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当于剧院刚说要演戏,大家抢板凳,这个时候闹心的程度高,都觉得不公平。而我们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始终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不断摇摆,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左右之争。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公平呢?
公平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表现为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还有很多话题与之相关,比如官二代、富二代等。社会上关于公平的问题始终很纠结,很多不安定因素或事件,更是来自于对某件事件不公平的愤怒。公平这个话题,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讨论,连领导人也特别爱说公平、正义。
结果公平易衍生特权与暴力
结果公平最容易做到,无非就是劫富济贫,把你们家的东西拿来跟他家拉平。但从历史上看,结果公平都是表面上大家拉平,但上面依然存在特权阶层,而这部分特权要维持,就要用暴力。
朝鲜前两年搞过一次货币改革,因为他们之前几年允许小商小贩做点小买卖,这样在民间钱就多了起来,富人开始出现,政府便实行货币改革,拿新钱换旧钱。只有这样,富人们才能把钱吐出来。那次货币改革引起了社会相当的不满,人家刚有点钱,又被洗掉了。后来经济出现问题,财政部长在体育场上被枪毙了,说他出身地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再举个例子,我刚到北京读书时在中央机关,那时我有一个特供本,是普通老百姓买不到的东西,我在中央机关内部的购物商店里能买到,当时叫24号商店。在中央机关里有一套特权供应系统,是编号的。过年我把东西拿回家时特高兴,因为别人买不着。我属于当时那个特权体系里最底层的。结果公平这种体制从来都是表面上大家拉平,但上面依然存在特权阶层。
就像封建社会,皇帝是特权,但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你跟皇帝关系越近特权越大,最终形成普遍的平均加顶上的特权。太平天国也是农民认为社会不公平要平分土地才起义的,可太平军打到南京以后,大家又造反了。主要因为两件事:第一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现在你当了皇上,让我们给你下跪,大家都不干;第二在女人方面搞特权,当时所有的太平天国普通将士不能男女在一起,但高层可以自己偷着来,这就是特权,它很难做到绝对的结果公平。而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是所谓的绝对公平,土地、吃饭、穿衣都是平均主义。
《水浒传》讲的也是结果公平,造反的原因是认为不公平,造反以后《水浒传》里提出等贵贱,这是中国农民起义提得最多的一件事,要求大家社会身份一样。《水浒传》里进一步具体化,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所有人的生活像在部队里似的。
结果均等一定导致最高层特权,而这部分特权要维持,就要用暴力方法。全世界坚持结果公平最久的是古巴、朝鲜。古巴现在也在改革,扛不住了。我去过古巴,那里连卖甘蔗水都是国家控制,不许个人发财。因为个人只要起点上一公平,大家开始跑,肯定有跑得快的、跑得慢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勒住,都是国家管,挣的钱先交给国家,国家再给每个人平均分配。不管什么人结婚,政府都给你几天假期,在公家酒店里度蜜月,政府还负责分房,当然房子造的水平很低,但都一样。
总体来看,西方能形成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因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更多强调机会均等、起点公平,用社会政策来矫正由于起点公平和竞争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福利和教育医疗方面的问题,用公益、慈善、再分配、税收等来补充,但不破坏起点公平,充分保持大家愿意跑、愿意去创业挣钱的劲头。不管是亚洲的社会主义、非洲的社会主义,还是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都是更多强调结果的公平,在分配上做文章,不在生产上做文章。
作为企业来说,大家收入差距都差不多,干多干少都一样,这就是1978年中国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改革进行到今天,在挣钱速度上跑得快慢各有不同,有了差距是自然的。但如果差距太大,差距拉大的原因又不是机会均等,这就不行。机会是公开竞争的,大家都来争,谁能干谁就干,这样谁挣钱多一点,大家能接受。但如果说因为朋友、哥们儿给机会而挣到了钱,那就是机会不均等,起点上就有了不公平,会使得大家不服气。所以公司应该把制度设计好,让大家有动力干事,最后收入上能够有一些调节,比如用奖金、公共福利等来弥补,这样大家既能够努力工作,又能够爱护组织、维系体制。
在公平问题上,不把握这两件事情中间的度,就很难把政策制定好。就像农民工进城,不能说是农民工的小孩就不能上学,只有北京户口的小孩才能上学。强调外地人跟北京人有同样的上学机会,这就是机会均等。再有就是收入分配上的调节,比如把个人所得税调到3500元这个档位,可以对低收入者减少些负担。中国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始终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不断摇摆,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左右之争。显然,两种公平对应的政策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遗产税解决富二代
在美国,遗产要收一半的遗产税。政府收了遗产税以后办医院、办学校、治理环保等公共事务,最后普遍造福老百姓。遗产税能够让所有的人自由创造财富,令竞争的起点更公平,也有利于社会形成创业奋斗的正面风气。
中国有1亿元以上投资能力的个人已经有两万人,这是私人银行调查的财富报告数据。有上千万投资能力的人有几十万人,整个民间的资产是60万亿元,私人手里的钱非常多。不到20%的人拥有银行存款的80%,收入差距的确很大。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很开心,他帮助外国一家公司卖飞机,他老板跟他讲,你在中国能卖出10架,咱们就算非常成功,因为每架飞机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贵的四五千万美元,很难卖。我后来在迪拜碰到这个人,他说去年卖出去21架飞机,他赚了超过1亿元,令老板大跌眼镜,笑得合不拢嘴。可见,中国有钱人非常多,飞机、游艇、豪宅最近几年很火爆。
我们讲的收入差距大,一种是显性的看得见的,但还有一些是隐性的,我们为什么要仇官呢?因为官和富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每弄出一个贪官,都有8套、10套房子,家里都有几百万元,上千万元都不稀罕,上亿元的也都出来了。而且官越小,贪得越大。权力带来利益上的分配不公平,在中国目前这种社会现象很多,所以大家对官二代有意见。不是因为他是官二代挡了我们升官的路,而是我们不知道他从哪儿来这么多钱,还这么嚣张。有个省级官员和他太太贪污,他被判了无期,太太被枪毙,但是他把很多钱转给了儿子,把儿子弄到海外。这些人大部分隐性的收入,不在公开场合用,转移到境外或者地下。前一种显性的收入差距,大家能够看得到,比如听说赵本山买飞机,总体上还能容忍,因为人家是卖艺的,不容易,大家对这种收入差距容忍程度比当官的要大,因为我们愿意捧他场。后一种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是对致富路径和过程、以及道德和法律的合规性的讨论。
另外一个关于公平的角度涉及横向的公平问题和纵向的公平问题。横向的公平问题就是不同职业、不同产权形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之间的公平,这是横向来比。比如我们跟国企比,凭什么我们民营企业职工收入低,国企又垄断还收入高?查出国 企用公家的钱买福利,比如团购房子分给他们,民营没办法这么做。另外有很多隐性的,比如他们就业比较稳定,竞争性不强,一干一辈子,收入比较多。民营则不够稳定。
现在官二代有机会当官,富二代经商机会也比别人多,这样在起点上又不公平了。从纵向来看,越往下传越不公平。过去科举是解决当官纵向不公平的问题,今天公务员考试也是。有个小地区招的公务员都是20多岁,一查他们家都是当地当官的,舆论哗然。现在公务员考试,一个职位几万人考。通过考试的方法让整体公务员素质增加,各种各样的人可以去考,不断筛选、竞争、提拔。如果以后开放党内民主选举,通过民意基础加上竞争机制、外部监督,减少政府体制内纵向不公平,逐步可以做到用人透明诚信。
富二代、富三代问题怎么解决呢?西方的解决方法是收遗产税。美国都收遗产一半的遗产税,中国未来至少也得收一半。你得交现金,不能交资产、交股票、交房子。这样房子你得打折卖,还得缴税,所以有钱人缴遗产税是为社会做贡献,一大半都交给社会。政府收了遗产税以后办医院、办学校、治理环保等公共事务,最后普遍造福老百姓。比如李彦宏挣100亿美元,至少一大半交给社会,所以我们得感谢他,让他赶紧挣钱,挣了其中一半是给咱的。但是现在没有这个税收,那么富二代跟我们的孩子就不公平了。这些富二代全部躺在这儿吃喝,但什么机会他都给你拦住,你有发明创造刚想弄,他给你买了,他把各个最有利的位置都占据了,把大家发展的路拦住了。而遗产税能够让所有的人自由创造财富,令竞争的起点更公平,也有利于社会形成创业奋斗的正面风气。
美国富豪为什么捐钱呢?很大程度跟遗产税有关。巴菲特到70岁左右开始琢磨这个事情,最后说全捐了。因为这些股票是以股权形式存在的,他不捐,他死以后要缴所得税,那就得卖这些股票,那股价就会掉,公司其他股东就不干了。但是他捐给公益基金,他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聘请专业的人来管,政府不能剥夺,永远是社会的,虽然他没有所有权,但他有支配权,可以通过信托和法律来保障。遗产税增加了社会公益的资产,促进财富在人群中横向再分配。
在中国为什么有时捐款没动力呢?因为你捐了一块钱,等于捐了一块五,你捐的钱是税后的。我们做了一块五的好事,给了五毛钱表彰,那就不做了,还惹事,还让人家知道我有钱,遗产税鼓励了公益捐款,调整了结果公平。遗产税能够增加财政的收入。现在中国统计有60万亿元私人财产,假定今后20年之内,这些人陆陆续续过世,这些资产增长到100万亿元、150万亿元,可能遗产税也有50万亿元、60万亿元。给予社会对大家也是好事。政府掌握时机推动遗产税的法案很重要,太早不行,大家就不挣钱了;太晚也不行,太晚已经交给第二代了,财富报告里说,大概有20%左右的富人已经把权力交给第二代了,如果他已经交完了,你才出遗产税,就收不着了。遗产税过重会导致财富创造的动力减弱,也会导致资本外移,钱跑了。台湾曾经遗产税是50%,很多台湾人就把钱转来转去,把公司迁出去或者死在遗产税低的地方躲过去。最近马英九上台把遗产税降到10%,海外的钱又回到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没有遗产税的,所以很多人移民过去。
社会公平比经济公平更利于稳定
经济公平相对来说还好处理,毕竟钱的度量是具体的,公平的程度可以看得清楚,而社会公平则很难准确度量,只有一个方法能达成让人相对满意,那就是法制
司法要独立,生命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必须要得到保护,要让人有安全感。
我们看到有的国家和地区媒体上整天吵来吵去,为什么社会还基本稳定,没有什么大的折腾?从媒体上看这些地区很乱,但这些地区没有成立维稳部门,也没有专门的维稳经费,媒体上的吵恰好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种出口,不平则鸣,大家可以言论自由。如果社会和人们的意见或不满被压制着,社会其实更不公平。而社会公平比经济公平重要,为什么呢?从收入差距的绝对比看,美国比中国大。但在美国,你感觉人们对这类事不太闹腾。后来我看到个研究,说这种情况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在美国,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比尔·盖茨都是有机会的,没人拦着你。人们对比尔·盖茨服气,是由于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爹有权有势,也不是因为哪个官员支持他,而是在机会均等下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功的。由于机会均等造成的差距,人们服气。
第二,游戏规则你可以参与制定,也就是说关于财富分配,人们参与了相关规则的制定,对结果的接受度就高。就像三个人一块分钱,其中两人暗中商量给我的比我想要的还多,比如100块钱决定给我1/3,但我撒尿回来的工夫你俩都已商量好了,我就会想你俩可能分得更多。但如果我参与了分钱的决策过程,我可能会觉得20块钱就已满足,可由于我没参与,便会觉得不舒服。所以,参与和程序透明很重要。
第三,健全的社会再分配体系会进行调节,社会再分配体系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再分配体系。人们知道富人的钱反正是要捐基金会的,所以心理平衡。
创造更多的社会公平,增强透明度,会使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增大。两人在黑房子里会有怎样的行为模式?一个人想先下手为强,另一个人挨一拳后害怕他再打,就想无毒不丈夫,干脆一拳弄死他。一个破坏规则先下手,一个无毒不丈夫还以过分报复,这就是黑屋子里永远的游戏模式。透明度增强以后,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离自己比较远,没拿武器,还在朝自己笑,知道对方没有恶意,然后两人开始商量怎么办,不行开门走人。宋庆龄基金会河南分会涉嫌滥用善款被挖了出来,它之所以能涉嫌滥用善款,都是不透明造成的,挖出来之后就踏实了起来。在中国私募基金会有1200个,为什么没人深挖私募基金会?为什么现在挖的全是公募基金会?因为公募基金会缺乏透明度。私募基金都是企业或老板自己弄的,他都捐钱了还贪污什么?这不合逻辑。
我们再来看看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能够保证社会稳定,为什么能让大家满意和觉得公平。因为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最重要的首先是给人们以安全感。生命、财产安全是人第一位的需要,这个安全感要是没有了,我们就会觉得不公平。比如在台湾,陈水扁被抓后,媒体天天都在报,政府还专门让媒体去参观他住的地方。政府司法部门这样做是要告诉人们,他没有受虐待,这是他的权利。在没正式定罪(三审定案)之前,陈水扁在收审期间还写了两本书,还能指挥选举,还可以随便见记者,这都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还有李庄的案子,如果不是公开审判,如果没有辩护制度,如果没有现在媒体的舆论环境,那可能就错判、枉判了。所以法制首先给予人身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如果赋予所有人,那就是一种公平,公民就会有社会公平的感觉。
过去有些地方对付民营企业,是把企业家抓起来,查他的税,最后把他的企业搞垮,东西收归国有,比如山西对有些煤矿的处理,对煤老板资产的剥 夺,河北钢铁企业的强行合并等,用一种运动的方式搞变相没收。现在还有人提议给每个民营企业强行塞一个国企,永远不分红,这不等于把民营的资产剥夺了吗?我相信,这种提议不会得到施行,但这种揣测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感不公平的反映。因此,如果不能用法律的方法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那社会公平就很难体现和落实。
微观上需要的是相对公平
我们渴望:当毕业参加工作时,能加入到一个已经开演的剧,自觉地找一个和自己对应的角色演,不会乱。
我们在微观上讲不公平,都是在跟认识的人扯。如果我们不认识中国某首富,若有不满,可能也就是议论而已,不影响各自正常过日子。但要是我认识的人,比我多收入那么几百块钱,可能我就会闹心很长时间。比如我和年轻时的同学、同事在一起,他们当中当官的、做学问的很多,我是做生意的,他们会说我赚钱多,而我则说他们当官、做学问清闲,这都是熟人之间在比,很容易纠结。国外体制逐步变成生人社会,而且有钱的人、没钱的人,他们彼此之间除了在媒体上见面,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人们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内活动,不在一起搅和,各走各路,彼此之间就不会那么纠结,社会相对的公平感会提高,宽容度会增大。
此外,时间也会影响人的公平感。就像你昨天什么都没有,咱俩喝酒时称兄道弟,今天你突然一下赚钱了,忽然变成了我领导,我心里可能就不大容易平衡。或者你的一个发小在你公司供职,你因为他工作出错而忽然拉下脸来炒他鱿鱼,他该多生气啊!而如果你之前不认识的一个人来你公司上班,他做错了一件事情,公司说要解聘,那他可能也就认了,不会有太大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如果昨天和今天的角色变化太频繁,对比太鲜明,人们的满意度、宽容度就会降低,但如果这个角色在大家进入时是既定的,而且很持久,这宽容度就会增大。我曾经去过一个台湾老板的家,那是坐落在阳明山上的一座大宅子,家里的司机、保安、服务人员都很职业化,管理和服务像酒店似的。我有次跟那老板的司机聊天,我问他每天住那么远,上班会不会很辛苦。他说他很满意这份工作,而且这么稳定,他就这能力,觉得很好。他觉得大陆人老恨不得第二天就发财似的,显得有些浮躁。在台湾,财产的分配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任何一个人进入时都是有次序感的,所以台湾社会长期稳定,当你毕业参加工作时,等于加入到一个已经开演的剧,你会自觉地找一个和自己对应的角色演,不会乱。但大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当于剧院刚说要演戏,大家抢板凳,这个时候闹心的程度高,都觉得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事先确定的。
[编辑 代永华]
E-mail:[email protected]
公平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表现为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还有很多话题与之相关,比如官二代、富二代等。社会上关于公平的问题始终很纠结,很多不安定因素或事件,更是来自于对某件事件不公平的愤怒。公平这个话题,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讨论,连领导人也特别爱说公平、正义。
结果公平易衍生特权与暴力
结果公平最容易做到,无非就是劫富济贫,把你们家的东西拿来跟他家拉平。但从历史上看,结果公平都是表面上大家拉平,但上面依然存在特权阶层,而这部分特权要维持,就要用暴力。
朝鲜前两年搞过一次货币改革,因为他们之前几年允许小商小贩做点小买卖,这样在民间钱就多了起来,富人开始出现,政府便实行货币改革,拿新钱换旧钱。只有这样,富人们才能把钱吐出来。那次货币改革引起了社会相当的不满,人家刚有点钱,又被洗掉了。后来经济出现问题,财政部长在体育场上被枪毙了,说他出身地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再举个例子,我刚到北京读书时在中央机关,那时我有一个特供本,是普通老百姓买不到的东西,我在中央机关内部的购物商店里能买到,当时叫24号商店。在中央机关里有一套特权供应系统,是编号的。过年我把东西拿回家时特高兴,因为别人买不着。我属于当时那个特权体系里最底层的。结果公平这种体制从来都是表面上大家拉平,但上面依然存在特权阶层。
就像封建社会,皇帝是特权,但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你跟皇帝关系越近特权越大,最终形成普遍的平均加顶上的特权。太平天国也是农民认为社会不公平要平分土地才起义的,可太平军打到南京以后,大家又造反了。主要因为两件事:第一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现在你当了皇上,让我们给你下跪,大家都不干;第二在女人方面搞特权,当时所有的太平天国普通将士不能男女在一起,但高层可以自己偷着来,这就是特权,它很难做到绝对的结果公平。而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是所谓的绝对公平,土地、吃饭、穿衣都是平均主义。
《水浒传》讲的也是结果公平,造反的原因是认为不公平,造反以后《水浒传》里提出等贵贱,这是中国农民起义提得最多的一件事,要求大家社会身份一样。《水浒传》里进一步具体化,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所有人的生活像在部队里似的。
结果均等一定导致最高层特权,而这部分特权要维持,就要用暴力方法。全世界坚持结果公平最久的是古巴、朝鲜。古巴现在也在改革,扛不住了。我去过古巴,那里连卖甘蔗水都是国家控制,不许个人发财。因为个人只要起点上一公平,大家开始跑,肯定有跑得快的、跑得慢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勒住,都是国家管,挣的钱先交给国家,国家再给每个人平均分配。不管什么人结婚,政府都给你几天假期,在公家酒店里度蜜月,政府还负责分房,当然房子造的水平很低,但都一样。
总体来看,西方能形成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因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更多强调机会均等、起点公平,用社会政策来矫正由于起点公平和竞争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福利和教育医疗方面的问题,用公益、慈善、再分配、税收等来补充,但不破坏起点公平,充分保持大家愿意跑、愿意去创业挣钱的劲头。不管是亚洲的社会主义、非洲的社会主义,还是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都是更多强调结果的公平,在分配上做文章,不在生产上做文章。
作为企业来说,大家收入差距都差不多,干多干少都一样,这就是1978年中国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改革进行到今天,在挣钱速度上跑得快慢各有不同,有了差距是自然的。但如果差距太大,差距拉大的原因又不是机会均等,这就不行。机会是公开竞争的,大家都来争,谁能干谁就干,这样谁挣钱多一点,大家能接受。但如果说因为朋友、哥们儿给机会而挣到了钱,那就是机会不均等,起点上就有了不公平,会使得大家不服气。所以公司应该把制度设计好,让大家有动力干事,最后收入上能够有一些调节,比如用奖金、公共福利等来弥补,这样大家既能够努力工作,又能够爱护组织、维系体制。
在公平问题上,不把握这两件事情中间的度,就很难把政策制定好。就像农民工进城,不能说是农民工的小孩就不能上学,只有北京户口的小孩才能上学。强调外地人跟北京人有同样的上学机会,这就是机会均等。再有就是收入分配上的调节,比如把个人所得税调到3500元这个档位,可以对低收入者减少些负担。中国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始终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不断摇摆,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左右之争。显然,两种公平对应的政策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遗产税解决富二代
在美国,遗产要收一半的遗产税。政府收了遗产税以后办医院、办学校、治理环保等公共事务,最后普遍造福老百姓。遗产税能够让所有的人自由创造财富,令竞争的起点更公平,也有利于社会形成创业奋斗的正面风气。
中国有1亿元以上投资能力的个人已经有两万人,这是私人银行调查的财富报告数据。有上千万投资能力的人有几十万人,整个民间的资产是60万亿元,私人手里的钱非常多。不到20%的人拥有银行存款的80%,收入差距的确很大。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很开心,他帮助外国一家公司卖飞机,他老板跟他讲,你在中国能卖出10架,咱们就算非常成功,因为每架飞机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贵的四五千万美元,很难卖。我后来在迪拜碰到这个人,他说去年卖出去21架飞机,他赚了超过1亿元,令老板大跌眼镜,笑得合不拢嘴。可见,中国有钱人非常多,飞机、游艇、豪宅最近几年很火爆。
我们讲的收入差距大,一种是显性的看得见的,但还有一些是隐性的,我们为什么要仇官呢?因为官和富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每弄出一个贪官,都有8套、10套房子,家里都有几百万元,上千万元都不稀罕,上亿元的也都出来了。而且官越小,贪得越大。权力带来利益上的分配不公平,在中国目前这种社会现象很多,所以大家对官二代有意见。不是因为他是官二代挡了我们升官的路,而是我们不知道他从哪儿来这么多钱,还这么嚣张。有个省级官员和他太太贪污,他被判了无期,太太被枪毙,但是他把很多钱转给了儿子,把儿子弄到海外。这些人大部分隐性的收入,不在公开场合用,转移到境外或者地下。前一种显性的收入差距,大家能够看得到,比如听说赵本山买飞机,总体上还能容忍,因为人家是卖艺的,不容易,大家对这种收入差距容忍程度比当官的要大,因为我们愿意捧他场。后一种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是对致富路径和过程、以及道德和法律的合规性的讨论。
另外一个关于公平的角度涉及横向的公平问题和纵向的公平问题。横向的公平问题就是不同职业、不同产权形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之间的公平,这是横向来比。比如我们跟国企比,凭什么我们民营企业职工收入低,国企又垄断还收入高?查出国 企用公家的钱买福利,比如团购房子分给他们,民营没办法这么做。另外有很多隐性的,比如他们就业比较稳定,竞争性不强,一干一辈子,收入比较多。民营则不够稳定。
现在官二代有机会当官,富二代经商机会也比别人多,这样在起点上又不公平了。从纵向来看,越往下传越不公平。过去科举是解决当官纵向不公平的问题,今天公务员考试也是。有个小地区招的公务员都是20多岁,一查他们家都是当地当官的,舆论哗然。现在公务员考试,一个职位几万人考。通过考试的方法让整体公务员素质增加,各种各样的人可以去考,不断筛选、竞争、提拔。如果以后开放党内民主选举,通过民意基础加上竞争机制、外部监督,减少政府体制内纵向不公平,逐步可以做到用人透明诚信。
富二代、富三代问题怎么解决呢?西方的解决方法是收遗产税。美国都收遗产一半的遗产税,中国未来至少也得收一半。你得交现金,不能交资产、交股票、交房子。这样房子你得打折卖,还得缴税,所以有钱人缴遗产税是为社会做贡献,一大半都交给社会。政府收了遗产税以后办医院、办学校、治理环保等公共事务,最后普遍造福老百姓。比如李彦宏挣100亿美元,至少一大半交给社会,所以我们得感谢他,让他赶紧挣钱,挣了其中一半是给咱的。但是现在没有这个税收,那么富二代跟我们的孩子就不公平了。这些富二代全部躺在这儿吃喝,但什么机会他都给你拦住,你有发明创造刚想弄,他给你买了,他把各个最有利的位置都占据了,把大家发展的路拦住了。而遗产税能够让所有的人自由创造财富,令竞争的起点更公平,也有利于社会形成创业奋斗的正面风气。
美国富豪为什么捐钱呢?很大程度跟遗产税有关。巴菲特到70岁左右开始琢磨这个事情,最后说全捐了。因为这些股票是以股权形式存在的,他不捐,他死以后要缴所得税,那就得卖这些股票,那股价就会掉,公司其他股东就不干了。但是他捐给公益基金,他可以在活着的时候聘请专业的人来管,政府不能剥夺,永远是社会的,虽然他没有所有权,但他有支配权,可以通过信托和法律来保障。遗产税增加了社会公益的资产,促进财富在人群中横向再分配。
在中国为什么有时捐款没动力呢?因为你捐了一块钱,等于捐了一块五,你捐的钱是税后的。我们做了一块五的好事,给了五毛钱表彰,那就不做了,还惹事,还让人家知道我有钱,遗产税鼓励了公益捐款,调整了结果公平。遗产税能够增加财政的收入。现在中国统计有60万亿元私人财产,假定今后20年之内,这些人陆陆续续过世,这些资产增长到100万亿元、150万亿元,可能遗产税也有50万亿元、60万亿元。给予社会对大家也是好事。政府掌握时机推动遗产税的法案很重要,太早不行,大家就不挣钱了;太晚也不行,太晚已经交给第二代了,财富报告里说,大概有20%左右的富人已经把权力交给第二代了,如果他已经交完了,你才出遗产税,就收不着了。遗产税过重会导致财富创造的动力减弱,也会导致资本外移,钱跑了。台湾曾经遗产税是50%,很多台湾人就把钱转来转去,把公司迁出去或者死在遗产税低的地方躲过去。最近马英九上台把遗产税降到10%,海外的钱又回到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没有遗产税的,所以很多人移民过去。
社会公平比经济公平更利于稳定
经济公平相对来说还好处理,毕竟钱的度量是具体的,公平的程度可以看得清楚,而社会公平则很难准确度量,只有一个方法能达成让人相对满意,那就是法制
司法要独立,生命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必须要得到保护,要让人有安全感。
我们看到有的国家和地区媒体上整天吵来吵去,为什么社会还基本稳定,没有什么大的折腾?从媒体上看这些地区很乱,但这些地区没有成立维稳部门,也没有专门的维稳经费,媒体上的吵恰好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种出口,不平则鸣,大家可以言论自由。如果社会和人们的意见或不满被压制着,社会其实更不公平。而社会公平比经济公平重要,为什么呢?从收入差距的绝对比看,美国比中国大。但在美国,你感觉人们对这类事不太闹腾。后来我看到个研究,说这种情况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在美国,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比尔·盖茨都是有机会的,没人拦着你。人们对比尔·盖茨服气,是由于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爹有权有势,也不是因为哪个官员支持他,而是在机会均等下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成功的。由于机会均等造成的差距,人们服气。
第二,游戏规则你可以参与制定,也就是说关于财富分配,人们参与了相关规则的制定,对结果的接受度就高。就像三个人一块分钱,其中两人暗中商量给我的比我想要的还多,比如100块钱决定给我1/3,但我撒尿回来的工夫你俩都已商量好了,我就会想你俩可能分得更多。但如果我参与了分钱的决策过程,我可能会觉得20块钱就已满足,可由于我没参与,便会觉得不舒服。所以,参与和程序透明很重要。
第三,健全的社会再分配体系会进行调节,社会再分配体系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再分配体系。人们知道富人的钱反正是要捐基金会的,所以心理平衡。
创造更多的社会公平,增强透明度,会使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增大。两人在黑房子里会有怎样的行为模式?一个人想先下手为强,另一个人挨一拳后害怕他再打,就想无毒不丈夫,干脆一拳弄死他。一个破坏规则先下手,一个无毒不丈夫还以过分报复,这就是黑屋子里永远的游戏模式。透明度增强以后,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离自己比较远,没拿武器,还在朝自己笑,知道对方没有恶意,然后两人开始商量怎么办,不行开门走人。宋庆龄基金会河南分会涉嫌滥用善款被挖了出来,它之所以能涉嫌滥用善款,都是不透明造成的,挖出来之后就踏实了起来。在中国私募基金会有1200个,为什么没人深挖私募基金会?为什么现在挖的全是公募基金会?因为公募基金会缺乏透明度。私募基金都是企业或老板自己弄的,他都捐钱了还贪污什么?这不合逻辑。
我们再来看看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能够保证社会稳定,为什么能让大家满意和觉得公平。因为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最重要的首先是给人们以安全感。生命、财产安全是人第一位的需要,这个安全感要是没有了,我们就会觉得不公平。比如在台湾,陈水扁被抓后,媒体天天都在报,政府还专门让媒体去参观他住的地方。政府司法部门这样做是要告诉人们,他没有受虐待,这是他的权利。在没正式定罪(三审定案)之前,陈水扁在收审期间还写了两本书,还能指挥选举,还可以随便见记者,这都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还有李庄的案子,如果不是公开审判,如果没有辩护制度,如果没有现在媒体的舆论环境,那可能就错判、枉判了。所以法制首先给予人身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如果赋予所有人,那就是一种公平,公民就会有社会公平的感觉。
过去有些地方对付民营企业,是把企业家抓起来,查他的税,最后把他的企业搞垮,东西收归国有,比如山西对有些煤矿的处理,对煤老板资产的剥 夺,河北钢铁企业的强行合并等,用一种运动的方式搞变相没收。现在还有人提议给每个民营企业强行塞一个国企,永远不分红,这不等于把民营的资产剥夺了吗?我相信,这种提议不会得到施行,但这种揣测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感不公平的反映。因此,如果不能用法律的方法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那社会公平就很难体现和落实。
微观上需要的是相对公平
我们渴望:当毕业参加工作时,能加入到一个已经开演的剧,自觉地找一个和自己对应的角色演,不会乱。
我们在微观上讲不公平,都是在跟认识的人扯。如果我们不认识中国某首富,若有不满,可能也就是议论而已,不影响各自正常过日子。但要是我认识的人,比我多收入那么几百块钱,可能我就会闹心很长时间。比如我和年轻时的同学、同事在一起,他们当中当官的、做学问的很多,我是做生意的,他们会说我赚钱多,而我则说他们当官、做学问清闲,这都是熟人之间在比,很容易纠结。国外体制逐步变成生人社会,而且有钱的人、没钱的人,他们彼此之间除了在媒体上见面,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人们在各自不同的范围内活动,不在一起搅和,各走各路,彼此之间就不会那么纠结,社会相对的公平感会提高,宽容度会增大。
此外,时间也会影响人的公平感。就像你昨天什么都没有,咱俩喝酒时称兄道弟,今天你突然一下赚钱了,忽然变成了我领导,我心里可能就不大容易平衡。或者你的一个发小在你公司供职,你因为他工作出错而忽然拉下脸来炒他鱿鱼,他该多生气啊!而如果你之前不认识的一个人来你公司上班,他做错了一件事情,公司说要解聘,那他可能也就认了,不会有太大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如果昨天和今天的角色变化太频繁,对比太鲜明,人们的满意度、宽容度就会降低,但如果这个角色在大家进入时是既定的,而且很持久,这宽容度就会增大。我曾经去过一个台湾老板的家,那是坐落在阳明山上的一座大宅子,家里的司机、保安、服务人员都很职业化,管理和服务像酒店似的。我有次跟那老板的司机聊天,我问他每天住那么远,上班会不会很辛苦。他说他很满意这份工作,而且这么稳定,他就这能力,觉得很好。他觉得大陆人老恨不得第二天就发财似的,显得有些浮躁。在台湾,财产的分配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任何一个人进入时都是有次序感的,所以台湾社会长期稳定,当你毕业参加工作时,等于加入到一个已经开演的剧,你会自觉地找一个和自己对应的角色演,不会乱。但大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当于剧院刚说要演戏,大家抢板凳,这个时候闹心的程度高,都觉得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事先确定的。
[编辑 代永华]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