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中,审美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审美能力的培养事需要一个引导,一个过程的。在音乐教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良好的方法。在音乐教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通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音乐美的讲解,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有价值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学生想象的能力,和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方法来讲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引言
中学时代还处于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此时,应抓紧时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良好的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自己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会精选一些对学生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美,感悟音乐给生活到来的美感。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美术大纲明确提出:“音乐,美术史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重要。”可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在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的培养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鉴赏,感受,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个人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对知识素养要求原来越高之外,对人的艺术修养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健康成长,完善自我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的进步的过程。特别是在成长的期间,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并且有必要的。通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确实掌握知识,学到东西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要把学生的要求和需要放在首位考虑。尊重学生的诉求。避免老式的讲课方法:“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只顾听就好了。”学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和感受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制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交流的欲望。
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热情才会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学习知识的渴望和良好的理解力、接受力。这样老师就容易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目标出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室里面都配有先进的多媒体了。音乐室里更是有钢琴,小提琴,各个音乐家画像等等了。我们就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工具,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播放一些大师的歌剧,舞剧表演,可以在课前,课间播放一些经典,优雅的乐曲,给学生以音乐美的渲染。第二:向大家讲述音乐的悠久历史,音乐的发展过程,以及乐器的发明历史,从而让学生明白音乐的来龙去脉。第三: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音乐大师以及音乐大师们的创作故事,让大家了解音乐家,从而喜欢上音乐家。
(三)在社会文化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审美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在课内进行培养的效果是很小的,课堂外的很多形式是更重要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彩多样的社会,各种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也层出不穷。电视、电影、歌曲、表演无一不与音乐息息相关。学生在课外受的熏陶因而是更多的。
当然在社会上的音乐是有好有坏的,质量有高有低。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辨别这些参差不齐的音乐了。要辨别就需要有辨别的能力和眼光。老师就首先要培养学生鉴别的能力,并培养他们欣赏水平。学会分辨出高雅音乐和低俗音乐,学会鉴别各种音乐流派。之后学生就能从形形色色的音乐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自己喜欢的了。
老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比较经典影视作品的音乐。并且还可以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一起鉴赏。有的学生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却从没有留意过其中的背景音乐。其实很多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是非常经典的,获得过很多影视音乐大奖。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并在影视画面和音乐的双重感观下,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愉悦,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能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和创新能力
音乐世界一个复杂而美妙的,音乐是人们的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而表达和流露的。音乐是人的感情真实流露。作为老师,应该在音乐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中,做一名好的导游,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抽象的音乐中感受到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应该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的想法得到聆听,讨论。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的创造能力,才得到发展。进而他们才能在音乐中寻找自己的天地,放飞自己的梦想!
三、结语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次就是要注重培养学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要注意课堂内和课堂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两方面共同培养,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都要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才能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音乐“润雨细无声”的熏陶。老师把每个孩子都要关注,都要发现他们的潜能。这样才会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玫.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浅析[J].黑河教育.2011(5)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3)
[3]刘秀芹.初中音乐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2012(40)
[4]徐慧昕.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教师.2010(11)
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中,审美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审美能力的培养事需要一个引导,一个过程的。在音乐教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良好的方法。在音乐教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通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音乐美的讲解,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有价值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学生想象的能力,和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方法来讲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引言
中学时代还处于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此时,应抓紧时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良好的音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自己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会精选一些对学生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作为教学素材。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美,感悟音乐给生活到来的美感。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美术大纲明确提出:“音乐,美术史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重要。”可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在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的培养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鉴赏,感受,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个人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对知识素养要求原来越高之外,对人的艺术修养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健康成长,完善自我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的进步的过程。特别是在成长的期间,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并且有必要的。通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要以学生确实掌握知识,学到东西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要把学生的要求和需要放在首位考虑。尊重学生的诉求。避免老式的讲课方法:“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只顾听就好了。”学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想法和感受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制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交流的欲望。
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热情才会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学习知识的渴望和良好的理解力、接受力。这样老师就容易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目标出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教室里面都配有先进的多媒体了。音乐室里更是有钢琴,小提琴,各个音乐家画像等等了。我们就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工具,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播放一些大师的歌剧,舞剧表演,可以在课前,课间播放一些经典,优雅的乐曲,给学生以音乐美的渲染。第二:向大家讲述音乐的悠久历史,音乐的发展过程,以及乐器的发明历史,从而让学生明白音乐的来龙去脉。第三: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音乐大师以及音乐大师们的创作故事,让大家了解音乐家,从而喜欢上音乐家。
(三)在社会文化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审美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在课内进行培养的效果是很小的,课堂外的很多形式是更重要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彩多样的社会,各种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也层出不穷。电视、电影、歌曲、表演无一不与音乐息息相关。学生在课外受的熏陶因而是更多的。
当然在社会上的音乐是有好有坏的,质量有高有低。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辨别这些参差不齐的音乐了。要辨别就需要有辨别的能力和眼光。老师就首先要培养学生鉴别的能力,并培养他们欣赏水平。学会分辨出高雅音乐和低俗音乐,学会鉴别各种音乐流派。之后学生就能从形形色色的音乐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自己喜欢的了。
老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比较经典影视作品的音乐。并且还可以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一起鉴赏。有的学生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却从没有留意过其中的背景音乐。其实很多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是非常经典的,获得过很多影视音乐大奖。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并在影视画面和音乐的双重感观下,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愉悦,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能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和创新能力
音乐世界一个复杂而美妙的,音乐是人们的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而表达和流露的。音乐是人的感情真实流露。作为老师,应该在音乐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中,做一名好的导游,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抽象的音乐中感受到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应该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的想法得到聆听,讨论。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的创造能力,才得到发展。进而他们才能在音乐中寻找自己的天地,放飞自己的梦想!
三、结语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次就是要注重培养学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要注意课堂内和课堂外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两方面共同培养,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都要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才能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音乐“润雨细无声”的熏陶。老师把每个孩子都要关注,都要发现他们的潜能。这样才会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玫.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浅析[J].黑河教育.2011(5)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3)
[3]刘秀芹.初中音乐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2012(40)
[4]徐慧昕.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教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