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中学阶段来说,它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留守中学生极易出现叛逆心理,对此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就非常必要。具体进行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心理健康疏导,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教师要对留守中学生多加关注,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承德;留守中学生;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新时代的承德,伴随社会的深入发展,使得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受到生活、工作的影响,农村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的人员,这也导致了农村留守中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监护人思想的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因素,很多留守中学生开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发展成承德中学教育的一大难题。因为他们长时间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没有父母的关爱,就极易产生自卑及逆反等不良心理。
1.留守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导致留守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不但包含客观原因,还包含主观原因。针对大部分留守中学生来说,他们长期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亲人看管,只要周末放假,就会结伴出去玩耍,长期出入游戏厅等场所,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对此,应加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
(1)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生活及成长,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其优秀的品德。(2)针对中学生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3)就留守中学生来说,其优秀性格品质的形成,往往体现在身心健康发展上面,优秀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否则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将会让学生形成不好的性格,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但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际关系交往,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4)实施家校联合教育,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对于留守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家长长期忙于赚钱,往往对他们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视。就家庭教育来说,它是家长传授自身品德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开展社会化教育的前提。另外,家长品德的好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从目前的大部分家庭来看,都不具备相应的文化氛围,部分家长对孩子品德的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也不够端正,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通过主题班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就班主任方面来说看,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逐步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尤其是留守中学生,应持续增强其心理健康素质及品德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做好下述几点工作。首先,要求班主任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教育认知水平,对教育模式及方法等进行创新,积极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日常学习及工作中,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及能力。其次,班主任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其心态的发展,会对自身的行为造成影响,且还会对教育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班主任应具备坚定的意志,就教育工作来看,它是非常繁重的,需要教师具备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应耐心地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决心及毅力,以便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2]。
2.2加强情感交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留守学困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他们的数量是相对较多的,大多数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抚养,所以他们对学习不具备太多的兴趣,就会发展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导致情绪不高,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从而出现自卑心理。想要获得教师的重视,在课堂及宿舍中,往往会做出违纪的事情,基于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学困生的沟通及交流,多同他们进行谈心,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运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扫清心理障碍,让他们能拥有快乐的心态去学习及生活,认真贯彻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端正人生观,引导其健康成长。
2.3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1)采取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就激励教育而言,有助于培育自信心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通常来讲,教师往往会指出学生的不足,然后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改正。但是该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心理,若是改用激励的方式,将指出不足变成扬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常常会和别的科室教师讨论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运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辅导,以期标本兼治。教师应尽可能地让留守中学生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德服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积极学习,發挥他们的潜能。
结论:综上所述,就留守中学生而言,其身心健康发展决定着他们将来的发展及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对此,要求教师应同家长开展联合教育,但是由于留守中学生缺少家长的教育,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同时,为其端正三观,实现其综合发展,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1(15):59-60.
[2]李才国.浅谈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35):17.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河北省 吕峥 赵树才 李超
关键词:承德;留守中学生;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新时代的承德,伴随社会的深入发展,使得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受到生活、工作的影响,农村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的人员,这也导致了农村留守中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监护人思想的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因素,很多留守中学生开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发展成承德中学教育的一大难题。因为他们长时间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没有父母的关爱,就极易产生自卑及逆反等不良心理。
1.留守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导致留守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不但包含客观原因,还包含主观原因。针对大部分留守中学生来说,他们长期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亲人看管,只要周末放假,就会结伴出去玩耍,长期出入游戏厅等场所,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对此,应加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
(1)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生活及成长,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其优秀的品德。(2)针对中学生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3)就留守中学生来说,其优秀性格品质的形成,往往体现在身心健康发展上面,优秀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否则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将会让学生形成不好的性格,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但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际关系交往,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4)实施家校联合教育,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对于留守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家长长期忙于赚钱,往往对他们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视。就家庭教育来说,它是家长传授自身品德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开展社会化教育的前提。另外,家长品德的好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从目前的大部分家庭来看,都不具备相应的文化氛围,部分家长对孩子品德的教育不够重视,一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也不够端正,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通过主题班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就班主任方面来说看,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逐步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尤其是留守中学生,应持续增强其心理健康素质及品德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做好下述几点工作。首先,要求班主任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教育认知水平,对教育模式及方法等进行创新,积极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日常学习及工作中,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及能力。其次,班主任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其心态的发展,会对自身的行为造成影响,且还会对教育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班主任应具备坚定的意志,就教育工作来看,它是非常繁重的,需要教师具备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应耐心地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决心及毅力,以便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2]。
2.2加强情感交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留守学困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他们的数量是相对较多的,大多数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抚养,所以他们对学习不具备太多的兴趣,就会发展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导致情绪不高,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从而出现自卑心理。想要获得教师的重视,在课堂及宿舍中,往往会做出违纪的事情,基于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学困生的沟通及交流,多同他们进行谈心,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运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扫清心理障碍,让他们能拥有快乐的心态去学习及生活,认真贯彻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端正人生观,引导其健康成长。
2.3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1)采取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就激励教育而言,有助于培育自信心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通常来讲,教师往往会指出学生的不足,然后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改正。但是该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心理,若是改用激励的方式,将指出不足变成扬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常常会和别的科室教师讨论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运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辅导,以期标本兼治。教师应尽可能地让留守中学生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德服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积极学习,發挥他们的潜能。
结论:综上所述,就留守中学生而言,其身心健康发展决定着他们将来的发展及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对此,要求教师应同家长开展联合教育,但是由于留守中学生缺少家长的教育,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同时,为其端正三观,实现其综合发展,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1(15):59-60.
[2]李才国.浅谈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35):17.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河北省 吕峥 赵树才 李超