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的还是“讲解和练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现今新课改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我们应该采用“三点合一”的教学理念来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做合一;自主探究;有教先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82-02
三点合一即“教学做合一”,它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所谓“教学做合一”即教育现象之说明。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方法论。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中的“教”,陶先生注重在做中“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中的“学”,陶先生突出在做中“提倡自学”;“教学做合一”则强调以“做”为中心,“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和学必须体现在学生的“做”上。所谓“做”,陶先生则强调“注重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实际操作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1)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爱好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与管理》这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安排了以下的实践活动,请学生来做一次导游。请你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句容。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首先要解决以下的问题:如何去获取信息呢?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去上网搜索。使用搜索引擎—百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使用了搜索引擎,并且主动地掌握了在网上下载信息的方法。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识。学生也表示自己的参与度高了,主动学习到的知识要更加深刻。
在Word教学中,巧妙地引进电子小报的制作,安排形式多样的电子小报主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然自觉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在Excel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图表来分析数据,学生不仅学会了数据的处理方法,而且能很好地将作业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一举多得。这学期我们主要讲的内容是《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在这一章的内容讲解结束后,我们上了一节拓展训练课,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去完成“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一主题的多媒体作品。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主动地上学校的网站,下载图片、文字、背景图片等等。一节课后,大家都能交上自己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还要求将作业拷贝,自己带回家进一步完善。这样我们的作业就很顺利地延伸到了课外,可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多重要。
在学习《应用设计文档的设计》时,每节课我们都有作业,制作正文、制作卷首语、制作目录、制作封面和封底、打印或发布。这样一本完整的电子图书完成时,我们可以进行《电子图书》的展示。
(2)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索。为用而学,学有所用,在用中学。
比如,在导入《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节时,我们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分析四张日常生活中的图片中,哪一个是信息?将问题穿插于教学中,点出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掌握信息的含义。用“已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难度大的内容,知识面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减轻负担。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讲《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播放未来智能家居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设计问题: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方面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入后,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自然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会超过预期,还直接将书本里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程序设计》这一章时,涉及到控件、对象属性等内容比较多,教学中直接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教学模式,不便于学生去理解,这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几部分,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把“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发给大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程序。如:在程序制作过程中,有的小组提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然后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把设计的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我借机提问这名发言同学:“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操作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最后,我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通过评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小组在设计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不可以直接设计个程序来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控件的添加,控件对象属性修改的知识。
2.在实践中,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色。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放手做,在“做中学”,正如平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有意识的创设实际的环境或者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讲授《认识计算机》一节时,在认识计算机系统组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校里面的一些主机分组发给学生,上课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打开主机箱,分拆一些硬件设备,真正的摸到硬件:中央处理器、主板、光驱、显卡、硬盘、内存卡等。真正让学生们感觉到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在安装打印机驱动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台打印机,让学生分组操作,如何在计算机中顺利安装打印机。在书本上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打开“模拟装机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配置,填写“我的计算机配置单”:选择计算机配置类型。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陆“模拟装机平台”。通过“模拟装机平台”,了解硬件参数和价格,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装机配置,并填写“我的计算机配置单”。
3.教师的“有教先学”
“有教先學”即“以教人者教己”,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需要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大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去发现适合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不断探索、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勇于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姚文蔚.主编.行知教育论著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2]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1页.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201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做合一;自主探究;有教先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82-02
三点合一即“教学做合一”,它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所谓“教学做合一”即教育现象之说明。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方法论。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中的“教”,陶先生注重在做中“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中的“学”,陶先生突出在做中“提倡自学”;“教学做合一”则强调以“做”为中心,“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和学必须体现在学生的“做”上。所谓“做”,陶先生则强调“注重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实际操作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1)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爱好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与管理》这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安排了以下的实践活动,请学生来做一次导游。请你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句容。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首先要解决以下的问题:如何去获取信息呢?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去上网搜索。使用搜索引擎—百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使用了搜索引擎,并且主动地掌握了在网上下载信息的方法。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识。学生也表示自己的参与度高了,主动学习到的知识要更加深刻。
在Word教学中,巧妙地引进电子小报的制作,安排形式多样的电子小报主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然自觉地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在Excel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图表来分析数据,学生不仅学会了数据的处理方法,而且能很好地将作业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一举多得。这学期我们主要讲的内容是《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在这一章的内容讲解结束后,我们上了一节拓展训练课,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去完成“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一主题的多媒体作品。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主动地上学校的网站,下载图片、文字、背景图片等等。一节课后,大家都能交上自己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还要求将作业拷贝,自己带回家进一步完善。这样我们的作业就很顺利地延伸到了课外,可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多重要。
在学习《应用设计文档的设计》时,每节课我们都有作业,制作正文、制作卷首语、制作目录、制作封面和封底、打印或发布。这样一本完整的电子图书完成时,我们可以进行《电子图书》的展示。
(2)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索。为用而学,学有所用,在用中学。
比如,在导入《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节时,我们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分析四张日常生活中的图片中,哪一个是信息?将问题穿插于教学中,点出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掌握信息的含义。用“已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难度大的内容,知识面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减轻负担。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讲《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播放未来智能家居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设计问题: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方面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入后,立刻进入了学习状态,自然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会超过预期,还直接将书本里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在学习《程序设计》这一章时,涉及到控件、对象属性等内容比较多,教学中直接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教学模式,不便于学生去理解,这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几部分,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把“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发给大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程序。如:在程序制作过程中,有的小组提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然后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把设计的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我借机提问这名发言同学:“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操作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最后,我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通过评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小组在设计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不可以直接设计个程序来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控件的添加,控件对象属性修改的知识。
2.在实践中,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色。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放手做,在“做中学”,正如平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有意识的创设实际的环境或者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讲授《认识计算机》一节时,在认识计算机系统组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校里面的一些主机分组发给学生,上课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打开主机箱,分拆一些硬件设备,真正的摸到硬件:中央处理器、主板、光驱、显卡、硬盘、内存卡等。真正让学生们感觉到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在安装打印机驱动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台打印机,让学生分组操作,如何在计算机中顺利安装打印机。在书本上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打开“模拟装机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配置,填写“我的计算机配置单”:选择计算机配置类型。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陆“模拟装机平台”。通过“模拟装机平台”,了解硬件参数和价格,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装机配置,并填写“我的计算机配置单”。
3.教师的“有教先学”
“有教先學”即“以教人者教己”,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需要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大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去发现适合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不断探索、善于总结,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勇于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姚文蔚.主编.行知教育论著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2]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1页.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