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0日,
莫言亲赴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
莫言成为炙手可热的名人,有人要送别墅,有人要请出书,小说手稿拍卖火爆,“莫言醉”白酒商标千万元转让,连山东高密那块并没有红高粱的土地也红火起来,成为了旅游景点。
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莫言的生活,文学重新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这也不禁让我们回首,刚刚挥别的或远或近的青春岁月中,文学曾带给我们无数感动的瞬间,铭刻下人生的缤纷印记。或是昂扬的女权主义文风,或是暖伤的小女人腔调,或是重磅的社会生活揭露,或是清新的情感描摹,文学左右了女人的情绪,文学教会了女人如何去爱、去生活。
当Wi-Fi无处不在,当屏幕取代了书本,当微博和微信创造出了“微小说”,文学已历经生死轮回,在全新的界面融入我们的生活。
文学从莫言开始
被消费的莫言热
洛阳纸贵有了新的演绎—“印刷机为莫言彻夜轰鸣”。
这一点都没有夸张。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有如水银泻地,铺撒到网络的任何一个角落,整个微博都沸腾了,满屏都在说莫言,刷屏的人也快要刷爆了。
中国书市空前热闹,无论是实体还是网络书店,莫言的作品均被抢购一空。莫言作品火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旧书市场,但凡有莫言亲笔签名的书,价位一路上升,其中《透明的红萝卜》要价高达10万元。莫言的手稿被炒到了上百万的高价。几天之内,有二十多家影视公司表示有意开拍或改编莫言作品。
诺奖顺风车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消息堪比1980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的振奋人心。“莫言热”迅速席卷全国,同时也迅速被商业化,很多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也搭上了诺奖的 “顺风车”。
先是两则广告:一则是房地产商做的,广告词只一句“嘘!好房莫言”;一则来自莫言家乡山东高密,当地著名的姚哥庄烧鸡已拥有了“莫言牌”的品牌。
再是两则消息:一是莫言家乡山东高密放言要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投资6.7亿元,种万亩红高粱,同时劝说莫言九旬老父重修莫言旧宅;二是高密所设莫言文学馆目前已经在扩容,将原本两层的展厅面积,扩大到四层,理由是“莫言名气越来越大,这里面已经满足不了接待了” 。
莫言的旧宅的确是狭小逼仄的土坯房,不过当年的乡土生活也正是在这土坯房中发酵成文学作品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气,当地政府要拿出50万元对旧宅进行整修的规划,定是要将民宅变豪宅,豪宅变青砖画柱雕梁的古宅,那时观者从哪里去回想莫言从前的生活呢?
再说那万亩红高粱,因为产量低,当地农民早就不种这种作物了,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都难找到的取景地,不过是莫言“幻觉现实主义”手法所构想出来的而已,如果当地政府真的种出来万亩高粱,只为岭上一道莫言的风景,就真成了绝妙的“行为艺术”。
莫言值多少钱?
商家们八仙过海,精彩纷呈。莫言去年为四川某白酒厂商所写的一篇软文《水乃酒之魂》,10月12日被该酒厂翻出来登在报上,此文因“诺奖得主所写软文”而身价倍增。也有些意识超前的服装鞋帽类、药品类、饭店宾馆类和广告设计类的商家,就像当年抢注“姚明”、“乔丹”的名字一样,迅速地抢注了“莫言”这个名字。
“现在,人们不是找莫言作品获奖的文化意义、令国人骄傲的作品内涵与世界性,而在刻意渲染收入两亿多云云的庸俗社会学。这在别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北京文学》社长助理王童对此颇为不齿。
媒体甚觉无辜,如果不跟从金钱风气而是以文化视角来走近莫言,又会有多少人关注?毕竟今天是金钱独揽社会价值排序的顶端,人们更热衷于用金钱视角来衡量一切,以名利为人生价值取向。
莫言的商业价值正在以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从他的亲友、他的家乡,到与他相关的一切,甚至在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都集体上涨。莫言被概念,被炒作,而媒体所要讨好的受众,正是持名利价值取向的大众消费者,他们是冲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这个品牌而去消费,他们不关注莫言的作品,更关注他本人的成功背景、历程以及成功后的动向,最终消遣的只是时间和情绪。
不知道莫言此时的心情如何,但是获奖的喜悦过后,肯定会有那么一点尴尬吧,这样“不爱说话”的严肃文学作家,已然被当作文化快餐时代的快餐在消费着。“莫言热”只是诺贝尔奖在中国“泛商业化”的冰山一角,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在中国折射出浓浓的商业意味,这的确耐人寻味。
莫言亲赴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
莫言成为炙手可热的名人,有人要送别墅,有人要请出书,小说手稿拍卖火爆,“莫言醉”白酒商标千万元转让,连山东高密那块并没有红高粱的土地也红火起来,成为了旅游景点。
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莫言的生活,文学重新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这也不禁让我们回首,刚刚挥别的或远或近的青春岁月中,文学曾带给我们无数感动的瞬间,铭刻下人生的缤纷印记。或是昂扬的女权主义文风,或是暖伤的小女人腔调,或是重磅的社会生活揭露,或是清新的情感描摹,文学左右了女人的情绪,文学教会了女人如何去爱、去生活。
当Wi-Fi无处不在,当屏幕取代了书本,当微博和微信创造出了“微小说”,文学已历经生死轮回,在全新的界面融入我们的生活。
文学从莫言开始
被消费的莫言热
洛阳纸贵有了新的演绎—“印刷机为莫言彻夜轰鸣”。
这一点都没有夸张。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出,有如水银泻地,铺撒到网络的任何一个角落,整个微博都沸腾了,满屏都在说莫言,刷屏的人也快要刷爆了。
中国书市空前热闹,无论是实体还是网络书店,莫言的作品均被抢购一空。莫言作品火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旧书市场,但凡有莫言亲笔签名的书,价位一路上升,其中《透明的红萝卜》要价高达10万元。莫言的手稿被炒到了上百万的高价。几天之内,有二十多家影视公司表示有意开拍或改编莫言作品。
诺奖顺风车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消息堪比1980年代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的振奋人心。“莫言热”迅速席卷全国,同时也迅速被商业化,很多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也搭上了诺奖的 “顺风车”。
先是两则广告:一则是房地产商做的,广告词只一句“嘘!好房莫言”;一则来自莫言家乡山东高密,当地著名的姚哥庄烧鸡已拥有了“莫言牌”的品牌。
再是两则消息:一是莫言家乡山东高密放言要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投资6.7亿元,种万亩红高粱,同时劝说莫言九旬老父重修莫言旧宅;二是高密所设莫言文学馆目前已经在扩容,将原本两层的展厅面积,扩大到四层,理由是“莫言名气越来越大,这里面已经满足不了接待了” 。
莫言的旧宅的确是狭小逼仄的土坯房,不过当年的乡土生活也正是在这土坯房中发酵成文学作品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乡土气,当地政府要拿出50万元对旧宅进行整修的规划,定是要将民宅变豪宅,豪宅变青砖画柱雕梁的古宅,那时观者从哪里去回想莫言从前的生活呢?
再说那万亩红高粱,因为产量低,当地农民早就不种这种作物了,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都难找到的取景地,不过是莫言“幻觉现实主义”手法所构想出来的而已,如果当地政府真的种出来万亩高粱,只为岭上一道莫言的风景,就真成了绝妙的“行为艺术”。
莫言值多少钱?
商家们八仙过海,精彩纷呈。莫言去年为四川某白酒厂商所写的一篇软文《水乃酒之魂》,10月12日被该酒厂翻出来登在报上,此文因“诺奖得主所写软文”而身价倍增。也有些意识超前的服装鞋帽类、药品类、饭店宾馆类和广告设计类的商家,就像当年抢注“姚明”、“乔丹”的名字一样,迅速地抢注了“莫言”这个名字。
“现在,人们不是找莫言作品获奖的文化意义、令国人骄傲的作品内涵与世界性,而在刻意渲染收入两亿多云云的庸俗社会学。这在别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北京文学》社长助理王童对此颇为不齿。
媒体甚觉无辜,如果不跟从金钱风气而是以文化视角来走近莫言,又会有多少人关注?毕竟今天是金钱独揽社会价值排序的顶端,人们更热衷于用金钱视角来衡量一切,以名利为人生价值取向。
莫言的商业价值正在以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从他的亲友、他的家乡,到与他相关的一切,甚至在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都集体上涨。莫言被概念,被炒作,而媒体所要讨好的受众,正是持名利价值取向的大众消费者,他们是冲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这个品牌而去消费,他们不关注莫言的作品,更关注他本人的成功背景、历程以及成功后的动向,最终消遣的只是时间和情绪。
不知道莫言此时的心情如何,但是获奖的喜悦过后,肯定会有那么一点尴尬吧,这样“不爱说话”的严肃文学作家,已然被当作文化快餐时代的快餐在消费着。“莫言热”只是诺贝尔奖在中国“泛商业化”的冰山一角,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在中国折射出浓浓的商业意味,这的确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