通常,该专业设置的课程主要有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专门针对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仅有土地规划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土地整理工程内容来看,主要有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农田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等相关知识,从其工作内容来看,应设置以下课程。首先,专业基础课,应开设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土地整理技能培养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也应为先修课程。其次,核心专业课,应开设土地整理工程制图、农田水利学、土地开发整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将为土地整理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专业选修课,可开设建筑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水泵选型与安装、电力输送、城市规划、农业气象学等课程,以丰富和提高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
四、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相关建议
目前,为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动态平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我国各省市必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可以预见,在今后5~10年内,土地整理将快速推进,并将吸引和需要更多的土地整理专门人才。因此,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将会愈加现实。首先,从本科层次的土地整理人才培养来看,应尽快完善土地整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尽管天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已经十分重视土地整理人才的培养,并制定了自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但从全国来看,并无专门开设土地整理专业的高校,也就无从谈起规范、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设置,各高校差异较大,因而对土地整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尽科学、完善,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应加强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从土地整理相关教材来看,目前,并没有土地整理规划教材,即使是普通教材,也少之又少,给专业技能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从网络上查询,仅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几所高校编著出版了《土地整理概论》《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等个别教材,很难满足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再次,应适当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是交叉学科,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偏向于社会科学格局,急需的理学、工学门类的土地科技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土地科技和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土地整理专门人才培养。建议修改专业名称为“土地利用技术与管理”“土地科学与技术”,并升为一级学科,下可设土地整理等专业,以强化土地整理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龚怡祖,陈万明.大学课程体系构造与大学课程资源配置[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3-57.
[2]胡弼成,周琼花.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78-84.
[3]李兴业.美日法三国名牌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4):502-509.
关键词:土地整理;课程体系;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9-03
一、研究背景
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土地整理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内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解决用地建设指标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保障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中国耕地资源日渐稀缺的未来,土地整理任务将更加艰巨,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多。从我国当前土地整理人才培养状况来看,并没有专门的土地整理本科专业,其土地整理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专业教学来实现。从土地整理人才培养内容来看,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等内容。从教学上看,土地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没有专门针对土地整理技能培养,因此,当前本科课程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土地整理能力培养,必须研究讨论专门的土地整理技能培养方案,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途径
从当前本科学生培养要求来看,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①基本能力培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能力,即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基本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的基础。②专业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该能力主要由专业理论课教学来形成,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石,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潜力源泉。③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生顺利走向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作为教学型高校,更应注意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得学生能顺利就业。结合本专业实际,从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层关系:基本能力与学生就业;专业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与学生就业;专业技能与就业。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学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参考龚怡祖等人观点,目前我国高校一般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课程、科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公共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底部,其功能主要是承载大学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并促进其相互交融,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科类基础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中部,其功能是建构人才的知识结构主体,使学生获得以主干学科为核心的大门类范围内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受到相关的方法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更深入的知识打好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位于课程实体系统的顶部,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专业方向(或特色),使他们有选择地接触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领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从课程安排上来看,对于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由基础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对于学生专业理论及应用能力,一般应由专业基础课程来承担教学;而专业技能,则应由专业核心课程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主要有土地规划与土地管理、土地整理、土地测绘、不动产经纪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与开发等。从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来看,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规范实用的课程体系;其次,没有系统专业的师资渠道;再次,可选用的课程教材少。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综合性,除了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外,还需兼顾其他专业技能,因此,其设置的课程难以满足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通常,该专业设置的课程主要有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专门针对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仅有土地规划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土地整理工程内容来看,主要有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农田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等相关知识,从其工作内容来看,应设置以下课程。首先,专业基础课,应开设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土地整理技能培养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也应为先修课程。其次,核心专业课,应开设土地整理工程制图、农田水利学、土地开发整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将为土地整理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专业选修课,可开设建筑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水泵选型与安装、电力输送、城市规划、农业气象学等课程,以丰富和提高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
四、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相关建议
目前,为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动态平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我国各省市必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可以预见,在今后5~10年内,土地整理将快速推进,并将吸引和需要更多的土地整理专门人才。因此,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将会愈加现实。首先,从本科层次的土地整理人才培养来看,应尽快完善土地整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尽管天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已经十分重视土地整理人才的培养,并制定了自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但从全国来看,并无专门开设土地整理专业的高校,也就无从谈起规范、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设置,各高校差异较大,因而对土地整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尽科学、完善,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应加强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从土地整理相关教材来看,目前,并没有土地整理规划教材,即使是普通教材,也少之又少,给专业技能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从网络上查询,仅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几所高校编著出版了《土地整理概论》《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等个别教材,很难满足土地整理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再次,应适当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是交叉学科,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偏向于社会科学格局,急需的理学、工学门类的土地科技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土地科技和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土地整理专门人才培养。建议修改专业名称为“土地利用技术与管理”“土地科学与技术”,并升为一级学科,下可设土地整理等专业,以强化土地整理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龚怡祖,陈万明.大学课程体系构造与大学课程资源配置[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3-57.
[2]胡弼成,周琼花.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78-84.
[3]李兴业.美日法三国名牌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4):5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