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发展的化学课程教学新体系。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验管理与操作和学生成绩考评等多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体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使中职学生所具备的化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化学课程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学习医药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职学校化学课程的教学课时逐渐压缩,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成了教学中较突出的矛盾,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另外,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尤其表现在数理化上,更出现厌学情绪。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針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随机抽取郑州市卫生学校的8个专业(护理、助产、药学、中药、眼视光与配镜、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营养保健)的学生500名、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师30名,以及郑州市较为知名的医院、药店、企业等用人单位30家,发放调查问卷,对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设置、教学现状、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
(二)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收集数据及资料、小组访谈的方式作为补充的研究方法,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对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化学相关专业教师、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化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改革意见,并将改革后的化学教学课程体系在我校8个专业、50多个教学班中进行试行,观察改革效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结果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其中学生有效问卷为488份、教师有效问卷30份、社会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均在97%以上。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化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
在化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3.4%的教师选择“课程结构不合理”,17.6%的教师选择“课程评价单一”,有33.5%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认为“课程建设缺乏行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占教师总数的35.5%。
在化学课程内容安排方面,24.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多”,30.4%的教师认为“实践性知识量不够”,16.3%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比较难”,29.2%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联系不密切"。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多而乱。31.3%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太深奥,26.5%的学生认为实训、实习所占比例较低,42.2%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知识脱离实际。此外,大多数学生反映所学的化学知识晦涩难懂。
2.教学方法陈旧。调查发现,化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属讲授注入式,学生只是在脑海里想象分子的特征、结构等,难以理解。除了教师自身对教育技术掌握得不够之外,学校开设化学实验条件缺乏,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3.实验设备、场地不足。在校内化学实验安排方面,调查结果显示,26.9%的教师认为实验安排很到位,41.9%的教师认为基本到位,31.2%的教师认为不到位。通过访谈,大多教师表示,实验设备和场地不足是实验安排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一卷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但是并不能反映其学习效果的整体性。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一卷式”的考核方式表示太死板和苛刻了,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不紧密。在对所调查的40家社会用人单位中,与郑州市卫生学校有合作教学的占31.3%,愿意与郑州市卫生学校合作教学的占38.1%。由此可见,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互惠互利切入点,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合作机制,造成二者合作不紧密,导致教师把握不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造成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实用、够用”的准则,导致化学教学中存在“纯化学”教学的问题。
三、结论和讨论
(一)完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课程实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一贯的教师本位,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授课时间上,应多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去思考、实践。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的学生特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设计以实用为主。中职化学课程内容应该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内容设计必须以社会需求、市场变化以及岗位要求等因素为基础,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使中职化学课程内容朝着多样性和灵活性方向发展的同时,兼顾到课程知识结构的规范性。
3.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对于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而言,其课程内容和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检查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必须建立多种评价主体,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中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情况。由于其培养的学生必将走向社会,因此评价课程是否适用,除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外,还须引入社会评价,让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意见。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多样化。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入学后,在文化基础课学习阶段,感到学习的化学内容枯燥,与临床医学联系不多,因此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仅影响化学课程的学习,还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要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主要的理论知识,可采用集中课堂讲授,并通过讨论、提问、测试等方法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后总结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会应用;教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分别采用集体讲解、个别指导等不同方法,务必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好,因材施教;注意使用启发式、互教式、讨论式、行动导向式等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系统化。化学课程涉及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内容繁杂,知识点零碎且涉及面大,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各编写者团队对知识的认识不一,导致编写教材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取分散中的有效知识点,要对准备讲授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整合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分模块教学,循循渐进,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课堂讲授紧贴工作实际。中职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要精而少,以够用为原则,而且主要考虑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需求,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将化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4.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试既是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强化,也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2014级8个专业的化学考核中,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改“一卷式”的单纯考核知识为综合考核能力与知识,包括试卷考试、实验操作和学习报告3个部分,真正达到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及各个方面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因材施教。随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和生源素质的变化,课程改革必须体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充分体现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的办学思路。而化学课程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培养出高素质、强实用性、强竞争力的毕业生关系重大。在与用人单位访谈中发现,医用化学知識要“实用、够用”即可,不需讲解太深奥,因此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路,降低学习难度,在溶液的配制、酸碱度的调节、浓度的换算方面要认真、细致的讲解;营养与保健专业的学生则在有机化学部分要认真详细地讲解,主要包括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等,同时渗透一些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超.改进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西部,2013,(3):207.
[2]于丽丽,刘佳川.医用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11-112.
[3]黄春花.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53-54.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化学课程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学习医药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职学校化学课程的教学课时逐渐压缩,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成了教学中较突出的矛盾,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另外,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尤其表现在数理化上,更出现厌学情绪。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針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随机抽取郑州市卫生学校的8个专业(护理、助产、药学、中药、眼视光与配镜、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营养保健)的学生500名、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师30名,以及郑州市较为知名的医院、药店、企业等用人单位30家,发放调查问卷,对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设置、教学现状、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
(二)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收集数据及资料、小组访谈的方式作为补充的研究方法,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对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化学相关专业教师、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化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改革意见,并将改革后的化学教学课程体系在我校8个专业、50多个教学班中进行试行,观察改革效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结果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其中学生有效问卷为488份、教师有效问卷30份、社会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均在97%以上。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化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
在化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3.4%的教师选择“课程结构不合理”,17.6%的教师选择“课程评价单一”,有33.5%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认为“课程建设缺乏行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占教师总数的35.5%。
在化学课程内容安排方面,24.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多”,30.4%的教师认为“实践性知识量不够”,16.3%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比较难”,29.2%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联系不密切"。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多而乱。31.3%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太深奥,26.5%的学生认为实训、实习所占比例较低,42.2%的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知识脱离实际。此外,大多数学生反映所学的化学知识晦涩难懂。
2.教学方法陈旧。调查发现,化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属讲授注入式,学生只是在脑海里想象分子的特征、结构等,难以理解。除了教师自身对教育技术掌握得不够之外,学校开设化学实验条件缺乏,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3.实验设备、场地不足。在校内化学实验安排方面,调查结果显示,26.9%的教师认为实验安排很到位,41.9%的教师认为基本到位,31.2%的教师认为不到位。通过访谈,大多教师表示,实验设备和场地不足是实验安排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一卷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但是并不能反映其学习效果的整体性。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一卷式”的考核方式表示太死板和苛刻了,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不紧密。在对所调查的40家社会用人单位中,与郑州市卫生学校有合作教学的占31.3%,愿意与郑州市卫生学校合作教学的占38.1%。由此可见,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互惠互利切入点,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合作机制,造成二者合作不紧密,导致教师把握不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造成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实用、够用”的准则,导致化学教学中存在“纯化学”教学的问题。
三、结论和讨论
(一)完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课程实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一贯的教师本位,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授课时间上,应多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去思考、实践。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的学生特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设计以实用为主。中职化学课程内容应该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内容设计必须以社会需求、市场变化以及岗位要求等因素为基础,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使中职化学课程内容朝着多样性和灵活性方向发展的同时,兼顾到课程知识结构的规范性。
3.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对于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而言,其课程内容和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检查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必须建立多种评价主体,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中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情况。由于其培养的学生必将走向社会,因此评价课程是否适用,除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外,还须引入社会评价,让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意见。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多样化。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入学后,在文化基础课学习阶段,感到学习的化学内容枯燥,与临床医学联系不多,因此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仅影响化学课程的学习,还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要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主要的理论知识,可采用集中课堂讲授,并通过讨论、提问、测试等方法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后总结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会应用;教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分别采用集体讲解、个别指导等不同方法,务必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好,因材施教;注意使用启发式、互教式、讨论式、行动导向式等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系统化。化学课程涉及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内容繁杂,知识点零碎且涉及面大,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各编写者团队对知识的认识不一,导致编写教材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差别。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取分散中的有效知识点,要对准备讲授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整合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分模块教学,循循渐进,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课堂讲授紧贴工作实际。中职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要精而少,以够用为原则,而且主要考虑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需求,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将化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4.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试既是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强化,也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2014级8个专业的化学考核中,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改“一卷式”的单纯考核知识为综合考核能力与知识,包括试卷考试、实验操作和学习报告3个部分,真正达到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及各个方面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因材施教。随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和生源素质的变化,课程改革必须体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充分体现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的办学思路。而化学课程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培养出高素质、强实用性、强竞争力的毕业生关系重大。在与用人单位访谈中发现,医用化学知識要“实用、够用”即可,不需讲解太深奥,因此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路,降低学习难度,在溶液的配制、酸碱度的调节、浓度的换算方面要认真、细致的讲解;营养与保健专业的学生则在有机化学部分要认真详细地讲解,主要包括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等,同时渗透一些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超.改进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西部,2013,(3):207.
[2]于丽丽,刘佳川.医用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11-112.
[3]黄春花.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53-54.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